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單叢茶的種類繁多,細細看下去發現兩個巴掌也數不過來。
但是,茶友們也不必有心理負擔,畢竟,單叢種類之豐富,據說連當地的茶農都不能完全搞明白呢!
鳳凰單叢的命名與分類
為了便于栽培管理、采摘制作、商家宣傳、消費者選購等,把茶樹按茶樹形態、成茶特點、生長環境、時代背景等分類,并冠以名字。世代積累下來,形成了上百個單叢株系、品系、品種名稱。主要有:
① 以茶樹形態特征命名
如“蛤蛄撈”(葉面凸起如癩蛤蟆皮)、娘仔傘(數字特征猶如潮汕新娘出嫁的陽傘)、雞籠“刊”(如罩雞的竹籠)、大叢茶(因樹體高大)、望天茶(樹高聳立翹首望天)、團樹(樹長得像一大圓團)、大草棚(像草料堆一樣的大棚)等。
② 按樹葉形狀命名
如柚葉、柿葉、木仔葉、楊梅葉、柑葉、竹葉、仙豆葉等。
③ 按葉色命名
如白葉(淺綠色或黃綠色的葉子)、烏葉(深綠色的葉子)、黃金葉(赤葉)。
④ 按葉片大小命名
如大烏葉、烏葉仔、大白葉、白葉仔等。
⑤ 以成品茶的外形特征命名
如大蝴蜞(像螞蟥一樣,但首尾較小)、大貢骨、絲線茶、“蟑螂翅”(像蟑螂的翅膀一樣,既薄又張開)等。
⑥ 按成茶香氣命名
如茉莉香、柚花香、桂花香等。
⑦ 按成茶沖泡后滋味口感命名
如香番薯、咖啡香(火辣味)、杏仁香、肉桂香、楊梅香、蘋果香、水蜜桃甜、姜母香等。
⑧ 按所在地命名
如烏崠茶、塌堀后、坡頭芝蘭、中坪芝蘭、石骨仔、太子巖下、巖上珍等。
⑨ 按事件、時代背景命名
如雷扣茶(因母樹遭雷劈而得名)、棕蓑挾、東方紅、民兵茶、豐產茶等。
⑩ 按特殊故事性命名
如宋種、八仙過海、海底撈針、老仙翁、兄弟茶、通天香、鋸朵仔等。
? 以季節氣候來定名
如清明茶、谷雨仔、秋仔、雪片(冬茶)等。
? 復合命名法
如獅頭黃梔香、中坪芝蘭(地名+香型)、赤葉黃梔香(葉色+香型)。
以上這些茶名,是不是聽懂的沒幾個?
不要緊!因為市面上最常見、群眾基礎最為廣泛的方法是按照香型來命名。
鳳凰單叢的十大香型
鳳凰單叢的十大香型(“十大”,并非實指,而是虛數,因為不止十個,也在變化發展中),是鳳凰單叢中最典型的香型,分類如下:
① 黃枝香:似黃梔子花香。
代表性株系:宋茶、宋種黃茶香、宋種二號、棕蓑挾單叢等
② 芝蘭香:香高細銳,香如幽蘭。
代表性株系:八仙、竹葉單叢、雞籠“刊”單叢等
③ 蜜蘭香:似番薯的香蜜氣味。
代表性株系:宋種蜜蘭香、白葉王、輋(shē)門單叢、嶺頭單叢等
④ 杏仁香:杏仁香味明顯。
代表性株系:老杏仁香單叢、烏葉單叢、鋸朵仔單叢等。
⑤ 桂花香:似桂花香。
⑥ 姜花香型 :姜母香單叢,古稱姜母茶,后稱通天香,因滋味甜爽中帶有輕微的生姜(俗稱姜母)辣味而得名。
代表性株系:姜花香單叢、姜母香(通天香)單叢、山茄葉單叢等
⑦ 肉桂香:似有藥材肉桂香。
⑧ 夜來香:似夜來香花味。
⑨ 茉莉香:似茉莉花香。
⑩ 玉蘭香 :似玉蘭花香氣。代表性株系為金玉蘭單叢。
? 柚花香:具有自然的柚花香,近似色種香。
代表株系有:大烏葉單叢、柚葉單叢等。
? 楊梅香型:因茶樹的成葉形似楊梅樹葉而得名。
需要說明的是,這十大香型只是初步規范后的單叢品系,而且,即使是已經被定義了某種香型的鳳凰單叢茶,茶的香氣也并不就是單一的某一種。
在實際的品飲中,我們常常發現,某種茶的香氣,可能既像這種花,又像那種花,同時,還可能會有某種水果、奶油、堅果或者蜂蜜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