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寫清代雍正瓷器是件很難的事,不但要求信息量大,還要識得千里馬,見過雍正頂級藝術品。還要懂得鑒賞,更需要拿起量子磁共振檢測的武器屏住呼吸,時刻纏斗一番,方能涉險前行,為什么這么難,因為雍正頂級藝術品實在太美,美到讓人懷疑是什么人才能做出這么精美絕倫的瓷器藝術品,看他的胎,看他的釉,看他的畫片,看他們散發的迷人氣息,人力創造的大美在雍正,在唐英!
淡淡的、溫韻爾雅的自然界氣息撲面而來,沒有對比,沒有鑒賞,你拿什么細說雍正瓷器?藝庫的藏品-清雍正粉彩虞美人盤我一個人在寫,八千萬人在看,對于雍正的民間收藏的藝術品任何人都可以吹毛求疵,雞蛋里挑骨頭,可是他們這樣的完美,這樣的引人入勝。最沒有爭議的雍正藝術品大家都喜歡拿海外博物館的館藏說事,拿蘇富比、佳士得的拍品說事,一是,他們的藏品圖片高清,看的真真的,解釋的楚楚的;二是這些藏品最討人喜,個個都是價值連城,誰不喜歡,動不動就是過億元,幾百萬、幾千萬元就是家常便飯。【清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拍賣價:1.4054億港元
【清雍正 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拍賣價:8524萬港元
【清雍正 玫茵堂典藏琺瑯彩粉彩「平安春信」圖碗】拍賣價:4600萬元人民幣
民間頂級藝術品最討人嫌,無論多么優秀,不就是值個幾萬塊錢,去撿漏,幾千、幾萬撿個雍正的琺瑯彩,搞得自己都不相信這就是“真品”、“極品”。因為四面八方,上下左右都擠兌著你,誰也不愿意看到你的藏品比別人強。怎么辦?厚著臉皮亮寶,厚著臉皮研究,不知疲倦的寫作,把天下能搜索到的寶貝一起比美,“真假”的問題丟給量子磁共振檢測,品級的問題留給自己,三六九等靠選美,不知不覺視野大開,眼界大漲,藝術品的等級就這么分了出來。還是民間收藏有潛力,藝術品高大的可到九天云外,渺少的下可入五洋捉鱉,就看你的眼界有多高,都說眼睛能看到宇宙星辰,肚子小到兩個饅頭裝不下,胸懷哪?能包容民間收藏的胸懷看到的藝術品世界就這么神奇,雍正的藝術品就是這樣燦爛,說出來總比憋在肚子里強,亮出來也暢快一番,我就偉大的大膽細說清代雍正瓷器吧!清雍正御制金胎畫琺瑯淺綠地「丹鳳呈祥」圖蓋壸-4100萬元港元
從蘇富比到民間,再到濟南藝庫,我的視野離不開藝庫的藏品,其他地方的藏品再好與我們無關,高高掛起。深入研究藝庫的那些刻骨銘心的藏品,看能推波助瀾嗎?藝庫雍正藏品夠等級的有幾十件之多,琺瑯彩、粉彩、青花、單色釉各有千秋,不夠高等級的多了,數不過來,今天就來總結一番吧,反正是我的一家之言,支持和反對都是耳邊風。自己喜歡做自己的事就行。要說藝庫的我最喜歡哪一件,非這件不可,夠大氣,夠挑戰,說是雍正粉彩吧,云彩像,說是琺瑯彩吧,有點像,說是洋彩吧,似乎最符合雍正洋彩的文字定義。能把龍紋畫的這么出奇,我只能尊重他的的偉大創作。看到此,我的結論有了,雍正頂級藝術品就是一座無法超越的高峰!無論洋彩、琺瑯彩還是粉彩,無論單色釉、青花、青花釉里紅還是斗彩,都是一座座無法攀越的藝術高峰。最美的雍正琺瑯彩牡丹花在藝庫!
細說雍正瓷器還是先說說雍正皇帝的時代背景,什么奇跡都有時代背景的影子,時代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事、物,照出了雍正的瓷器的高不可攀!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非常重視圓明園宮苑的發展,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后就怕炎熱,故以較涼爽的圓明園為棲身之所,住在冬暖夏涼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雍正一朝雖短,只有13年,但是承上啟下創立了治理朝政的偉大業績。雍正琺瑯彩瓷板畫-圓明園四十景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并征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征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到乾隆時,這一政策推廣到了全國。雍正帝用了很大精力,實行禁用銅器的政策,這是保護錢法的需要。雍正帝繼續執行先王發展生產的政策。他像前輩君王一樣鼓勵開荒,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全國田地從735萬頃增至890萬頃,疏浚了衛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但是過分的重農抑商必然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為了重視農業雍正皇帝推出了《雍正耕織圖》,天子三推,皇后親蠶,男耕女織,把美麗的田園生活融入了他的思想上,這是中國古代最美麗的小農經濟圖景。《雍正耕織圖》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間刻版印制的《耕織圖》為藍本,由清宮廷畫師精心繪制而成,共有圖46幅,其中耕圖織圖各23幅,每幅畫上都有雍正的親筆題詩,并蓋有“雍親王寶”和“破塵居士”兩方印章,把意境深遠的五言律詩和文雅遒勁的書法相結合,詩、書、畫達到完美的統一,堪稱珠聯璧合的宮廷藝術瑰寶。與其它《耕織圖》最大的不同,《雍正像耕織圖冊》里的主要人物,如農夫、蠶婦都被畫成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和他的福晉與側福晉的容貌。他們一家人男人在田間勤勞耕耘,女子在家養蠶織布,男耕女織,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表現出還沒當上皇帝的四爺胤禛對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圖中的人物雖然都是庶民打扮,卻服飾花色不同,婦女發型梳髻各異,充分體現了清初的時代特征。在細膩傳神地描繪勞動者辛勤耕作的場景的同時,注重了對村落風景的刻畫和風土人情的渲染。山水之間,綠樹成蔭,村舍阡陌,雞犬相聞。成人緊張勞動忙碌,孩童放牧送飯,或繞膝嬉戲,牽衣相看,使觀者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一種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勞動喜悅之情躍然紙上,宛如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園風情畫卷。雍正帝繼位后,一方面遵循順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傳統國策,重視正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同時,也主張“三教并重”;以“誠”代“理”,對程朱理學進行改造。世宗尊孔、開日講、舉經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國策之舊,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反駁明末遺民說清朝入主中原的不正統,嚴防漢族士大夫階層離心。開始嚴格執行海禁,后來考慮到閩福百姓生計困難,同意適當開禁,雍正二年降旨準廣東人移民臺灣。當時,西方先進國家正在鼓勵海外貿易,而中國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對外交往,故而成為國際潮流中的落伍者。清宗室、史學家昭梿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余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云、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旸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游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雍正立志清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數百年積弊,所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成功解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人口稅問題,所實行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政策,具有現代財政預算、財政管理的意義,有了這些創舉,雍正的瓷器同樣獲得了榮譽。雍正的政治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親力親為,雍正的瓷器藝術品制作更是離不開他的親力親為,所以雍正官窯、御窯成為了歷史上又一個高峰。
中國瓷器制作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樹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典范,唐代五代創出了一個柴窯;宋代宋徽宗的汝窯、官窯;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彩瓷都是瓷器制作的高峰。到了雍正年代,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了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極大的進步,出現了許多創新和變化。“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就是對雍正瓷器最大的肯定,雍正一朝燒出的瓷器,不論琺瑯彩、還是其他彩瓷,青花瓷器都是清代的頂級制作,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瓷器藝術瑰寶,將中國彩瓷之美發揮到極致。他對中國陶瓷史的最大貢獻,當推琺瑯彩和粉彩。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富裕和平的年代,藝術品的制作就會突飛猛進。最燦爛、最奪目的藝庫展品,我把此件雍正琺瑯彩丹鳳朝陽當成雍正篇的開篇之品,就是看到了她的秀麗,她的完美,用她形容“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最恰當!
雍正這個時期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加講究。如果把古代陶瓷形容為無數的山峰聳立,最高的一座山峰就是雍正時期的官窯制作,不管是青花、斗彩、琺瑯彩、粉彩、洋彩、單色釉等瓷器制作,都達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獨步天下的地步。景德鎮御窯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仿制汝、官、哥、鈞窯的工藝,尤以雍正時期成就最高,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發色穩定,色澤鮮艷,遠超前朝。 【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紅云海騰龍大天球瓶】拍賣價:1.47億元人民幣
瓷胎琺瑯彩獲得空前發展,雍正琺瑯彩圖案多樣,并與中國詩、書、畫藝術結合,別具意味。尤其是唐英(1682—1756年),從雍正六年(1728年)起奉命駐景德鎮御廠任協理官,幫助雍正把瓷器藝術推到了極致。雍正瓷的總體風格輕巧俊秀,典雅精致,構思別致,線條柔和圓潤,胎體選料極精,壁薄體輕。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實用而美觀。大件器皿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比例協調、輕盈秀麗、規整而不厚重。除了琺瑯彩,其他瓷器品種也都達到歷史最高,雍正瓷器創新品種多樣化、工藝水平屢創新高,如果我們要找到一個理由,為什么雍正的瓷器可以達到如此境界,還要從雍正的文化修養說起。雍正粉彩人物搖鈴尊
為什么雍正能夠做出這么漂亮的藝術品來,讓這個世界癲狂,不僅僅是制造工藝問題,而是個人的文化修養!機器代替不了手工,技術更代替不了修養,這就是“布局決定境界,筆畫決定藝術”,指導頂級藝術品的制作,就是看誰的眼光更高,修養越深了。雍正的官窯瓷器的美是公認的,美在何處?要從它的藝術性上找出不同,在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中,看一看雍正皇帝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態。雍正自小蒙受康熙的親自撫養,感情篤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詩賦經書及藝術素養均受到康熙的認可。 雍正45歲才登基做了皇帝,在前幾十年的修學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藝術修養,他飽讀詩書,靜心于圓明園內體悟佛、道之心境,逐漸形成了內斂、深沉的思想修養,因此在宮廷器物的制造上,他追求精致典雅,講究宮廷氣質(講究氣質才是本質)。雍正繼位后,為了鞏固皇權,顯示新的君主的力量,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內務事務上,都充分加強了自己的權威性。他十分重視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重視皇家用器的設計與制造樣式的創新與精致度。在藝術創作上,雍正也極力追求文雅精簡,體現了高妙而獨特的藝術品位。這些都反映在了雍正朝的內廷制造的藝術品與書畫創作上。瓷器繪畫制作受到了當朝書畫家鄒一桂及惲南田等的深刻影響,瓷器風格從康熙時的剛勁硬朗風格,趨向柔美精雅;題材不像康熙皇帝一樣,喜歡戰爭題材和山水題材,而少于山水和人物,傾心于花鳥蟲草。這些制作能夠體現了藝術品的高雅,內斂而不張揚,色彩潤澤,恰到好處。另外,雍正皇帝長期住在宮中,從未像康熙、乾隆一樣四處游訪,他深居宮中,勤勉治國,在閑暇之余關心瓷器的生產,但是即便如此,他仍每每親自過問,當官臣們給出新的陶瓷樣式時,他都親自過目。在裝飾紋樣上,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并親自發出了“秀雅”“細致”的要求。同時也指定了唐岱、戴恒、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瑯器制作稿樣,影響所及,雍正琺瑯彩瓷無不美輪美奐。就琺瑯彩瓷的裝飾紋樣而言,詩、書、畫、印四種元素因鮮見于宮外造作,故堪稱之為“內廷恭造式樣”的典范。由于雍正個人的喜好,雍正時期瓷器的樣式風格逐漸確定,粉彩、琺瑯彩與墨彩瓷都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從傳世的作品中,能看到雍正皇帝所追求的極致:靈巧秀美的造型、精妙入微的畫面、柔和典雅的色澤、嚴謹規范的款識。就個人的藝術修養和鑒賞品位而言,雍正在清代的帝王中十分突出。胤禛六歲進尚書房,跟從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徐元夢學習滿文。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從事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的學習,也在這個時期,作《春日讀書》、《夏日讀書》等詩歌。稍長,便跟隨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十六歲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廟。清朝歷代帝、后及王室成員幾乎都擅長書畫。清初,內務府開辦“如意館”,培養書畫人才,書畫藝術同時也成為皇室成員的家傳,數百年來,已形成了清逸典雅、雍容華貴的獨特風格。書法最好的當屬雍正,其書法遒雅,妙兼眾體。雍正書法追隨其父,走董其昌流暢和美一路。他的書法文雅遒勁、氣勢宏偉,有皇帝欲凌駕雄強的氣概。雍正擅長楷書、行書、草書、榜書,其中行草書成就最高。
雍正的作品,中鋒運筆,行筆穩健流暢,結體整肅,骨骼清秀,書法娟秀遒美,給人一種節奏感和韻律美。有了這些文化的底蘊,讓雍正時期各類的藝術品都十分完美,雖然雍正一朝只有十三年的時間,但是雍正留下的瑰寶驚心動魄,讓我們享用不盡。藝庫藏品-【雍正粉彩十八羅漢棒槌瓶】
他的琺瑯彩、粉彩、斗彩都是中國瓷器的經典,問題是雍正的青花瓷器,也能做的如此完美和超脫,就不光是原料的問題了,完全是鑒賞力的問題了,他的獨到的藝術鑒賞力,才讓我們今天津津樂道,贊嘆不已,完美始終貫穿其中!雍正皇帝執政時間只有13年,其文化修養直接影響了整個清代的藝術品發展,因此雍正關心的藝術品制作也就能夠成為藝術的典范。通觀雍正朝現存的各式藝術品,不論是瓷器、漆器、瑪瑙、玻璃、琺瑯器、硯臺,還是繪畫、書法,盡管材質迥異,但風格如出一轍,均以簡潔流暢的造型、典雅清新的紋飾、精巧細膩的做工而著稱于世。盡管歷史上對雍正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從雍正本人的藝術修養及雍正年間的藝術品研究上,可以發現雍正的審美情趣對雍正年間藝術品的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事實上,他是個有貢獻的好皇帝,他在從政時期極為勤勉,盡管在位時間短暫,但是他在清王朝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方面,都是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藝庫展品-雅到極致的雍正琺瑯彩作品,詩書畫印完美
對于雍正的瓷器藝術歷來都是稱贊有加,他把瓷器的完美做到了極致,無怪乎清末挑剔的陶瓷評論家寂園叟慨而言之:「雍正官窯,大小盤碗,白勝霜雪,既輕且堅。上畫彩花數朵,每一朵橫斜熒拂,裊娜多姿,筆法絕不板滯。花作茄紫蛋黃天青各色,皆非乾隆朝所能幾及。」在發表這番感慨的同時,寂園叟還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他所看到的雍正官窯瓷器中的極品瓷胎畫琺瑯:「填地之白,白如雪 一絕也;薄如卵幕,口噓之而欲飛,映日或燈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筆畫彩色,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光,鮮艷纖細,蝶有茸毛,且頸項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如蠅頭,四絕也。」再看看歷史記載的雍正如何指導瓷器制作的,能看到雍正皇帝所追求的極致,靈巧秀美的造型、精妙入微的畫面、柔和典雅的色澤、嚴謹規范的款識。一個故事說明了雍正對瓷器的熱愛,雍正十三年,皇帝已經覺得身體大不如前了,元宵節前,下人呈上來一件琺瑯彩玉壺春瓶,皇帝用有些虛弱的聲音說:“這瓶子上的龍身畫得還行,但是龍發太短了,龍腳下的花紋和芭蕉葉也畫得有些糊涂,以后要畫得更精細一些”,這大概是雍正皇帝最后一段跟陶瓷有關的旨意。的確,雍正皇帝一次又一次的過問和把關,皇弟允祥的盡心盡職,陶瓷天才唐英的參與,才讓雍正的瓷器走上了光輝。一個皇帝能對一件瓷器藝術品能夠如此傾心,完美得無可挑剔。藝庫展品-清雍正紅彩海水龍紋弦紋瓶
隨著雍正的離世,這個“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的雍正瓷胎畫琺瑯也就成為絕響,也宣告了雍正六年到十三年,短短七年創制的陶瓷發展巔峰的終結。所以特別理解雍正皇帝的思想了,在世幾十年,能給后人留點什么念想,就是這些永存世界的杰出藝術品。皇帝忙中偷閑,指點這些宮廷大師,做點手工勞動,即獲得了精神的愉悅,又得到了后人的贊譽,何樂而不為那。在這個不缺金錢、不缺人才的強大的時代,不弄出點驚天地的藝術,皇帝才是白當了一回。雍正六年雍正開始派督陶官唐英赴景德鎮監督瓷務,這一年在陶瓷史上變得尤為特殊,它就像一個分水嶺,將雍正朝的陶瓷水準一分為二;同時,它也是一個標志,標志著清朝陶瓷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出現。在整個中國陶瓷史的發展中,清朝又是最高峰所在。唐英,字俊公,號蝸寄,漢軍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年16歲時在養心殿任職,雍正六年派往景德鎮督理陶務,他雖然雍正六年到任,但赴景德鎮之前就已經在養心殿造辦處任職三十余年,通過刻苦自學和宮廷藝術的耳濡目染,精通經史詩文,能書善畫,成為功底深厚的清代工藝美術大家。早在雍正元年即被皇帝賞識,安排在養心殿造辦處負責設計畫樣工作。
《清檔》記述:“雍正元年正月十三日怡親王交定窯小瓶一件隨烏木座、……定瓷爐一件隨紫檀木蓋、座。王諭:俱交唐英照樣畫。遵此。”“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怡親王交油泊葡萄式小盤一件,著唐英照樣畫樣。”不僅畫器樣,唐英還擅長畫美女,他的宮廷美人畫很得雍正常識,“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圓明園九州清晏仙樓的樓梯北面貼的美人畫一幅。奉旨:畫得款式甚好,爾著唐英畫美人,其衣紋照先畫的衣紋一樣畫。欽此。”唐英憑藉自己的繪畫功底,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終于成為燒瓷內行。他在《陶人心語》中自述到“杜門謝郊游,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息食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雖不敢謂全知,頗得于抽添變通之道。講求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揮。”唐英是實干家,他撰寫成《陶成記事碑文》,概括了五十七個燒造品種,其中有近三十種顏色釉。“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種。自宋大觀,明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歷諸官窯、及哥窯、定窯、均窯、龍泉窯、宜興窯、西洋、東洋諸器,皆有仿制。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綠、米色、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騾肝、馬肺、天藍、霽紅、霽青、鱔魚黃、蛇皮綠、油綠、歐紅、歐藍、月白、翡翠、烏金、紫金諸種。又有澆黃、澆紫、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錐花、拱花、抹金、抹銀諸名。”由于他本身就是工藝美術大師,精通瓷器燒制的所有的工藝流程,致使雍正朝顏色釉燒制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他為雍正顏色釉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藝庫藏品,藝庫雍正展品有360件,代表著藝庫收藏的高水平
雍正官窯由于皇帝本人的喜愛,啟用年希堯、唐英等翰林藝術家管理窯業,仿古創新,集中國古代色釉瓷器之大成,創造出數十種具有宮廷風格的顏色釉瓷器,它們純正高雅,超凡脫俗,代表雍正官窯的最高水平,成為后人追尋的光輝典范和楷模!明天繼續《細說清代瓷器》(十二)雍正琺瑯彩瓷器藝術品 陳輝2020年12月11日寫作于濟南藝庫文化藝術品公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