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雜糅的,也是復雜的,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人性上,因為這樣很可能會讓你失去未來的價值,從而被無情地拋棄。
農夫與蛇的故事耳熟能詳,一位好心的農夫,將一條凍僵的毒蛇放在懷中取暖。但毒蛇蘇醒后,卻并不感激農夫,反而一口將農夫咬死。故事的最后,人們不僅不去感慨農夫的好心,反去嘲諷他的愚蠢,而類似的故事,在現實中也不斷上演。
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審理了一樁令人氣憤不已的糾紛案,案件的原告和被告是一對祖孫,孫女李某不滿奶奶陸老太把名義上屬于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于是將奶奶告上法庭。
但是陸老太卻說,自己在三年前贈予了孫女3套房,原本希望孫女在得到房產之后能夠給自己養老。結果孫女拿到房產之后,對自己不管不顧,既不探望也不照顧。無奈之下,老人只能將其中一間房出租,拿租金去養老院。卻沒想到,反而被孫女告上法庭。
2019年,家住在蘇州市的陸老太感覺身體越來越差,陸老太在蘇州住了一輩子,卻送走了不少人。從自己的老伴到自己兒子兒媳,經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最后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就是陸老太的孫女李某。
因此陸老太希望能夠在晚年和孫女一起住,讓孫女照顧一下自己。當然為了不虧待孫女,她表示可以將自己名下的三套房子都贈給孫女。一開始李某還滿口答應,表示一定會照顧好奶奶,可誰知道,房屋轉讓手續剛辦完,李某的態度就來了180度的大轉變。
她既不愿接奶奶到自己家中居住,也不去看望奶奶。在整整3年時間,陸老太都是一個人在老宅里過日子,這讓她感到非常孤獨。隨著身體越來越差,老太一方面需要人照顧,另一方面也想不想再孤零零的生活。
于是她再一次請求孫女,讓孫女把自己接到家中照顧,可李某卻斷然拒絕。眼看不能和最后的親人一起生活,陸老太只能退而求其次,她聯系了一家養老院,準備去養老院里度過最后的日子。
但陸老太早就失去了勞動能力,只能靠每個月的養老金生活。這些養老金根本不足以讓老太太繳納養老院的費用。陸老太知道,孫女不可能答應幫自己交錢,于是她便將三套房子中的一套租出去,每個月收點租金來繳納養老院的費用。
可這件事被孫女李某知道,她認為三套房子既然已經是自己的財產,奶奶陸老太就沒有權力租出去,因此她不僅將租客趕走,還將租客和奶奶一起告上了法庭,聲稱讓奶奶和租客賠償她的經濟損失。
陸老太在生命的晚年,還要遭受這份苦,讓無數人落淚。許多網友都說李某的良心被狗吃了, 還說這就是一樁現實的“農夫與蛇”故事。那么最后法院是如何審理判決這起糾紛的呢?
不過從結果來看,這件糾紛最后還是大快人心。不孝孫女最后不僅房子沒拿到手,還變得名聲大臭。而陸老太在法院的幫助下,拿回了屬于自己的房產,也有經濟能力去養老院度過晚年。
很快在律師的幫助下,陸老太向法院提起了上訴,要求撤銷贈與。而法院也支持老人的訴訟請求,最后三套房子又回到了老太太的名下,這下她完全可以將三套房子都出租,然后拿著租金找到一個環境更好地養老院度過晚年。
在這起案件中涉及了兩個法律知識重點,一個是老人依法行使撤銷權,撤銷其對孫女李某的贈與。另一個則是孫女違背了贍養義務,沒有對奶奶陸老太履行應有的義務和職責。
根據《民法典》第663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很顯然,案例中的孫女李某對奶奶有撫養義務,但是卻不履行,因此陸老太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對于孫女李某三套房屋的贈與。
除此之外,法律還規定,贈與合同一般不能撤銷,除財產未轉移,可以行使任意性撤銷權。如果財產已經轉移至其他權利人的,和經過公證,具備社會公益性質和具有道德義務的贈與,不能行使任意性撤銷權。
至于李某的贍養義務,則來源于《民法典》第26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反過來在父母年老之時,子女有贍養和扶養義務。對于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于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陸老太的兒子兒媳都已經去世,只留下一個孫女,作為陸老太唯一的親人,李某有贍養祖母的能力也義務,因此她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而所謂的贍養老人,不僅僅是在經濟上給予老人錢財,還要從生活上和精神上給予老人關懷和照顧。
很顯然李某別說生活上和經濟上對老人照顧關懷,就連經濟上她都沒有給陸老太一絲一毫的幫助。最后陸老太逼不得已把房租出去,卻反被孫女李某告上了法庭。
不過從結果來看,這件糾紛最后還是大快人心。不孝孫女最后不僅房子沒拿到手,還變得名聲大臭。而陸老太在法院的幫助下,拿回了屬于自己的房產,也有經濟能力去養老院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