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真可能“氣死人”。
日前,據媒體報道,上海一名68歲老人晨練時,因瑣事與他人發生糾紛。發生沖突后,老人突然倒地猝死。
據老人妻子說,1月4日早晨7點多,他和丈夫在虹口足球場2樓13號看臺附近鍛煉身體,因為當天下雨,因為一件雨衣擺放問題與人發生了口角。
口角爭執中,對方咒罵的話語刺激了老人,隨后兩人起了肢體沖突,糾纏在了一起。幾分鐘后,對方一伙人離開,老人昏倒在地上,滿臉是血,神志不清,路人趕緊打了120.
然而,到了醫院,老人最終還是不治身亡,死亡報告上寫得是:猝死,高血壓。
老人妻子說,丈夫的確有高血壓,但病情較輕。每天吃一顆藥,一直沒有問題。
實際上,向這樣起爭執猝死的案例也不少,去年8月,59歲的劉先生在外跟人發生爭吵后,回到家中便暈倒了,當時家人檢查發現他已經沒有心跳,立即呼叫急救。
到醫院,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救,劉先生終于恢復了比較穩定的心跳。那么,生氣真的會“氣死人”嗎?
再說一案例,之前有對中年夫妻,因為瑣事吵架,情緒激動的男子吵完后心里悶悶不樂,只穿一件短袖T恤來到陽臺上抽煙,突然胸部劇烈疼痛、大汗淋漓,妻子趕緊叫急救,醫生檢查是急性心梗,通過搶救才幸免一命。
可以說,生氣、憤怒的確會“氣死人”。因為,生氣、憤怒等不良情緒是引發各種心臟病的重要因素。根據很早之前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憤怒爆發后2小時內,急性心梗的發病風險較其他時間段升高2.43倍。
這主要是血管壁之中充斥著粥一樣的脂肪類物質,非常容易破裂,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情況下或血壓突然升高時,血流沖擊斑塊,就可能引發破裂,以致動脈血管堵塞,血流不暢,造成心臟供血不足,發生心肌梗死。
從以往的案例看,發生爭吵后氣到心梗的人多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中老年人,一般多在55歲以上,因此,有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一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還有潛在的心血管患者也是心梗的高發人群。因為,潛在心血管病會引起冠心病導致心梗。如今,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潛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僅僅是中老年人,更是年輕人。
1、經常熬夜、過度勞累的人;
2、暴飲暴食的人;
3、大量吸煙、飲酒的人;
4、經常情緒緊張的人。
如何避免情緒傷害到心臟?
1、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
研究發現,性格孤僻內向的男性死于心臟病的風險竟然要高出50%,多與不合群以及心理壓力有關。而樂觀的人心血管健康程度是悲觀人的兩倍。
2、保持良好的飲食、睡眠
不好的睡眠會導致情急敗壞,很容易與人爭吵,而一個好的睡眠會讓每個人精力充沛,精神、心情大好。另外,合理的飲食也會讓身體處于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3、謙讓、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當然,每個人都不會每天都很開心,但是遇到壞情緒的時候,人學會控制和調節。同時,在生活中與他人發生摩擦,也要學會謙讓,心胸寬廣,和氣解決,勿與他人爭吵或動粗。
4、多放松,參與鍛煉或娛樂活動
年輕人面對生活的壓力要懂得放松,可以找朋友、家人傾述,不要一味地埋在心底,積壓成不良情緒到一定能程度就會爆發。生活中,多進行鍛煉,調整心態,多參加一些活動,學會很好與他人相處。
5、樹立自己的生活目標
生活目標強烈的人,總體死亡率可降低23%,心臟病、中風、心臟支架手術等風險降低19%。而生活中缺乏目標感的人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6、要心存善意、愛心
人性本善,一個人一定要心存善意,不要對什么都心存敵意,特別狹隘,不能鉆牛角尖。一項分別針對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分析發現,憤怒和(或)有敵意,就使這兩種人群的心臟事件發生率分別增加19%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