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伊拉克高等法院,進行了一場全世界都高度關注的審判。
這是對薩達姆的最后一場審判。
漫長的審判詞中,主審法官一一念下了薩達姆所犯下的罪行,并宣告了審判結(jié)果。

薩達姆多次要求的槍決被拒絕,行刑方式依舊是他最不愿意面對的絞刑,以及行刑日期恰好設在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宰牲節(jié)。
這個結(jié)果讓在場很多人嘩然,宰牲節(jié)這個神圣的節(jié)日是不能執(zhí)行死刑的,特地選在這一天,對于虔誠的伊斯蘭教徒薩達姆來說,是絕對的侮辱。
面對在場其他法官的不解,表情嚴肅的主審法官毫不理睬,堅持自己的判決。
這位主審法官叫拉赫曼,他與薩達姆之間,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仇恨的種子
1941年,拉赫曼出生在伊拉克邊境的哈拉卜賈鎮(zhèn),這個并不是很大的地方,卻因為一場屠殺,頻繁出現(xiàn)在各個媒體上。
那是在1988年,也就是兩伊戰(zhàn)爭期間,薩達姆聽手下說在庫爾德游擊隊的支持下,伊朗已經(jīng)占領了哈拉卜賈鎮(zhèn)。
伊拉克最大的一座水電站就在這個地方,如果這個水電站出現(xiàn)問題,伊拉克整個北部都會出現(xiàn)能源短缺問題。
于是,憤怒的薩達姆下了一個極其不人道的命令。他要求下屬用化學炸彈來轟炸哈拉卜賈鎮(zhèn)以及附近地區(qū),以此來懲罰“庫爾德賣國賊”。

3月17日黎明,密密麻麻的炸彈被扔到哈拉卜賈鎮(zhèn)街道上,黃色的煙霧籠罩了整個城鎮(zhèn),很多人在睡夢中痛苦的死去。
據(jù)統(tǒng)計,在這場慘無人道的殺人事件中,共有5000多名當?shù)貛鞝柕氯怂劳觯碛?0000多人因毒氣致殘或受傷。
很不幸的是,拉赫曼是一名庫爾德人,他的父母及其他親人就死在這次屠殺中。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此時已經(jīng)從法學院畢業(yè),成為律師在巴格達活躍的拉赫曼,開始將向薩達姆復仇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此后只要在法院遇見和薩達姆有關的案件,拉赫曼都刻意擾亂。
在1989年,當拉赫曼將一位薩達姆的親信親手送入監(jiān)獄,沒想到當天夜里,他就被薩達姆的情報人員帶走。
被薩達姆的情報人員折磨好幾個月,并沒有讓拉赫曼退卻,反而讓他心中的仇恨之火更加旺盛。
拉赫曼在等一個機會,等一個可以親手將薩達姆送給死神的機會。

復仇之焰
2003年,縱橫中東幾十年的薩達姆被美軍俘虜。
2005年,在經(jīng)受了近兩年美國士兵的折磨后,伊拉克政府第一次以電視直播的方式,公開審判薩達姆。
由美國選定的主審法官叫阿明,是一名庫爾德人,無數(shù)庫爾德人被薩達姆屠殺,美國選擇他當主審法官的目的很明確。
可惜的是,阿明并沒有按照美國的意圖宣判薩達姆死刑,在經(jīng)過幾次與薩達姆的交鋒后,最后結(jié)果也只是將他暫時關押。
接替阿明的第二任主審法官更加離譜,他叫阿米爾,是一位親薩達姆主義者,不僅允許薩達姆在法庭上批評美國,甚至還當庭宣稱相信薩達姆不是一個獨裁者。

接連兩次失敗讓美國政府對于主審法官的人選很是頭疼,這時,極端仇恨薩達姆的拉赫曼進入了美國人眼簾。
當拉赫曼看到這個機會,沒有絲毫猶豫的就答應了。
2006年一月1月,拉赫曼走馬上任,第一次直面自己的仇人,薩達姆。
拉赫曼審判薩達姆的過程,絕對不公平,但是,卻是美國最需要的。

拉赫曼不僅對、關閉薩達姆的話筒,對他實行禁言,甚至驅(qū)趕法庭上幫助薩達姆說話的法官及證人,驅(qū)逐薩達姆的律師團。
甚至于審判中期,薩達姆選擇用絕食抗議,拉赫曼命人對其進新強制喂食。
在拉赫曼的強硬作風下,薩達姆越發(fā)絕望,他知道拉赫曼只想親手判自己死刑。
僅僅十個月時間,對于薩達姆的審判已經(jīng)有了結(jié)果,反人類罪。

拉赫曼終于復仇了。
即使他面對的是無數(shù)伊斯蘭教徒對于他侮辱伊斯蘭傳統(tǒng)文化的不滿。
即使他面對的是國際人權(quán)組織對他堅決選擇絞刑這一違反人權(quán)的行為的抗議。
拉赫曼用自己的整個律師生涯,換來了這一場對薩達姆的勝利。

以血還血
薩達姆雖然死了,但仇恨依舊在延續(xù)著。
拉赫曼作為直接導致薩達姆死亡的人,自然面對著薩達姆支持者源源不斷的恐怖襲擊和刺殺。
但在美國軍隊的保護下,拉赫曼毫無畏懼。
但就和薩達姆從一國總統(tǒng)突然淪為階下囚一樣,拉赫曼的處境也很快發(fā)生了變化,
由于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花費巨大,且收效甚微,美國決定從伊拉克撤軍。
原本在美軍庇佑下生命安全無憂的拉赫曼,此時也有些慌亂。

他先是向美國政府求救,申請政治避難,沒想到美國政府直接無視了他的請求,因為此時的他,對于美國而言,毫無價值。
在被美國拒絕后,拉赫曼又想要尋求英國的庇護,只是對于英國而言,此時的拉赫曼除了吸引伊斯蘭世界的仇恨外,毫無用處,英國不愿意自惹麻煩,自然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
拉赫曼無奈之下,只得帶著全家逃離伊拉克,在逃亡路上,拉赫曼面對的是薩達姆支持者一次又一次的追殺,以及數(shù)不清的恐嚇。
在顛沛流離多年后,四處碰壁,無處可去的拉赫曼只能再次返回伊拉克。

相傳2014年的時候,拉赫曼在易容前往庫爾德人控制區(qū)域?qū)で蟊Wo的途中,被薩達姆支持者發(fā)現(xiàn),隨后被斬首。
當然,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官方證實,拉赫曼現(xiàn)在究竟是生是死,也沒人知道。
不過以他糟糕的境況來看,即使還活著,也一定希望所有人都覺得他已經(jīng)死了。
天子之怒,浮尸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伊拉克總統(tǒng)時期的薩達姆,一念之間可以讓數(shù)萬人無辜喪命,而懷抱仇恨的拉赫曼,以平民之身,取一人之命,完成復仇之舉。

但在所有的仇恨背后,不變的是依舊受苦的人民,拉赫曼可以借美國之手完成復仇,但還有無數(shù)伊拉克人,因為美國的存在而家破人亡。
仇恨,還沒有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