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寫到這里,我感覺有點兒寫不下去了。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南
其次,《論語》中的許多概念,它的原意確實不好理解。比如,“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中的“女子”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墩撜Z》中似乎只出現過一次“女子”兩字連用的詞,因此要理解它,似乎還要從當時的其他古籍中尋找答案。這種考證功夫,一般人既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也不能再評說孔子的本意了。
盡管《論語》中說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作為今人的行為準則,但是正如我們反復強調的,孔子是一位政治家,他的學說是政治學說,而不是家庭倫理??鬃右簧慕洑v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他沒有著書立說,《論語》也是他的弟子們整理出來的,孔子自己則著眼于整理古籍。孔子政治倫理的說教對象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士”、“大夫”和“諸侯”,他的政治主張是恢復周禮,因此孔子是政治保守派,反對社會變革。脫離孔子生活的時代背景,掩蓋孔子的政治主張,忽視儒家學說轉變為思想教條的歷史,這不是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應有態度。
南
南
傳統文化能否救中國?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從孔孟思想中尋找答案,也不能從中國歷史中尋找答案,而是要從世界歷史中尋找答案。二千多年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歷史發展軌跡,隱藏著我們要尋找的答案??纯垂爬系陌<昂陀《?,看看新興的歐洲和美國,看看北美和南美的不同,這些是較遠的歷史;再看看較近的歷史,二次大戰后的東德和西德,南韓和北朝鮮,西歐和前蘇聯,日本的戰前和戰后。各民族的命運似乎沒有因二次大戰的勝利與失敗而改變,發達的依然發達,落后的依然落后。戰勝國如此,戰敗國也是如此。短暫的失敗與勝利不足以改變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發展軌跡,民族的命運正是在歷史發展的軌跡中體現出來。
讓歐洲人崛起的工業技術和生產方式,早已傳播全球。曾經有許多人以為,只要掌握了歐洲人的技術和生產方式就能夠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但歷史告訴我們,事情遠非那么簡單。東德和西德就是典型的例子。戰后它們都是從廢墟上開始發展,結果短短45年時間就分出高下。所以,我們認為,西方出現的不是以新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文明,而是以現代文明為基礎的新技術。沒有現代文明為基礎,即使你把西方的工業技術和生產方式全部照搬過來,過不了幾十年你仍然會落后。新技術只是皮毛,新文明才是實質。這就是為什么,阿拉伯世界和東方依然落后的原因,它們都繼續保持自己的傳統文明,它們可以接受西方的技術,但是它們都拒絕接受西方的文明。正因為如此,西方至今領先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變。發生在中東的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對抗,實際上是兩種文明的對抗,誰弱誰強,孰高孰低,早已分曉。
當中華民族這頭東方“雄獅”剛剛蘇醒時,正是我們要睜大眼睛看世界的時候,卻出現這樣一些人,讓我們像鴕鳥那樣把頭埋到沙子里,尋找老祖宗的法寶。即使要弘揚傳統文化,也要我們的民族振興以后。日本料理和韓國菜肴能風行中國,就是人家先進,否則為何北朝鮮的菜肴沒有市場,韓國菜與北朝鮮有何差異?落后民族的文化被先進國家欣賞,是他們的獵奇心理,而不是他們認為值得效仿,正像澳大利亞土著民族文化成為旅游項目一樣。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請問什么是中國傳統文化?如果說孔孟思想是傳統文化,那么孔孟以前的西周和商朝文化是不是傳統文化,要不要復興?秦漢以后有沒有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影響中國當代人的傳統文化究竟是什么?讓中華民族落后的不是保存在古籍中的孔孟思想,而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傳統文化。正是支配當代中華民族行為的傳統思維模式,才是實實在在的傳統文化。這種傳統文化,無須復興,它一直存在著。
請看下節:什么是中國傳統文化?——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