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團團圓圓,相親相愛是中國人最樸素的家庭觀,然而這個愿望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實現。
大量年輕人為了生計外出打工,他們和親人分隔兩地,平時只能通過電話和視頻的方式聯系,這給親情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們對家庭的溫暖和渴望相比于普通人來說更加強烈。
多年前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說的就是關于“家”的主題。
一位女孩畢業后到大城市打拼,她只身在外父母非常掛念她,同時她也惦記父母,他們只能電話聯系,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兩三年。
那天女孩給家里打了好多電話都沒打通,電話接通時父親樂呵呵地說:“你不用擔心,我和你媽身體都很好,剛才我們在公園跳舞呢!”
掛了電話父親長嘆一口氣,他轉身回廚房做飯。這些天老伴生病住院,他一直在醫院陪床,他做好飯要給老伴送去,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樣一來他更加憔悴了。
當年這則廣告讓無數人落淚,它是眾多家庭現實生活的生動寫照。即便現在子女不在父母身邊,親人互相牽掛的家庭仍然不在少數,他們何嘗不想享受親人團聚的天倫之樂,為了生活他們只能選擇放棄,這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前不久網上一段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一位70來歲的爺爺說了這樣一番話:“再活10年,我還能見你20次!”孫女瞬間淚崩,她決定辭職回家陪伴老人,爺爺的話也讓無數網友感動不已。
視頻的發布者是一位東北女網友,畢業后她在外地工作,一年只能回家兩次。從小爺爺奶奶就非常心疼她,每次回家她都要特地到爺爺奶奶家坐坐。
見面時奶奶總會給她做她喜歡吃的小雞燉蘑菇,爺爺會把坐席拿來的糖塊留給她,因為爺爺知道她最喜歡吃這種糖。
這些年爺爺的身體越來越差,他查出腦梗和小腦萎縮,干活時他常常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奶奶耳背的毛病更加厲害了,和她說話只能大聲喊。爺爺奶奶身體上的變化讓這位網友揪心,他們的歲數很大了,這是自然規律,就算她再心疼又能怎么辦呢?
前兩天這位網友又回了一趟家,看到孫女后爺爺奶奶相當高興,他們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家常,爺爺無意中提到一件事。
他說:“我算了一筆賬,我要是再活10年,你一年回來兩次,我還能見你20回,見一次少一次了!”
爺爺說的這個話題非常心酸,她有些想哭,她強忍著淚水把話題岔開,她說:“那你就不能多活幾十年啊?你再活30年!”爺爺無奈地搖搖頭:“我自己說了也不算啊!”
奶奶在一旁插了一句:“興許再活三年兩年我們就走了……”這時這位網友再也不淡定了,她“嗚嗚”地哭出了聲。
爺爺的話說出了他的心聲,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盼著天天能見到孫女,可是孫女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有自己的圈子要打理,她怎么可能時刻陪在他身邊呢?這成了老人家最大的遺憾。
話又說過來,孫女何嘗不想多陪陪老人,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那種親人之間才有的幸福和快樂?在外面打拼的確能多賺一些錢改善生活條件,的確能見識到花花綠綠的世界增加見聞,留在家里還是外出打拼,這是一件很難取舍的事情。
考慮再三她決定辭職回家陪伴老人,她覺得和親情相比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她不想錯過爺爺奶奶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時光,她也不想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當她再次出現在爺爺眼前時,爺爺高興得手舞足蹈,奶奶同樣非常意外,她說:“我以為我聽錯了,原來是你喊我'老太太’,能見到我的大孫女我太高興了!”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孝順父母,孝敬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個人口流動頻繁,親人不能經常團聚的時代,孝道顯得格外重要。
這位網友為了親人放棄工作,回到家鄉陪伴老人,她的做法值得肯定,大量網友為她點贊。同時很多網友表示爺爺的話讓他們感同身受,有條件的話他們也會常回家看看,不讓“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在他們身上。
你認可這位女網友的做法嗎?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到外地工作還是留在家里陪伴老人?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