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這個單詞首字母大寫時,含義是「中國」,而首字母小寫時,含義是「瓷器」。作為瓷器的故鄉,古老神秘的中國與這種高貴而珍奇的手工藝,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青花瓷采用色料又叫青料,有回青、浙料、平等青、石子青、珠明料、蘇麻離青和化學青料。其中化學青料用化學制品氧化鈷配制,發色紫藍、純粹、濃艷,但輕浮缺乏附著力,價格低廉,缺乏天然青料美感。
回青,有產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種說法。此料發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用于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浙料,又稱浙青,產于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發色青翠,明代萬歷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于江西樂平。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石子青,又稱石青,產于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發色灰暗甚至發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采用此料,官窯則用于與回青調和使用。珠明料,產于云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發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
蘇麻離青,即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銹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為此,產地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有一種
美盡人間的中國風
叫青花瓷
▼
中國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宋開展緩慢,傳世器物很少。元青花瓷趨向老練,尤以江西景德鎮最為精巧,有必定數量的青花瓷器傳世,變成今日國際各大博物館的珍藏品與各種拍賣會上的搶手貨。明代是頂峰時期,無論景德鎮官窯,還是各地民窯,都有很多精巧傳世佳作。此時的青花瓷,一向被視為是中國青花瓷的模范,為后世所追仿。特別是永樂、宣德和成化、嘉靖及萬歷年間官窯燒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密、青色淡雅、外型多樣、裝修豐厚而著稱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