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創造的圖書館
[原創學術報告](5)
(圖片來自廣西大學網上圖片)
試論馬君武的哲學思想
──在紀念廣西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暨馬君武
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
發言人: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甘自恒
[摘 要] 筆者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對馬君武的哲學思想進行了初步挖掘、探討和整理 ,綜合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一、初級的唯物觀;二、樸素的辯證觀;三、初步的實踐觀;四 、進步的歷史觀;五、先進的價值觀;六、馬君武哲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馬君武 唯物觀 辯證觀 實踐觀 歷史觀 價值觀 當代價值
為了紀念廣西大學建校90周年,也為紀念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成立40周年,我初步選擇了研究馬君武先生哲學思想的論文選題。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我多次通過百度搜索“馬君武哲學思想研究”的文章,結果連1篇文章都沒有搜索到。這引起我兩方面的思考:一方面,多次收索的結果是研究馬君武哲學思想的文章沒有或很少,必將給這一研究帶來更大難度;另一方面,正是因為研究這一課題的文章很少,如果筆者知難而上,堅持研究這一課題,將更可能獲得創新性成果。于是我以更堅定的態度,更大的決心,堅持研究這一課題,也就有了這篇論文的成果。現按上述摘要概括的六個方面,試論述馬君武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當代價值。
一、初級的唯物觀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覺看,馬君武的唯物觀還不能明確闡明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基本論點,所以他只具有初級的唯物觀。這種初級的唯物觀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一)在物種起源方面的唯物觀
在物種起源問題上,馬君武曾論述過自然界的物種從低級到髙級、從簡單到復雜的起源過程:“今將地質各系內諸物種發現的秩序,及所歷年代,詳述于下:一、荒古世。自有機物初生,以至庯布利亞諸層,為無頭殼動物時代,約歷5200萬年。二、太古世。自西古利亞系以至二疊系諸層,為魚類時代,約歷3400萬年。三、中古世。自三疊系初期以至白堊系之后期,為爬行類時代,約歷1100萬年。四、近古期。自始新紀至最新紀,為哺乳動物時代,約歷300萬年。五、人類世。自沖積紀初期直至今日。為人類時代,至少歷10萬年。”接著,馬君武以物種起源歷經上億年的客觀事實有力駁斥了宗教六天造人說的荒謬。他寫道:“依此計算,自初有生物以至今日,約歷10010萬年。而宗教家則謂地球以至人類之創造功夫,僅需6日。其說之荒誕無稽,不攻自破。中國盤古開天地之說,
亦野言也。”
[1](二)宣揚無神論的唯物觀
馬君武通過撰寫《唯物論二巨子(底得婁[后譯作狄德羅]、拉梅特里[后譯作拉美特利])之說》,批判了唯神論和靈魂不死之說,宣揚了無神論的唯物觀。他贊同拉美特利的觀點:“唯神論者,謬說也”,“信上帝之實有者,莫非無根之說,而空虛無效應之事也。欲世界之快樂,非無神論建于人人腦中以后不可。”他認為“靈魂不死者,尤謬說也。人既死矣,何一分能不死而獨存呼?人必不能謂靈魂非此身軀之分體也。既為此身之一分體,則必與其身同死,此無可疑也。”他認為:信奉唯物論,有助于社會革命,“必破宗教之迂說,除愚朦之習見,而后見理既真,卓然獨行,流萬人之血而不顧,犯一世之怒而不恤,惟知有真理真福,而不知其他。偉矣哉!唯物論之功呼?!董通之徒之共和事業,無一不自唯物論來也。”
[2](三)宣揚一元論的唯物觀
馬君武撰寫了《赫克爾之<一元哲學>》,宣揚了一元論的唯物觀。他寫道:“二元論及一元論 自今日自然科學之立腳點評判之,凡哲學可分為二類:其一為二元的世界觀,他一為一元的世界觀;前者與宗教及唯心的教條相關聯,后者與物力及真實之原理相關聯。二元論分世界為二,即物質世界及非物質上帝。后者為前者之創造者、維持者、管理者。一元論只認此世界為一物質,上帝與自然界,同為一物,物體與精神,不可分離。”
[3]馬君武還斷言:“欲救黃種之厄,非大昌唯物論不可。”
[4]二、樸素的辯證觀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覺看,馬君武還沒有系統研究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還未明確闡述過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所以,他只具有樸素的辯證觀。他在接受唯物論和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認識到,要全面地看待和處理問題;要辯證地認識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關系:要辯證認識中外道德關系。這些辯證觀念和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一)要全面看待和處理問題
馬君武全面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辯證觀,最突出地體現在他管理高等教育的實踐中提出了五個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生產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純粹科學與應用科學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
[5]馬君武把大學辦學實踐中遇到的十個基本方面結會起來,統一起來,全部兼顧到,這就是馬君武全面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辯證觀。
在大學培養目標方面,馬君武主張大學培養的學生要“德智體美并進”。
[6]聯系到馬君武在辦學實踐中一貫強調和重視勞動教育,綜合起來看,他實際上是主張學生德智體美勞并進。這就是全面地看待和處理了大學的培養目標問題。
(二)要辯證認識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關系
馬君武認識到,要辯證處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他說:“世界文明,無論出自東方西方,均為有益于人類之貢獻,可供人類無窮盡之研究,簡直言之,文明且為世界所公有。精神之文明,物質之文明,如身有兩翼,并舉之前飛,而后其本身可緣之以行。或斷其左,或斷其右,又或以左咎右,以右咎左,皆足以促阻其自身前途之發達。”
[7]馬君武肯定,不論出自東方還是西方的文明都有益于人類的貢獻!接著把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比喻為身之兩翼。如果雙翼并用,本身可向前行。如果斷其左翼,或斷其右翼,又或以左翼禍害右翼,以右翼禍害左翼,皆足以阻礙自身前途之發達!生動地闡明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辯證關系。
(三)要辯證認識中外道德關系
馬君武還認識到要辯證處理中西道德關系。他說:“予固非謂改革道德,則掃盡中國舊有之道德,而盡從泰西之道德也。既知中國舊有道德之不完全,而宗教及風俗最足為道德進步之大防也,則當輸進歐美各種道德學說,擇其精以治吾之粗,取其長以補吾之短,而其要尤在鼓勵人人有自由獨立之精神,養成人人有別擇道德之智識焉。”
[8]在這里,馬君武強調,改革道德,不是全盤否定我國的舊有道德,也不是全盤接受西方道德,而是在知道我國舊有道德不完全之后,擇西方道德之精治我道德之粗,取西方道德之長補我道德之短。這是辨證處理中西道德關系的精彩論述!其實運用這樣的辯證觀念處理中西文化交流,也是適當的。
三、初步的實踐觀
根據馬君武的論述,他主張重生產勞動的實踐觀,重革命斗爭的實踐觀,重科學實驗的實踐觀。這一主張已接近毛澤東同志把實踐過程分為“物質生產過程、階級斗爭過程、科學實驗過程”的論述。
[9]但是,馬君武還未能論述實踐是認識的起源;是認識的目的;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等基本觀點。所以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視角看,馬君武的實踐觀還是初步的。
(一)重生產勞動的實踐觀
馬君武重生產勞動的實踐觀,首先,表現在他重視生產建設,即生產實踐,其次,是表現為他重視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他說:“要想經濟建設成功,不但需要無數的專家,而且要無數的人們參加生產事業才行,所以我們應該引導青年走上生產的路上去,并且大家不斷地研究改良生生產生產技木,這是可以做到
的。”
[10]馬君武還十分重視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他經常教導學生要熱愛勞動,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他提倡用'鋤頭主義’來建設校園,為此,他有計劃地安排勞動課,規定每班每周勞動3小時,經過一段時間后改為每周一下午。在馬君武的號召和帶動下,廣西大學掀起了'鋤頭運動’,師生們積極參加校內外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在荒蕪的蝴蝶山上建起了優美整潔的校園。”
[11](二)重革命斗爭的實踐觀
馬君武由于受孫中山以武裝起義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影響;受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用武力推翻封建統治的影響;受當時大多數留學生擁護革命派的影響;他毅然從曾經擁護康梁君主立憲的維新派轉變為主張用革命推翻清廷,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派!從此,一直到1924年的十多年間,他一直追隨孫中山積極參加中國資產階民主革命的實踐,曾經成為中國同盟會章程起草人之一;成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起草人之一。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實踐中立下了卓越功勛。
(三)重科學實驗的實踐觀
馬君武于1924年離開政壇轉向教育救國的道路后,在管理大學的活動中,一貫重視科學實驗的實踐。辦大夏大學時,他提出:“今后大夏大學的建設是要謀圖書館和實驗室的充實。”
[12]辦北京工業大學時,馬君武一到,“久不冒煙之實習工廠亦濃煙冉冉升起。”
[13]辦廣西大學時,“他還利用出國考察之便,從國外購買了許多先進的實驗儀器,包括白金鉗鍋、電機等。”
[14]馬君武不論重視實驗室設備的充實,還是重視實習工廠的正常運轉,都說明他重視科學實驗的實踐。
四、進步的歷史觀
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馬君武的歷史觀算是進步的,主要表現為有機進化的社會觀、主權在民的人民觀、科技進步的動力觀。當然由于他還不懂得、也未論述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基本原理,所以他的歷史觀還未達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水平。
(一)有機進化的社會觀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后,斯賓塞第一個把達爾文的進化論推廣到人類社會領城,提出了社會有機體論,以為:人類社會猶如生物有機體,人必然分化為不同階級,彼此分工,協調合作,形成一個社會有機體。馬君武閱讀并翻譯了斯賓塞的著作《社會學原理》,并接受了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論。
[15]馬君武也認為:“社會者,發達不息之有機體也。”
[16]當然,馬君武的社會有機體觀是有機進化的社會觀。他認為,社會是不斷進化的,進化的涵義包括進步和競爭,“進化是'進步’和'競爭’的統一。”
[17](二)主權在民的人民觀
馬君武在《<盧騷民約論>序》中寫道:“主權在民的原理,推闡盡致者惟盧騷。故其書為法蘭西革命之最大原動力。”
[18]他接受了盧梭主權在民的觀點,認為人民應該具有主權。馬君武在《帝民說》中進一步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寫道:“由是言之,帝權為個人之總體,個人為帝權之分子。故人民即帝王,帝王即人民,不可離也。”他接著說:“帝權即主權也。主權在民之說,發生雖早,然至盧氏始明白抉出之。”
[19]馬君武的《帝民說》不僅重申了主權在民的觀點,而且把人民在社會中的地位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
(三)科技進步的動力觀
馬君武在《新學術與群治之關系》一文中寫道:“西方以科學強國強種,吾國以無科學亡國亡種。嗚呼!科學之興,其期匪古。及今效西方講學之法,救祖國陸沉之禍,猶可為也。”
[20]馬君武通過西方以科學強國強種,吾國以無科學出現亡國亡種危機的強烈對比,強調了科技進步是強國的動力;而科技落后將成為亡國危機的重要原因,進而主張效西方科學之法,除祖國危亡之禍!他還認為:“科學智識是二十世紀的靈魂。其重要自不待言。”
[21]他又說:“國強之真原因,為智識進步,科學文明。”
[22]馬君武還高度評價了科學發明和技術應用對增進人類福祉的重大作用!他說:“至19世紀,而科學的發明極盛,有專書言之,非短篇所能罄。其特質曰:發明純正科學,而改良生計之應用,增進人類之福祉,遞進為機械之大時代矣。”
[23]?
五、先進的價值觀
什么是價值觀?所謂價值觀“是人們關于價值本質的認識以及對人和事物的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的觀點的體系。”
[24]我們從馬君武的著作、言行中初步概括出他的價值觀的五個方面:倡導愛國救國;倡導自由民權;倡導誠實公德;倡導求實創新;信仰社會主義。馬君武這樣的價值觀在當時中國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在資產階級革命派中都屬于先進的價值觀。但是由于馬君武受歷史條件和資產階級立場的局限,他的價值觀還沒有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
(一)倡導愛國救國
馬君武一直把倡導愛國救國作為他追求的價值目標。馬君武充滿強烈的愛國精神。他說:“現在中華民族到了民族危亡危險時刻,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軍人應該保衛國家,人民應該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侵略,學生應該學習科學文化為國家的明天而奮斗,堅信一定會打敗日本。”
[25]他又說:“怎樣才能打敗外國帝國主義、怎樣才能讓中國強大?思考清楚這兩個問題是中國青年責無旁貸的責任。” “中國的學生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運用科學知識去救國、復興國家。”
[26]馬君武反復強調對青年學生、軍人和人民進行愛國救國的價值引導。他在實踐中還確立、踐行過實業救國、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價值目標。
(二)倡導自由民權
馬君武贊成盧梭“主權在民的原理”,特別倡導民權中的自由權。他主張人民應擁有思想自由、擇業自由、結會自由等三項自由權。他寫道:“任一社會,任一人民,皆須有此三自由權。且此三自由權,當絕對而無所限制。自由者,仿己之則,圖己乏益,我不侵犯他人,他人亦不得侵犯我也。”
[27]馬君武不僅倡導人民應該擁有自由權,而且對什么是自由?作出了簡短而準確的界定。
(三)倡導誠實公德
馬君武倡導誠實公德。他首先說明什么是公德?他說:“公德者何?對于社會上之德義是也。”他又說:“而公德之根本,則曰誠實。誠實者,不自欺而亦不欺人之謂也。”
[28]他不僅強調了公德的根本是誠實,而且簡要界定了什么是誠實。這對我們進一步理解什么是公德的根本?進一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的誠信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四)倡導求是創造
馬君武倡導求是的價值目標。他說:蘇聯時代的“俄人認清了救國的方法,就舉國若狂,切實施行。無論為政治家或廚夫,大家都犧牲其個人的福利,期計劃的實現。這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們深深的效法。”
[29]這里說的求是就是探求客觀亊物的規律。馬君武亦倡導創造的價值目標。從創造學的理論看,創造包涵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應用性技術創新。馬君武在他的著作中高度評價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應用性技術創新,實質上是在倡導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應用性技術創新等創造的價值目標。他寫道:“19世紀科學之特質,在即天然活動之事物,以發現天然律。” “19世紀發明之最重要者,曰利用蒸氣為運送之機關。而創造鐵路、汽船起商界之革命。”“18世紀之最大革命,即工事之盛用機械也。”
[30]馬君武還號召軍人發明武器。他說:“20世紀的軍人,不但是要能作戰,能夠拼死,還要有普通各種智識的根據,知道如何運用武器,改良武器,發明武器。”
[31](五)信仰社會主義
什么是信仰?簡要地概括,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思想或宗教以及某人某事物的強烈信任、信服和敬仰,并把它奉為自己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準則。我們在這里論述馬君武對社會主義的信仰,不是指十月革命前他對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宣傳,而是指他對十月革命成功后蘇聯社會主義的贊賞和信仰。他在《走上俄羅斯的路》的演講中髙度評價并想深深效法蘇聯的社會主義。他說:“在共產黨獲得政權后,到斯大林執政,就實行所謂'五年計劃’,目的就是俄國的農村工業化。”這一做法“值得我們深深效法。”
[32]他還贊賞了社會主義的大進步、大發達:“凡懷熱心圖進步之國民,未有不歡迎社會主義者。社會主義既行,則人群必大進步,道德、智識、物質、生計之屬,必大發達,此世界之光景必大變。”
[33]他又說:“十月革命的俄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自革命后,先后實行二次五年計劃成功后,便一躍而變為工業化的頭一等強國!”
[34]馬君武對蘇聯社會主義的贊賞和敬仰之情流露無遺!
六、馬君武哲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把他放在他所處時代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看他與前面時代和同時代的同類人物比較,對社會進步和人民有什么獨特的或新的貢獻;他的思想和實踐對后面時代的人們有什么借鑒和啟發價值;評價中既不能任意拔髙和虛夸,也不能隨便苛求和貶低。運用唯物史觀的上述觀點和方法,再根據我們看到的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論著,我們認為,馬君武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和抗日戰爭時期勇武的革命家、睿智的哲學家、杰出的教育家、博學的科學家、卓越的翻譯家、著名的大詩人。馬君武的哲學思想對我們今天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廣大干部和群眾具有如下十個方面重要的借鑒和啟發價值:
1,馬君武關于管理高等教育五個結合的觀點,對新時代我國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具有重要借鑒作用;
2,馬君武關于大學培養目標方面,主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觀點,已成為我國新時代的教育倡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借鑒;
[35]3,馬君武關于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辯證關系的觀點,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堅持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兩手抓,促使兩者協凋、全面發展;
4,馬君武關于辯證認識中外道德關系的論點,對我們在新時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承認雙方各有短長、采取去粗取精、取長補短的態度具有借鑒作用;
5,馬君武關于主權在民的觀點,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進一步理解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
[36]的人民觀;
6,馬君武關于科技進步動力論的觀點,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進一步理解和踐行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7]的觀點,為建設科技強國持續作貢獻;
7,馬君武關于倡導愛國救國的價值取向,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更加自覺地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8,馬君武關于倡導誠實公德的價值取向,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更加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誠信價值準則,為建設誠信社會不斷努力;
9,馬君武關于倡導求是創造的價值取向,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更好地發揚實事求是精神和創造精神,勇于參加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應用性創新等創造活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創造新成果;
10,馬君武倡導信仰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啟發我們在新時代要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進一步體驗“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的真理光輝!
綜上所述,我們從馬君武的著作和實踐中初步挖掘和概括出他的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初級的唯物觀;樸素的辯證觀;初步的實踐觀;進步的歷史觀;先進的價值觀;揭示了他的哲學思想在新時代的借鑒和啟發價值。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看,馬君武的哲學思想因受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還沒有達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水平;但是,在當時中國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條件下,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仍具有進步性和先進性,對中國當時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他的哲學思想對新時代的借鑒作用和啟發意義突顯了他哲學思想的重大時代價值。
注 釋
[1] 馬君武:《民食問題》,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00 頁。
[2] 馬君武:《唯物論二巨子(底得婁[后譯作狄德羅]、拉梅特里[后譯作拉美特利])之說》,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3、64、65頁。
[3] 馬君武:《赫克爾之<一元哲學>》,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7頁。
[4] 馬君武:《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附社會黨巨子所著書記)》,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87頁。
[5] 安遠:《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21頁。
[6] 安遠:《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17頁。
[7] 馬君武:《談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05頁。
[8] 馬君武:《論中國國民道德頹落之原因及其救治之法》,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88頁。
[9] 毛澤東:《實踐論》,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第二版第273頁。
[10] 馬君武:《建設廣西與基礎教育──民國27年10月1日在桂林縣基礎學校教職員暑期講習會演講》,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44頁。
[11] 肖作勝:《馬君武政治思想研究》,同濟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生學位論文,第27頁。
[12] 李高南,黃牡麗:《馬君武教育文集》,南寧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頁。
[13] 林天宏:《馬君武:勇武校長》,《傳承》2008年第21期,第33頁。
[14] 黃苡婉:《馬君武大學思想與實踐研究》,廣西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第21頁。
[15] 方婉麗:《淺析馬君武進化論世界觀》,《桂林市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6月第2期,第81頁。
[16] 馬君武著,莫世祥編:《馬君武集》(1900-1919),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頁。
[17] 方婉麗:《淺析馬君武進化論世界觀》,《桂林市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6月第2期,第80頁。
[18] 馬君武:《<盧騷民約論>序》,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13頁。
[19] 馬君武:《帝民說》,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21頁。
[20] 馬君武:《新學術與群治的關系》,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8頁。
[21] 馬君武:《中國的人心與文明在什么地方──民國22年3月27日在西大紀念周演講》,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29頁。
[22] 馬君武著,莫世祥編:《馬君武集》(1900-1919),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260頁。
[23] 馬君武:《新學術與群治之關系》,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7頁。
[24] 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2版,第73-74頁。
[25] 韋俊雄主編:《廣西大學校志》,廣西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頁。
[26] 歐正仁:《馬君武傳》,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2008年,第29頁。
[27] 馬君武:《彌勒約翰之學說》,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97頁。
[28] 馬君武:《論公德》,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89、190頁。
[29] 馬君武:《走上俄羅斯的路──民國22年1月9日在西大紀念周演講》,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20頁。
[30] 馬君武:《新學術與群治之關系》,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7、146頁。
[31] 馬君武:《民族文化與民族復興》,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39頁。
[32] 馬君武:《走上俄羅斯的路──民國22年1月9日在西大紀念周演講》,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19頁。
[33] 馬君武:《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附社會黨巨子所著書記)》,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93、94頁。
[34]馬君武:《建設廣西與基礎教育──民國27年10月1日在桂林縣基礎學校教職員暑期講習會演講》,載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42頁。
[35]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光明日報》2018年9月11日,第1版。
[36]《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光明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2版。
[37] 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74-278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16-19頁。
[2]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07-254頁。
[3]列寧:《辯證法的要素》,《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607-608頁。
[4]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711-715頁。
[5]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第2版,第271-286頁。
[6]鄧小平:《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7-28頁。
[7]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74-278頁。
[8]江澤民:《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64-69頁。
[9]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胡錦濤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第612-660頁。
[1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光明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5版。
[1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光明日報》2018年9月11日,第1版。
[12]曾德珪選編:《馬君武文選》,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3]安遠:《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4]肖作勝:《馬君武政治思想研究》,同濟大學文法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15]李高南,黃牡麗:《馬君武教育文集》,南寧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16]林天宏:《馬君武:勇武校長》,《傳承》2008年第21期。
[17]黃苡婉:《馬君武大學思想與實踐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8]方婉麗:《淺析馬君武進化論世界觀》,《桂林市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6月第2期。
[19]馬君武著,莫世祥編:《馬君武集》(1900-1919),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0]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2版。
[21]韋俊雄主編:《廣西大學校志》,廣西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2]歐正仁:《馬君武傳》,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2008年。
2018年10月25日修改定稿
2018年12月15日在“紀念廣西大學建校90周年暨馬君武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發言。
2019年2月18日修改,在我愛創造個人圖書館發表。
我愛創造 歡迎你的光臨,
感謝你的閱讀,
贊許你的轉藏!
網址:http ://gan2251.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