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獨孤皇后,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是一夫一妻,懼內(nèi),但事實是這樣的嗎?獨孤皇后與楊堅是一夫一妻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古代的婚姻制度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當(dāng)然我明白,把他們說成是一夫一妻的意思是說楊堅除了獨孤皇后外并無其它小妾,那事實是這樣的嗎?
《隋書。后妃傳》里是這么記載的,“初,文獻皇后功參歷試,外預(yù)朝政,內(nèi)擅宮闈,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shè)三妃,防其上逼。自嬪以下,置六十員。加又抑損服章,降其品秩。”看,盡管獨孤好勝、忌妒心強,也不得不屈服在當(dāng)時的禮法之下,給楊堅找了60員小妾。
看到這段,我絲毫沒感覺楊堅懼內(nèi),看到的只是獨孤的不自信,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防止小妾上逼,不設(shè)三妃,就算幫丈夫找了小妾,也極盡克扣她們的待遇,“抑損服章、降其品秩”。
但即便獨孤未雨綢繆、步步為營,(“上每臨朝,后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下朝后又“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即便是把楊堅捌在自己的褲腰帶上,也還是止不住丈夫好色的本性。
先是尉遲女:
“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后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后俟上于閣內(nèi),及上至,后流涕拜謝,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后自此意頗衰折。”
這一仗,表面上讓我們看到獨孤的狠、絕、強,把尉遲女趁著老公上朝的空隙,殺了,還把老公都氣得離家出走了,但細看之下,這一役的勝利者明顯是楊堅,獨孤先是“流涕拜謝”,然后是“置酒極歡”,那么獨孤得到的是什么呢,是“自此意頗衰折”。可見這一事件,對于獨孤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而那置酒極歡的歡,看著后事的發(fā)展,應(yīng)該是獨孤的妥協(xié),才達成了表面的歡。因為對于后來楊堅“唯陳氏有寵”的宣華夫人,在史書看不見獨孤加害于她的記載,相反的,這個宣華夫人的地位,讓那時處在奪嫡之中的楊廣也不得不巴結(jié),“晉王廣之在籓也,陰有奪宗之計,規(guī)為內(nèi)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于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
真不知道自己的愛子拿著金銀財寶去取媚于陳氏的時候,這對于把小妾當(dāng)成是畜生看待的獨孤是何感覺,我想還是那句“意頗衰折”。
我想看著丈夫為了尉遲女先怒于她,再有連兒子都巴結(jié)的宣華夫人,最后甚至還冒出個“希得進幸”的容華夫人,獨孤的心一定碎了一地。
看到這里,這對被網(wǎng)民大肆渲染的一夫一妻帝后,是不是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呢?最后,讓我們看一下,獨孤離世前后,這也許更能讓我們體會到一個爭強好勝的女人,在輸?shù)魫矍榕c誓言后的慘淡收場。
獨孤臨死前,楊堅并沒有陪伴在身邊,而獨孤更是刻意避開了楊堅經(jīng)常居住的仁壽宮與大興宮。
《隋書·王劭列傳》是這么說的,“臣又以愚意思之,皇后遷化不在仁壽大興宮者,蓋避至尊常居正處也。”獨孤臨死前都不愿意呆在楊堅經(jīng)常出入的地方,大興宮就是長安城內(nèi)真正的皇宮,唐時稱為太極宮。而仁壽宮則是皇家避暑用的宮殿,唐朝更名為九成宮。這里也許有著獨孤年輕時與楊堅出入成雙的美好的回憶,而到年老色衰、丈夫移情別戀后,她的驕傲與好勝,只能用這種近似控訴的方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郁悶與不甘。
有人說獨孤刻意避開楊堅,是怕有病之人的晦氣帶給至尊楊堅,那么試問一下,假如楊堅對獨孤情比金堅、情深意重,那豈會讓妻子在孤獨與絕望中孤零零的離開呢?
事實也證明,自從尉遲女事件,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在一步步地衰折。
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八月甲子(十九日),皇后獨孤氏去世。而直到九月丙戌(十一日),十七天后,楊堅才從仁壽宮姍姍來遲。而到了十月甲申(初十),他才讓大臣們選擇獨孤的下葬地,過了僅僅十八天后,壬寅(二十八日),將獨孤皇后埋葬在太陵。
至此,獨孤與楊堅這對所謂的一夫一妻帝后,就以這種方式落幕,讓心唏噓,也讓人費解,為什么有人會如此宣傳他們是一夫一妻呢?
可能是后人的誤解,當(dāng)初,新婚燕爾,楊堅答應(yīng)獨孤“誓無異生之子”,也許正是對這句誓言的誤解,讓獨孤自以為是的殺了尉遲女,結(jié)果得到的是意衰折,甚至臨死也不想見到楊堅。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誓言,讓后人誤認(rèn)為楊堅不會有別的小妾,但事實是,楊堅答應(yīng)的只是沒有異生子而已,他從來也沒答應(yīng)獨孤沒有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