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門上鎖了十幾把鎖,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戶人家為什么要鎖這么多鎖呢?
求助人劉大姐告訴我們,陳買貫總說“別人偷他東西,怕我們把他兒子毒死”這些話,陳買貫為何說出這種話呢?
陳買貫的二嫂馬春紅告訴我們說,原先他娶了個媳婦是殘疾人,現在他讓車撞了之后,精神出了點問題,妻子改嫁了,大女兒也出嫁了,小兒子才12歲,在他眼里,不管是親人還是鄰居,所有人都會對他們父子倆不利,所以他才會買那么多的鎖,就是為了防止外界傷害他和兒子。
原本小輝是個開朗的孩子,但自從跟著父親后,開始變得自閉、不愛與外界交流,就連自己的姐姐也不說話。
提起父親,小輝的姐姐就憂心忡忡,她說,自己22歲,不到15歲出嫁,現在已是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自己家里生活也很困難,這幾年父親根本不允許別人接近弟弟,而弟弟常年也跟著父親生活,身心健康都深受影響,如果再跟著父親生活,小輝的生活就會徹底毀掉了,她希望請調解員幫忙。
調解員尋求村干部對的幫助,了解到陳買貫是間歇性精神病,家庭貧困一直享受國家的補助,小盼說他父親的病也去醫院看過,可醫生說時間太長了,車禍腦子里的血塊壓迫著神經,年齡越大越嚴重。
隨后調解員去到陳買貫的家中找到他,可家里的一幕讓現場人驚呆了,大門上有數把鎖,家里的環境也臟亂不堪,村民向調解員說,小輝是個可憐的孩子,還好大伯母二伯母對他都很照顧,經常把小輝領回家吃飯。
調解員了解完的各種情況,都表明目前陳買貫已經沒有照顧小輝的能力,決定給小輝找個安置環境。
調解員找到陳買貫的幫扶人趙先生和村干部,來商量他接下來的生活,村干部決定聯系縣里的精神病院,為他提供免費的治療。
最后調解員撥通了小輝母親的電話,小輝的母親自責身體殘疾,沒能力照顧好孩子。
在征求了小輝母親的意見后,二伯母和大伯母決定和小盼一起承擔照顧小輝的責任,
村里也為小輝找一個寄宿學校,按照貧困戶標準可以享受免費上學,周末由她們接回來照顧,小輝聽到后,欣然接受了,小輝的母親也答應以后會經常來看望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