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
小腸經起于小指之端,通過手掌和手腕,沿著前臂外后側上行,直至肩后及背脊骨最高處(頸項底部)。從此處分出一支脈進入體內,經過心及胃,直達小腸,與小腸相接。另一支脈則在體外循行于頸及頰之間,直達眼外角,再入耳,面頰部一短支脈進入眼內角,與膀胱經相連。
經脈走向:1.起于小指之端;2.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3.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4.上循臑外后廉;5.出肩解;6.繞肩胛;7.交肩上;8.入缺盆;9.絡心;10.循咽;11.下膈;12.抵胃;13.屬小腸;14.其支者,從缺盆;15.循頸;16.上頰;17.至目銳;18.卻入耳中;19.其支者,別頰上崸;20.至目內,斜絡于顴。
主治
小腸經的失調主要表現為循經部位的毛病,例如頰腫、咽喉腫痛、耳聾、目黃。此外肩及臂外側痛亦顯示小腸經的問題。
本經穴位主治頭、項、耳、目、咽喉病,熱病,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養生
手太陽小腸經未時(13點到15點)旺。
未時分清濁,飲水能降火;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于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會干咳、排屁。此時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腸排素降火。
小腸經在運行的時間段,如果有亞健康狀況多表現為:腹瀉、吸收功能下降、易頸部疼痛、頭部頭痛、耳鳴、風濕等。如出現下腹部脹氣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嚴重風濕病等現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在飲食上可以多選擇紅豆、西瓜、南瓜、冬瓜、雞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