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消渴
蔣明德醫案:李某某,女,58歲。1990年4月5日診。自述口渴飲引,大便干燥逾月,就醫多用麻仁丸、增液承氣輩治療,服藥后病可緩和,停藥后病復如故。刻診:口渴飲引,飲不解渴,每天需飲開水8磅余,大便堅如羊屎。詢知小便短少,小腹作脹,伴胸部窒悶,微咳,泛惡頭眩,納減,下肢略浮,舌胖嫩,苔水滑,脈沉細、尺部尤甚。化驗:小便通例(一),尿糖(一)。證屬消渴癥。乃脾腎陽虛,水飲為患。擬溫陽化飲。予真武湯合五苓散;附片(先熬)、桂枝、白芍、豬苓、生姜各12克,茯苓、澤瀉各15克,白術30克。水煎溫服,日三次。
服1劑后,小便增多,渴飲便堅減少。又進2劑,病瘥。
按語:脾腎陽虛,水飲內停,氣不化津,津失輸布而口渴。治用真武溫腎陽,啟下閘以利水道,使飲邪外泄,用五苓實脾暢中,使脾運有權,則水津四布。重用白術者,以"除濕益氣,補中補陽,消痰逐水,生津止渴"(《珍珠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