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在即,斜塘街道實驗幼兒園又將迎來240多名小班新生。在挨家挨戶的家訪中,老師發現,絕大多數家長[微博]是“85后”,甚至還有一小部分的家長已是“90后”。讓幼教老師們頗感擔擾的是,這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在親子教養方面存在著不少誤區。
“甩手掌柜”和“5+2=0”現象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因為附近居民有不少是拆遷農民,年輕人婚齡早,有些幼兒新生的爸爸媽媽甚至是“90后”,“只管生,不管帶,他們自己還像孩子,玩性大,而寶寶們的爺爺奶奶也比較年輕,搶著照看孫輩。”
初看,這種教養模式挺好,但殊不知后續一些問題就會出現,祖輩帶孩子,往往易遷就、溺愛、過度保護,因而帶出來的孩子自理能力較差,依賴性強,膽小軟弱,而他們年輕的爸媽自顧自玩了很多,教育會顯得"翹腳"。這位老師提到了一個“5+2=0”的現象——在學校或者幼兒園,孩子5天進步的各種能力,周末2天就退步回去了。
還有些“潮爸潮媽”熱衷花錢買“早教”。層出不窮的早教機構及母嬰機構,涵蓋了孩子學爬、洗澡、按摩、游戲、音樂、情商、智商開發等服務范圍。親子早教服務“外包”在許多年輕的父母中相當流行。
“平時白天晚上都不帶孩子的,雙休天倒要花上近百塊帶著寶寶去上親子課。”一位陸阿姨告訴記者說,外孫今年一歲不到,女兒女婿就在某早教機構給寶寶報了課,“一年要好幾千,好像是去做做操,玩游戲,聽聽音樂,還有外語故事,說0—3歲是關鍵期,開發大腦的。”
幼兒園老師分析說,像這樣平時不帶不管,卻花錢買早教,是本末倒置。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融洽的家庭氛圍,父母的關注愛護、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這不花錢的早教更寶貴。“與其燒錢買早教,不如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玩游戲、聽音樂,親子閱讀,增進親子感情,又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才是孩子受用終身的財富。”
“這些‘嫩爸嫩媽’不但年紀小,且多為獨生子女,比較自我中心,有的甚至可以說有點自私自利。什么事情都要他們孩子占便宜,不太體諒別人的感受。比如睡午覺的床鋪,自家寶寶一定要睡靠窗透氣的……”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進了幼兒園,教育主要就是老師的責任了,忽視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教育責任,而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巨大。”
“有的家長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帶著孩子吃喝、玩樂、熬夜;還有的家長,只重視智力的開發,忽視孩子自我綜合能力的鍛煉培養,往往顯擺于孩子會背多少首唐詩,識了幾個字,數了幾個數。”……
隨著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們開始為人父母,幼兒園老師坦言“工作越來越難做”,“針對這些年輕的家長,我們正打算召開專門的家長會,未來還將以班級博客、專題講座等形式傳達更多的科學的親子教養知識。”斜塘街道實驗幼兒園相關負責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