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藏瓷”系列的第六期。
接著上期,今天我們繼續欣賞國家博物館藏元代瓷器。元代瓷器中名氣最大的一個是號稱元代官窯的”樞府瓷“,另一個就是元青花。而元青花的知名度顯然更高,形容它是”名播海內外“一點也不夸張。
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中,一款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折合人民幣2.3億多元,10年后這件大罐的估價達到了16億元人民幣。這個事件讓元青花廣為近人所知。
然而元青花其實早在元代就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爆品“,此后因各種原因漸漸不為世人(主要是中國人)熟悉。而在本世紀50年代初,美國學者波普( John Alexander Pope)根據現藏英國達維特基金會( David foundation)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題記的青花云龍象耳瓶,對照伊朗阿特別爾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所藏青花瓷進行深入研究,出版了兩本著作,他以此瓶為標準器,把凡是與此相類的青花瓷器都定為“至正型”,這樣就在傳世的一批青花瓷器中辨認出一大批元青花瓷器來。就這樣元青花在沉寂了數百年后,又一次因為自己卓爾不群的品質,從蕓蕓眾青花中脫穎而出,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元 青花鳳穿花紋玉壺春瓶
1977年內蒙古哲理木盟出土
國家博物館藏
青花瓷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鈷料在高溫燒成后,呈現出藍色,習慣上稱為“青花”。
中國瓷器的發展,在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導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則品種眾多,瓷器生產呈現出百花爭艷的景象。
元代景德鎮白地藍花的青花瓷燒制成熟后,情況就起了急劇變化。從14世紀二三十年代到15世紀早期,大約僅僅經過70年,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就占據了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其他大部分古老的瓷器窯場都相形見絀,景德鎮由此成為中國的瓷都。盡管明、清兩代的德化、石灣、龍泉,磁州各窯也還在進行生產,但各地的特色產品無論從品種或數量上都無法和景德鎮相抗衡。
青花瓷器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主要是瓷質細潔而色白,釉下彩的藍色彩繪,幽菁可愛,圖案裝飾雅俗共賞。由于彩色在釉下,有不易褪脫的優點,而工藝過程又相對的簡化,便于降低成本,大量生產。從而很快成為了爆品。
元 青花鳳穿花紋玉壺春瓶(俯視)
1977年內蒙古哲理木盟出土
國家博物館藏
玉壺春瓶最開始是盛酒的實用器,后來因為造型優美深受喜愛,逐漸成為插花的花器。從宋代開始流行,一直到現在都是很受歡迎的瓷器。這件玉壺春瓶有著鮮明的元代瓷器特征,瓶口小,瓶腹大,整體看呈梯形,青花的發色很深沉、濃郁,在燈光下看發出藍寶石一樣的光芒,仔細觀察可以看見青花中夾雜著”鐵銹斑“,這是因為元青花使用的是從當時波斯地區進口的高質量”鈷料“。
此處請橫屏欣賞
元 青花云龍紋罐
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元青花大罐器型碩大,胎體厚重,很有氣魄,罐身上的青花繪畫非常精彩,云龍顯得非常矯健有動感。
這一類大罐、大盤、大碗等器物在當時實際是定向出口中東的商品,應該是為了符合波斯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而定燒的,中東地區人們喜歡圍坐一起,席地而坐,熱熱鬧鬧地吃手抓飯。
目前這類體型巨大的元青花瓷器多數收藏在中東地區的博物館里,比如之前提到的伊朗阿特別爾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而中國國內的博物館收藏不多,僅僅在北京、上海的博物館中有少量藏品。
元 青花云龍紋罐(俯視)
國家博物館藏
元青花的繪畫很有特點,除了總體感覺比較豪邁率性,有很多細節卻顯得略帶”強迫癥“傾向。比如你看這件大罐肩部的蓮瓣紋,每一個蓮瓣之間是不相連的,瓣瓣獨立,瓣瓣飽滿,而之后的青花瓷器比如明代,在畫這種蓮瓣時往往就連在一起,顯得隨意很多。這有可能也是因為這類瓷器在當時就是高級的出口商品,精工細作,而之后的明代青花為了降低成本,更高效的大量生產,在工藝上就能減則減了。
此處請橫屏欣賞
元 青花云龍紋罐(蓮瓣紋)
國家博物館藏
瓣瓣獨立的蓮瓣紋,可見”鐵銹斑“,這是當時進口鈷料的特征。
元 青花云龍紋罐(矯健的龍紋)
國家博物館藏
元青花,特別是這一類出口中東的大型器在紋飾上也顯得特別多元,漢人喜歡內斂低調的梅蘭竹菊;蒙古人喜歡艷麗奔放的牡丹、芍藥;西亞人喜歡的葡萄;在元青花上都能找到。
我們今天看元青花感覺它似乎是一個身披歷史煙塵的老古董,實際人家是元代一群有著國際視野的工匠和商人共同打造的世界級奢侈品。
此處請橫屏欣賞
元 青花云龍紋罐(矯健的龍紋)
國家博物館藏
欣賞文物時常常有這樣的感受,當對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知道越多,我們就會對它的理解更加深入或多元。比如元青花,如果對它的背景一無所知,我頂多只能贊嘆它工藝的精美,氣魄的宏大,畫工的精絕。而一旦知道了它背后的故事,我就對它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原來它當時的身份是這樣啊!再重新回頭欣賞時,就能由表及里,明白其中許多設計的原因。再升華一些,甚至能琢磨出一些普遍的規律,比如“如何打造一件爆品?”從古至今的規則是一樣的。
元 青花云龍紋罐(三爪龍)
國家博物館藏
最后說說這個龍爪,你一定注意到了,這龍腳上只有3個爪子。
龍紋常見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別。《元史·順帝紀》:記載至元二究,但年(1336年)夏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赭黃等服。”據此可知民間不能使用五爪龍圖案。從國內外現在留存的典型元青花瓷器看,五爪龍紋確實并未發現。
今天就先欣賞到這,祝周末愉快~
***
國家博物館藏瓷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