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簡史》在2014年出版以后,一度沉寂的歷史類圖書用了短短72小時便又一次震驚了整個出版界,《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儼然已成為2016年最火的歷史巨著。
沒錯上文是這本《絲綢之路》的成績,無須多說,另一本神作。
與我來看,如果說《人類簡史》是幫你打開腦洞,重新理解人類作為一個普通物種的進化邏輯。《絲綢之路》就是貫通了其中最精彩的人類文明史,讓你將整個世界歷史連成一條線。
前言
很遺憾,根據作者的觀點,雖然我們「中國」名字為「中」,但是從未成為世界的中心。如果說世界的中心在哪,大航海時代以前是耶路撒冷一帶,大航海時代以后是歐洲。
在世界歷史的大多數時候,中國扮演的角色是遙居東方,不諳世事的「絲綢之國」。
世界其他文明無論怎么打,基本都與中國扯不上關系。而無論誰打贏了,第一件事都是從中國進口絲綢、茶葉等。
這些文明也幾乎不愿嘗試進攻中國,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下,長途作戰實在太不劃算。
另外一點,中國商品如此受歡迎,真正原因也來自于「文化輸出」,就像今天的歐美品牌就顯得更為高貴,其本質還是一種文化輸出。
古代中國也是這樣一個角色:絲綢、茶葉就意味著有品位、貴族身份。就像網上看到的段子:”你可以征服我,但是征服完就會愛上我“。
歷史上的魏、元、清這些朝代,雖然武力強盛,入主中原后很快就被漢文明同化。
何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這條路上主要販運的是中國的絲綢,故得此名。
中學歷史書中只是簡單講述了絲綢之路的商業地位:東西方商品貿易通道。其實攤開來看,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傳遞著2000年的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絲綢之路就是人類文明最耀眼的舞臺。
下面,我們就開始絲綢之路的故事——
古波斯(前550年-前334年)
波斯帝國發源于兩河流域,是最早的一個大帝國。其中最著名的是居魯士大帝,他和他的后代征服了古巴比倫、古埃及,橫跨亞非兩洲。
波斯的滅亡,直接原因來自地中海另一個文明——希臘的崛起,持續的「希波戰爭」最終拖垮了波斯。
希波戰爭的馬拉松戰役中,有一位擅于長跑的費里皮德斯奉命返回雅典報捷,他一口氣跑了42千米,抵城時只喊了一聲:“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
對了,波斯文明已經改名,現在叫「伊朗」。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
希臘(雅典+斯巴達)作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曾經共同抵抗了波斯的進攻,但是后來開始內斗,整個希臘被馬其頓地區的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并且他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亞歷山大大帝是一位新的傳奇將領,12歲做過亞里士多德的弟子。他擊敗波斯,結束了波斯帝國在地中海一帶近2個世紀的統治,并建立自己的亞歷山大帝國,他在波斯的基礎上,還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世界三大文明占其三。
可惜的是,31歲英年早逝,但古代征服者的貢獻大抵相似:帝國版圖下,不同的文明有了溝通和交流。同時希臘文明也開始崛起。
漢朝(前206年-220年)
這段歷史大家都比較清楚,漢朝西取匈奴,一直打到西域地區,進而開通了河西走廊這一關鍵要道,絲綢之路逐步形成。「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約公元前6年,一位西漢名將的決心。側面也反應了當時漢朝國力的強盛。
在《人類簡史(下)》,我也提到「利維坦效應」,有帝國的暴力保障,才能減少暴力事件,重構規則。漢朝也做了這一貢獻:不僅以武力保證了絲綢之路的安全,更制定了相關貿易規則,成為全球化貿易的雛形。
羅馬時代(前9世紀-1453年)
羅馬相信就更熟悉了,斗獸場、角斗士、凱撒、屋大維、埃及艷后...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羅馬在征服北非迦太基的時候遇到巨大阻力——因為那里誕生了另一位軍事天才漢尼拔,他后來被西方人譽為戰略之父。當然漢尼拔勢單力孤,最終沒能阻擋住羅馬鐵蹄。
至此,世界軍事四杰應該都有印象了:凱撒、漢尼拔、亞歷山大大帝、拿破侖。
羅馬另一位重要的君士坦丁大帝,將原來的拜占庭城擴建為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重要的軍事重鎮。晚年皈依了基督教,從此基督教迅速崛起。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一直延續到1453年(這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歐洲中世紀結束),因為君士坦丁堡也就是拜占庭城,史稱拜占庭帝國。
伊斯蘭教
基督教逐漸盛行以后,各宗教的競爭格局更為明朗,加上「上帝之鞭」匈奴的進犯,西羅馬帝國滅亡。終于在公元7世紀中葉,一股新勢力誕生——伊斯蘭教,它的本名「伊斯蘭」意為「順從」。
很多人認為先知默罕默德只是一位偉大的傳教者,殊不知他還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起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是一名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
而且伊斯蘭的擴張采用的是一種非常合并的「和睦之路」思想,而不是血腥與暴力。彼時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還是和平共處、相互包容的兩個教派。
之前還提到過,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信仰的是同一位神,同一套體系,只是略有區別。
值得思考的是,默罕默德建立了眾多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麥地那·阿薩納姆,意為「和平之城」,而現在這個城市叫做巴格達。
穆斯林內部也開始分化成兩大陣營——遜尼派和什葉派,一直爭斗至今。
穆罕默德還將耶路撒冷并入了阿拉伯版圖,也引來了后來臭名昭著的十字軍東征。
老規矩,內容太長分兩篇,下篇近期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