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第一時間知道全國各地的古玩交流會信息請點擊上方藍字 古玩收藏交流會。我們每天會給大家分享發布最新的交流會信息和動向,我們是免費為廣大藏友提供消息的,希望看到消息的朋友關注我們,轉發并分享。希望更多的藏友知道全國各地的交流會消息,給更多的藏友提供方便。 有知道交流會消息的朋友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加我們好友,告訴我們交流會信息,我們會發送給所有藏友的,希望廣大藏友給予支持和鼓勵,謝謝!
來源:網絡,小編整理,涉及版權聯系我們刪除。
崇禎內憂外患中上臺
崇禎時期朝中缺錢
崇禎一朝的17年是在戰亂中度過的,據考證從萬歷三十六年至崇禎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生產已經停止。但成書于崇禎的宋應星《天工開物》載:“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
崇禎民窯工藝精湛
崇禎瓷器器型豐富
崇禎時期景德鎮瓷器常見造型多為琢器,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陳設生活用器,如筒瓶、花觚、蓮子罐、筆筒、畫缸、圍棋罐、盒、六方罐等;第二類為佛前供器,如凈水碗、香爐等;第三類為外銷瓷,有筒瓶、六方罐、葫蘆瓶、軍持、花澆、茶壺、盒、爐、盤、碗、杯等,此類器物上除了繪有崇禎習見的中國傳統紋飾外,多裝飾有郁金香等西洋紋飾,具有異國情調。蓮子罐、筆筒為此時新出現的器形,蓮子罐因形似蓮子而得名,主要用途是裝茶葉;筆筒直徑分粗細兩種,器壁分直壁和束腰兩種,崇禎的筆筒有一顯著的特點,就是口部露胎不施釉,口部露胎處旋削整齊見有旋紋。此時香爐較為常見,是由于當時社會時局不穩,老百姓祈求平安的一種體現。
崇禎瓷常見人物故事題材
受晚明高度發達的版畫業的影響,出現大量取材于版畫和小說插圖的有關歷史、戲劇故事的題材,以人物故事題材入畫是崇禎青花瓷器裝飾的最大特點。崇禎以前雖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裝飾,但題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嬰戲、高士等。而崇禎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題材較前更為廣泛,所見題材有十八羅漢、蘇武牧羊、水淹七軍、仙人乘槎、劉海戲金蟾、對弈圖、兄弟聯芳、仕女伎樂、庭院仕女嬰戲、夢境圖、加冠進爵圖、進戟圖、鐘馗出獵圖、東方朔偷桃、浴象圖、攜琴訪友圖、月宮圖等。崇禎青花瓷所繪人物除了題材豐富以外,還有兩大特點,一是此時開始大量出現帶有祈求官爵升遷和吉祥平安的內容。如畫面中繪一人物雙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盤獻給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繪兩人分別捧一官帽、爵杯獻于主人,意寓加冠進爵。也有的繪一人物雙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獻給主人,意寓平生三級。還有的繪浴象圖,繪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獻給騎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
崇禎青花使用浙料
據成書于嘉靖年間的法,具體分“敲青”和“淘青”兩個步驟。敲青:“首用錘敲,內朱砂斑者為上青,有銀星者為中青,每斤可得青三四兩?!碧郧啵骸扒们嗪?,取其青零瑣碎碾碎,入住水中,用磁石引雜石,真青澄定,每斤得五六錢?!背蓵诔绲澥甑摹短旃ら_物》中,記述了用火煅法提取青料的辦法:“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
崇禎鎮民窯青花辨偽四招
一辨胎釉
崇禎民窯青花,根據胎質和紋飾,可分為粗細兩類。粗的一類器物與萬歷時期相同,小件仍胎質較細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質已明顯見差,胎色白中閃灰,胎質干澀、間有孔隙,釉色泛青。胎土淘煉較細,釉面光潔,釉色泛灰青。細的一類器物胎體堅致細白,胎體厚重,釉面多白中泛青,釉層較薄,釉面堅硬平整。從成書于崇禎十年的宋應星著《天工開物》中找到證據:“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柔軟。兩土合用,瓷器方成?!蔽闹兴d“婺源高梁山出粳米土”即是高嶺土,而“祁門開化山出糯米土”即是瓷石,所載“二土相合”的瓷胎配料,其實就是瓷石與高嶺土組成的二元配方。據考證,使用瓷石與高嶺土組成的二元配方,是在明代萬歷到崇禎十年這一階段形成的。
二辨紋飾
粗的一類基本是萬歷青花瓷風格的延續,“萬字紋”字錦地開光、龜背錦地開光、紋飾特點具有明顯的萬歷青花瓷器遺風。紋飾構圖趨于繁密,多數用筆草率,瓷器青花用料使用浙料,青花發色藍中泛灰;紋飾采用雙線勾勒填色法,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線外,紋飾畫風稚拙,如孩童所繪一般。紋飾題材主要有花卉、嬰戲、山水、動物等。另外此時常見一些以文字為裝飾紋飾的瓷器,其器內底書科舉考試用相關文字,如“乙卯科置”、“庚午科置”、“丙子科置”、“壬午科置”、“應天癸酉科置”等;另一部分則在整體風格上較前有較大變化。細的一類,從造型、胎釉到青花發色、紋飾特點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應是明崇禎宋應星著《天工開物》中所描述的當時燒造過的一種“上品細料器”。由于此類器物已具備了清代瓷器特點,尤其是其胎體堅致細密、青花發色鮮艷青翠等特點與清代康熙瓷器特征接近,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大多數人都把其誤定為康熙之物。崇禎時期精細一類瓷器時代特征較為明顯:1.萱草和合歡樹:器物的畫面中幾乎無一例外地畫有萱草和合歡樹。嵇康所著《養生論》一書中日:“合歡蠲(免除)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所繪萱草為魚鱗狀,合歡樹的葉很小很密,由細小的葉子左右對稱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狀組成圓形;2.括號云:器身繪以左右飄蕩的括號狀云,采用單線平涂的手法;3.梅花衣:崇禎青花瓷所繪人物的衣飾上大多繪有“*”形花紋,這種“*”的衣飾,明代繪畫、版畫等其他藝術領域紋飾也有此特征。4.蕉葉紋:筒瓶、蓮子罐類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裝飾倒垂的蕉葉紋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為倒垂的城垛紋。花觚類器物則多于中腹以下繪一周倒垂的蕉葉紋。倒垂的蕉紋最早見于萬歷年間,萬歷的倒垂蕉葉紋比較寫實,見于筒瓶的口部。崇禎的倒垂蕉葉比較簡潔,多為大小相間的形式,大蕉葉中間留白為崇禎輔助紋飾中具有時代特點的裝飾手法;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繪有太陽或月亮,畫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陽,意寓指日高升。畫面中常以竹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襯景,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鳥、博石花卉作為主題圖案。傳說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視為仁獸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禎、順治之際,社會動蕩,百姓苦于戰亂天災,故此時瓷器常以麒麟為裝飾,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則于一件器物上同時描繪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達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在筆筒、蓮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際一周裝飾釉下暗刻花紋,暗刻不十分規整。
三辨工藝
粗的一類器物修胎不夠規整,常有變形現象;碗類器物依然見萬歷時期民窯內底突起的現象;由于窯戶之間商業競爭激烈,需要降低瓷器生產成本,有的盤碗類器物器壁很薄,胎釉厚度不足兩毫米;盤碗類器物底足足墻較窄,圈足較淺,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規整,并常見粘砂和放射狀跳刀痕現象,足跟做成尖峰狀,此為鑒定這一時期瓷器較為重要的一點,應仔細體會;此時有一種淺碟,底足為淺玉璧底,玉璧底上可見明顯的旋紋;琢器類器物在當時由于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見明顯接胎痕。細的一類,器物修胎規整,器物內底,可見積釉現象;琢器類器物可見接胎痕,但不十分明顯;足際露胎較多,旋削整齊,多見旋削痕。
四辨款識
崇禎時期,尚無發現確鑿官窯瓷器年款,發現有少數器物書“大明崇禎年制”款,但字跡潦草,當為民窯瓷、“大明崇禎元年”、“大明崇禎八年”等,寫年月款的有“崇禎年冬日置茂卿置用”、“皇明崇禎十一年臘月初八吉日時”款,吉語款有“?!?、“美”、“雅”、“正”等,堂名款“古齋”、“仿古齋”、“以得堂”,另見有書于器物內底的“白玉齋”、“雨香齋”、“博古齋”等;琢器往往于畫面空白處以隸書題寫干支紀年、作者字號和摹繪的印記,個別還題寫詩句,開創了瓷器裝飾藝術中詩、書、畫、印相結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館藏崇禎十六年青花羅漢圖筆筒畫面空白處青花隸書題寫“飛鳥遺址,蟬退亡殼,垂露成帷,張宵成幄。沆瀣當餐,九陽代燭。至心能變,違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書為爾濟詞文輕政”,并于款識末端摹繪圓形“竹”字、方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