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文物賞析
玉壁:新石器時代,直徑4.1厘米;灰白色,質細,通體磨光;環形,加工成中間厚邊緣薄狀,邊緣有四個鑽孔。出土于浦口營盤山,現藏市博物館。
銅鐃,商代晚期;通體飾目雷紋地,浮雕獸首;紋飾多以線條表現,少用塊面表現,展現了吳國青銅器的土著特征;出土于原永豐鄉,藏于市博物館。
垂鱗紋鬲,烹飪器;通高22.1、口徑19.1厘米,口稍收斂,窄沿外折,口下為一對附耳,鼓腹,平檔,獸蹄形足,近底處略向外侈;腹部飾垂鱗紋。出土于原浦口三河公社,藏于市博物館。
銀盒,南宋時期;扁圓形;有蓋,蓋呈弧形,內置子母口,盒為圜底;盒蓋、盒身均鏨刻卷草紋。出土于浦口老山,現藏于市博物館。
月影梅銀盤,南宋時期;高1.9、直徑14.6厘米;盤呈五瓣梅花形,平底,盤心鏨刻一支盛開的梅花及朵云托月紋飾;器物構思獨特別致;月光初照,疏影橫斜,一派“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情境,極富詩意。出土于浦口老山,現藏于市博物館。
香草紋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