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故事中,一直有龍的存在,而我們中國人又一直以“龍的傳人”自居。所以不少人相信,在中國古代,確實有龍存在。所以“龍文化”,一直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北京城,關于龍最為知名的故事,便是“鎖龍井”的傳說。爆史君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相傳在明朝初期,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雖然他聲稱自己也是正統,但心中總是不安穩,所以在南京城住著不舒服,安排國師姚廣孝回北京替他擴建北京城。姚廣孝在擴建北京城的過程中,侵犯了一條蛟龍的地盤,蛟龍便領著龍子在北京城興風作浪,水淹北京城。
朱棣與姚廣孝
這姚廣孝也是個能耐人,佛、儒、道三修,傳說還是降龍羅漢轉世。見蛟龍作惡,便從腰間抽出“紫金腰帶”,化作一條燒紅的長鐵鏈,準備擒拿孽龍。結果龍公和龍子聯手,姚廣孝也打不過。千鈞一發之際,一道金光閃現,助姚廣孝擊敗了二龍。姚廣孝定睛一瞧,原來是岳飛岳元帥。
蛟龍
在抓住二龍后,為防止它們繼續作惡,姚廣孝將龍公鎖在了北新橋的海眼里,將龍子鎖在了鑲橋下的海眼里。二龍不服氣,質問姚廣孝:“姚廣孝,你要關我們一千年、一萬年么?”姚廣孝笑著對龍公說:“等這座橋舊了,修起橋翅來,就是你的出頭之日。”隨后,他又對龍子說:“只要你聽見開城門的時候打碘,就可以出來了。”
北新橋
但事實上,姚廣孝是與它們玩了個文字游戲。在鎮壓龍公后,姚廣孝就為那座橋起名為“北新橋”,這樣橋就永遠不會舊,更不會有橋翅,龍公將永無出頭之日。而鎮壓龍子后,姚廣孝又規定打那兒起,崇文門開城、關城一律不再打碘,而是敲鐘。所以北京城流傳著這么一句順口溜:“北京城九門八碘一口鐘。”
由于北新橋北邊還有一座鎮海寺,所以老北京人就更相信鎖龍井的傳說。相傳曾經有人試著拉出鎖龍井的鐵鏈,結果越拉越長,最終只好放棄。日本人侵華期間,也曾有過拉鐵鏈的行為。鐵鏈非但沒有拉到盡頭,反而還伴隨著一陣陣低沉的“吼聲”。日本人嚇壞了,急忙將鐵鏈放了回去,燒香磕頭求原諒。
鎖龍井
那鎖龍井真的有這么神秘么?其實是古人的一種信仰寄托而已。早在上古時期,中國民間便開始流傳“鎖龍井”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禹州的禹王鎖龍井。相傳在大禹治水期間,淮河有一條無角母龍,乃是蛟龍。她看見大禹治水危及龍宮,便帶領九個兒子,以及水蛇 、龜鱉之類的動物在淮水興風作浪,阻止大禹治水。
蛟龍
大禹先與之戰于伊洛,又截于河朔,再追于陳蔡,最后圍困母蛟于潁河。大禹命人將潁淵堵住,迫使母蛟入海。同時,他又令勇夫百名躍入水中,以繩擲套,縛住母蛟。隨后,他讓人在高阜處挖一深井,立上樁柱,把母蛟囚于井中,永世不得出來。而這口井,便是如今禹州的禹王鎖龍井。正如禹王鎖龍井一樣,北新橋的鎖龍井也是反映了人們數千年來的治水理想。
鎖龍井
當然,古人將鐵鏈放入井中,也并不是為了滿足心中的神話夢想,而是有現實意義。鎖龍井其實是打在暗河上面,如果沒有東西鎮壓,暗河下游可能就會引發水患。當時用鐵鏈鎮壓是最好的選擇,可以根據地下水位的變動,隨時調整鐵鏈的位置,可逆可控。至于拉鐵鏈時井中傳出的聲響,這是因為里面水流和空間回響造成的。人們本來對龍就有著敬畏之心,乍一聽,還以為是龍吟聲,所以鎖龍井的傳說就越傳越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