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選藥茶療小兒流涎中醫在線 2006-11-26 11:28:55流涎俗稱流口水,嬰幼兒最為多見。正常流口水又稱生理性流涎,因為嬰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嬰兒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的液體,因此,小兒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現象。隨著乳牙的出齊和月齡的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會逐漸轉為正常,這時,流涎也會自然停止。病理性流涎是指嬰幼兒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大人們經常因寶寶好玩而捏壓小兒臉頰部,導致腺體機械性損傷。腮腺有損傷的兒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現象大大超過正常兒。二是小兒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黏膜充血或潰爛,或舌尖部、頰部、唇部潰瘍等,也可導致小兒流口水。小兒流口水,常常打濕衣襟,容易感冒和并發其它疾病,有的不經治療甚至會數年不愈。有少數小兒流涎是由腦炎后遺癥、呆小病、面部神經麻痹導致調節唾液功能失調而造成的,應去醫院明確診斷。在中醫看來,小兒流涎的原因有脾臟虛寒、脾經蘊熱兩種情況,其基本病機是脾失攝津。在辨證的基礎上選用下列藥茶調治,簡便易行,療效頗佳。脾臟虛寒 口水多而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實,小便清長,舌質胖嫩,舌苔薄白。治療當用溫補脾陽之法。姜糖神曲茶 生姜2片,神曲半塊,食糖適量。將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內,加水煮沸即成。代茶隨量飲,或每日分2~3次飲服。有健脾溫中、止涎的功效。白術益智仁茶 炒白術9g,益智仁6g。加水煎取藥汁,頻頻當茶飲。有健脾化濕,溫中止涎之功。薏仁山楂茶 薏苡仁100g,生山楂20g(鮮的更好),水65Oml。文火煮1小時,濃縮湯汁分3次服食,空腹服,每日1劑,連服7日。功能健脾化濕。治小兒脾虛濕阻之流涎。白術綠茶飲 綠茶1~2g,白術10~12g,甘草3~5g。后二味水煎取汁,加入茶葉即可。每日1劑,當茶飲。功能健脾祛濕,治脾虛而不能攝津之流涎。脾經蘊熱 口水多而稠黏,浸濕胸前,進食時更多,伴有面色潮紅,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紅,苔薄黃。其病因是素體陽盛,或由食積化火,致使脾經積熱,而廉泉不能約制而成。故治療應用清瀉脾熱之法,可服用瀉脾散。青果茶 青果10g,石斛15g,燈心草2g,生地15g。加清水400ml,煮取100ml藥液,再與雪梨汁50ml混合后飲用,可按此法連用7~10日。對熱邪壅滯之流涎有良效。大棗陳皮竹葉茶 大棗5枚,陳皮5g,竹葉5g。將大棗、陳皮、竹葉加水煎取藥汁,每日1劑,分2次飲服,連服3~5劑。功能健脾益氣,止涎。適用于心脾有熱的小兒流涎。不要忽視小兒流涎的護理。嬰兒唾液呈酸性,還含有一些消化酶,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唾液常浸泡下頜、頦部直至頸部皮膚,會使局部皮膚發紅、輕度腫脹,甚至糜爛、脫皮。因此,父母應注意對嬰兒下頜、頦部、頸部常用溫水清洗,涂些油脂,保護皮膚。在擦流涎時要輕,以免損傷皮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