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發展目標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及其指標的理解
(一)物價穩定與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也是貨幣供求失衡、物價不穩定的表現,社會經濟穩健運行,既要避免高通貨膨脹,也要防范通貨緊縮。
(二)國際收支平衡與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平衡是國際收支差額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合理范圍,巨額的國際收支盈余與赤字都是國民經濟失衡等的表現。
二、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的綜合識別
了解不同劃分標準劃分標準,不同類別的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在此基礎上綜合掌握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的識別,例如:某企業發行3年期債券融資,按照期限劃分,3年期債券屬于長期金融工具,所對應的是資本市場;按照融資方式劃分,屬于直接融資工具,所對應的是初級市場。
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應用
(一)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
當社會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對較低時,中央銀行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考生需熟練掌握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實現擴張性貨幣政策的目標。例如:公開市場買入債券,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
(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
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中央銀行一般會賽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來降低總需求水平,考生需熟練掌握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實現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目標。例如:公開市場賣出債券,提高再貼現率等。
(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綜合應用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兩大政策,兩大政策協調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例如:當一國經濟高漲時,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抑制通貨膨脹。
四、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
2004年,我國開始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與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狀況等指標掛鉤,學習時需熟悉這一制度的內容并掌握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與存款準備金率的關系。
五、貨幣供應量層次關系
熟悉我國基礎貨幣的構成,按流動性不同,我國貨幣供應量可分三個層次:M0,M1,M2,其中M0為流通中現金;M1是顯示購買力;M2是一般意義上的貨幣供應量;M2與M1之差為準貨幣,是潛在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