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經陜西省文物局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共同商議,以周、秦、漢、唐歷朝精品文物為基礎(兼及唐以前其他歷史時期,在精選的300余件展品中,一級文物達189組件)舉辦“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獻禮。主題確定為“與天久長”,典出漢代吉語,以此祝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運昌隆、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漢唐盛世的精神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薪火永續、與天久長,寓意豐富,深刻而美好。特展展期為99天,寓意“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和“九九大運,與天終始”。展覽地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淳化大鼎
西周早期 約公元前11世紀
高122cm 口徑83cm 重226kg 青銅
淳化縣石橋鄉史家塬村西周墓出土 淳化縣文博館藏
乳釘紋四耳簋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前10世紀
高29.7cm 青銅
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4號墓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東郡虎符
青銅龍
戰國 秦 公元前475-前206年
長240cm 寬100cm 高40cm 青銅
1994年征集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叔五父銅匜(yi)
西周晚期
陜西眉縣馬家鎮楊家村青銅器窖藏出土
對罍
罍(lei)是商周時代使用的大型盛酒器,又可盛水,在青銅禮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詩經.周南.卷耳》中即有'我姑酌彼金罍'之語,《周禮.春官》載:'凡祭祀…...用大罍。'函皇父簋銘亦云'兩罍兩壺',說明罍和壺是容量不同的一組容酒器。罍從商代晚期出現,流行于西周和春秋。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于商代晚期,圓形罍商代和周初都有。
西周單五父壺
中國古代酒器,2003年元月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
壺亦為中國古代酒器。該件西周單五父,長頸,垂腹,橢圓形。長方形子口蓋,兩側附龍首銜環耳。頸部飾環帶紋及凸弦紋,腹部以突起的雙向龍首為主,輔以數條身軀相交的龍紋。圈足上為變體龍紋,器蓋裝飾環帶紋,頂內凹,內飾兩條交龍。銘文鑄于壺口內壁及其蓋上,口內銘文4行,19字,含2重文符。蓋上銘文4行,17字。該銅壺造型優美,紋飾縟麗,鑄工精湛,堪稱精品。
伯各卣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前10世紀
通高27.9cm 口徑10.7×8.5cm 重4.95kg 青銅
1981年寶雞竹園溝7號墓出土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無極齋拍攝
無極齋拍攝
無極齋拍攝
無極齋拍攝
銅刺猬
人獸青銅車軎
無極齋拍攝
無極齋拍攝
無極齋拍攝
武士頭像
秦代時期 約公元前221年
高10.5cm 銅
咸陽市渭城區漢景帝陽陵南區20號陪葬坑出土
咸陽博物院藏
鳥蓋瓠壺 戰國
1967年綏德廢品站征集
通高33.5厘米,口徑5.8厘米,圈足徑8.8厘米
蓋作立體鶉鳥形,與壺頸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狀。鳥嘴處有環扣,可以閉啟,鳥頸有帶紋一周,似鳥之頸環。鳥盤冠,雙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見,胸飾鳥、蛇紋。蓋尾部有環,環系蛇形自繞的鏈條,上連壺。肩至腹飾五道寬帶紋與六道蟠螭紋相間,螭紋皆相糾。蓋、腹紋飾的空隙處填以小圓點珠紋。腹曲惻施八棱形壺,兩端飾螭首。
此壺造型極為逼真,紋飾細密繁縟,生動形象,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