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藍色的愛琴海上有著星羅棋布的島嶼,在很早的年代,人們在海邊和島上居住,并經由船只在海上經營貿易,并探索遠方。古希臘文明就誕生于愛琴海,仿佛維納斯的降生般,帶來璀璨的美。
米諾斯王的迷宮
在希臘神話中,宙斯與歐羅巴之子米諾斯統治了克里特島,并且建筑了一座迷宮。長久以來,人們以為這只是個神話,而隨著考古發現,米諾斯王的迷宮的秘密在逐漸浮出水面。
米諾斯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約公元前2000年,米諾斯人便在克里特島(愛琴海上的一個大島)上建立起繁華的城市。如傳說那般,米諾斯人是優秀的建筑師,其中一座宮殿遺址顯示,它含有250個房間,并且還有游泳池和鑲花地板。
比它稍后的邁錫尼文明則興起于希臘大陸。堅實的石砌城門是它的代表。
但是,這兩個希臘早期文明曇花一現,有人認為米諾斯文明可能因地震而毀滅,而這也引發了后世關于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也有人認為來自北方的入侵者摧毀了這里的文明。接著,希臘進入了一段黑暗時代,它一直持續到公元前800年。
米洛斯王宮遺址
趣問趣答:克里特島真的是失落的亞特蘭蒂斯么?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起過一個叫亞特蘭蒂斯的大島,島上有著高度文明,卻在一夜之間沉沒海底。此后,亞特蘭蒂斯成為一個謎,后世的人對其有種種猜測,有一種假說把目標指向了克里特島。特別是在克里特島上發現了璀璨的文明遺跡,并且還有火山和地震的痕跡,使人們推測,米諾斯文明可能是因為火山或地震摧毀的,而它正是亞特蘭蒂斯的原型。盡管無法確認克里特島是否就是亞特蘭蒂斯,但其輝煌的古代文明令人神往。
斯巴達大軍營
希臘的文明到了公元前800年又一次綻放了。許多城邦國家興起,愛琴海上顯出一片繁榮景象,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城邦是斯巴達和雅典。
斯巴達有兩個國王,他們代表了高貴家族,但主要行政職責則在議事會,另外還有由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來對議事會的議案做出決定。而斯巴達的政府對它的民眾實施嚴格的控制。
整個斯巴達就如同一個大軍營,他們的勇士以英勇善戰而著稱。男孩從七歲開始就要接受軍事訓練,成年男性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為國服役上。斯巴達人幾乎沒有家庭生活,婚姻、生育都在城邦政府的掌控之下。斯巴達人重集體主義,而輕視個人利益。盡管它是希臘最強大的城邦,并以它的尚武精神而著名,但是在藝術文化上,它卻乏善可陳。
電影中的斯巴達人
雅典的民主
雅典則是一個與斯巴達很不一樣的城邦。首先,它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它的民主。
雅典最初也有國王,后來又發展為少數寡頭的統治。而梭倫在公元前594年的改革,建立了新議事會,并使下等階級也有了參政的資格。在伯里克利(前461-前429)時代,雅典的民主達到全盛,公民大會擁有立法權和決定議事會提案的權力,將軍們由公民大會選舉,是國家的主要司法和行政官員,但要接受公民大會的審核。司法系統也日趨完善,還組建了民眾法庭以受理特別案件。
雅典的民主為現代民主提供了寶貴的遺產,如選舉制、公職任期、多數統治等原則,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借鑒意義。
在民主政治下,雅典的社會風氣也是更為開放自由的,由此催生了哲學、藝術、文學等等領域的百花齊放。
伯里克利像
知識鏈接: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雅典等城邦實施的一項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創立。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寫上那些不受歡迎以及可能有獨裁野心的人的名字,并通過投票表決將他們予以政治放逐。陶片放逐法的設立是為了保障民主制度的延續,但它也將許多特殊的人物排除出去。
戰爭時代
在希臘文明最富創造力的年代,它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戰爭。一次是希波戰爭,希臘聯軍奮起反抗,打敗了波斯大軍,并且在馬拉松和溫泉關取得了史詩般的勝利。
而另一次戰爭則不那么光彩。由于希波戰爭后,雅典的勢力增長,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霸權,并且要求其他城邦臣服于它。雅典的擴張最終觸怒了原來的戰友斯巴達。由此,希臘城邦分為由雅典和斯巴達為首的兩大盟國,并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持續了近30年,對希臘造成了可怕的破壞。雅典的民主制被顛覆,貿易被摧毀。而希臘的其他城邦也由于戰爭而一蹶不振。
戰爭場景的陶器
亞歷山大的遠征
正當希臘城邦紛紛衰落時,來自希臘北部蠻荒之地的馬其頓的一位年輕人卻拯救并改造了希臘文明。他就是亞歷山大,一位精力旺盛、勇往直前的青年。
亞歷山大年輕時受教于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無限地追尋遠方是他的理想。在繼承王位并迅速鞏固在希臘的統治后,亞歷山大開始開拓新的疆土,他的目標是波斯帝國。用了不到四年時間,他閃電般地征服整個波斯帝國。他繼續揮戈東向,征服了巴克特利亞(今阿富汗),又渡過印度河,進入印度。只是印度酷熱的天氣令士兵們士氣低落,他才只好班師回到波斯。當他打算繼續發動戰爭進攻阿拉伯半島,這時,他染上疾病,死于巴比倫城。
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而這疆土是在短短13年內開辟的。他的遠征將希臘文化帶到遠方,并由此開啟了一個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頭像
亞歷山大帝國示意圖
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死時,留下遺言:“王位屬于最強者。”于是他的將領們為瓜分帝國的領土開展了一連串的戰爭,最終,塞琉古占領了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呂西馬庫斯統治了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卡桑德據有馬其頓,而托勒密成為埃及、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的王。
在希臘化時代,長途貿易繁榮昌盛,城市也有了很大發展。由此,希臘文化也隨著統治者和商人來到東方各地,和當地文化交融,產生了許多頗具特色的文藝形式,著名的如印度的犍陀羅藝術,在佛的塑像中就融入了希臘雕塑的元素,顯得別具一格。
法洛斯燈塔聳立在埃及港口城市亞歷山大城的海上。亞歷山大城便是為紀念亞歷山大大帝而建的,而燈塔也是埃及希臘化時代的代表物之一。它以120多米的高度聳立于地中海上,被列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它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筑師索斯查圖斯。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