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航空航天局2015年7月23日晚12點(北京時間)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最新發現:“迄今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這顆距離地球達1400光年的系外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0.98。
這是人類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另一顆地球”?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發射升空以來,致力于在“宜居帶”尋找類地行星,目前它已發現1000余顆類地行星和3000余顆行星候選者。但是,NASA表示,最新發現的也許是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
之所心說它與地球最相似,是指這些方面:開普勒452b的體積大小,直徑約比地球大60%;與恒星的距離;公轉周期,幾近于地球上的385天;預測的表面環境(巖石和大氣構成)等等都與地球十分相近。它圍繞的那顆恒星,也和太陽系的太陽大小和溫度差不多。
難道終于實現了“找到地球2.0”,這個人類永恒的夢想?且慢,天文專家說,NASA的公報中有諸多“推測”、“估計”之類的詞匯,還有“±3”、“約10”%之類的表述,這當然是出于科學家的嚴謹,但也說明,對人類來說,這顆行星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它到底是否有生命,甚至是巖石更多還是氣體更多,都需要今后做更多的研究。
人類能登陸那顆行星嗎?本人的答案:不能。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這是什么長度概念?比如,按民航客機時速600千米(公里),到達那顆行星需要25億年時間。現今人類速度最快的航天器是美國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它經過了持續不停10年的太空飛行,目前正掠過靠近太陽系外環的冥王星。“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飛行速度是14千米/秒的速度,摟此速度,從地球飛向開普勒452b,大約需要3000萬年才能抵達。要知道,人類進化到現在,也不過300萬~400萬年。如果人類能發明光速飛行器,也需要待續飛行1400年,人類必須在太空飛行器上世世代代繁衍……。讓人沮喪的是,依科學理論,永遠不能實現光速航行。
那么,開普勒452b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我認為,它存在生命可能性很大”,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認為,這顆行星與地球大小相近,其母恒星“年齡”大約45.5億年,與太陽的60億年接近,這為可能的生命演化提供了充足時間。而美國NASA的科學家們也是根據開普勒452b與恒星的距離、公轉周期等推測,認為它“表面有可能存在生命,或者在它存在的歷史中曾出現過生命”。
(開普勒452b示意圖片一張。)
劉博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生)答疑:
既然距離1400光年,開普勒(Kepler-452b)是怎么發現它的?
答:通過測量亮度變化。開普勒的設計目標就為發現這么大的行星,本身測光精度很高。
其實452b只是眾多候選行星之一,發現它也沒太大意義吧?
答:這確實是開普勒目前(可能也是永遠)找到的最接近地球的一個(開普勒有機械故障,以后再找到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指望別的設備繼續找了。)
開普勒是如何判斷星球存在多久的?那質量是如何判斷的呢?
答:判斷年齡應該是靠可見光光譜。對新生恒星才會通過紅外光譜判斷年齡。行星的質量是根據體積推測,目前沒有可能直接測量。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高于不存在的可能性嗎?發現外星人對人類是幸運還是災難?
答:我覺得存在可能挺高的,人類現在的技術水平主動發現很困難,要發現就是人家找上門了,那八成沒什么好事。
發現開普勒452b算重大突破還是媒體狂歡而已?
答:不算天文學的重大突破,但值得慶賀和高興的事情。
除了這顆Kepler-452b,還有什么其他的有價值的發現嗎?
答:找到第一顆系外行星到現在20年了,目前為止都沒這顆像地球。
能否確定452b是氣態還是巖石行星?它圍繞的這顆恒星是如何算出有60億年?
答:現在傾向于認為是巖石行星,但是據業內人士表示,其實也不完全排除是氣態行星的可能。恒星年齡,是根據恒星的亮度、顏色等觀測量結合模型算出來的。
我們地球會受到外星人的侵略嗎?就像歐洲殖民者侵略美洲一樣。
答:不會。如果外星人來,更像是大象走路時踩死螞蟻一樣,不是像歐洲侵略美洲。
行星不會發光,開普勒是怎么發現的?
答:行星擋住自己的太陽的光時,我們會看到那顆恒星暗下去一點點。
為什么說現在公布的照片是它1400年前的模樣?
答:現在公布的圖片是藝術家根據觀測到的數據想象著畫的。
現階段登陸月球和探測類地行星,哪個更有意義?
答:這個不必說哪個更吧……都挺有意義的。一個磨練技術,一個砥礪視野,兩者都搞好了,就可以駛向星辰大海了。
我們看見的是1400年前的影像,所以這“地球2.0”是否已經爆炸消失了?
答:這么多年過來了,炸掉的可能性太小。1400年在天文上是忽略不計的。
乘坐光速飛船抵達的說法不靠譜?
網上盛傳一種說法稱,1400光年理論上并不是特別遠,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高速飛行的宇宙飛船內部時間會變慢,所以未來人類有機會發明近光速飛船的話,對于船內的人類而言,大概20年就能飛到“第二個地球”。
對此,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答:這種說法不靠譜,從人類可實現的飛船制造技術來講,我們還無法制造出一個近光速飛船,其次涉及相對論的有關問題是復雜且深奧的,難用具體的時間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