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
查看更多問答5個回答
Miss張小豆 心理自媒體 15贊
踩
從心理學的開始到現在,很多心理學家都對整個的定義保有自己的觀點。人格的定義每個人持有的觀點都不一樣,弗洛伊德就把人格分為意識、潛意識以及無意識三個部分,后來他又提出了將人格化為等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著名的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把人格定義為個體心理系統中的動力組織,而且這種動力還會決定個體對環境順應的獨特性。而且他還認為不僅僅是一個整體,還需要看每一個人的具體行為的反應。并且,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它可以導致個人的人格行事風格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且不同個體之間都會有不一樣的心理特征,也就是有個體獨立性的存在。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個體的行為是受到了個體的人格所影響的,而且這種影響是非常持久的,是具有連續性的。我們在看一個人的人格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到他與社會的一個鏈接,因為人是生活在社會當中,通過不斷與他人接觸和交流而形成的個體的人格特點。也就是說人格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個體的不斷成長過程當中所學習而得來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不同地方的人可能呈現出來的人個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包括他們所接觸的教育方式以及當下的一些社會文化特點等等的影響。因此,假如要給人格做一個定義的話,我們這個能說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可以影響他的一些行為習慣,世界上的人格是多種多樣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既是他們是有共性的存在,我們也不能否定獨特的廣泛性。
9評論 子和91032451 9贊
踩
什么是人格?在我國,“人格”歷來被人們視為極其尊嚴極其圣潔的東西。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高尚的人挌具有誠實、正直、謙虛、樂于助人、涵養大度、公正廉潔等特性。高尚的人格,不是富貴所能淫,貧賤所能移,威武所能屈的。它是任何代價所無法買到的。
那么,又應如何培育高尚的人格呢?依筆者之見,人生在世,需要擁有一份健康的心理。這個健康心理的直接表現便是高尚的人格。在今日中國,培育高尚人格應從下述方面做起。其一,理想是人格的信念力量,而人對幸福的追求與信念是分不開的。生活中的幸福,須表明一個人所處的狀況符合他對于生活的熱情向往。從這個意義上講,幸福是實現了的或尚未實現的希望,是人們對理想和目標的一種不懈追求。其二,道德是構成人生幸福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因素,它直接反映著個體的生活目的和意義。人格的道德力量,不僅能創造良好的群體社會環境,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而且對個人幸福的直接作用,則常常作為目的出現,表現為個人的一種內在需求,存在于個人幸福之中??鬃佑醒裕骸靶奚恚R家,治國,平天下”,其修身本身就是人生奮斗的目標。所以,現實生活中的幸福,離不開人們把高尚的道德深入到自己的內心。其三,知識是人格的智慧力量,它是增進社會幸福與個人幸福的杠桿。知識能使人變得聰敏、智慧,而人則是全憑著智慧才成為善良和人格圣潔的。智慧有三果:一是考慮周到,二是語言得體,三是行為公正。知識作為力量,直接影響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亦是引導人生到達光明、圣潔與真實的燈燭。其四,紀律是人格的意志力量。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活動更多的是群體意義上的活動。它不可能是盲目無序和為所欲為的。有紀律,正是克服那種盲目無序和為所欲為的良方。高尚的人格,是有紀律的客觀表現,是幸福與事業追求成功的保證。另外,具有和培育高尚人格,還應注重誠實而不遷腐、謙虛而不自卑、善良而不單純、為人正直而光明磊落、得勢而不傲慢、言行一致而不背后言人非等。
人格是一個大概念。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追求高尚人格走向了幸福的彼岸,有人失掉或出賣人格陷入了絕境和深淵。這中間的因素實在太多太多,但有一條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高尚的、圣潔的人格能給你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
2評論 徽風p皖韻 安慶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0贊
踩
什么叫做人格?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人格”這個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廣,我們常常聽到譬如“某某人的人格高尚”或者“某某人的人格卑鄙”之類的話,這是從道德的觀點給予某人的一種評價。此時的“人格”相當于“品格”的意思。它雖然也能描述某一個人的特點,卻只能表述人格概念的一部分含義。
我們這里所講的“人格”,則大大地超過了品格的范疇。它是一個人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區別于他人的、一貫的行為傾向和反應模式,也就是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個性”。
“人格不同,猶如其面”,指的是每個人不僅在相貌上不同,在脾氣、能力、興趣、愛好、對待自己以及對待旁人的態度上也都不盡相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差異。
譬如說,有的人熱情爽朗、好說好笑,喜歡結交朋友,“好趕熱鬧”;有的人沉悶話少,好靜而不好動,“不合群”;有的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對什么都不在乎;有的人則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生怕樹葉砸著腦袋”;有的人靈活善變,很會“看人下菜碟”,因而適應力強;有的人則忠厚老實,固執古板,“一條道走到黑”。
在脾氣上,有的人粗暴暴躁;有的人柔順嫻靜。遇到困難時,有的人從容不迫,沉著鎮定,剛強堅毅;有的人卻張惶失措,缺乏主見,懦弱自卑……這些都代表著人格的不同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人格特征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就其總體而言,并無高低優劣之分。那些開朗靈活、好說好笑的人,適合于搞文藝及社會活動;而那些文靜沉默、謹慎執著、“屁股坐得住”的人,就適合搞科學技術及研究。
也就是說,每一種類型的人格特點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充分地發揮一個人的能力。況且,不少人的人格是處于混合狀態,即屬于“中間型”。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可以有不同的人格表現。
至于人格的形成,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固然先天的遺傳素質是人格形成的基礎,是日后人格發展的前提。但人格的發育和最終形成,則更多地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訓練和環境影響,也就是說,有賴于個人的社會實踐。
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起著主要作用,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這就像優良的種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才能茁壯成長一樣,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毛病,都會妨礙小苗的成長。
當家庭氣氛緊張、學校教育不當、社會風氣不良時,就有可能造成人格發育的偏離,出現各種各樣的人格障礙。
評論 東山云谷 3贊
踩
人們常說:請你尊重我的人格!或者說,“我以自己的人格擔保”!對桃色事件,斥之為“不要丟格”!而對于年邁且自負的長者,則要說,“不要擺老資格”!
由上所述,人格、資格、夠格、丟格,成為了社會上人們常用的口語。究竟什么叫做“格”,而人格的內涵又包括哪些呢?各人的看法不盡一致,觀點有所差異。但大體上來說,用現今的語言表述,其核心內容還是以正能量為主的。格,在古代指一種格木,后來引申成格式、方格等許多種意思;而與人相關的“格”,則專指品質。人格一詞,內容非常寬泛,重點是指人的個性、品德、信仰追求、主觀意念、氣質、意志、魅力……等諸多方面,注重的是精神層面,且反應于人的意識、潛意識之深處,這亦屬于人性方面的一個重要特征。
我個人認為,人格是檢驗一個人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檢驗一個人的倫理道德品質的試金石。無論一個人的“三觀”如何,品德怎樣,什么樣的人格,決定了其人會有什么樣的命運。比如說,人的個性(即性格,每個人皆有差異)有遺傳基因的影響,又受到人生環境(社會與家庭環境)的不同薰陶,其構成的人格,即使是親兄弟、親姊妹也會有所不同。又如,在人的思想意識上,有的人追求克己奉公,貢獻于社會,為民造福,無愧自心;有的則追求利己自我,出人頭地,卓爾不群,揚名稱雄;有的人為科研學術畢生奮斗,矢志不諭;還有的僅為養家糊口,希冀兒女成材,把改變家運作為人生的希望。即使在國外,各人在其思想意識的深處,對情感、事業、金錢,以及生活的目標和追求,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想法,并會有一個較系統的思維定式與行為趨向。對于各人存在的獨立意識思維,并由此形成的自主行為,只要其不違法,都是應該受到保護的,是做人的一種基本權利,也是該自然人其人格的重要體現,不得蔑視、侮辱,攻擊或限制。
而在我國,人格的意義自古以來,就與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崇尚人應有高尚的品德、優秀的品質,講求愛國、愛鄉、愛家、愛民,敬老愛幼,夫妻齊眉;并以倫理道德觀念,嚴格規范和約束人格與人倫,不得有悖于社會公認的規矩。處在當今時代,人格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連,積極弘揚正能量,抵制人格上的低俗傾向,努力營造高品格的、有意義的人生。
評論 老狗是途 0贊
踩
人格單從字面耒說是人的一種品行定格,這個格可以是由低到高的許多層,也可是用數字排列的由小到大的第次位,也可用廣意的偉大,普通,低劣來區分,總的來說是對人的一種定格,評價,質檢。人們向耒看重外部對自已本身的評定,但這不是決定因素,人格的品位主要靠本身的修煉,自個的提升和凈煉,人格的養成在自身修為,提升。用夲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耒昭示夲身的人格,群體人格提升了,這個社會就文明和諧了,以個體影響眾體,這個社會就進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