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我們學習上的歷史書上,還是在各種的名著中,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名人的畫像都是非常的正式,以及官方的。對于我們來說,他們代表的就是一個時代,一個階層的不同人物生活狀態。相對于我們來說,最了解的一個朝代以及保存到最為完整的皇家成員的畫像就是清朝的畫像。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皇帝以及妃子們,他們都穿的非常的華麗隆重并且表情一如既往的嚴肅,但是其實也是有一些比較生活化的畫像存在的。
雖然說我們對于清朝的最主要的印象就是他們不與外界交流,拒絕一切外來的文化流入中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清朝也是有許多來自于遙遠海外的人歷經千辛萬苦,乘著輪船在海上航行幾個月的時間,來到大清學習文化。同樣的事,我們也有許多的人去到其他國家學習交流。
在清朝的統治時期就有這樣一個來自西方的使團,他們的領頭人叫做馬戛爾尼,當時他們一行人總歸有幾十個人經歷了幾個月在海上遇到的大風大浪,終于來到了大清帝國。雖然說當時很多人都非常驚嘆于清朝與自己國家截然不同的文化以及各種各樣的富麗堂皇的裝飾,但是他們同樣也帶來了很多清朝所沒有的技術。當時他們與清朝的潑墨畫風完全不同的一種比較寫實的畫作就很得乾隆皇帝的歡心,他們也很成功的帶了很多皇帝的畫像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其中也有人選擇留在了清朝。
也許我們在很多的電視劇中,尤其是乾隆時期的清宮劇都能看到一個洋人畫師,他的名字叫做朗世寧。他就是在乾隆統治時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一個西方人之一,當時由于對清朝文化的一種喜愛,一接皇帝對于他畫畫能力的贊賞,所以說他就成功的留在了清朝皇宮做一個畫師并且當時的乾隆皇帝非常的看重他。現在遺傳下來都有很多的乾隆皇帝以及后宮妃嬪的畫像都是處著朗世寧之手。從這些畫像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乾隆皇帝的真容以及各種服飾的特點。
據科學統計,流傳下來的乾隆的畫像,雖然有一大部分都是非常正式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偏向于生活化的畫像。這些畫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郎世寧的手筆,他非常善于捕捉真實生活狀態下的皇帝,也讓我們看到了皇帝威嚴之下的另一面。
據一個野史記載,有一次皇帝不小心弄破了自己的一張畫像,當時他想要郎世寧替他重新補好這一幅畫,但是郎世寧拒絕了,他說就算是同一個人,也不可能再畫出同一幅畫。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乾隆更加的信任他,并且他也有了更多的機會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展現乾隆皇帝真容的畫像。面對有個外國人,偷偷畫下了乾隆皇帝的真容,與歷史書上畫像并不一樣!你們對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