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7.03.30
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卻不過如此,也會覺得痛苦;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覺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棄時都會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輕一些,保持一顆平常心,痛苦不就會隨之而減輕嗎?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
“有”難知“無”難,“無”難知“有”煩。失有失的痛苦,得有得的憂愁。有許多得失,其哀樂只有在得失后才能知曉。勝敗不在一時,得失不在一事。一時之得失要服從一世,一事之得失要服從全局,個人之得失要服從社會。人最怕缺的是德,最怕失的是信;人最應該擁有的是社會責任心,最應該失去的是個人自私心。
一位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余,花費了許多時間用于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時間,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寺里的蘭花。于是,禪師外出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摔碎了,蘭花散落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后,向師父賠罪受罰。
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是希望用來供佛,二是為了美化寺里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障礙。因此,蘭花的得失并不會影響他心中的喜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我們應該冷靜看待生活中的得失,不要它們影響我們的心情。星云大師說: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間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都過了一生。
金錢,有得有失;權位,有得有失;愛情,有得有失。有時此間得,彼間失;有時此時得,彼時失。有的人得而復失,有的人失而復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過了一生。人都是歡喜得,不歡喜失,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句話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有時候,失去了金銀財寶,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債主,失去了道義之交、有情有義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礎;劉備得臥龍、鳳雛而有天下,可惜鳳雛早逝,臥龍忠心為國,也能造就三國鼎立之勢。唐三藏玄奘大師得到窺基,而能將唯識宗大為發揚;惠能大師得到神會,而使南宗的大法弘傳全國。
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有的人得一人而天下興,也有的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紂王得妲己、夏桀得褒姒。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歡喜,失也不一定可悲。如若得到的是一個敗家子,不禁慨嘆,不知如何是好!
大富之家,得到一個忠仆,而能保有財產,世代興隆;大富之人,得到一只義犬,忠心守家,甚至舍命救主,使之未來發達。蘇秦得到姜太公的陰符兵法,而能合縱諸侯,佩戴六國相印;張良謙虛卑下,獲得黃石老人賜與兵法秘笈,而使他幫漢高祖打天下,出謀劃策,無有不成。
說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緣。是我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只要你有足夠的條件,它也會再來。
話說有一個人,舍命救人,對方為報恩而送他一條破毛巾,說明這條毛巾能夠幫他成就所愿。有一天洗手后,順手用破毛巾擦手,忽然現出一個金盆,此人一看有了金盆,隨手便把破毛巾丟棄,那知剎時金盆也消失了,后經指點,再把毛巾檢回,金盆果然又再出現,此人趕快把毛巾放入金盆中,從此保有金盆。此中說明,舊的東西不可棄,得到了也不能忘記來路,也就是說,做人不能過河拆橋。
人生,失去了金錢、資用,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復。尤其,得人容易,得人心難;得人心難,失人心容易。得失之間,富含人生哲理也。
感悟:禪的精髓是智慧,禪的實質是人類文化特有的大智慧。東方禪的智慧,就是宇宙的真諦,就是自然規律,就是人的內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對社會事物本質的感悟與把握。禪,可以滋潤我們的慧根,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與機趣。
智慧的感悟,驅動精彩的人生。禪的智慧為處在利欲紛爭的塵世里,注入了一股除去煩惱的清泉,是當代最能福佑世人無盡的智慧寶藏之一。禪的精髓是當代人士提升智慧的非常有效最直截的途徑。通過感悟禪宗智慧,人們可由事業的成功走向人生的成功、覺悟,且終生受用…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