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插花,盆中養(yǎng)石,雖是尋常供具,實關幽人性情。若非得趣,個中布置,何能生致。——明·陳繼儒
花器,在古代曾被稱為“金屋”、“大地”,比作鮮花的居室,從字面理解,其實就是供插畫使用的器具。
“凡插貯花,先須擇瓶”。花與花器的完美結合,營造出的不僅是一個審美空間,還是一種意境所在。因此,在中國的傳統(tǒng)插花中,花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花器名目眾多,依材質,可分銅器與瓷器兩大類;依器形,則有膽瓶、弓耳瓶、紙槌瓶、茄袋瓶、壁瓶、花觚等,細花一枝瓶,即現(xiàn)今常說的梅瓶。
清 爐鈞釉直口瓶
張謙德曾云:“銅器之可用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壺,古人原用以貯酒,今取以插畫,極似合宜。”銅質花器,其實很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在北宋以前,所謂“銅瓶”,多作汲水、溫酒之用。宋人說到銅瓶,才開始涉及折枝插花和養(yǎng)花的用處。
獸面紋花觚 青銅器
銅瓶的式樣或是最為通行的膽瓶,或四方瓶、八方瓶,或仿古式而作成銅觚,亦即后世所謂的“花觚”、“美人觚”
除了審美情趣之外,用古銅器插花,也包含著古人的養(yǎng)花經(jīng)驗與知識。趙希鵠《洞天清祿·古鐘鼎彝器辨》:“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yǎng)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
元 青花纏枝牡丹孔雀紋梅瓶
瓷器晚于青銅器,唐代時開始崇尚窯器。瓷質花器是最為傳統(tǒng)和多見的中國傳統(tǒng)花器。
“瓷器以各式古壺、膽瓶、尊、觚、一枝瓶為書室中妙品。次則小蓍草瓶、紙槌瓶、園素瓶、鵝頸壁瓶亦可供插花之用.余如暗花、茄袋、葫蘆樣、細口、匾肚,瘦足、藥壇等瓶,俱不入清供。”
南宋 青瓷鳳耳瓶
截竹為筒,筒插鮮花,本來也是古人花事中的雅趣之一。竹筒制作的花瓶難久存于世,因此不知它曾否流行。
青花雙耳扁瓶
現(xiàn)代插花藝術中,花器的選擇仍然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中國傳統(tǒng)陶瓷花器之外,日式陶瓷和西洋陶瓷也被大量引進,素燒陶器的流行,順應的正是當下返璞歸真潮流的影響,也是追求自然樸素風格的佳器。
在傳統(tǒng)的銅、錫、銀、鐵器之外,金屬花器又增加了不銹鋼、鋁合金等新材質,增加莊重敦厚之感。石質花器的天然紋飾和色彩往往有意外之美,玻璃花器透明感能映襯花材之美,竹、木、藤、草編等自然植物花器富于田園風情,充滿自然情趣。
日本花道中,花瓶被按照造型和質地分為“真”、“行”、“草”三個等級,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場合分別使用。古銅、合金、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等都屬于真花瓶;日本產上釉陶、仿古銅瓶等被稱為行花瓶;日本無釉陶及竹、木、藤、瓢為草花瓶。
花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