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歷代封建帝王先后在這里設置懟西郡、保寧軍、安德軍、保寧路 、川北道和川北鎮等治所,向為古代巴蜀軍事重鎮。
閬中土肥水美、氣候適宜、物產豐富,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類就在此生活、聚集。閬中漢為巴郡,隋時因避文帝父諱改稱閬內縣,宋以后稱閬中,歷代多為州、郡、府治所,清兵初入川時曾為四川首府。
早在1300多年前,閬中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有“閬苑仙境”、“閬州天下勝”之譽。 古城閬中的建筑風格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由于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古城風貌得到了天然保護,城中街名多有其特殊含義,如狀元街、學道街、管星街、三陳街、醋房街等等,每條街都有一段歷史。會館、廟宇、民居等古建筑保存較好,現存唐代觀星臺遺址、張飛廟、桓侯祠、巴巴寺、觀音寺、白塔等,城東大佛山有唐代摩崖大佛及石刻題記。
嘉陵江沿岸為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閬中江南,景區總面積37平方公里,呈帶狀分布于約26公里長的江邊,由古城區、錦屏區、白塔區、滕王閣、張飛廟、華光樓、錦屏山、金銀臺、靈山寺、觀星樓、大佛山等組成。其中嘉陵江南岸的錦屏風景名勝最為著名,山勢如屏,遍山似錦,號稱“嘉陵第一山”。
閬中距南充138公里,距廣元150公里,距成都329公里,每日有數班長途客車往返。閬中水運上達廣元蒼溪,下達南部、蓬安、南充、武勝、合川、重慶,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升鐘風景區 以升鐘水庫大壩和庫區為主的風景名勝之地升鐘風景區,位于南部縣西北部,相接于劍門蜀道。升鐘庫區橫跨南部、閬中、劍門三縣、市,水面最寬處達3000余米,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一座水庫。其間碧波蕩漾,小島星羅其中。西岸山巒疊翠,峽谷縱橫。為天然旅游避暑勝地和重要風景區,享有“峨眉青城遜升鐘”之譽。 重要景觀有: 1、水庫大壩。壩高79米,長350米,頂寬12米,可容四部卡車并列通行。整個大壩建筑風格特異,氣勢宏偉,十分壯觀。 2、碧波仙島。規劃在庫區中段200多畝群島上修建異國風情園、各類度假小舍、豪華別墅、水上樂園、湖濱浴場等設施,與現有果樹公園融為一體。 3、神壩磚塔。1864年興建,高14米,為七層六角形仿木結構浮雕磚塔。具有奇特的藝術風格,有207幅民族氣息濃郁的人物及琴劍、書棋等浮雕。雕刻技藝高超,造型精美。 4、李封觀及皇娘墳。皇娘墳為蜀漢李特之妻羅氏之墓。李特在謹惠帝末年,領導饑民30萬起義,其子李雄于公元306年取成都正式稱帝,封羅氏為皇太后,尊父李特為景皇帝,羅氏死后,葬于家鄉豐峰,改稱“李封”。1307年,在羅氏墓前的封土上修了一座廟宇,名為豐峰觀,又名“李封觀”,至今尚存。 5、革命紀念地。1932年11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和南充中心縣委領導了升鐘、保城一帶的農民武裝起義,震撼全川,建有“鐵爐寺升保起義紀念地”。尚有1935年紅軍北上時建立的“德半縣蘇維埃”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