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禮樂崩壞,制度法紀開始瓦解。鄭莊公作為諸侯可以爬到天子頭上,封國中的臣子自然也就可以爬到諸侯的頭上來。
衛國州吁(yù)就是這么上臺的,他當了國君后,又被自己的臣下給做掉了。這前后兩起臣子廢黜國君的事件,在性質上卻是截然相反的。究竟怎么回事呢?還得從頭說來。
州吁原本是衛莊公的庶子,但是卻很討父君的喜愛,所以對于君位一直虎視眈眈。不成想衛莊公死前還是照周禮讓長子姬完來繼位,是為衛桓公。州吁和段一樣只得在自己封邑內當大夫了。
但是現在天下好不安生,周朝連中央的權威保護都不了了,更不用說去維護諸侯國內的秩序了?這是野心家們的黃金時代。
州吁并不死心,他和他的心腹死黨石厚一直在尋找機會弒君篡位,好自己當主公。
衛桓公又是一個懦弱無用之人,原本因為公子滑而準備對鄭國發動戰爭,卻最終被鄭莊公巧言令色地給唬住了。州吁和石厚知道這位國君有多少能耐,不久就找到了機會。
衛桓公要前往洛邑吊唁剛去世的周平王,州吁和石厚為此準備了一場踐行宴。在這場鴻門宴上,州吁和石厚對衛桓公是百般熱情,無微不至。跟你存在利益沖突的人忽然變得態度這么好,總是需要特別的提防的。
果不其然,石厚借敬酒忽悠住衛桓公,州吁趁機解決了他,自己如愿以償當上了衛國國君。
州吁是春秋時代第一位成功篡逆的公子,不過現在才成功了一半。州吁上臺才三天,外界輿論就洶涌開了,既有來自貴族的反對,也有國人的抗議。
于是石厚便想到了發動對外戰爭這招,既可以轉移矛盾,又能宣揚自己的武力而樹立威信,讓自己跟軍隊一體,好有更強有力的武力支持。當然,借著國家戰爭的名義處死幾個反對派怕是難免的。
除了國內的因素外,州吁的算盤是趁著周天子和鄭國鬧僵的時刻,借此機會向周桓王獻一番殷勤。于是才有了五國伐鄭的戰爭,并且州吁還算是基本達到了既定目標,體面回國了。雖然他這次去幾乎什么也沒有做,但是樣子擺到位就夠了。
可是國內輿論還是不平息,州吁總覺得自己的座位燙屁股。石厚自然知道州吁的擔憂,偏巧自己的父親石碏是衛國上卿,在朝中德高望重,一言既出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