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一個悲劇性的民族,也是一個極其強悍的民族。形成于公元前十世紀前后,消亡于公元五世紀左右,共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于時期,相當于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單于時期,國力被漢軍打擊由盛轉衰。
匈奴居住在黃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趙雄兵,東有強大的月氏,烏丸國,西北則是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平原。當時雖然戰國七雄中的燕,趙,秦都不如匈奴強大,不過由于匈奴當時聯合諸侯斬殺了西周最后一個君王幽王,所以同中原各國關系極為緊張。
在秦國滅六國時,匈奴單于頭曼趁亂攻擊中原,占據了陜西河套一帶。后來秦朝建立時,始皇帝派大將軍蒙恬率軍大敗匈奴,使得匈奴國力大衰。
頭曼之子冒頓以此為由射殺其父,成了單于。冒頓成為單于后先統一了漠北,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個民族統一了蒙古草原。在冒頓統一草原后,匈奴重又變得非常強大。
到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此時正為伊稚斜單于在位時期。
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占領河套地區。前124年派衛青等擊敗入侵的九萬匈奴騎兵。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漢降將趙信勸匈奴把王庭遷徙到漠北,以避免受攻擊,以地理的優勢,以逸待勞擊敗漢軍。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余人投歸漢朝,漢軍共獲俘七萬多人,伊稚斜單于及左賢王帶少數人逃走。
匈奴國的衰落時期從伊稚斜單于至呼韓邪單于,經歷18任單于,從漢武帝元鼎年間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滅郅支單于為止。
優留單于死后,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饑饉,內部沖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乘此時機,于89年到91年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在91年北單于戰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實施掠奪。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于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匈奴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的確強悍,雖然被中國打跑了,但經歷了在南俄羅斯大草原的休養生息之后,又日漸強大起來,匈奴帝國征服了北歐東歐,著名的阿提拉大單于把羅馬帝國打的一敗涂地,當時歐洲稱呼他為“上帝之鞭”。
453年,阿提拉大單于又娶了一名少女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在瞬間瓦解崩潰了。
匈奴帝國的內戰,給了被奴役民族機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
在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發動了戰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奴人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
匈奴這個民族是強大的,他們兇猛好斗,驍勇強悍。他們的每一滴血液里都流淌著動蕩與不安分。他們幾乎是一個嗜血的民族,但同時他們也是一個樂于追求美和善于創造美的民族。他們在動蕩的征戰生涯中依然給我們留下了數量可觀的精美藝術品。盡管匈奴這個民族的背影已經被歷史的煙塵湮滅不見,但從他們彎刀的弧線里,從他們金燦燦的牌飾里,我們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們馬背上的雄姿。他們是人類記憶中永遠不會被遺忘的大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