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黑幕(三)
酒是如何變“黑”的
白酒的造假術
什么才是真正的酒,什么才是某品牌的真酒,在如今令人眼花繚亂的營銷偽術的包裝下,愛酒的消費者已不辨東西。本篇列出六大造假術,不再讓您霧里看花。還是那句話,讀了此文,酒沒人還能在酒上忽悠您!
下面說說各種假酒,以及避免購買假酒的破法。
目前市場上的白酒造假,主要手段有以下幾種:
1
虛假年份
第一,虛假年份。直接說謊的就不必提了,值得一說的是那些年份酒。白酒的所謂年份酒,并非指瓶裝的酒水是陳釀過多少年了,而是指在勾兌工藝環節添加了陳釀年份的一點點酒。也就是說,你喝的“十五年陳釀”,很可能一瓶里面連一小口十五年陳釀的酒都達不到。你別太傷心,真可能僅僅是一滴。這個沒法破,也不必破,你直接把“多少年”當成產品分類名即可。
2
以次充好
第二,以次充好。如上,如果有一滴陳釀酒,那也不算欺騙你。以次充好的現象,是連一滴也沒有而讓你誤認為有。比如現在叫蘇酒集團的生產的洋河,由于發展速度嚴重超出生產能力,收購雙溝也無濟于事,大量外購原酒成為重要“生產方式”。也就是說,現在的洋河天之藍與10年前的天之藍,完全不是一樣的東西,屬于拿劣質酒吃品牌老本了。破法:多觀察企業狀態,對可疑企業的產品自行遠離。
(三溝一河,溝里的水,都流到河里了)
3
香型造假
第三,香型造假。香型造假的本質是工藝造假,也就是說你承諾的工藝并沒有達到。最嚴重的是醬香型造假。貴州一代的小酒廠,無論是自有品牌,還是以賣原酒為業,大多是只以濃香型工藝來造酒,然后添加香精,模擬醬香型,再以醬香型原酒出售。所以,市場上打著茅臺鎮、這個茅那個茅的,基本都是假香型。直接列為假酒,也是可以的。破法:寧可選大廠家的便宜酒,不選小廠家的任何酒。
(網絡數字:茅臺鎮有正規酒廠36家,其余500多家。茅臺鎮盛得下嗎?以上是隨便搜了幾種茅臺鎮的酒)
4
品牌造假
第四,品牌造假,或者說廠家造假。主要出現在副品牌外包這種合作模式中。大多酒廠都有品牌外包,也就是說,將某個品牌完全外包給一個經銷商或者小酒廠,或者經銷商自己搞個品牌以企業的名義來推銷。這種情況本來無可非議的,只要你老老實實從廠家灌酒就可以了嘛。但大多副品牌在做到一定程度后,就開始自己建灌裝廠,從四川等地購買原酒,仍包裝以原副品牌。消費者哪里知道這些內幕,還以為是五糧液生產的瀏陽河呢。破法:寧可不買,也不買大廠家的不明副品牌。
(上面的這些酒,您老見過嗎?聽說五糧液有過一千多個子品牌,也是醉了)
5
代理商造假
第五,代理商造假。和品牌造假相似,某個代理商獲得某品牌區域市場代理后,利用廠家資源獲得一些市場占有率,為了謀求暴力,就腳踩兩只船,一方面維持代理關系,另一方面自建灌裝廠或者從小酒廠灌裝,開始造假。消費者還以為是廠家的酒呢,因為這個假酒販子一直以廠家代理的面目出現。破法:不和小的、新的酒經銷商打交道;選購廠家主流副品牌,而不是七七八八的奇怪副品牌。
(太多了,沒法貼圖,邢臺人愛喝的古順,就是這樣被干倒的)
6
假裝自釀
第六,假裝自釀。這是新建酒廠、地方小酒廠的流行做法。大家知道,釀酒的發酵環節非常復雜,甚至可以視為品質與成本之所在。大多各種原因新建的酒廠,盡管裝模作樣建一些窖池,其實主要還是外購原酒回來勾兌、灌裝。一些曾經很不錯的小酒廠,也放棄了自釀。這也是大家一定要留意的。破法:不和新建白酒廠打交道,對當地小酒廠持懷疑態度。
以上是主要的幾種造假方法,這幾種還算比較有良心的,至于更加惡劣的造假方法,其實隨著市場的發展,至今已經比較少見了。因為當年的高端名酒的身段都下來了,消費者沒太多必要圖便宜而冒風險。真正意義上的假酒,基本失去市場。
《白酒黑幕》系列三篇文章刊發完畢,繼續關注“騎士后”,和您一起尋找這世界上的真酒,好酒!
作者簡介:馬千里,“騎士后”特約撰稿人,本名馮慶立,河北任縣人。任縣中學校友。深圳馬千里管理咨詢公司咨詢師,深圳花馬公社董事長。中山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華夏酒報專家團特聘專家。管理學家,國學學者,致力于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對接研究。已出版《論語的管理智慧》、《論語新裁》、《當論語遭遇于丹》、《別說你懂培訓》、《馬說·第一輯》等專著。
長按二維碼關注,隨時隨地查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