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快樂
中國河北文物欣賞
彩陶片(新石器時代)
Painted pottery sherd (Neolithic Age)
彩陶器口沿殘片,1990年任丘市三各莊遺址采集。泥質紅陶。器表磨光飾墨彩。以點、葉紋構成圖案,屬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器物的典型紋飾之一。
陶甗(新石器時代)
Pottery steamer(yan) (Neolithic Age)
古代一種蒸煮器,上為甑可蒸,下為鬲可煮。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夾砂灰陶。侈口,深腹,三袋足。器身飾繩紋。口徑26厘米,高40厘米。
籃紋陶甕(新石器時代)
Pottery urn with basket pattern (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泥質灰陶。方唇,直口,深腹,平底。腹部飾斜籃紋及箍狀附加堆紋三周。口徑31.6厘米,底徑12厘米,高48.4厘米。
大器蓋(新石器時代)
Big lid (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磨光泥質黑陶。弧頂,折肩。頂部中央有蘑菇形捉手,左右飾對稱橋形鈕。口徑37.2厘米,高17厘米。
蚌鐮(新石器時代)
Mussel sickle (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
蚌刀(新石器時代)
Mussel knife (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
陶網墜、陶紡輪(新石器時代)
Pottery net sinkers and spindle whorls (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
骨簪、骨針、魚鏢(新石器時代)
Bone hairpin,needle and spear (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
卜骨(商)
Oracle bone (Shang dynasty)
1988年淪縣杜林鎮倪楊屯村遺址出土。用牛肩胛骨所制,呈扇形,骨面密布灼痕,已斷裂,只剩細端。長26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陶鬲(商晚期)
Pottery vessel (li) (Late shang dynasty)
1975年孟村縣高姚莊村東南開挖宣惠河時出土。夾砂灰陶。侈口,口沿外折,方唇,襠較高,錐狀足微內收,頸都以下至實足根飾粗繩紋。整個器形顯得勻稱穩重。口徑1 6厘米,高1 7厘米。
石鏃、石錛(新石器時代)
Stone arrow and adze(Neolithic Age)
1990年任丘市啞叭莊遺址出土。
虎紋灰陶壺(戰國)
Grey pottery jar with tiger pattern (Warring States period)
1997年河間市故仙村出土。夾砂灰陶質。口微侈,束頸,溜肩,弧腹,矮圈足。肩部飾對稱鋪首,壺身紋飾分五層,以弦紋作為分界線,頸及腹部分別刻有虎紋,肩至上腹部分別刻一周“之”字紋、三角紋、菱形及水波紋。蓋與壺身以子母口相扣合,蓋頂凸起,并飾有三個半圓形紐。腹徑26厘米,底徑1 4厘米,通高43.8厘米。
“河間御府封”泥(漢)
Lute with characters‘hejian yufu’(Han dynasty)
2001年河北電視臺《中國河北》欄目編導王彥女士在樂成城址釣魚臺遺址發現。泥質灰陶。印面為陽文篆書“河間御府”二行四字。上面制作者的指紋清晰可見。邊長2厘米。封泥
多用青泥,原料是柔軟、光滑的黏性泥土,制法為取黏性土進行篩選、過濾、沖洗,制成澄泥漿,然后將稠泥漿貼在捆好書繩的簡策的鎖口處,在其尚存軟性的似干非干之時,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蓋印(壓印),從而留印跡于封泥之上。2006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合鑒定為三級文物。
彩繪磚(漢)
Painted brick (Han dynasty)
1986年青縣大邵莊漢墓群1號墓出土。磚呈長方形,泥質灰陶,長側面白彩涂底,朱彩框邊,框內右側繪對游及魚,墨線勾形,朱彩點睛與鱗片,左側朱筆題寫隸書“可啖里魚”四字。長26.5厘米,寬12.5厘米,厚5厘米。
“車馬出行”圖畫像磚(漢)
Pottery brick with procession design (Han dynasty)
2000年1 0月鹽山縣圣佛鎮王窯場村出土。泥質灰陶。磚面淺浮雕式模印出行圖,畫面中部
為一架單匹馬車,車前兩人騎馬前行,車后一人騎馬跟隨。長39厘米,寬1 7厘米,厚6.5厘米。2006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三級文物。
“山行”紋畫像磚(漢)
Pottery brick with procession design (Han dynasty)
1986年5月鹽山縣圣佛鎮祝南梁村出土。泥質灰陶。磚面模印出行圖,左側為一座樓閣,向右依次為一婦人俯首向右、兩匹高頭大馬,馬上騎肩扛儀仗的執事。長42厘米,寬1 3厘米,厚1 1厘米。2006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三級文物。
釉陶鋪首銜環弦紋壺(漢)
Glazed pottery jar with raised string pattern (Han dynasty)
出土于漢墓群之一的串聯冢。一組共8件,造型相同,均為平沿,敞口,束頸,斜肩,鼓腹,平足,腹部飾對稱鋪首銜環耳,腹部以下飾八道弦紋,施黃釉。其中3件口徑17厘米,高34厘米;3件口徑1 4 .2厘米,高27.5厘米;2件已殘。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綠釉陶豬(漢)
Green-glazed pottery pig (Han dynasty)
1951年滄縣四冢村漢墓出土。泥質紅陶,通體施綠釉。豬兩耳前伸,長鼻獠牙,四肢短粗,頸部鬃毛聳立,短尾盤于臀部之上。長38.5厘米,高24.2厘米。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青釉三系罐 (隋)
Greenware jar with three loop lugs (Sui dynasty)
滄州市運河區劉胖莊村民捐獻。短頸,圓肩,鼓腹,實足。復式三系耳,腹有凸棱一周,足底邊有刀削痕跡,施青釉,釉不及底,胎體厚重。口徑6厘米,腹圍37厘米,底徑5.6厘米,高12.2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青釉高足盤(隋)
Greenware stem plate(Sui dynasty)
1979年河間冢耳村村民捐獻。侈口,方唇,折腹,高足微卷,內底有雙弦紋兩道。通體施青釉,胎體厚重。口徑14.2厘米,底徑8.8厘米,高7.3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青釉深腹碗(隋)
Greenware bowl with deep belly (Sui dynasty)
1980年1月滄州市第一磚廠取土時發現。口微斂,深腹,實足。青釉不及底,胎體厚重,造型古樸。口徑12.5厘米,底徑6.7厘米,高7.2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青釉長頸瓶(隋)
Greenware long-necked vase (Sui dynasty)
1980年海興縣一村民捐獻。圓唇,平口,長頸,圓腹,實足外撇。肩與頸相接處有弦紋一道,青釉不及底,釉較厚,玻璃質較強,有細碎裂紋,胎體厚重。口徑5.7厘米,腹圍38厘米,底徑6.7厘米,高24.3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白釉三彩朵梅碗(唐)
White-glazed bowl with prunus blossom pattern (Tang dynasty)
2003年7月青縣門店鎮鲅金圈村西唐墓出土。敞口,圓唇,弧腹,實足。內底有五朵青花點彩梅花,施白釉,釉不及底,胎體厚重。口徑10.4厘米,底徑4.9厘米,高4.2厘米。2006年輕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二級文物。
三彩刻寶相花紋盤(唐)
Sancai (lit. Three colours) plate with lotus pattern (Tang dynasty)
1988年3月泊頭市齊橋鎮米莊農民捐獻。陶質。直口,方唇,淺腹,平底。唇至內壁底主藍釉白斑,底中央刻藍色寶相花,周圍為赭黃釉白斑。外壁施赭黃釉不及底。口徑25.5厘米,底徑1
9.8厘米,高6.2厘米。1993年9月24日經國家文物專家鑒定組瓷器專家耿寶昌先生鑒定為一級文物。
三彩花卉方枕(唐)
Sancai (Lit. Three colours) square pillow with floral pattern (Tang dynasty)
1987年獻縣西關村民取土時發現并捐獻。呈長方形,正面中部飾寶相花紋,四角飾梅花,四邊為彩帶花紋,背面與正面相同,釉彩鮮艷,少部分剝落。長10.5厘米,寬8.5厘米,高5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二級文物。
三彩梅花圓盒(唐)
Sancai (lit. three colours) round box with prunus blossom (Tang dynasty)
由蓋、底兩部分組成。子母口,假圈足。蓋面紋飾分內外兩區,外區四朵梅花勻置四方,又各以兩葉相隔襯,內區以赭紅彩圈邊用十字隔四區,四朵梅花分置其中。盒身施黃、綠、藍三色釉。畫面布局合理,色彩艷麗、古樸。口徑10.5厘米,高4.3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二級文物。
絞胎三足盤(唐)
Porcelain plate with a marbled body (jiaotai, lit. twisted body) (Tang dynasty)
寬沿、淺腹、三乳足。胎體用紅、黃兩色胎泥柔絞而成,紋似行云流水,呈不規則大理石紋狀,給人一種抽象的紋理美。口徑13.9厘米,高3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二級文物。
白釉藍彩斑紋碗(唐)
White-glazed bowl with blue splashes (Tang dynasty)
1988年3月泊頭市齊橋鎮米莊農民捐獻。陶質。敞口,圓唇,折腹,矮圈足。施白釉藍斑,釉不及底,折腹處有弦紋一道。口徑16.2厘米,腹圍45厘米,底徑8.9厘米,高6.3厘米。1993年經國家文物專家鑒定組瓷器專家耿寶昌先生鑒定為二級文物。
白釉小執壺(唐)
White-glazed ewer (Tang dynasty)
1985年7月獻縣商林鄉北宗村農民捐獻。侈口,方唇,細頸,圓肩,弧腹,短流,實足。肩與頸有復式柄連接。釉潔白光潤不及底,制作小巧精細,足邊有刀削痕跡。口徑3.5厘米,高8.3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白釉唾盂 (唐)
Whitc-glazed spittoon (Tang dynasty)
1977年6月孟村縣趙河鄉大墳莊村民捐獻。盤口,細頸,扁圓腹,實足,砂底。施白釉,釉面潔白光亮,造型小巧精致。口徑8厘米,底徑4厘米,高5.6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白釉長頸瓶(唐)
White-glazed long-necked vase (Tang dynasty)
1977年6月孟村縣趙河鄉大墳莊村民捐獻。直口,長頸,圓腹,假圈足,施白釉不及底,釉面潔白、光亮。造型小巧。口徑1.4厘米,腹圍20.5厘米,底徑4厘米,高9.5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白釉印花執壺(唐)
White-glazed ewer with stamped design (Tang dynasty)
1979年12月滄縣曹莊子村民捐獻。侈口,短頸,短流,聳肩瘦底,實足。肩與頸有復式柄連接,腹部有印花樹葉紋,白釉不及底,釉面光亮,胎體較粗。口徑4.1厘米,腹圍26厘米,底徑5.3厘米,高14.1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白釉雙系執壺(唐)
White-glazed ewer with two Lugs (Tang dynasty)
1975年肅寧縣雪村村民楊月和在武垣城址采集。侈口,短勁,鼓腹,實足。頸施對稱雙系,肩部有短流,肩與頸有復式柄連接。通體施白釉,釉面光亮。口徑10厘米,高27.5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白釉盤口凈瓶(五代)
White-glazcd dish-mouthed kundika bottle (Five Dynasties)
凈瓶為宗教常用器物。1980年鹽山縣文化館征集。盤口,細頸,斜肩,弧腹,圈足。頸部飾環形紋六周,肩腹交接處有一細流,腹下收。釉呈乳白色,施釉不及底。口徑1 0厘米,高28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二級文物。
磁州窯白釉荷花紋碗(金)
White-glazed bowl with lotus pattern, Cizhou ware (Jin dynasty)
1998年5月東光碼頭沉船中出土。分大小兩種,敞口,弧壁,深腹,內弧底,小圈足。內壁刻劃荷花紋及梳篦紋,外壁素面施白釉不及底。胎質堅硬呈灰白色。內外施化妝土,外不及底。刻工嫻熟、流暢。大碗口徑28.5厘米,底徑8.7厘米,高11.5厘米;小碗口徑21.5厘米,底徑6.5厘米,高9.5厘米。2006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其中27件為三級文物。
磁州窯黃釉刻魚紋盆(金)
Yellow-glazed basin with carved pattern of fish, Cizhou ware (Jin dynasty)
1998年5月東光縣碼頭沉船中出土。敞口,折沿,斜壁,平底。芒口,內施黃釉,外施黑釉,缸胎。口沿及內壁刻劃水波紋,內底刻劃魚、荷葉及水草紋。口徑46厘米,底徑33厘米,高1 2厘米。
定窯白釉刻劃蓮紋盤(金)
White-glazed plate with incised lotus, Ding ware (Jin dynasty)
敝口,折沿,淺折腹,大圈足。內底刻劃蓮花紋。通體施白釉,釉色瑩潤純白,胎骨堅致,胎質細膩,造型精美,紋飾灑脫,為金代定窯白瓷之精品。口徑21厘米,高2.7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定窯白釉碗(金)
White-glazed bowl, Ding ware (Jin dynasty)
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光潤,胎質細膩,造型規整。口徑20厘米,高6.7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定窯白釉刻劃雙魚紋盤(金)
White-glazed plate with incised fish pattern, Ding ware (Jin dynasty)
敞口,淺折腹,大圈足。內底刻劃水波紋,雙魚在水中游動。通體施白釉,釉色光亮純白,魚紋生動。口徑13厘米,高2.4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定窯白釉花口碗(金)
White-glazed bowl with flower-like mouth, Ding ware (Jin dynasty)
七瓣花口,斜腹,圈足。內壁由七條豎斜線分為七個花瓣。通體施白釉,釉色光潤,胎質細膩,造型別致。口徑13.6厘米,高5.5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定窯白釉盤(金)
White-glazed plate,Ding kiln(Jin dynasty)
敞口,圓唇,斜腹,圈足。通體施白釉,色澤亮白,胎質細膩。口徑20厘米,高6.7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定窯白釉小碗(金)
White-glazed bowl, Ding ware (Jin dynasty)
敞口,圓唇,弧腹,小圈足。通體施白釉,色澤瑩潤,胎質細膩,造型小巧規整。口徑12.2厘米,底徑3.5厘米,高4.2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三級文物。
耀州窯青釉劃花碗(金)
Greenware bowl with incised pattern, Yaozhou ware (Jin dynasty)
敞口,圓唇,弧腹,圈足。內壁劃水波紋、底劃花卉紋。施青釉,釉色純正、雅致,裝飾手法純熟灑脫。口徑1 4厘米,高6厘米。2001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三級文物。
磁州窯綠釉蓮鶴紋腰圓形大陶枕(金)
Green-glazed pottery pillow with design of lotus and crane, Cizhou ware (Jin dynasty)
2001年5月1日滄縣崔爾莊朱家運糧河出土。圓角圓腰,外側有一小孔。枕面采用劃花枝法,飾兩片荷葉及一只鶴。通體飾綠釉。長44厘米,寬24.5厘米,高1 4厘米。2002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磁州窯白釉黑彩花卉草葉紋圓腹小口瓶(金)
White-glazcd vasc with black pattern of flowers and grass blades. Cizhou ware (Jin dynasty)
2001年5月1日滄縣崔爾莊朱家運糧河出土。敞口,圓唇下翻,鼓腹,細短頸,凹底。通體飾白釉,腹部繪黑彩花卉草蟲紋飾。畫工自然流暢,造型精美。口徑7.3厘米,底徑13.5厘米,高23.5厘米。2002年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
磁州窯白釉黑彩牡丹罐(元)
White-glazed jar with black and yellow lotus design, Cizhou ware (Yuan dynasty)
1983年4月鹽山縣魏郭莊出土。直口,短頸,溜肩,鼓腹下收,平底。白釉醬花,頸部飾水波紋一周,肩部在六道弦紋之間繪六朵折枝牡丹花紋,腹部開光內飾牡丹花紋。口徑24厘米,底徑1 8厘米,高38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二級文物。
鈞窯斂口碗(元)
Porcelain bowl with inward rim. Jun ware (Yuan dynasty)
原滄州地區文物商店收購。斂口,圓唇,深弧腹,圈足。器表施天青釉,口沿釉色變紫,圈足無釉。口徑1 6厘米。
龍泉窯菱花口刻花盤(元)
Porcelain platc of indented lobed form with carved fioral design, Longquan ware (Yuan dynasty)
1976年9月29日鹽山縣慶云鎮東方紅小學院內窖藏出土。菱花口沿,淺腹,圈足。施豆青釉,內壁畫花草,底印牡丹團花,腹外壁刻菱花瓣。口徑22.3厘米,底徑9.9厘米,高4.5厘米。1993年經國家文物專家鑒定組瓷器專家耿寶昌先生鑒定為二級文物。
磁州窯白釉褐彩云鶴紋蓋罐(明)
White-glazed iar with brown pattem of crane and cloud from.Cizhou ware (Ming dynasty)
1982年原滄州地區文物組征集。斂口,折肩,平底。近口沿及頸與肩連接處、肩與腹連接處分別有弦紋兩道,腹部有飛翔仙鶴圖案及云紋,并書草體“花”字,施白釉不及底。口徑16.6厘米,腹圍68.5厘米,底徑14.5厘米,通高31.66厘米。1 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磁州窯白釉褐彩石榴紋蓋罐(明)
White-glazed jar with brown pomegranate design, Cizhou ware (Ming dynasty)
1982年原滄州地區文物組征集。斂口,折肩,平底。近口沿及頸與肩連接處、肩與腹連接處分別有弦紋兩道,腹部有石榴、花卉圖案,施白釉不及底。口徑16.6厘米,腹圍68.5厘米,底徑14.5厘米,通高32.5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
龍泉窯瓜棱紋大盤(明)
Melon-shaped celadon plate, Longquan ware (Ming dynasty)
1982年原滄州地區文物商店收購。折沿,斜壁,圈足。腹有瓜棱紋,施豆青釉,通體大開片,胎質堅硬厚重。口徑41.5厘米,底徑17厘米,高9.4厘米。1994年經河北省文物專家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