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清宮舊藏鑒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22期)
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館高清館藏,展覽陶瓷數(shù)據(jù),潛心打造在線館藏陶瓷數(shù)據(jù)庫,方便隨時查閱。


清康熙郎窯撇口瓶   

郎窯撇口瓶,清康熙,景德鎮(zhèn)制。

清康熙斗彩山水人物紋菱花口花盆   

斗彩山水人物紋菱花口花盆,清康熙,高31.8cm,口徑59.3×41.5cm,足徑45.5×26.7cm。  花盆呈六方體,折沿,沿邊呈菱花形。深腹,二層臺外撇六邊形足,底有兩個滲水圓孔。器內(nèi)上半截施白釉,下半截、底露胎。折沿上繪石榴花果,間以“壽”字為飾。盆外壁六面皆繪斗彩群仙祝壽圖。足邊凸起如意頭紋,內(nèi)繪折枝花紋。折沿下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橫排款。  康熙時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術(shù)在繼承明代的基礎(chǔ)上而又有所發(fā)展,器物的造型品種更加豐富多樣,大件器物層出不窮。此花盆所施釉上彩有紅、黃、綠、藍、黑、紫等,繽紛華麗。紋飾繪畫筆觸細膩,人物刻畫尤為生動,堪稱康熙斗彩大件器物中的精品。

清康熙素三彩鏤空熏   

素三彩鏤空熏,清康熙,高17cm,面徑20cm,面邊長7.8cm,底徑20.3cm,底邊長7.8cm。  熏呈八方體,下承以連燒在一起的八方束腰臺座。通體鏤空素三彩錦地開光裝飾。頂部一圓形開光內(nèi)透雕“卍”字圖案。周圍以素三彩描繪纏枝花紋。熏體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長方開光,開光內(nèi)均透雕錢紋,開光以外均以綠釉上涂點黑色麻點為地,八條邊棱上各繪一條螭龍。底座束腰處繪三角形幾何紋。整個畫面以黃、綠、紫彩為主,藍彩為輔。熏內(nèi)素胎無釉。無款識。  此熏形體線條硬朗,用彩素雅,是一件既美觀又實用的宮廷用具。康熙素三彩香熏除八方體造型以外,也有四方體造型的。

清康熙釉里紅云龍紋缽缸   

釉里紅云龍紋缽缸,清康熙,高36cm,口徑40.5cm,足徑40cm。  缽缸圓口內(nèi)斂,鼓腹,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紅裝飾。以釉里紅描繪海水江崖雙龍戲珠圖案,龍睛以青花點飾,雙龍從海水中騰起,威武矯健,作戲珠狀。近口沿處繪青花弦線兩道。  此缽缸造型古樸端莊,胎體堅硬,釉色瑩潤,釉里紅的發(fā)色純正。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銅紅的呈色技術(shù),因此釉里紅瓷燒造得相當成功,不論小品還是大器,均造型古樸,胎體堅致,釉色濃淡分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清康熙蘋果青釉瓶   

蘋果青釉瓶,清康熙,高21.2cm,口徑8.4cm,足徑8.9cm。  瓶撇口,束頸,溜肩,橢圓形腹,圈足。通體施蘋果青釉,色調(diào)柔和,釉面光潤有開片。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為清康熙時期所獨有,胎質(zhì)細膩,釉面勻凈,釉色青綠,恰似青蘋果的色澤。秀麗的瓶體在含蓄的青釉映襯下,尤感素雅莊重。  青釉是我國傳統(tǒng)的色釉,系以微量的氧化鐵作呈色劑,經(jīng)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釉色清淡含蓄,類冰似玉,深受人們的喜愛。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釉瓷器進一步發(fā)展,在釉色控制技術(shù)方面更加嫻熟,燒造出大量粉青、冬青、翠青釉等名貴青釉瓷器。

清康熙烏金釉描金山水紋筆筒   

烏金釉描金山水紋筆筒,清康熙,高15.8cm,口徑18.5cm,足徑18cm。  筆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體施烏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繪紋飾,金彩雖全部脫落,但迎光側(cè)視,仍可見圖案痕跡:一面有委角方形開光,開光內(nèi)繪山水人物紋。另一面書蘇軾《后赤壁賦》全文,文末書“己丑歲仲冬月右錄赤壁賦”及兩枚圓、方閑章款。外底施白釉,中間有一周玉璧形澀圈。無款識。  使用整篇的著名辭賦來裝飾筆筒在清代康熙朝達到了極盛,內(nèi)容可見《四景讀書樂》、《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出師表》、《滕王閣序》等。大多是在筆筒上書寫通篇文字,沒有紋飾。此件筆筒不僅以金彩書寫《后赤壁賦》全文,而且配有相應(yīng)的山水樹石小景,圖文并茂,精美難得。落款所署“己丑”干支紀年,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時恰逢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yīng)選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造,這對判斷康熙時期烏金釉瓷器制作的具體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清康熙霽紅釉筆筒   

霽紅釉筆筒,清康熙,高16.7cm,口徑18.5cm,足徑16.3cm。  筆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臺階底,淺圈足。通體施霽紅釉,口沿處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處凸起兩道弦紋,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此件筆筒胎體堅硬細密,濃重的紅釉與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襯托,避免了色彩的單一,別有一番情趣。筆筒形體上下均外撇,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筆筒,反映出康熙時器物造型的多樣性。  康熙時期的高溫銅紅釉瓷器主要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霽紅釉三種,其中霽紅釉系仿明代宣德紅釉的品種,但紅釉色澤多泛黑紅,個別的較為淺淡鮮亮,色調(diào)都很均勻。此時的霽紅器胎體堅硬細密,有的釉面有細小橘皮皺紋,有的因釉層較厚而呈垂流狀,足邊往往因垂流積釉而呈黑褐色。常見器形有僧帽壺、梅瓶、缽、盤、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窯款,或無款。除用作祭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清康熙郎窯紅釉琵琶尊   

郎窯紅釉琵琶尊,清康熙,高36.6cm,口徑12.6cm,足徑13.6cm。  尊撇口,束頸,垂腹,二層臺式圈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釉層肥厚細潤,釉面布滿開片。口部因釉層垂流,釉層變薄透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體厚重,釉面鮮紅明亮,具有康熙郎窯紅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郎窯紅釉是由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年)督理景德鎮(zhèn)窯務(wù)時所創(chuàng)燒,故名郎窯紅。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寶石紅釉基礎(chǔ)上的一種高溫銅紅釉,因釉色濃艷,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稱“牛血紅”。它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經(jīng)130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焙燒而成。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shù)指標要求很高,燒制一件成功的產(chǎn)品非常困難,所以郎窯紅釉瓷器在當時就很名貴,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清康熙德化窯白釉楸葉式洗   

德化窯白釉楸葉式洗,清康熙,高2.9cm,長13.2cm,寬11cm。  洗呈楸葉式,淺腹,底下承以不規(guī)則六足。通體施白釉。內(nèi)光素無紋飾,外壁清晰可見其葉脈,底堆貼盛開的梅花。  “楸”與“秋”諧音,楸葉象征著秋意,對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誦不盡的秋意詩文,楸葉也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題材。

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   

豇豆紅釉萊菔尊,清康熙,高19.9cm,口徑3.2cm,足徑3.9cm。  尊撇口,細長頸,豐肩,長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紅釉。口部紅釉夾雜少許綠苔點。頸下部凸起弦紋3道,凸起處釉層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輕靈秀美,修胎規(guī)整,釉質(zhì)勻凈光亮。  萊菔尊又稱蘿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狀類似蘿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藍釉、蘋果青釉等品種。  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鎮(zhèn)創(chuàng)燒的豇豆紅釉屬于高溫銅紅釉,它是各種銅紅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種,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顏色而得名。由于紅釉的深淺及綠色斑點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還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臉”等美稱。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號北江)曾作詩贊譽其釉色“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豇豆紅釉瓷器常見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葉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為主,另見有盤,無大件器。

清康熙五彩瑞獸紋瓜棱執(zhí)壺   

五彩瑞獸紋瓜棱執(zhí)壺,清康熙,通高13.5cm,口徑4.5cm,足徑10cm。  壺體瓜棱狀,直口,有蓋,金屬流,壺底有三足。壺身以五彩繪瑞獸麒麟,伴以花石園景,色彩艷麗,構(gòu)圖飽滿,造型十分獨特。  本件展品由沃爾沃中國公司捐獻。

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紋罐   

斗彩石榴花紋罐,清康熙,高8.3cm,口徑3.5cm,足徑4.7cm。  罐撇口,短頸,豐肩,圈足。通體施白釉,釉面光潔。外部斗彩裝飾。瓶身繪兩組對稱的石榴花卉紋。無款識。  此罐造型雋秀,構(gòu)圖疏朗,瓶身只繪折枝石榴花,簡潔醒目。釉上彩以紅綠彩為主,頗顯清新雅致。

清康熙青花福山壽海圖花盆   

青花福山壽海圖花盆,清康熙,高38cm,口徑61cm,足徑36cm。  盆折沿,斜壁,近足處凹進一周,砂底無釉,中心有滲水圓孔。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通體青花裝飾。折沿上繪纏枝蓮紋,花紋中夾雜篆體“壽”字。腹部描繪蒼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樹象征長壽,“蝠”諧“福”音,因此,整個畫面寓意海天浴日、壽山福海。近足處輔以荷花紋邊飾。口沿下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橫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畫意生動,寓意吉祥,應(yīng)是康熙晚期景德鎮(zhèn)鎮(zhèn)御窯廠為康熙皇帝壽辰而特制的大件瓷器。

清康熙青花萬“壽”字大尊    

青花萬“壽”字大尊,清康熙,高76.5cm,口徑37.5cm,足徑28cm。

  尊撇口,短頸,直腹,圈足。通體以青花書寫“壽”字,分布于口、沿、腹、足四個部位。口面七十七行,每行二字;口沿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四十八行,每行一字;總共一萬個“壽”字,寓意“萬壽無疆” 。此尊是康熙皇帝過萬壽節(jié)(誕辰)時,御窯廠敬獻的禮品。

  尊上的“壽”字,全部采用不同書體的篆字書寫,排列整齊,縱橫成行,字體大小肥瘦隨器身的凹凸曲折而加大或縮小,順暢自然,體現(xiàn)了制瓷藝人的匠心,只有經(jīng)過絲毫不差的縝密安排才能寫成整整一萬個“壽”字,而且字字工整,使整個器物顯得莊重非凡。器物以“壽”字作裝飾往往與其他紋飾相配合,唯獨此尊通體用“壽”字作裝飾,且設(shè)計、書寫皆精妙。'

清康熙五彩雉雞牡丹紋瓶   

五彩雉雞牡丹紋瓶,清康熙,高45cm,口徑12.3cm,足徑14cm。  瓶撇口,直頸,頸間凸起弦紋一道,豐肩,垂腹上豐下斂,束脛(jìng音敬),近足處外撇,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裝飾。頸部繪洞石菊花,腹部的主題圖案為洞石雉(zhì音智)雞牡丹紋,一只色彩絢麗的雉雞立于茂密樹叢掩映的洞石之上,牡丹花盛開其間,彩蝶在花卉中飛舞。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仿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瓶造型端莊古樸,構(gòu)圖疏密有致,紋飾畫工精細,用色考究,所繪內(nèi)容寓意吉祥。  清康熙時的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類,其中釉上五彩最能顯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shù)特色和成就。清宮所藏康熙五彩器是官窯或“官搭民燒”的上等品。這時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樸、凝重、挺勁見長。五彩器的款識式樣頗多,除本朝款,還有仿前朝款、堂名款等。仿前朝款以仿“大明成化年制”居多。

清康熙灑藍地五彩人物紋筆筒   

灑藍地五彩人物紋筆筒,清康熙,高14.3cm,口徑18.3cm,底徑18.3cm。  筆筒呈圓筒形,圓口,直壁,玉璧形底。內(nèi)施白釉。外壁灑藍地五彩裝飾。主題圖案繪魁星右手執(zhí)神筆,左手于胸前握一銀錠,立在梅花樹樁之上,作向前奔跑狀。外底心施白釉。無款識。  此筆筒所繪圖案具有吉祥含義,“筆”與“必”諧音、“錠”與“定”諧音,魁星手執(zhí)筆與銀錠,當寓意“必定奪魁”。這種畫面非常適合作為筆筒的裝飾。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圖方瓶   

青花山水人物圖方瓶,清康熙,高52.7cm,口徑14.6cm,底徑12.1cm。  瓶撇口,短頸,折肩,長方形直腹,方底內(nèi)凹。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對稱的竹枝紋。器腹四面分別繪“漁家樂”、“高士”、“江中飲酒”、“攜琴訪友”等紋樣。漁家樂圖案上方書有“得魚換酒江邊飲,醉臥蘆花雪枕頭”詩句,末尾有一方形篆書“木石居”閑章。高士圖案上方書“庚午秋月寫于青云居玩”紀年款,末尾鈐“二詹”圓形篆體閑章。器底方臍內(nèi)施白釉,署青花偽托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三行六字款。  據(jù)瓶身的紀年款可知,此瓶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制品。胎體潔白堅硬,畫面構(gòu)圖舒朗,青花色澤明凈艷麗,濃淡有致,層次分明,筆法纖細有力,人物姿態(tài)各異,形象生動,將高士的閑情逸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此器又稱“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創(chuàng)器形之一,并為此朝所獨有。

清康熙五彩人物紋瓶   

五彩人物紋瓶,清康熙,高45.1cm,口徑11.9cm,足徑12.8cm。  瓶盤口,直頸,斜肩,直腹,圈足。這種造型的瓶因形似古代洗衣用的棒槌,故被稱作“棒槌瓶”。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裝飾。口邊飾紅彩,頸部繪竹石花卉兩組,肩部分布斜方錦地四組開光,開光內(nèi)分別繪山村草舍。腹壁主題圖案表現(xiàn)的是《隋唐演義》中的戰(zhàn)爭場面——秦叔寶策馬迎戰(zhàn)尉遲恭,唐王李世民和徐茂公臨城觀戰(zhàn),空間襯以矮山花樹。這種圖案俗稱“刀馬人”,清代康熙時期經(jīng)常用在陶瓷的裝飾畫面中。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清康熙紅地開光琺瑯彩牡丹紋杯   

紅地開光琺瑯彩牡丹紋杯,清康熙,高4.2cm,口徑6.3cm,足徑2.3cm。  杯敞口,弧腹,圈足。器內(nèi)光素無紋飾。外壁胭脂紅地開光琺瑯彩裝飾。胭脂紅色地上繪3個花瓣形開光,開光內(nèi)以松石綠色作地,彩繪折枝牡丹、菊花和蘭草紋。開光外繪折枝花卉紋。施彩以紅、綠、藍、紫、黃彩等為主,色彩繽紛艷麗。外底署胭脂彩楷書“康熙御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胭脂彩雙方欄。  此器造型敦厚,色彩運用豐富多彩。  琺瑯彩瓷器初創(chuàng)于康熙晚期。據(jù)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其制作程序是:先在景德鎮(zhèn)燒造里白釉外無釉的瓷器,送進宮中(個別的使用宮中收藏的明代永樂白瓷),再由清宮造辦處琺瑯作畫師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澀胎上用進口琺瑯料描繪紋飾,然后入窯焙燒而成。雍正以后則以景德鎮(zhèn)新創(chuàng)的細白瓷為胎,在白釉上施彩。康熙時期琺瑯彩瓷器主要模仿銅胎畫琺瑯器,傳世品多為色地畫琺瑯瓷器,均署“康熙御制”款。

清康熙虎皮三彩撇口碗   

虎皮三彩撇口碗,清康熙,高5.4cm,口徑12.5cm,足徑5.8cm。  碗撇口,弧腹,圈足。內(nèi)外施黃、綠、紫、白色相間的釉斑,俗稱“虎皮釉”。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虎皮三彩瓷器為康熙素三彩瓷器中的新穎品種。器表以黃、綠、紫、白等色釉點染成斑塊狀,猶如虎皮斑紋,故俗稱“虎皮釉”或“虎皮三彩”。傳世品中多見康熙虎皮三彩碗、盤等。

清康熙黃地開光琺瑯彩花卉紋碗   

黃地開光琺瑯彩花卉紋碗,清康熙,高6cm,口徑10.8cm,足徑4.4cm。  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無紋飾。外壁黃地開光琺瑯彩裝飾。黃釉地上有4個花瓣形開光,開光內(nèi)以松石綠釉為地,彩繪牡丹與菊花。開光外繪折枝蓮花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紅料彩楷書“康熙御制”雙行四字款,外圍紅料彩雙方欄。  此碗所繪紋飾工整細膩,畫面色彩鮮艷奪目。琺瑯彩瓷器為名貴的宮中御用瓷器,因燒造數(shù)量有限,傳世不多,故彌足珍貴。

清康熙素三彩暗花云龍花果紋盤   

素三彩暗花云龍花果紋盤,清康熙,高4.7cm,口徑25.1cm,足徑16.7cm。  盤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內(nèi)外白地素三彩裝飾。盤內(nèi)、外暗刻云龍紋。盤內(nèi)在刻劃紋飾上彩繪石榴等折枝花果紋,外壁在刻劃紋飾上彩繪折枝牡丹花紋兩組。花卉施以綠、紫、黃、黑等低溫彩釉。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以黑彩勾繪紋飾輪廓線,將果實的飽滿、豐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紋飾層次分明,色彩素雅。  此器燒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龍紋飾,施透明釉后入窯高溫燒成白釉暗花云龍紋瓷盤,然后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繪花果等紋飾,再入窯經(jīng)低溫焙燒而成。將釉下刻花與釉上彩繪相結(jié)合,使得彩繪紋飾下還透著另一種若隱若現(xiàn)的紋飾,可謂新穎別致。

清康熙釉里三色山水紋筆筒   

釉里三色山水紋筆筒,清康熙,高15.5cm,口徑18.8cm,足徑15.5cm。  筆筒圓口,直壁,玉璧形底。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紅、豆青三種釉下彩裝飾。畫面由遠山、近水,堤岸、樹木、人物組成。將青花、釉里紅、豆青等不同色調(diào)組合在一起,同時又把青花分成不同的色階,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畫面。  筆筒胎體厚重,釉面潔白,繪畫筆觸飄逸瀟灑,給人以朦朧的美感。  釉里三色創(chuàng)燒于清代康熙時期,它在青花釉里紅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豆青色,使物象的表現(xiàn)力進一步增強。

清康熙素三彩漁夫捕魚圖長方幾   

素三彩漁夫捕魚圖長方幾,清康熙,高7.5cm,面縱23.5cm,面橫13.5cm,足縱17.7cm,足橫11.5cm。  幾面呈長方形,下有四長條形戧,戧四角下承以四條腿。幾面以素三彩繪漁家樂圖,畫面中有的漁夫在捕魚,有的在往魚簍里裝魚,一幅繁忙的景象,周圍山嶺重重,亭臺高聳,樹木林立,一行大雁在空中飛行。側(cè)面繪冰梅紋。足邊兩側(cè)繪變形夔龍紋。四腿足心均有一孔。施彩以綠、紫、墨、黃彩為主。幾背面中心署一異體字款,外圍墨彩雙方欄。  此件長方幾為康熙素三彩瓷器的珍貴器物,此種器形在康熙朝較為少見,當為文房用具。

清康熙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   

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清康熙,高29.8cm,口徑13.2cm,底徑13.5cm。  罐唇口,短頸,豐肩,肩以下內(nèi)斂,平底。內(nèi)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裝飾。口沿、肩、脛(jìng音敬)及近底處共4道青花弦線將紋飾分為5組,頸繪海水江崖八吉祥紋,肩飾海水浪花八吉祥紋,腹繪4匹海馬穿行于海水江崖及八吉祥之間,海馬分別用素三彩中的黃、紫、深綠、淺綠四種顏色涂繪,足邊為海水浪花八吉祥紋飾。細砂底。無款識。  目前所見最早的景德鎮(zhèn)燒造的素三彩瓷器系明代成化時的遺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景德鎮(zhèn)明代御器廠遺址出土了多件明成化素三彩鴨薰。明代正德、嘉靖、萬歷時期,素三彩工藝已取得較高成就,至清代康熙朝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并成為康熙時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種之一。康熙素三彩瓷器基本上是以黃、綠、紫三種低溫色料裝飾,入窯經(jīng)800—900℃的低溫二次燒成,因不使用紅彩,畫面顯得典雅素凈。  民國初年許之衡撰《飲流齋說瓷》(說彩色第四之“素三彩”條)曰:茄、黃、綠三色繪成花紋者謂之素三彩……“西人嗜此,聲價極高,一瓶之值,輒及萬金。以怪獸最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鳥,價亦不貲也。同一年代,而三彩之品視他彩乃騰踴百倍。”可見素三彩器頗受當時歐洲人的青睞,且身價頗高。

清康熙礬紅彩人物紋碗   

礬紅彩人物紋碗,清康熙,高8cm,口徑18.7cm,足徑8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及內(nèi)底均以礬紅彩裝飾。碗心青花雙圈內(nèi)繪桃紋。外繪八仙人物,八位仙人身披彩霞,手持寶物,足踏祥云,神態(tài)各異。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此碗胎質(zhì)潔白細膩,釉面瑩亮,繪畫筆觸細膩。畫面寓意“八仙祝壽”。

清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   

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12件),清康熙,每件高5.5cm,口徑6.6cm,足徑2.7cm。  杯12件一套,撇口,深弧壁,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其上分別繪有代表12個月的花卉,并且配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詩句。分別是:一月,水仙花,“春風(fēng)弄玉來清書 ,夜月凌波上大堤。”二月,玉蘭花,“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三月,桃花,“風(fēng)花新社燕,時節(jié)舊春濃。”四月,牡丹花,“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fēng)。”五月,石榴花,“露色珠簾映,香風(fēng)粉壁遮。”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七月,蘭花,“廣殿輕香發(fā),高臺遠吹吟。”八月,桂花,“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九月,菊花,“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十月,芙蓉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十一月,月季花,“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十二月,梅花,“素艷雪凝樹,清香風(fēng)滿枝。”詩句的結(jié)尾用書寫的形式鈐青花篆體“賞”字。  十二月花卉紋杯是清康熙時期皇宮中使用的酒杯。它的形體輕巧秀美,胎薄釉潤,其圖案裝飾體現(xiàn)出詩畫并茂的意境,是康熙時期青花瓷器中頗具代表性的玲瓏小品。康熙十二月花卉紋杯也有青花五彩品種。

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壺   

素三彩茄式壺,清康熙,高37.5cm,口徑2.5cm,腹徑27.2cm。  壺小口,曲長頸,口至頸漸粗,球形腹。因形如圓茄,故俗稱“茄式壺”。通體施白釉。頸之近肩處以黃、綠、墨3種色彩繪卷枝紋裝飾帶。腹下部繪綠彩繡球花紋一組。無款識。  此器造型奇特,胎體厚重,為清康熙官窯所獨有。從其造型看,當為宮廷醫(yī)療用器。

清康熙粉彩花蝶紋盤   

粉彩花蝶紋盤,清康熙,高3.5cm,口徑17.5cm,足徑10.5cm。  盤撇口,弧腹,圈足。盤里外粉彩裝飾。內(nèi)底繪一折枝果,旁有一只飛舞的蝴蝶。內(nèi)壁繪折枝四季花卉紋3組,一組為牡丹、玉蘭花,一組為海棠花、梅花,一組為折枝桃花果。盤外壁繪折枝花果紋及蝴蝶紋,以墨彩、紅彩勾繪紋飾輪廓線,內(nèi)填其他彩料。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粉彩瓷器初創(chuàng)于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礎(chǔ)上受琺瑯彩瓷器的影響而創(chuàng)燒出的一種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造型有盤、水丞等。此盤用平涂法繪畫,畫筆簡練,施彩較厚,色階不夠豐富,顯示出粉彩瓷器初創(chuàng)階段的特點。此種盤也見署楷體“大明成化年制”仿款者。

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圣主得賢臣頌”文筆筒   

青花釉里紅“圣主得賢臣頌”文筆筒,清康熙,高16.2cm,口徑19.4cm,足徑19.2cm。  筆筒呈圓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題圖案為青花楷書《圣主得賢臣頌》一篇。文章的結(jié)尾用書寫的形式鈐釉里紅“康熙傳古”篆體印。文字筆畫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圣主得賢臣頌》為漢代蜀人王褒應(yīng)漢宣帝劉洵之詔所作。帝因其頌揚稱旨,頃之擢諫大夫。此篇文章在康熙時期的筆筒上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康熙皇帝對漢文化的重視。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遞美在線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故宮 清康熙瓷器珍藏之三
瓷器的器型名稱—— 筆筒
中貿(mào)圣佳拍賣私家藏品欣賞
「域鑒拍賣」“天一藏”風(fēng)華專場:20件精品文房瓷器,物美價優(yōu)
看完這些“盛世藍顏”,一個主要的陶瓷品種就清楚了
極品中國古玩藝術(sh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崇仁县| 叙永县| 无极县| 武穴市| 星子县| 临城县| 华宁县| 石狮市| 镇康县| 福安市| 临夏市| 苏州市| 宾阳县| 阜城县| 安乡县| 湟源县| 开原市| 玉林市| 两当县| 大化| 西安市| 盱眙县| 宝丰县| 黄平县| 昔阳县| 天台县| 民县| 浠水县| 望城县| 彭泽县| 茌平县| 宜兴市| 遵化市| 邮箱| 和林格尔县| 锡林浩特市| 深水埗区| 紫云| 甘肃省|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