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對于老人來說,兒女成家生娃后,意味著自己可以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了。
同樣的,不少年輕夫妻發(fā)現(xiàn),只靠一個人很難養(yǎng)家糊口,所以帶娃成為了很多老人無奈的選擇,甚至越來越多的姥姥,也加入了帶娃的大軍里。
從老人的角度看,不管是帶外孫還是孫子,都是兒女的娃,他們對孩子都是隔代疼愛,但是讓人扎心的問題是,姥姥跟奶奶輪流帶娃,究竟孩子跟誰最親近?
退休后,孫大媽跟老公住在鄉(xiāng)下,日子悠閑而愜意。自從媳婦生了孫子后,她曾經(jīng)去大城市帶了孫子一年,抱著白白胖胖的孫子,她一臉滿足。
后來因為老公身體不靈便,而且媳婦是獨生女,親家母也鬧著要來看外孫,孫大媽只好跟親家母輪流著帶娃。
孫大媽手腳勤快,把孫子照顧很周到,唯獨跟媳婦的相處總是鬧矛盾,媳婦嫌棄她觀念落后和過度節(jié)儉,怪她沒有按照要求來帶娃。
有一次,姥姥來接班的時候,孫子看到姥姥破涕為笑,就放開她的手,興高采烈地沖過去,撲到姥姥的懷里,讓孫大媽覺得很難過。
跟親家母輪流帶娃,自己也帶了孩子挺長一段時間,怎么在孩子心里,反而跟姥姥更親近,而不是自己這個奶奶呢?她一臉落寞。
奶奶跟姥姥,到底孩子跟誰最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養(yǎng)育方式,答案可能會不一樣。
尤其在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之后,很多老人逐漸退出孩子的生活,跟孩子的關(guān)系也會有變化。其實老人并不是要計較得失,而是覺得不甘心和寒心,一樣都是帶娃,孩子卻厚此薄彼,讓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對于很多人來說,奶奶跟姥姥,孩子當然是奶奶更親近了。
孩子跟父親姓,而且奶奶是父親的媽媽,因為血緣關(guān)系,奶奶是帶娃的首選,畢竟是自家的血脈,理所當然讓奶奶來帶娃。
然而,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如果姥姥還有兒子,姥姥可能更偏向兒子,而不愿意給女兒帶娃。養(yǎng)兒防老,養(yǎng)老如果由兒子來負責,意味著女兒也不能獲得姥姥家的財產(chǎn),老人也不愿意帶外孫。
不少老人認為,自己跟孩子沒有直接的血緣關(guān)系,再疼愛外孫也沒有用,孩子還是會跟奶奶更親近。
1.在親近程度方面的排序
《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書里提到:美國的一個研究,是由進化心理學家托德·德凱對120名在校大學生做了一個調(diào)查,其中有一項是(外)祖父母的情感親近度。
從圖表里可以看出,孩子跟外祖母(姥姥)之間相處的時間最長,感情最親近,其次是外祖父(姥爺),接著是祖母(奶奶),最后才是祖父(爺爺),祖父跟孩子親近度的得分最低。
在情感親近度方面,孩子跟老人的關(guān)系,排序是這樣的:姥姥>姥爺>奶奶>爺爺
祖母(奶奶)不管是孩子的相處時間,還是孩子從祖母獲得的知識跟資源都比外祖母(姥姥)低。
因為姥姥跟奶奶對孩子的重視程度跟投入時間的差異,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他們覺得感情上最親近的是姥姥,最疏遠的是爺爺。
2.在投入時間和養(yǎng)育方面的排序
不僅如此,孩子在成長過程里,外祖母(姥姥)比祖母(奶奶)更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時間跟資源,排名是外祖母(姥姥)>外祖父>祖母(奶奶)>祖父。
《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書里提到:荷蘭的研究者調(diào)查了831名孩子,研究表明,這些孩子跟外祖母的見面次數(shù)明顯多于祖父和祖母,即使祖孫之間離得更遠,在看望孩子方面,外祖母也比祖母更殷勤。
研究者對于1770-1861年租住在英國劍橋郡的家庭做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外祖母的家庭,外孫的存活率會大大增加,然而,祖父和祖母都在的家庭,不會提高孫輩的存活機會。
3.對孩子重視程度的排序
《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書里提到:當孫子不幸離世,不同老人的反應(yīng)也有差別,外祖母(姥姥)最難過,祖父的悲痛程度是最輕的,排名是外祖母>外祖父>祖母(奶奶)>祖父。
不少家庭是“媽媽生姥姥養(yǎng),爺爺奶奶來觀賞”,女人生娃,姥姥來帶娃,奶奶只來探望孩子而不愿意帶娃,導(dǎo)致孩子跟奶奶的關(guān)系越來越差,反而跟姥姥越來越親近。
婆婆不是親媽,跟媳婦沒有血緣關(guān)系,反而對媳婦這個外人諸多挑剔,婆婆關(guān)愛孫輩,但是卻看不上媳婦,處處為難媳婦,孩子看在眼里,會對奶奶更加排斥和厭惡。
姥姥卻不同,親媽會更心疼女兒,對孫輩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疼愛,遇到育兒問題,兩人也能心平氣和地交流,不會嚴詞苛責女兒。
女兒跟親媽關(guān)系更近,孩子也會愛屋及烏,對姥姥的感情更深厚,更愿意親近姥姥。
孩子跟奶奶疏遠,跟姥姥更親近怎么辦?
1. 提供機會給奶奶跟孩子培養(yǎng)感情
如果奶奶始終缺席孩子的成長,這樣孩子自然跟老人親近不起來。
其實孩子很聰明,也有自己的判斷,哪一方帶的時間長,孩子就誰最親,如果老人想跟孩子更親,作為奶奶,要主動騰出時間,寶媽可以常帶孩子去奶奶家,讓孩子跟奶奶交流,以免因為長時間沒有見面,雙方的關(guān)系更生疏。
2. 讓孩子多孝順老人
如果確實因為路途遙遠,沒有辦法時常見面,寶媽也可以通過電話或者視頻通話的方式,讓孩子跟老人溝通。
3. 對事不對人,老人不過分干涉年輕人的生活
有些婆婆要跟媳婦爭搶當女主人,導(dǎo)致家里紛爭不斷,影響孩子跟奶奶的感情,老人要懂得尊重媳婦,就事論事,而不是針對媳婦。
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和育兒方式,老人不要多加干預(yù),帶好孩子就行,教育孩子的事情,讓年輕人自己來管。
10萬 爆文精彩回顧:
順產(chǎn)的“側(cè)切”或“撕裂”,對以后有什么影響?醫(yī)生說的實情是什么?
為何寶寶見到某些人會突然大哭?老人不以為然,媽媽要心里有數(shù)
67歲大媽意外懷孕,堅持生下女兒,說不會麻煩子女,后來怎樣了?
生下雙胞胎,婆婆反悔不帶娃,我坐月子自己帶娃,寶媽一招讓全家人后悔
婆婆不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多數(shù)是這四個結(jié)果,第二個很現(xiàn)實
生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哪種晚年過得更舒坦?老人們說出了大實話
用不了20年,“獨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就出來了,太現(xiàn)實了
老了是住兒子家舒服,還是女兒家舒服?聽聽過來人的話,太現(xiàn)實了
“養(yǎng)女兒沒壓力,老了還有女婿養(yǎng)老”,過來人感嘆,難過在后頭
兒子在我姐姐家借讀三年,姐姐收取了六千塊生活費,合理嗎?孩子應(yīng)該由誰來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