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重磅|“堯都”遇“夏都”,誰最中國?山西陶寺文物首次大規模出晉!

山西省山川形勢圖

陶寺遺址位于晉南的臨汾地區

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

陶寺文化中期大墓M22示意圖

“誰最中國”?

曾是文博界一個“終極之問”。

陶寺與二里頭,

誰更“最中國”,

是一個至今仍在爭論的問題,

但確鑿無疑的是,

二者在研究中華早期文明中,

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那么,

當陶寺遇見二里頭,

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1月3日,

一場大型專題展覽:

 巍巍如天  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精華展 

將在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辦。

這是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的首次大規模展覽,

也是山西陶寺文物首次大規模出晉,

對加強夏文化遺址之間的交流與館際協作,

具有重要意義。

左:臨汾市博物館外景

右: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景

本次考古成果精華展,

以“巍巍如天”為展陳主題,

分別從四個單元:

表里山河

煌煌都邑

禮制甫成

遺產傳承

全面展示了陶寺文化和帝堯文化

所反映的精神品質和當代價值。

該展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文物局、

臨汾市文化與旅游局、洛陽市文物局主辦,

臨汾市博物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承辦。

陶寺遺址,是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探索中一個關鍵支點性都邑遺址。1978年陶寺遺址開始發掘,大墓M3016龍盤現世,引起了全國關注。此后隨著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一座都城的面貌開始顯露,而這座城竟不是普通城址,是最早的“禮儀之城”——堯之都城。

陶寺遺址位置示意圖

陶寺文化分布圖

陶寺遺址的發現使“堯都平陽”成為信史,歷來受到高度重視。

本次考古成果精華展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2層西南側專題展廳,布展面積950平米,四個單元展區“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禮制甫成”“遺產傳承”各具特色、時間軸分明,精心挑選展出的精美文物讓觀眾見識到頗具代表性的陶寺文化特色。

本次展出一批陶寺遺址出土的精美彩繪陶器、玉器等文物約100件,其中重點文物除了彩繪陶龍盤之外,還有陶鼓、鼉鼓、石磬等珍貴文物約20件。

接下來,讓我們先睹為快!

序廳

進入序廳,首先可以看到主題造型立體字:巍巍如天——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精華展,前言和墻面投影宏觀的將本次展覽的內容和主題呈現在觀眾面前。

第一單元“表里山河”共分為兩部分,“考古陶寺”和“龍盤現世,將重點展示珍貴文物彩繪陶龍盤。據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趙騰宇介紹,作為整個展覽的開篇,第一單元從山西和臨汾地區的基本地理環境情況說起,以陶寺遺址出土的國寶級文物蟠龍紋陶盤為線索,引出了陶寺遺址在這里誕生的背景原因和合理性。

“表里山河”展廳

“龍盤現世”

第二單元“煌煌都邑”,將通過一個大型地圖沙盤來講述陶寺遺址中所發現的古代都城。陶寺遺址總面積約400萬平方米,其中僅城址面積就達28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蔚為壯觀。本單元分別從陶寺城市規劃、宮室制度、墓葬、聚落分布等角度切入,力圖通俗的講好陶寺的城址故事。這個單元主要分為“都邑城址”“ 宮室制度”“ 王級大墓”“ 文化分布”四個部分。其中“王級大墓”是一個亮點,將通過大墓折射4000多年前的王權國家。

“煌煌都邑”展廳

第三單元“禮制甫成”,是該展覽內容最為豐富的區域。在設計上,擷取了包括文字陶器、彩陶器、玉器、樂器、銅器、天文儀器、漆木器等不同類型的禮儀用器,通過對這些出土遺物的展陳和分析,反映陶寺文化時期禮制初興的文化面貌。

這個單元主要分為“文字初現”“器以載禮”“觀象授時”等部分,其中“文字初現”部分提到,在陶寺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具有漢字雛形的文字,這對探明漢字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觀象授時”部分運用多媒體手段詳細介紹了陶寺觀象臺。陶寺觀象臺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觀測遺跡,代表了陶寺時期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

“禮制甫成”展廳

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的陶寺觀象臺

第四單元“遺產傳承”,主要分為“文獻堯史”“ 考古實證”“民俗傳說”“ 后世紀念”“考古人語”四個部分,多維度的將陶寺文化立體的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個單元中,策展人廣泛搜集了大量臨汾地區與帝堯有關的材料,同時與陶寺遺址的考古發現相互比對。其目的在于從空間和時間上,證明了臨汾地區就是數千年前帝堯的都城和主要活動區域。此外,還收集呈現了一些山西以外省市地區與堯密切相關的文化遺產。

“遺產傳承”展廳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二里頭文化和夏文化研究和展示窗口,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展示中心;陶寺遺址是夏文化研究和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遺址之一。山西陶寺考古隊領隊高江濤認為,陶寺與二里頭,無論是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還是在“考古中國”之“夏文化”項目中,都是兩處具有支撐性質的重點遺址。

更為重要的是,兩處遺址分別有著“最初中國”“最早中國”的親密而又直接的爭論,這種“誰最中國”的爭論恰恰反映了二者在研究中華早期文明或探索“中國”開始形成問題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說無論陶寺,還是二里頭,就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角度而言,二者都是最具“中國特色”與“中國風格”的典型遺址。

“就像研究需要講證據和擺事實一樣,博物館陳展“擺文物”,把二者出土文物精品同時同地的呈現給大眾,顯然是一種絕佳的選擇和方式。”高江濤說。

朱書文字扁壺  

臨汾市博物館藏

距今5000到4000年的歲月中,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如星斗般閃爍著文明的光輝,那是一個萬邦林立的時代,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時代。

距今4300多年前,表里山河,沃野千里。在中原、河套、海岱、江漢、甘青、江浙等區域文化的互動碰撞下,陶寺人在這里夯土建都、敬授民時、阡陌交通、合和萬國,初現王權禮制及早期國家的基本面貌。雄極一時的“陶寺文明”,成為了黃河流域目前可以確認進入早期文明社會的最早的實證。陶寺社會所創造的文明多為夏、商、周以及后世所繼承發展,成為中華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陶寺遺址的發現使“堯都平陽”成為信史,巍巍乎堯舜,如日如天,尋華夏之根,探中國之源,陶寺向我們走來。

01

表里山河

山西,古稱“山右”“三晉”“河東”等,位于黃河中游東岸,太行山以西,屬于山地黃土高原地貌,地勢高低起伏,溝壑縱橫,自古被譽為“表里山河”。山西省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丁村遺址、陶寺遺址、東下馮遺址、侯馬晉國遺址等一連串著名遺址勾勒出了山西悠遠歷史的畫卷。

而陶寺遺址作為探索早期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的重要遺址,就像一座橋梁,連接了山西從史前到歷史時期的千年傳承。

晉南山川水系

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

蟠龍紋陶盤  M2001:74

臨汾市博物館藏

蟠龍紋陶盤  M3072:6

中國考古博物館藏

蟠龍紋陶盤  M3016:9

山西博物院藏

蟠龍紋陶盤  M3073:30

中國考古博物館藏

02

煌煌都邑

“王者居中,以紹上帝。”在陶寺文明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陶寺人建造了規模龐大、規劃有致的都邑城市,兼具禮儀和防御功能的城門、宮城、外郭城、帶有精美地面裝飾的房屋等,堪稱4000多年前的建筑奇跡。

其中陶寺文化所創造的諸多城市營造制度,成為了其后二里頭文化和此后數千年中國王朝文明的城市形態。

扁壺

臨汾市博物館藏

大口罐 臨汾市博物館藏

單把鬲 臨汾市博物館藏

肥足鬲 臨汾市博物館藏

斂口斝 臨汾市博物館藏

乳釘紋陶瓦  臨汾市博物館藏

三足陶杯 臨汾市博物館藏

深腹盆 臨汾市博物館藏

雙鋬肥足鬲 臨汾市博物館藏

雙鋬鬲 臨汾市博物館藏

雙鋬陶斝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豆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釜灶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缸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盤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盆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盆形斝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圈足缸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圈足罐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桶形器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楔形器(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陶折腹盆 臨汾市博物館藏

小口折肩罐 臨汾市博物館藏

刻劃紋白灰墻皮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陶板瓦(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03

禮制甫成

禮樂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質,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制文化源遠流長。不同于其他地區禮儀活動的宗教色彩,在黃河流域,禮制更多體現在規范世俗社會的身份地位和等級秩序。在陶寺遺址中,考古出土了包括陶、玉、石、漆、銅等各種材質的禮儀用器以及早期文字,表明在距今四千多年前,陶寺的統治者已經能夠“以禮治國”,初步形成了后世的禮制與禮樂文明。

卜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彩繪大口罐

臨汾市博物館藏

彩繪雙耳罐 臨汾市博物館藏

彩繪陶簋  臨汾市博物館藏

彩繪陶壺  臨汾市博物館藏

彩繪陶盆  臨汾市博物館藏

彩繪陶尊 臨汾市博物館藏

彩繪長方形木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彩繪折腹盆  臨汾市博物館藏

大型朱繪木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帶孔石鏃(繳射鏃)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多璜聯璧  臨汾市博物館藏

骨貝  臨汾市博物館藏

骨項串飾  臨汾市博物館藏

骨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骨鏃  臨汾市博物館藏

圭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刻劃與朱筆痕跡陶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刻畫圖案陶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_副本

口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綠松石串飾  臨汾市博物館藏

綠松石管  臨汾市博物館藏

綠松石珠  臨汾市博物館藏

石步搖配飾  臨汾市博物館藏

石廚刀  臨汾市博物館藏

石磬 M3002: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石鏃  臨汾市博物館藏

陶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藏

銅蟾蜍  臨汾市博物館藏

銅鈴M3296:1  臨汾市博物館藏

土鼓M3032:1  臨汾市博物館藏

左:鼉鼓 M3015:15  臨汾市博物館藏

右:鼉鼓復原圖

牙壁  臨汾市博物館藏

研磨棒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藏

玉璧  臨汾市博物館藏

玉飾  臨汾市博物館藏

玉獸面  臨汾市博物館藏

玉鉞  臨汾市博物館藏

04

遺產傳承

歷史如煙,白駒過隙。數千年的黃土風沙,雖然掩埋了陶寺的建筑、墓葬、文化信息,但是卻無法掩蓋竹書古卷里的歷史記載和街頭巷尾的故事傳說。

今天,讓我們通過考古工作者的雙手,拂去塵土,讓輝煌的歷史得以重現,堯都陶寺,巍巍如天。

威風鑼鼓

威風鑼鼓

堯陵全景

堯廟全景

距今4300多年前,

黃河中游地區的臨汾盆地

誕生了熠熠生輝的陶唐古國,

她規模宏大、經濟發達、政治超前、文化繁榮。

跨越千年,回望大都,

無論朝代如何風云變幻,

陶唐古國所留下的寶貴財富,

成為了中華文明始終存續的文化基因。

遙想當年,

在那個萬邦林立的早期中國,

極富智慧的陶寺人耕作生產,

筑邑建邦,務實創新,合和萬邦。

此后,

占據中原腹地的二里頭文化,

在陶寺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等早期文明的基礎上

兼收并蓄,傳承發展,

創造出史無前例的成熟文明,

開啟了中原夏、商、周三代王朝,

以更加先進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使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之林中

逐漸獨樹一幟,

博大精深,綿延至今。

消息文|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南麗江

圖|臨汾市博物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提升!臨汾博物館12月18日正式開館!
夏朝之前竟還有朝代?教科書“誤人”了
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
文物 | 長江黃河流域出土的商代青銅器
關于夏商周,最近有兩件大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在山西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从化市| 弋阳县| 兴山县| 北宁市| 贡嘎县| 洞头县| 黔西| 延长县| 巫山县| 资兴市| 奉新县| 九寨沟县| 铜陵市| 武宣县| 昌江| 木兰县| 汨罗市| 荥经县| 融水| 策勒县| 广平县| 根河市| 庐江县| 方城县| 长寿区| 保德县| 乐昌市| 沈丘县| 郯城县| 花垣县| 贡嘎县| 赫章县| 酒泉市| 疏附县| 怀来县| 客服| 卢湾区| 鸡东县| 伊川县|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