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種比較是否合適,反映的問題又是否準確呢?
使用分析功能引誤解
在該媒體第一次放出對比圖時,一眼望去,我國只有一丁點淡淡的綠色,被四周鄰國的艷綠色所包圍,情景的確觸目驚心。同時該媒體還給出了北京、上海、東京、首爾等地區的特寫,從圖上可以看到東京和首爾地區周圍被艷綠色包圍,顯得郁郁蔥蔥,北京和上海周邊則只有白色和淡綠色,顯示沒有多少森林。

悲傷的地圖
某媒體對Global Forest Watch的解讀
不過很快有細心的讀者指出,在地圖上的中國境內似乎被覆蓋了類似蒙版之類的圖層,將我國境內顯示森林的綠色對比度降低了。
經過仔細觀察后發現,其實該媒體在發布這條微博時沒有仔細檢查,在截取示意圖時,打開了“按國家分析”的選項。選擇這一選項會將指定的國家在地圖上勾畫出來,并分析勾畫區域內的森林覆蓋率變化等數據,但是勾畫的面積內對比度會降低,以代表該區域被選中,因此看上去的綠色比實際更淺,所以說選用這樣的圖來發布微博,帶有很大誤導性。
在觀眾指出這一問題后,該媒體很快刪除了這一微博,并重新發布了一條內容相似的微博,這條微博圖中沒有勾選“分析”功能,因此維持了Global Forest Watch中本身的色彩。該微博最后寫道:“現在感覺好多了么?”那么,這個新的微博讓人體會到的信息是否準確呢?
北京的森林覆蓋率為什么比不過首爾和東京
在去除了人為誤差后,現在的圖示準確反映了當地的森林覆蓋情況。的確,北京周邊綠色面積顯著小于東京和首爾。那么,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在那里呢?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三個因素:氣候、地形和人類活動影響。
首先從氣候來說,與森林形成有重要關系的是緯度、降水量、溫度等因素。對于北京、首爾和東京三地來說,三者所處緯度依次略為降低,分別約為北緯39.4°、37.3°和32.5°,因此三個城市周邊植被類型均以暖溫帶和溫帶闊葉落葉林為主(北京由于更偏西北而混有一定針葉林)。對于闊葉落葉林,降水量和溫度對其影響很大。
北京是三個城市中最為靠內陸的城市,與此相反東京則濱臨西太平洋,因此雖然三個城市均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但降水量差異巨大。北京的年均降水量不足600mm,東京和首爾則分別達到約1500mm和1300mm,可見北京降水量不足這兩個城市的1/2。
同時,由于所處位置差異,東京受海洋性氣候影響較大,海洋巨大的熱容使得東京的冬季更為溫暖,1月平均低溫東京2.1℃,首爾-6.1℃,北京-7.5℃,此充沛的降水和較為溫暖的氣溫對森林的生長更為有利。
其次,地形對森林覆蓋率影響很大。山地是森林主要存在的的地貌類型之一。如果在Global Forest Watch中從右上方添加地形圖層,可以清楚的看到,山地和林地間存在顯著的重疊關系。
從國家角度來看,日本和韓國都是多山地國家,山地面積可達國土面積的70%以上。雖然我國總體來說山地面積比例很大,但就面積相仿的北京所在的華北地區來說則是以平原為主。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周邊主要山脈為位于西北方的太行山-燕山山脈。
相比之下,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則被位于西部、北部,以及東京灣東南部的房總半島上的山地所包圍,而首爾市內就有南山、仁王山等山脈。東京和首爾周邊較多的山地,再加上適宜的氣候,使得其周邊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
事實上,在位于我國華南地區的很多城市周邊,森林覆蓋率和東京、首爾等相比,并沒有太顯著差異。
最后,人類的活動能極大的影響森林覆蓋。北京所處的華北平原是我國的重要糧食產區,廣大的平原面積幾乎都被開墾為耕地進行農作物種植,而北京的城市建設也占據了相當可觀的面積,而這些地區是無法形成森林的。對于首爾和東京來說,由于其分別所處的漢江平原和關東平原面積較小,因此更顯得其森林覆蓋率高。
事實上,由于我國幅員廣闊,人類活動通常都選擇平原地區作為聚居地,使得我國的大型城市大都位于大型平原之上,而韓國和日本由于地域狹小,平原面積較小,使得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和周邊山地親密接觸,森林覆蓋率自然顯得高了。
此外,由于日本和韓國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環境保護意識更強,廣泛性的植樹造林活動起步較我國為早,這也是首爾和東京森林覆蓋率高的重要原因。
從北京地區數千年來的森林覆蓋情況變化也可以看到以上三個因素對森林覆蓋率的影響。通過對土壤剖面孢粉學研究以及洞穴石筍中δ13C含量測定,在距今5000年到3500年,北京地區較今日溫暖濕潤,周邊覆蓋有大量以櫟、樺為主的闊葉林。3500年后北京地區氣候逐漸變冷而干燥,使得闊葉林面積萎縮,針葉林開始混雜其中,而草原植被也在平原地區大為發育,但直到漢魏時期北京周邊仍有大片森林存在。
在宋元之后,由于城市規模發展,大大增加了對木材和農田的需求,使得北部山區森林中的樹木被大量砍伐,而東部、南部草原及殘存林地被開墾為耕地。
正是以上幾個因素,共同造成了今日北京周邊森林覆蓋率低的現況。
怎樣提高森林覆蓋率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森林覆蓋率處于世界較低水平。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森林覆蓋率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1.7%,更是遠低于日本和韓國6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國西北部存在大面積不易形成森林的荒漠和高山地區,但是在氣候適宜的華中華北地區,森林覆蓋率也是偏低的。
由于氣候和地形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客觀因素,因此要縮小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差異,我們還需要從控制人類活動的方面入手來治理這一現象。一方面要加強政策和經濟引導,制止毀林開荒、盲目砍伐等行為,減少對森林尤其是原生林的砍伐。另一方面,還需要大力加強退耕還林建設,努力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
從近年來的成效看,成果還是比較喜人的。和五年前相比,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2%,這意味著新增加了一千兩百余萬公頃森林。不過,讓天空更加藍、霧霾不再來的夢想,還需要讓這一勢頭繼續保持下去。
綜上,Global Forest Watch所反映出的北京與首爾、東京間森林覆蓋率間的差異,是氣候、地形和人類活動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這三地來說,氣候和地形差異對森林覆蓋率差異的貢獻更大,這樣簡單的比較并不客觀,更無法代表我國總體情況。
單獨就北京地區來講,其周邊森林覆蓋率確實較低,增加森林覆蓋率的確是要做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