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話叫做"生養之恩大于天",這也是老人為了讓后人盡孝總結出來的俗語。
然而愛是相互的,這句俗語針對的也只是那些對孩子呵護備至,盡到了做父母職責的人。
至于那些從小用偏激的方式教育孩子,甚至用語言以及行為上的暴力虐待孩子的父母,也不配得到孩子的尊重。
不要認為這些事如今不存在,實際上每天都在上演。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此前一戶人家的監控視頻外泄引起的輿論。視頻中是一個母親和一對兒女的日常。
畫面中小女孩正在做作業,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媽媽卻突然對孩子實施了暴力,而她的方式與一般媽媽懲罰孩子不同。
她下手極重,左右開弓輪流打孩子巴掌。一小段視頻,她重復了這個動作數次,讓人看的心寒。
但是更加讓人震驚的還在后面,日常打罵小女孩的不止母親一人,平時爸爸有事沒事也總是摔女兒巴掌,就連年幼的弟弟也欺負姐姐。
這個孩子可以說承受著一家人的拳打腳踢,讓人心疼的是每次她都默默承受,沒有流一滴淚,作業本掉了繼續撿起來寫作業。
吃飯的時候,媽媽也只給弟弟吃魚,姐姐只在一邊默默的吃飯,但哪怕是這樣,家里人還嫌她不順眼,隨便找個理由就開打。
這些鏡頭記錄了一家人對女兒施暴的過程,但是孩子始終面無表情很平靜,可是這種平靜之下,隱藏的一定是孩子深深的痛苦。
我們不知道孩子將來長大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網絡上經常出現的那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一生都需要用來治愈童年"這句話放在這個小女孩身上,也許一點都不為過。
“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這些大家熟悉的語言,并不適用在每一對父母的身上。
有些人生活中過的不如意,生了孩子也未能盡到全部責任,甚至于還會將生活中的不滿和委屈發泄到孩子身上,更有甚者把自己人生失敗的原因歸咎到孩子的身上。
父母的語言和行動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永遠難以彌補。
1、性格極度自卑
長期遭受暴力的孩子性格明顯比同齡人內向,他們怯懦,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平時只愿意默默的呆在角落里。
哪怕成年之后有了經濟自由,行動能力,這種自卑的心態也會時不時的跑出來,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2、孩子不敢追求幸福
童年時期經歷過的不幸,會像陰影一樣伴隨孩子的一生。被暴力過的孩子失去了對父母,對家庭的信任,將來到了應該戀愛或者適婚的年齡,也難以主動追求幸福。
他們懼怕婚姻,擔心重蹈覆轍,就算有了家庭也不知如何去經營。
3、婚姻容易遭遇不幸
從小被打罵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現極端,有的人拒絕婚姻,但也有的人很渴望溫暖的家庭。
這就導致了有些女孩走出社會之后,若是遇到一個稍微對自己好點的人就愿意付出一切,有的甚至閃婚閃離,婚姻也同樣不幸。
孩子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若是連最基本的義務都做不到,建議在生養孩子之前謹慎考慮,以免將來自己不順心,孩子也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