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寶清縣實驗學校
中段語文研修組 王婷婷
我班學生大多數口語表達能力不強。有的說話重復、啰唆,有的前后毫無邏輯性,有的出于自卑或緊張心理不敢說或不知怎么說,“聽不能專心,說不能自然”成了學生課堂上的常態。三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口語交際4分的題,全班38位同學有15位丟分,其中有三位同學沒得分。從學生的失分情況來看,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該說什么,說話條理不清,語意表達不明確。
反思我的日常教學,在口語交際課上只注重教授技巧而忽視學生的實踐運用,最終讓口語交際課淪為寫字課。在課文教學中糾正“內容”多,肯定“表達”少,時間久了,學生畏畏縮縮,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另外,總是“老一套”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提不起興趣,這也是導致我班學生表達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二學段學業質量描述部分提到:“樂于在班級活動中交流展示,能根據需要用普通話交談,認真傾聽,把握對話的主要內容并簡要轉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對照課標可知,我班多數學生的口頭表達并未達標,尤其在“樂于交流”、“認真傾聽”和“按一定的順序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方面應重點加以關注。
于永正老師在《我怎樣教語文》一書中闡述了“用教材教”這一理念。結合我班實際情況來看,如果用教材教表達,不應只體現在每學期僅有的四節口語交際課上,更應體現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這樣才有利于激發表達興趣,培養表達習慣。所以,結合本組的研修主題“培養學生交流與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我確立的個人研修主題為: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交流與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
陳瀚老師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善于調動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這為我的首次探索打開了思路。葛家梅老師的《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思辨性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提到的提高學生思辨性表達能力的策略,為我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方向引領。這一策略的實施將結合本冊教材的提問策略單元進行。另外,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們走出封閉的課堂,在交際中學會交際,在表達中學會表達,所以,我打算結合神話單元的教學,開展一次“搜集神話、講神話故事”的綜合實踐活動。最后,我將借助批注單元的教學,豐富表達的內容,進一步促進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提升。
總之,提升學生的交流與表達能力,對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意義重大。我預想通過這一學期的研修,讓我的學生從思想上樂于交流表達,從行動上積極交流表達,從態度上認真有效傾聽,學期結束的時候,爭取半數以上學生達到學業質量標準要求,整體學生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時希望我的語文課堂能生動有趣一些,我的評價語言能豐富有效一些,我的教學智慧能再增長一些。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