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妹妹,哥哥帶你回家。”
上海虹橋火車站外,60歲老人黃建才坐在地上,心里反復念叨著這句話。
這位“妹妹”便是黃建才的妻子殷桃香。
妻子患有淋巴癌,這些年一直四處求醫問藥,兩個月前,她又來到上海進行化療。
原本以為,上海有非常先進的醫療系統,妻子的病有指望了。
卻不曾想,這竟是他們夫妻最后的相處時光。

黃建才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外等候
二十多天的悉心照顧后,妻子還是在他的懷里去了。
失去愛人的黃建才,來不及過多傷心,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帶妻子的骨灰回家,絕不能讓她留在異鄉。
五月初的上海,還在封控管理之中,公共交通幾乎停運,回家的車一天一趟,更是一票難求。
此時離開上海,真是寸步難行,異常困難。
但他顧不了許多,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帶愛人回家。
拿到妻子骨灰后,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安放在行李箱里,決定先到車站等車。

從醫院到車站,地圖顯示24公里左右,步行需要5個多小時。
黃建才不認識路,也不太會用導航。
他便跟著上海朋友的提示,邊走邊問,摸索前進。
這一路上,他緊緊抓著行李箱的把手,一刻也不敢松手。
每一次逢橋遇水的時候,他就放緩腳步,在心里一遍遍地說:
“殷桃香,你跟我走,我帶你回去,別走丟了”

這是家鄉的習俗,亡靈過不了橋,要喊著。
終于,走了7個小時后,抵達了火車站。
一步步走來,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總是悲痛難忍。
回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和妻子去上海,是籌備他們的婚禮,是幸福的開端。
但經歷了妻子病危、離世,這里又成了他的傷心地。
如今故地重游,已是天人永隔。
最后,在親人的多方努力下,他終于買到了回程的車票。
當踏上故土,把行李箱交給兒子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很安定:把妻子帶回家,他做到了。
作家甘北曾說:
“每對白頭夫妻,都是生死之交?!?/span>
生同枕,死同穴,從青絲走到白發,直到人生謝幕,仍緊緊握住愛人的手。
在黃建才夫婦身上,雖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但柴米油鹽里也有平淡的小幸福。
相守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走到生離死別的那一刻,才恍然明白:曾經的小吵小鬧,實在微不足道,有人和你生死不棄,此生足矣。
2
在西式的婚禮上,我們常常聽到主持人問:
“你是否愿意和TA結為夫妻?
無論貧窮或是富有、無論疾病或是健康、無論順利或是失意,你都不離不棄,一生不變?”
新婚夫婦,都會真誠地回答道:“我愿意?!?/span>
然而承諾容易,守諾難。
真正意義上的承諾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很多人以為,結婚是為了找個人搭伙過日子,或者生育后代。
也常??吹侥贻p的夫妻,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吵鬧不停。
習慣性地把離婚掛在嘴邊,對婚姻滿不在乎。
但到了老年才明白,生命枯竭時,只剩彼此可以依靠。
紀錄片《生機無限》中,有這樣一對夫妻,印象深刻。
醫院里,83歲的龐德升老人深夜獨自一人將患有心臟病的老伴送進急診室。
他一個人顫顫巍巍地走著,幫老伴繳費,取檢查結果……偌大的醫院,他每一步走的都那么費力。

聽著急診室里各種儀器滴滴作響,看著醫生忙進忙出,大大小小的管子插在妻子身上。
從沒經歷過這些的老人,站在人群里顯得茫然無措。
最后,檢查結果出來,需要家屬簽字確認治療方案。
醫生看著面前年邁的老人,問病人的其他家屬呢?
老人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孩子都在西安……”

子女在外忙碌,家里的兩位老人便成了彼此的依靠。
病房里,年邁的龐德升,一直守在老伴的病床前貼身照顧,一夜未眠。

急診室,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把人情冷暖一一展現。
婚姻的溫柔之處在于,總有一人為你遮風擋雨,愛你如命。
當一個人倒下,另一個即便再弱,也會堅強地扛起那份責任。
中國自古以來,都說“恩愛夫妻”,“恩”在前,“愛”在后。
年輕相愛,年老陪伴,這便是夫妻的恩情。
一個人就算兒孫滿堂,但真正能夠無怨無悔陪你走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只有枕邊人。
3
每對相守到老的夫妻,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我先走了,你怎么辦?”
先走的人才會少去思念之苦,未亡人最是孤單。
熱播電視劇《人世間》中,有一個橋段,看哭無數網友。
周父在和孫子下象棋的時候突然發病暈倒。
在被送往醫院之后,醫生只留下一句“準備后事吧”。
晚上,兒女相繼趕回家里,一家五口就這樣躺在炕上,有說有笑地聊著天。
唯有周母一句話也沒有說。
她把頭轉向另一邊,眼中含淚,依依不舍,已經預感到這是最后的時刻了。

等到孩子們都睡著的時候,周母緩緩地轉過頭看了周父一眼。
而此時,周父也在望著他。
兩人相視一望,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周父離開后,周母也緊握著愛人的手離開了這個世界。
回顧這一生,他們曾為了柴米油鹽煩惱,也曾為了兒女的前程爭論不休……
最后,他們夫婦二人,也相依相伴走過半生風雨,直到最后一刻,依然挽手同行。
婚姻里,共同歲月的情分比什么都重要。
死亡無法避免,但愛將永存心間。
前幾天,看到一位八旬老人張愛蘭,手寫200萬字來追憶逝去的愛人。
她對亡夫深情告白道:“你的離去,不能結束我對你的愛?!?/span>
老伴離開已經快四十年了,她還在懷念她,想著從前的美好回憶,過著當下的每一天。
她的丈夫是個唯物主義者,卻也在日記中寫道:多希望人死了魂仍在,還能保佑妻子余生平安。

愛人去世后,骨灰撒入滔滔江水之中,張愛蘭每年都去江邊看看,和他說說心里話。
往事隨流水,唯愛不曾變。
終有一天,她也要涌入長江水中去陪丈夫。
人常說“夫婦一體”,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跳出當下的生活,去觀看這一生,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就看開了。
人都是害怕孤單的,有個相知相守的人不容易。
到了一定年紀,你就會知道: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不是年少的轟轟烈烈,而是年老的生死不棄,直至生命盡頭。
婚姻是什么?
沒有步入婚姻的人,很難真正理解這種沒有血緣關系卻有千絲萬縷聯系的親密關系。
我們都以為愛情會隨著時間變淡,對方也沒有那么重要。
經歷生活的風風雨雨后,那份變淡的愛情,早已變成了濃濃的親情。
感情雖然有保質期,但這期限有多長,是當事人決定的。
孩子會長大,也會離開家,生命的盡頭是愛人的無聲陪伴。

聽過這樣一句話:
“生命本就是場輪回,若生死相依,并以命相許,與你一起扛事的人,或許就真的只有夫妻能做到了吧!”
此生最幸福的事,不過是老了可以互相攙扶,有個依靠。
- 其實,每一段婚姻走到最后,都是生命對生命的托付。
若你遇到知你冷暖,懂你悲歡的人,請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一世的夫妻情分。
點亮“在看”,愿天下有愛的夫妻都能攜手一生,生死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