捉放曹:陳宮和曹操
關良(1900--1986),字良公,近現代畫壇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師,也許他最早將西方現代派的繪畫理念引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之中,創造了別具一格的戲劇人物畫,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蘇三起解:解差崇公道
關良生于廣東番禺, 1917年赴日本學習油畫,1923年回國,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參加過北伐戰爭,任政治部藝術股長。
林沖風雪山神廟
關良的畫爭議很大,究其原因在于他獨特的繪畫風格。
分歧的關鍵在于關良的畫在“形”這一層面上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技巧可言,他用筆十分樸拙。有人說他不懂藝術;有人說他畫畫還不如小孩;也有人說他就是名氣大。
李逵
梨園行的人總說:“戲者,戲也”,這話是說戲曲藝術距離生活真實必須保持一定尺度,而戲曲又最善于用夸張的表現形式來體現生活真實。具體到京劇這一貴為國粹的大劇種,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這種夸張概括的大寫意精神,使關良生發出“用十筆畫的為用五筆畫”的繪事感慨。
李太白醉寫蠻書圖
關良的戲曲人物畫,藝術風格稚拙天真,筆墨語言極具寫意性。關良喜用禿筆,落筆沉穩有靜氣,不尚華巧,行筆緩慢而富有神韻。人物的衣著與五官形體,關良用樸拙柔韌的線條簡要寫出,并隨類賦彩,根據戲服的固定程式,在畫面上賦以對應的顏色,用色清麗典雅。
白蛇傳
蘇三起解
魯智深醉打山門
武劇圖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戲曲人物
關良稚拙天真的藝術特色很久以來都很難被人理解,甚至被人們誤解為兒童畫。1956年關良在北京舉辦畫展,李苦禪帶著央美的學生來看畫,有學生問:“為什么關良不把人體畫得標準些?”李苦禪答曰:“良公畫法叫做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