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菜炒飯
在不同地方吃素菜炒飯,都風味有異、各有千秋。筆者偶爾會吃粟米、青豆或菜粒炒飯,但青豆和菜粒容易產生“菜青”味,火候掌握不當便會弄巧反拙。這次筆者推薦一種較為容易操作的方法與諸君聊一下。這回炒飯的佐料選用咸蛋白,此舉可把素味提鮮,里面還用到炸姜粒,其效果與用姜起鍋的截然不同,“炸姜”也可運用到海鮮炒飯中,同樣美味可口,亦可凸顯姜的保健效果。
材料:米飯、咸蛋、冬菇、姜、芹菜、蔥花、花生油、鹽、美極醬油各適量。
做法:咸蛋去黃、取蛋白,攪拌均勻備用;芹菜洗凈切粒備用;冬菇用熱水浸透,切粒備用;姜切成小粒用清水沖洗片刻,開鍋炸至金黃,瀝去油分,晾干備用。開鍋下油,下米飯、芹菜、冬菇翻炒5分鐘,下咸蛋白、適量美極醬油、鹽,最后加入“炸姜”,翻炒均勻,上碟,下蔥花即可。
梅子燜鵝
梅子,由果梅樹結果而得,其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堿性礦物質等,適量進食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以梅子烹鵝是一種相對固定的搭配。因為梅子的酸度能使鵝中的脂肪分解,不會太油膩,而且能令菜肴的食味達至平衡,醒胃可口。
材料:光鵝、梅子、陳皮、蒜頭、蔥段、蠔油、芝麻醬、麻油、米酒、鹽、糖、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光鵝洗凈備用。梅子壓碎,蒜頭、蔥段拍碎備用。以梅子、米酒、鹽、糖涂勻鵝身表面和內囊。腌制3小時之后,把鵝身表面的梅子去掉。開鍋下花生油,放入鵝,慢火煎至棕黃色,取出。爆香蒜頭、蔥段,濺米酒,下水(以浸過鵝身為準)、梅子、陳皮、蠔油、芝麻醬、麻油、鹽、糖,將鵝放回,以中火燜煮45分鐘,取出斬件,排入盆中,淋上汁醬便可。
鹽焗肉蟹
鹽焗蟹是一款漁民較為喜歡烹煮的菜式。以往因運輸條件比較差,保鮮設備亦不太好,所以,海鮮的保鮮方法之一就是鹽腌。確實,以鹽腌制的海產,其食味咸鮮帶甘,別有風味,像之前在“食單”寫過的“一夜埕”、 “美極煎焗黃眉頭”等菜肴。但食用過多以鹽腌制的食物,也不利于健康。鹽焗菜式當中的鹽分要拿捏得當,應以適口為準,掌握在達到調味的程度上便行。
材料:肉蟹、蒜頭洗凈拍碎備用,姜洗凈切片備用,生抽、米酒、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肉蟹宰好洗凈,斬件,以適量鹽涂勻,腌約20分鐘。開鍋下油,下肉蟹,中火煎至上色,備用。燒熱砂鍋下油,下蒜頭、姜片爆香,下煎后的肉蟹翻炒,濺少許米酒,再下紫蘇、生抽,焗至“干身”便可。
雜菜冷拼
“雜菜冷拼”,也可稱之為冰鎮菜蔬。在選擇原料的配搭時,以各種雜菜的食味、營養的協調為先。而像冰鎮菜肴或是西式的雜菜沙律,都甚為講究其中的蘸醬。蘸醬既可提升菜肴的風味,又可豐富味道的層次感,所以,無論在餐館點菜,又或是自己動手,汁醬都可視作菜肴里的“主角”。 以“雜菜冷拼”為例,它可配以芝麻醬、千島醬、塔塔醬、橄欖油、醋等。
材料:紅蘿卜、白蘿卜、蘿卜仔、紅辣椒、蘆筍、大蔥、芝麻醬、千島醬、鹽、醋、橄欖油各適量。
做法:雜菜洗凈,紅蘿卜、白蘿卜、蘿卜仔去皮切條,紅辣椒去囊、大蔥去綠葉,與蘆筍一起切段備用。開鍋燒開水,倒入雜菜飛水至熟撈起,放入加鹽的冰水中浸涼,撈起,以鹽、醋、橄欖油拌勻。把雜菜排整齊放在碟上,伴以芝麻醬、千島醬即可。 |
魚露豬踭煮蓮藕
蓮藕,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生吃鮮藕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煮熟的蓮藕性味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近期,筆者專程到番禺吃了兩款以蓮藕炮制的菜式,食味不俗,值得推薦。這次推薦的蓮藕產自番禺新墾。蓮藕以藕節短、藕身粗的為好,從藕尖數起第二節藕最佳,其特點入口松化,齒不留渣,味道甘香。蓮藕與豬踭共烹,這是一種可湯可菜的吃法,其中的特點為加入與潮汕菜脯、酸咸菜并稱“潮汕三寶”的魚露,起到提鮮之舉,令菜肴更具風味。
材料:蓮藕、豬踭、魚露、姜片、鹽、糖、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豬踭洗凈切塊備用。下適量水、姜片、魚露煮開,下豬踭,中火煮45分鐘,除去油分,調味,下蓮藕,中火燜45分鐘左右至蓮藕腍即可。
大吉大利
“大吉大利”是一道由牛舌制作而成的新春意頭菜。廣東人稱舌頭為“脷”,取其諧音,故而得名。逢年過節,豬脷、牛脷是必不可少的食材。有些食肆也采用西式的咸牛脷烹制,像“蠔豉大脷”等意頭菜,其食味顯然更為甘香。這種咸牛脷通常在超市有賣,可凍吃也可熱食,日本餐以“照燒”(明爐面火燒烤)烹之,實為惹味醒胃的小吃。咸牛脷與富含香辛味的佐料配搭協調,適合以爆炒的烹法,拿捏得當,利口利福。
材料:咸牛脷,辣椒粒、黑椒碎、洋蔥、唐芹段、蒜頭(拍碎)、生抽、二湯、糖、 麻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洋蔥去皮切片備用。牛脷切片,“飛水”備用。開鍋下油,爆香黑椒、蒜蓉、辣椒、洋蔥、唐芹,下咸牛脷翻炒,加入生抽和少許二湯,最后調味便可。
胡椒排骨煮豬肚
胡椒原產于印度西岸,后傳到東南亞。胡椒適宜生長在高溫和長期濕潤的地區,繁殖多以茶樹或咖啡樹為母體,以胡椒粗莖部分為子本嫁接,經過3年以上的培植才能成果。白胡椒便是由成熟的果實脫皮干制而成,常以藥用為主,具健胃驅寒等功效。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調味香料,上乘的胡椒,其果粒飽滿,富含胡椒堿和揮發油的辛辣氣味。它的食味誘人,特別在制作菜肴的湯底、汁底時,往往起到去腥增香,醒胃惹味之效。胡椒煮豬肚是較為家常的菜式,其關鍵在于胡椒的質量和豬肚的處理手法。
材料:豬肚、排骨、白胡椒粒、鹽、蒜蓉、熟油各適量。
做法:豬肚以鹽搓洗,用開水飛水后再沖洗,切條狀備用。開鍋滾開水,加入豬肚、排骨、白胡椒煮一個小時左右至腍,調味,食用時配以蒜蓉、熟油和醬油即可。
蠔皇鮑魚
逢年過節,不時會有老友向筆者問及干貨的制法。過節加饣送自然離不開一些貴價的食材。像今天聊到的鮑魚,其品種就有多種分類,尤其是干貨,不同的產地、等級便有許多的講究。不過,若要減短烹制時間,享受自烹鮑魚的樂趣,選擇罐頭制品就較為方便。而且罐頭鮑魚的營養也不亞于干制品。此外,因其制作時間不會過長,避免了產生過多的嘌呤、過氧化物等不利于健康的物質。
材料:罐頭鮑、排骨段、雞肉、礦泉水、米酒、姜(拍碎)、蔥段、蠔油、老抽、生抽、鹽、糖。
做法:罐頭鮑以姜汁酒飛水,再以礦泉水、蔥段、拍姜蒸四小時左右至軟腍(視乎鮑魚的大小而定)。
開鍋,放入蒸鮑魚水、鮑魚,排骨、雞肉,下蠔油、老抽、生抽、糖(鹽后下),慢火燜至入味,收汁調味便可。
臘味香芋扒莧菜
莧菜是非常有益的菜蔬之一,它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K,具有促進凝血、造血和增加血紅蛋白含量等功能。莧菜通常以它的葉色來分類,一般有紅莧、花莧和青莧等品種。現在市場的莧菜大多來自海南島,其梗、葉都較為壯健,菜味也不錯。莧菜的吃法多種多樣,選用臘味制作,屬于葷搭素的優美組合,是一種惹味、可口的健康吃法。
材料:莧菜、閏腸、臘腸、臘肉、芋頭、姜米、蒜蓉、上湯、椰奶、花奶、鹽、糖、胡椒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莧菜洗凈,瀝干水分備用。將臘味、芋頭洗凈,切粒備用。燒鑊下油,爆香姜米、蒜蓉,放入閏腸、臘腸、臘肉、芋頭繼續炒香,加入椰奶、花奶和上湯,煮開,用鹽、糖、胡椒粉、雞粉調味,淋在焯好的莧菜上便可。
長壽人參雞
人參,在我國已有很長的食用歷史。自唐朝,人們就開始從朝鮮購入野生人參。它按培植出品不同而分為野山參、園參(栽培參)及生曬參。最有名氣的高麗參便是產于朝鮮,我國長白山也有上乘的人參出產。選擇新鮮人參烹制一道雞肴。此菜帶有濃香的參味,其做法與白切雞接近,關鍵在于選取冰凍的參湯進行浸泡,使雞肉入味且富于口感。
材料:光雞,濃縮雞湯、鮮人參、姜片、蔥段、鹽各適量。
做法:開鍋下適量水和濃縮雞湯、鮮人參、鹽,慢火滾半小時使之出味,涼凍后放入冰柜冰凍備用。雞洗凈備用。開鍋燒開水,加姜片、蔥段、鹽,將火調至水微沸狀態,放入雞浸煮約十五分鐘左右(視乎雞身大小)。當雞熟時,馬上把雞放入參湯內浸泡至凍,撈起,斬件上碟,淋上參湯即可。
春滿花開
“春滿花開”實為一道清湯素菜,其食味清淡,特色體現在原材料的選擇和手工制作上。這里的食材可以靈活配搭,但選擇一些菇菌更可添色增香。菜肴的賣相借鑒花瓣的造型,弄出碟中“花開”的形態,可吸引眼球,增添食欲。
春季乍暖還寒,氣溫極不穩定,況且過年期間,人們難免會進食肥膩之物。此時選擇一些清淡的菜肴,既可平衡口味,亦可減輕腸胃的負擔。
材料:番茄、椰菜花、白菜、黃耳、木耳、羊肚菌、黃豆、鹽各適量。
做法:番茄去皮洗凈,切塊備用。椰菜花、白菜洗凈,飛水備用。黃耳、木耳、羊肚菌浸泡后洗凈,切塊備用。以適量的水和黃豆、鹽用中火熬半小時成湯底,放入黃耳、木耳或羊肚菌慢火燜至軟腍,撈起,湯底備用。將原材料放入砂鍋內擺好造型,加入湯底,慢火燜15分鐘至蔬菜熟透便可。
星洲炒貴刁
貴刁,由馬來語kway teow直譯而來,其又名粿條,即廣州人所稱的河粉,是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一帶常見的食物。雖說烹制貴刁可各施各法,但若加過多的佐料則會弄巧反拙。筆者曾在新加坡吃過以甜醬油炒制的貴刁,非常和味可口,而有些當地人也喜歡選用鴨蛋代替雞蛋,說是更加香口。不過,下咖喱的就很少見了。
材料:河粉,芽萊、臘腸、蝦仁、蒜頭(拍碎)、洋蔥絲、雞蛋、甜醬油(可用老抽和蠔油代替)、魚露、三寶辣醬或辣椒醬、韭菜、芝麻、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芽萊、韭菜洗凈,切成段。韭菜、臘腸、蝦仁炒熟,雞蛋敲開打勻,煎成蛋皮備用。開鍋下油,炒香蒜頭、洋蔥絲,放入河粉,大火翻炒2分鐘,下甜醬油、魚露、三寶辣醬繼續以中火炒2分鐘,下雞蛋、蝦仁、臘腸、芽菜、韭菜,以魚露、鹽調味,最后撒上芝麻即可。
酸辣烏頭
烏頭魚是一種較常見的水產,它多見于潮州菜,尤其是“明爐烏頭”, 以往甚討人喜愛。不過,近年這菜就較少人提及到。其實,烏頭的做法多種多樣,但“凍烏頭”始終是“打冷”中的主要品種之一。在春季,烏頭的脂肪有所流失,若是凍吃,會失去魚脂帶來的甘腴口感,此時或可選用清蒸烹之。這次專程推薦一種酸辣的吃法,對本身已甚鮮美的烏頭魚,可謂美上加美。
材料:烏頭、青檸、檸檬、辣椒、蒜頭、雞油、鹽各適量。
做法:吊干辣椒,讓其蒸發部分水分備用。青檸切薄片,其余榨汁,檸檬取其外表的檸檬青(白色部分棄掉)。將辣椒、蒜頭、雞油、鹽、青檸汁、檸檬青放入攪拌機內打成醬汁備用。烏頭宰好洗凈,均勻地撒上鹽,再放上之前做好的醬汁,入爐猛火蒸十分鐘,鋪上青檸片便成。
黑醋浸扁魚
粵人謂之扁魚,即鰱魚,為我國四大家魚之一,順德盛產之。其似鳙魚頭小形扁,味尚鮮而較腥,細鱗肥腹。《詩經·小雅·采綠》:“其釣誰何?把扁魚與鳊魚相提并論。又云:“鰱之美在腹。”清代美食家李漁也認為鰱“以肥勝”。但有俗語云:不如啖茹。”可能是嫌其太腥。順德人愛用黑醋浸扁魚,令其揚長避短,吃來饒有風味。它酸甜微辣,腥味全無,卻肥而不膩,醒胃可口,為下春雨紛紛或春寒料峭時之靚湯之一。
材料:扁魚1條、黑醋1500毫升、生姜片250克,蒜蓉10克。
烹制:扁魚宰洗凈,切塊,煎至微黃;起油鑊下蒜蓉、姜爆香,下黑醋滾后,改換砂鍋下扁魚,用文火讓黑醋浸魚件煮至入味,下鹽、糖調味后,文火滾10分鐘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魚片豬肝金針菇
魚片與豬肝是常見的食材,但兩者配搭就不算常見,偶爾會在“生滾粥”里吃到。金針菇是營養豐富的菇類,尤其是賴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別高,有益于腦細胞的發育,因此亦被稱為“增智菇”。
冬天人們常以金針菇打邊爐,而春天則可用它做些清淡和養肝的菜肴。魚片豬肝金針菇為其中一例。
材料:魚肉、豬肝、金針菇、蒜頭、姜絲、蔥花、上湯、米酒、鹽、雞粉、生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金針菇洗凈去頭備用。魚肉洗凈切片,以鹽、生粉、花生油拌勻備用。豬肝洗凈切片,以鹽、姜絲、米酒、生粉、花生油調味拌勻備用。開鍋燒熱上湯,下蒜頭、金針菇煮開,下鹽、雞粉調味,放入魚片和豬肝灼熟,最后撒上蔥花即可。
豆醬炒潮州菜心
在眾多的綠葉菜里,潮州小菜心的顏色是較為翠綠而顯眼的一種,其菜味也非常清甜。筆者在潮州菜館較常點的一道蔬菜便是以普寧豆醬炒制的潮州菜心。潮州小菜心在市場不難買到,現在更是最佳的食用期。而說到普寧豆醬,它是潮汕地區最有名氣的調味品之一,它不但是烹制海鮮和肉類的上好調味品,也是吃“魚飯”時必不可少的蘸料。今天聊一下豆醬炒潮州菜心。
材料:潮州菜心,五花腩,蒜頭(拍碎)、豆醬、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五花腩洗凈切小塊備用。菜心洗凈,瀝干水分備用。開鍋下油,下拍蒜,爆香五花腩,加入豆醬、菜心炒拌至熟,最后調味便可上碟。
火腿汁香菇煮魚柳
金華火腿和云南火腿是我國較為著名的火腿品種。上乘優質的火腿講究咸香甘鮮,而劣質者多帶有油溢、苦澀和怪味。通常,在烹制一些湯汁或鮑、翅等干貨時都離不開火腿,火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燜制一些菜肴時可先將火腿蒸出火腿汁,這樣可更好地彰顯其食味特性,令菜肴的味道更為完美。
材料:魚柳(可選擇咸水魚),云腿,白菜,姜片、草菇、料酒、上湯、蠔油、生粉、鹽、糖、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草菇洗凈對半切開備用。火腿洗凈,切小粒,少量切片備用。將火腿粒放入蒸爐蒸兩小時左右,取汁備用。魚柳洗凈瀝干水分,兩邊抹上鹽并蘸上適量的生粉。開鍋下油,放入魚柳煎香,撈起。爆香姜片、草菇,下料酒、上湯、蠔油、火腿汁和火腿片煮開,調味,放回魚柳,用中火燜五分鐘后上碟,以焯熟的白菜伴碟便可。 |
醬燜野山豬
近年,在農家菜館里常可吃到一些特色菜肴,野山豬便是其中一款美味。說起野山豬,其生長的環境與飼養豬不同,由于經常活動的緣故,所以肉質較韌,纖維質較重。而山豬肉烹制后的口感爽脆,肉味香濃,豬皮可口。據聞,現在有一些地區嘗試以野豬馴化飼養方法來養豬,同樣養出惹味濃郁的山豬肉,可一解眾食客的口頭“饞”。野山豬可采用醬爆、紅燒、醬蒸等法炮制,其中以醬燜最能突出山豬肉的味美。
材料:山豬肉,冬菇、老抽、生抽、大料(八角、茴香)、姜片、蒜頭(拍碎)、冰糖、米酒、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冬菇洗凈對半切開。山豬肉洗凈,切成日字形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片、拍蒜,放入山豬肉猛火爆炒,下料酒、水、冰糖、老抽、生抽、冬菇和大料,以文火燜腍,最后調味便可。 |
黑白兩味
黑白兩味,實為雞湯浸煮云耳和竹蓀,此為一道健康食譜,在寒冬,可邊吃邊加熱,更為味美。云耳即黑木耳,以云南所產的最有名氣,故而得名。而竹蓀又名竹菌、網紗蓀,為竹類根部的一種食用菌類,通常有長裙竹蓀和短裙竹蓀等品種。竹蓀以野生的為名貴,野生竹蓀顏色呈淡黃,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食材。但其本味清淡,吃時多以濃湯入味。
材料:云耳,竹蓀,濃縮雞湯(支裝)、姜汁酒、胡椒粉、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云耳洗凈,汆水后瀝干水備用。竹蓀用清水浸透,剪去頭尾,洗凈,放入滾水內飛水撈起,沖凈揸干并切段備用。濃縮雞湯以適量的清水煮開,然后下花生油及云耳、竹蓀、姜汁酒,慢火煮腍入味,最后加少許胡椒粉,調味便可。
孜然煮羊肉
天寒地凍,很容易讓人想起吃羊肉、鵝肉等滋味馥郁的菜肴。筆者是一個較為喜歡吃羊肉的人,無論春夏秋冬,每遇可口的羊肉菜肴都會盡情大撮一頓。筆者曾在四川品嘗過簡陽羊肉,其做法簡單,是一款可菜可湯的美味。北方有很多地方都有羊肉湯。羊肉湯能驅寒暖胃,借鑒羊肉湯的做法,演變成一道冬天的滋補羊肉菜式。
材料:帶肉羊大骨、羊肉、姜片、胡椒、姜粒、孜然、花椒、鹽、羊油、菜油。
制法:帶肉羊大骨及羊肉洗凈,大骨斬件備用。開鍋加入清水,放入帶肉羊大骨及羊肉、姜片、胡椒及孜然,以武火煮沸,撈起羊肉,再以文火熬制湯底。羊肉切片,開鍋,下適量羊油、菜油,爆香姜粒、花椒,加羊肉片倒入翻炒,聞到熱香盈鼻時,加羊湯入內同煮,調味,吃時配上香菜、孜然和米飯即可。
珧柱香菇蒸滑蛋
珧柱,為櫛江珧的后閉殼肌干品,其多為南方人的桌上珍味。古人有云:“駝峰擅西北,珧柱夸東南”。年近歲晚,珧柱作為海味年貨中的一員,不但在菜肴湯品中可賦鮮增味,且因其性平味咸,有滋陰的功效,所以廣受大眾的喜愛。以“蒸水蛋”形式烹制,其看似簡單,卻食味豐富且具層次感,老少咸宜。
材料:雞蛋、火腿粒、珧柱、干冬菇或茶樹菇、蔥花、鹽、生抽、麻油各適量。
做法:冬菇或茶樹菇洗凈切粒備用。珧柱用水泡軟后隔水蒸10分鐘取出,把珧柱撕成絲,留下蒸出的珧柱汁。把雞蛋敲開,放入碗內加入鹽、珧柱汁、珧柱絲打勻成蛋液,把蛋液中的氣泡撮穿。
把蛋液倒入盤內,用小火蒸4分鐘后取出,放上冬菇或茶樹菇再蒸3分鐘,取出淋上生抽和麻油,下蔥花便可。
鮑汁燜豬手
鮑汁是燜制鮑魚后的汁醬,有獨特的海味甘香、蠔油的甜鮮與濃郁的肉湯食味,它除了和“原配”交相輝映之外,也可與不同的食材相映成趣,甚至用來撈面,亦是美味可口。吃東西講究味道,過節時吃東西還講究意頭,當然也離不開健康。豬手豬腳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鈣、磷、鐵等維生素及一定量的微量元素,與鮑汁結合可說是天作之合,色香誘人。
材料:豬手、生抽、白醋、鮑汁(支裝)、蠔油、紹酒、鹽、冰糖、姜片、蔥段、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豬手去毛,洗凈切塊,下適量白醋“飛水”,瀝干水分備用。以水與生抽、蠔油、姜片、蔥段、紹酒、鹽、冰糖、花生油煮開,放入豬手,慢火煮至腍透,下鮑汁慢火燜至入味,最后收汁、調味便成。食用時可配以蛋面和黃芥辣。
海味大盆菜
今年的除夕天氣寒冷,菜肴不免容易涼凍。如需圍爐而食的話,首選應當為“大盆菜”。這種傳說中與南宋末代皇帝逃難經歷有關的大盆菜,是一種傳統的喜慶食物。盆菜通常采用珧柱、蠔豉、鮑魚等海味烹制,而鮑魚常被人視為制作復雜的食材,大眾若要自己動手的話,可選擇罐頭鮑魚或鮑螺來代替。鮑螺的形狀與鮑魚有幾分相似,但較為經濟實惠,逢年過節也有把它列入意頭菜里,以取其美名。
材料:珧柱、魷魚、浮皮、冬菇、蠔豉、燒肉、鮑螺(罐頭)、竹節蝦、西蘭花、上湯、蠔油、鹽、糖。
做法:西蘭花、浮皮、魷魚、珧柱、鮑螺、冬菇、蠔豉、竹節蝦分別加工好,然后將西蘭花、浮皮、冬菇放在鍋底,將魷魚、鮑螺、蠔豉、珧柱、燒肉、竹節蝦整齊地放入鍋里,加上適量上湯、蠔油、鹽、糖,蓋上鍋蓋慢火燜至入味便成。
金銀齋盤
大眾素來有年初一吃齋的習慣。齋菜是一種選料方便、制作簡單,且美味健康的食物。而在眾多的齋菜當中,“鼎湖上素”是一款廣為人知的菜肴,其材料主要以“三菇、六耳”配搭而成。以往還有一道“如來上素”的齋肴,更以齋料堆成12層,以顯其賣相。煮齋講究湯底,通常以黃豆、清水和適量的姜,熬成“素上湯”。曾經有酒家為了招徠食客,采用肉類熬湯“配齋”,這就真的是“開齋”了。
材料:蘑菇、草菇、木耳、雪耳、豆卜、粉絲、姜(拍碎)、蠔油、老抽、紹酒、生粉或馬蹄粉、素上湯或水、糖、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蘑菇、草菇洗凈去蒂,切片備用。木耳、雪耳、粉絲洗凈浸泡至透備用。開鍋,將以上食材飛水備用。爆香姜,下紹酒,放入素上湯或水、蠔油及老抽,加“飛水”后的食材和豆卜慢火燜至入味,最后調味勾芡便可。
翡翠富貴黃金卷
翡翠富貴黃金卷是一道新春意頭菜,翡翠即為碧綠的蔬菜。菜肴采用桂魚片配金華火腿和金筍條卷制而成。桂魚的肉質幼嫩,既不含泥氣也不顯腥味,而且有“貴氣”的意頭。魚肉向來是一種容易消化的食物。“新正頭”吃東西難免較為肥膩,這款魚肴清淡甘鮮,可謂適時的美味。烹制此菜需一定的手工和心機,但最考究的還是火候。筆者曾在一酒家吃過此菜,和味可口,在此與諸君分享。
材料:桂魚、金華火腿、金筍、生菜、西蘭花、生粉、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桂魚宰好,起魚肉,切片,以鹽、花生油調味備用。金華火腿洗凈切條備用。金筍洗凈切條,“飛水”,瀝干水分備用。將桂魚片、火腿與金筍卷好,排在碟子上。放入蒸爐蒸約4分鐘至熟,取出,下焯熟的生菜和西蘭花伴邊,最后勾薄芡即可。
醬鹵五花肉
“鹵肉”在很多地方不難吃到,一般在家自烹也不復雜,只是心機和耐性,而且弄多幾次,有了心得,便成高手。不過,鹵肉雖為冬季的適口美食,但在調味時切記不要太咸,皆因冬季應為吸取鹽分最少的時節。而事實上,一年四季也不宜吃得太咸。
材料:五花肉,醬油、姜、蔥段、蒜頭、紅蔥頭、八角、五香粉、胡椒粉、黃酒、鹽、冰糖、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姜、蒜頭、紅蔥頭拍碎備用。五花肉洗凈,切方條狀,以中火爆香呈金黃色,撈起瀝去油分。下姜、蔥段、蒜頭、紅蔥頭翻炒,加入肉塊,下黃酒、醬油和香料,加適量清水,調味,燜至肉塊酥香入味即可。
紅棗陳皮粥水燜大魚
天以粥水和大魚共烹,加上紅棗和陳皮,食之有益。
材料:大魚,粥水、紅棗(去核)、姜(拍碎)、陳皮、蔥段、姜汁酒、生抽、胡椒粉、鹽、糖、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紅棗、陳皮洗凈切絲備用。將大魚處理后去鱗洗凈,斬成6厘米的段狀,以鹽、糖、姜汁酒、生抽調味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姜、蔥段,下魚段煎至上色拿起備用。煮開粥水,下紅棗、陳皮、胡椒粉,煮開后下魚上鍋便可。
大盤雞
吃過新疆菜的朋友便知這菜與“大盤雞”相似,在此,就將此菜命名為大盤雞吧!
材料:閹雞、薯仔、干辣椒、花椒、八角、番茄膏、大蒜、辣椒碎、蒜頭、姜、生抽、二湯、鹽、糖、菜油各適量。
做法:薯仔去皮洗凈,切塊備用。閹雞宰好洗凈,斬塊,以生抽、鹽、糖拌勻,下鍋爆香,撈起。爆香蒜頭、姜,下雞塊,加二湯、干辣椒、花椒、八角、番茄膏及薯仔塊,中火燜熟至入味,下大蒜、調味便可。
姜汁蜆芥牛肉
俗話云:“冬有生姜,不怕風霜”。姜有促進血液循環、發汗的作用,對頭痛、胃寒、風寒等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之效。而蜆芥為一種以海蜆加上酒和鹽腌制成的調味品,取其咸鮮食味于菜肴當中,唇齒留香。上乘的蜆芥要求低鹽“淡口”。
材料:牛肉、生姜、蜆芥、陳皮絲、米酒、辣椒段、蔥段、生抽、鹽、糖、雞粉、生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生姜洗凈去皮,將部分切片,其他磨成姜汁備用。牛肉橫紋切薄片,以生抽、鹽、糖、花生油、生粉拌勻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片、蔥段、辣椒段,放入牛肉翻炒,下米酒,加入蜆芥、陳皮絲、姜汁繼續翻炒至熟,最后調味、勾芡,便可上碟。
韭菜豬肝粥
韭菜又名“起陽草”,據悉,以韭菜入藥始載于《名醫別錄》,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無毒。在冬季,適當進食韭菜是極之有益的,尤其對于背寒氣虛、腰膝酸冷的人士。而韭菜也有調味、殺菌、消毒之效,在菜肴里能起到提味、醒胃的作用。豬肝具有養血的保健食效。當然,過量便會影響健康,適得其反。
材料:豬肝、韭菜、粥底、蔥花、姜絲、米酒、生抽、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韭菜洗凈切段備用。豬肝洗凈,切成薄片,以生抽、姜絲、米酒、鹽、花生油拌勻備用。開鍋,煮開粥底,放入豬肝片,以中火烹煮,加入韭菜,煮熟,最后調味即可。
陳皮蒸蝦春
蝦春實屬浮游甲殼動物,因其形似蝦仔,故有此稱。蝦春多產于珠江三角洲一帶,漁民常在冬至前后捕撈此物,因這時的蝦春雜質較少,而且幼嫩鮮口,為冬季適時食物。蝦春的食味誘人,尤對喜歡咸鮮味道的老友。
材料:蝦春,陳皮、姜汁酒、青蔥、蒜、生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蒜拍碎切粒,陳皮洗凈切絲備用。蝦春去雜質,放入碟中,下蒜粒、陳皮絲和少許姜汁酒拌勻。開蒸鍋,放入蝦春蒸至熟,吃時加上青蔥,淋上生抽及熟花生油便可。 |
海參燜兔肉
在冬季,人體需要補充更多的熱量以供消耗,所以大多數人喜歡吃些高熱量的食物。而冬季也是吃兔肉的好時候,俗話說“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兔肉滋補,所含的蛋白質較高,而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則較低,故兔肉有葷中之素的說法。兔肉在烹煮過程中能吸取其他食物的滋味,所以又有百味肉之說。
材料:兔肉,水發海參,拍姜、拍蒜、蔥段、大蒜、醬油、桂皮、八角、米酒、鹽、糖、雞湯或水、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海參洗凈泡開備用。兔肉洗凈,斬成小塊,放入開水中飛水后撈起洗凈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姜、蔥段,放入兔肉翻炒,下米酒、醬油、桂皮、八角和雞湯或水煮開,然后下水發海參,以鹽、糖調味,與兔肉一起燜焾至入味,燒熱砂鍋,下少許油,放入拍蒜和大蒜爆香,放入燜焾的兔肉與海參便可。 香菇燒水魚
水魚,又名甲魚、鱉,具滋陰潛陽的食效。水魚的裙邊軟滑,膠質豐富,肉質鮮嫩甘香,是味道口感都不錯的食材,雖其美味且具養生功效,但吃它的人卻不見得多,這主要與食材的質素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野生水魚還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食物,若是正貨,清蒸、紅燒皆為美品,選用香菇共燒,甚為滋味。
材料:水魚,五花肉,香菇,蒜(拍碎)、蔥段、姜片、雞湯、料酒、醬油、胡椒粉、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五花肉洗凈切小塊備用。香菇泡開,去蒂切塊備用。水魚宰好洗凈,斬塊備用。開鍋下油,下拍蒜、蔥段、姜片,爆香五花肉,棄掉部分爆炒出來的豬油,下水魚翻炒,濺料酒,下醬油,加入香菇、雞湯,以胡椒粉、鹽調味,中火燜至軟焾入味,上鍋便可。 泰椒炒大頭
大頭,為一種貝殼類的海產。其形狀與薄殼相似,但體積要比薄殼大一些,兩種均為潮州菜里的經典食材。大頭和薄殼都可在市場買到,尤其在較多潮州人居住的地方。現在是吃大頭的時候,其中有一風味吃法叫做“含大頭”,是以湯汁來烹制的小菜。本食單便是從這地道的吃法演變而來,其風味既似泰菜,又像潮菜,惹味可口。
材料:大頭,蒜頭(拍碎)、芫荽梗、泰椒、普寧豆醬、醬油、香芹、金不換、鹽、辣椒油。
做法:大頭洗凈,瀝干水備用。開鍋下水,加醬油、辣椒油、拍蒜、香芹、泰椒、普寧豆醬、金不換,滾開后調味,放入大頭煮至殼打開,最后加入芫荽梗便可。 吊筒魚丸浸西洋菜
冬天有很多時令蔬菜,像之前介紹的高腳菜心,又或者是廣寧芥菜、潮州小白菜等等。西洋菜在此時亦非常美味。以魚丸配西洋菜是較為匹配的,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吊筒片,令其食味更加鮮香。在冬季,很多時候會把臘味拌入魚滑內弄成魚丸,口味獨特。
材料:西洋菜,魚滑,臘味,吊筒,姜片、鹽、胡椒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西洋菜去雜質,洗凈備用。臘味切粒,加入魚滑中拌成魚丸備用。開鍋下水,加鹽、胡椒粉、姜片及少許油滾開,放入魚丸煮熟,撈起。下西洋菜滾開,下吊片,放回魚丸煮至全熟,最后調味便可。 糯米焗蟹煲
冬天常以糯米烹食。廣東人喜歡吃“臘味糯米飯”,尤其是生炒的糯米飯,多被視為季節性的食物。糯米香糯粘滑,富含糖類、維生素、淀粉等多種營養,對脾胃虛寒者有不錯的保健食效。今天選用蟹與糯米共烹,兩者食味匹配,鮮香糯滑,且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通常選用膏蟹為佳,其他螃蟹也無妨。還可配上臘肉及花生,使之更加滋味可口。
材料:糯米、蟹、花生、臘肉、蔥段、芫茜、米酒、醬油、鹽、花生油。
做法:蟹宰好洗凈斬件,臘肉切丁炒香備用。芫茜取梗切小粒,花生去皮炸香備用。糯米以清水浸泡約一小時后撈起,放入沙煲,下適量水,煮至收水時,放入臘肉、蟹、米酒、醬油、鹽、花生油拌勻,焗至蟹件熟透,撒上蔥段、芫茜梗和炸花生即可。 陳皮蒜子燜劍魚
劍魚是芝麻劍魚身上帶有芝麻斑點,故而得名。它為江中劍魚類的上佳品種,產于廣西柳江河。柳江河中布滿石頭,這種愛吃石粉、小魚和小蝦的劍魚十分適合在此生長,而柳江河的水流較急,亦令劍魚的肉質結實,鮮味十足。烹制劍魚多配以蒜子,但不下姜。因為下了姜會使菜肴產生泥味,適得其反。通常佐以上佳的陳皮便可增香除腥了。
材料:劍魚、蒜子、陳皮絲、冬菇、蔥段、老抽、生抽、鹽、糖、生粉、二湯、米酒、花生油。
做法:冬菇用開水浸泡開,洗凈備用。劍魚宰好洗凈,斬段,以適量鹽、糖、生抽、花生油調味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蒜子,下劍魚、冬菇,濺米酒,下適量的陳皮絲、蠔油、老抽、生抽和二湯燜至入味,最后調味,勾芡收汁上盤便成。 | 老姜燜水雞水鴨
水雞原為野生禽類,其肉味香濃,纖維口感豐富,多以火鍋、燜煮烹之,常為秋冬季節的珍稀美肴。水雞現已有人工養殖,其數量得以增加,可一解眾食客之饞嘴。而水鴨的蛋白質豐富且肉甜脂肪含量少,與水雞同屬滋陰之物。筆者曾在番禺嘗過兩者共冶一爐的吃法,其食味不俗,實為冬季美食。
材料:水雞、水鴨、腐乳、八角、草果、獨子蒜(拍碎)、老姜、白醬油(或生抽)、米酒、鹽、糖、花生油。
做法:水雞、水鴨宰好,去毛去內臟(內臟可處理后一齊燜制),斬塊備用。老姜洗凈留皮,拍碎烘干。開鍋下 豬骨煲
冬天常見的菜式以“煲仔菜”居多。皆因原煲上桌的菜肴容易保溫或加熱,這樣可以保持到食物的風味。尤其是帶有豐富脂肪的菜式,遇冷后便食味大減,甚至味同嚼蠟,不堪入口。今天所推薦的豬骨煲便是其中一例。豬骨煲是富含脂肪和蛋白質,是一種較佳的御寒和補充體力的菜肴。因其通過慢火燉制后以可菜可湯的方式進食,能最大限度地吸收食物的營養,而且食味誘人。
材料:豬骨(扇骨、筒骨或脊骨)、豆腐、芥菜、蝦米、枸杞、鹽、醬油、熟油或辣椒醬油。
做法:芥菜洗凈切段,豆腐洗凈切小塊,枸杞以清水浸透備用。豬骨洗凈斬塊,飛水備用,開鍋煮開水,下豬骨、蝦米、枸杞猛火滾半小時,然后以慢火煮一小時,下芥菜、豆腐煮開,調味即可。食用時拌以醬油、熟油或辣椒醬油。 棗蓉乳鴿焗煲仔飯
冬天是吃煲仔飯的最佳時候。煲仔飯的種類繁多,滋味者比比皆是,常可吃到叫人吮指回味的出品。煲仔飯多與肉類配搭,像排骨、臘味、滑雞等,均為冬季的熱賣品種。而煲仔飯的飯焦也是一種佳品,吃法多樣,有人愛用湯,有人也愛用茶將其煮成泡飯。
材料:絲苗米、乳鴿、紅棗、陳皮絲、芫荽梗、姜汁酒、醬油、鹽、花生油。
做法:乳鴿宰好去內臟,洗凈斬件,以鹽、醬油和姜汁酒調味備用。紅棗以清水浸透后切蓉備用。米洗凈,加入少許花生油、鹽拌勻,放入瓦煲內加水煲滾,待收水時鋪上乳鴿件,撒上棗蓉、陳皮絲焗至熟,吃時加上熟花生油、醬油、芫荽梗便可。 酸辣湯煮魚腩 酸辣湯,不同菜系有著不同的食味特點。川菜的家常酸辣湯,以肉絲、豆腐、冬筍等材料和湯底煮制而成,香辣皆備,提神醒胃。而泰式的酸辣湯則著重酸辣甜咸和濃郁的香料、海鮮食味,像冬陰功湯(蝦酸辣湯)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材料:鯇魚柳、酸青瓜、鮮花椒、泡椒、蔥花、姜片、二湯或水、紹酒、米醋、胡椒粉、鹽、花生油。 做法:鯇魚柳去鱗洗凈,切片,以適量的鹽、花生油拌勻備用。酸青瓜切段備用。開鍋滾開二湯或水,加入適量的酸青瓜、鮮花椒、泡椒、米醋、胡椒粉、姜片和鹽滾開,下鯇魚片和少許紹酒煮開,撒上蔥花即可。 |
姜蔥燒石首魚
石首魚實為黃花魚,因此魚的頭上有像石頭般的物體,故名。而石首魚在《紅樓夢》一書曾多次出現,可見古人亦視其為一種美味。黃花魚有“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是海魚中較普通的魚種。石首魚肉質鮮嫩,脂肪豐富,肉厚甘腴,石首魚以鍋燒的形式烹之,食味甘鮮。
材料:黃花魚、姜絲、蔥花、蒜頭(拍碎)、蒜汁、喼汁、醬油、雞湯或水。
做法:黃花魚宰好,洗凈斬段,用鹽、醬油和蒜汁抹勻全身備用。開鍋下油,放入黃花魚,用中火煎至脆身,呈金黃色,撈起。燒熱砂鍋,加入姜絲、拍蒜爆香,再放回黃花魚,加喼汁、醬油、雞湯或水煮至入味,撒上蔥花便可。
紅酒燴牛膝
紅酒燴牛膝,尤其多見于意大利餐中。意大利盛產番茄、芝士、葡萄酒等食材,以其烹制的菜肴多不勝數。用牛膝搭配白酒、香草、紅葡萄酒等烹法,讓人垂涎欲滴。
材料:牛仔膝(超市可買到)、迷迭香、番茄(去皮和籽)、牛肉汁(罐裝)、蒜頭(拍碎)、干蔥頭(拍碎)、面粉、干紅葡萄酒、鹽、胡椒粉、菜油各適量。
做法:牛仔膝洗凈,瀝去水分,加鹽、胡椒粉調味,蘸上面粉,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蒜、干蔥頭,放入牛仔膝煎香至金黃色,再加入牛肉汁、水、番茄煮開,下紅葡萄酒、迷迭香,慢火燜淋,最后收汁調味便可。
烏雞燜鴨掌
相傳,在唐代已拿烏雞作為藥用,或作丹藥的主要原料。以往,烏雞珍貴,多為宮廷的膳食,因此古有宮廷滋補雞的菜肴。廣東人無雞不歡,而烏雞多見于烹湯,為藥膳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以鴨掌與其共烹,鴨掌膠質豐富,低糖和低脂肪。兩者結合,食味協調,滋補養生。又是一款美味且具保健功效的食饌。
材料:烏雞、鴨掌、老姜、蒜頭、蔥段、醬油、蠔油、陳皮絲、鹽、糖、花生油。
做法:烏雞宰好,內臟處理好,雞身斬塊備用。鴨掌洗凈,放入開水鍋內飛水,以清水洗凈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老姜、蒜頭,放入烏雞炒香,再加入鴨掌,下適量醬油、蠔油、陳皮絲、蔥段和水燜焾入味,以鹽、糖調味,收汁即可。 |
蠔豉燜鵪鶉
鵪鶉為野禽中的上品,其質感幼嫩,肉香不膩,被中醫認為是“補五臟、益精血、溫腎助陽”的食材,故用鵪鶉可弄出一些壯腰健腎的藥膳。冬季氣寒,適宜進食此等保健食物。而蠔豉又名蠔干,多產于沿海地區,以生曬的為佳。蠔豉非常惹味,而且同樣具備滋陰潛陽、補腎澀精等功效。鵪鶉與蠔豉兩者共烹,相得益彰,美味且保健。
材料:蠔豉、鵪鶉、蒜頭(拍碎)、蔥段、雞湯或水、紹酒、鹽、胡椒粉、糖、醬油、姜汁酒、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蠔豉用清水浸開,洗凈,再用熱水浸20分鐘,開鍋,加姜汁酒、蔥段和水,把蠔豉煮腍。鵪鶉宰后褪去毛羽,清除內臟,洗凈,斬件,以鹽、糖、醬油、姜汁酒腌20分鐘。開鍋下油,下拍蒜、鵪鶉爆炒,加少許紹酒,再下雞湯或水,加入蠔豉和鹽、胡椒粉、糖、醬油,中火燜腍,收汁,即可上盤。 |
鮮菇牛肉汁煮蠔
蠔,在世界沿海各地都有出產。蠔的營養價值為世人所公認。冬季吃蠔正合時令,以吸取其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蠔可生吃,但對其質量要求極高,不然便會弄巧成拙。在國內還是以熟吃的較為普遍,但烹蠔的火候要恰到好處,烹至蠔肉收身、剛熟為佳。以鮮菇牛肉汁烹之,一改慣常的口味,可謂一種鮮美的食法。
材料:蠔、牛肉汁(支裝)、黑胡椒碎、蔥段、姜(拍碎)、紹酒、檸檬汁、鹽、糖、蠔油、鮮菇、花生油。
做法:鮮蠔開殼,取出蠔肉洗凈。鮮菇洗凈飛水,瀝干水分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姜,下少許黑椒碎,放入蠔猛火翻炒,下少許紹酒,把蠔的水分煮出,撈起蠔,下適量牛肉汁、檸檬汁、蠔油煮開,收汁調味,然后加入鮮菇、蔥段,最后把蠔回鍋,煮開便可。
豉油雞
在廣東菜里,用豉油汁烹制的菜肴廣受歡迎,并以現烹現食的食味和口感見佳。而擺放時間過長的豉油食物,味道多會流失。當然,豉油汁的制作也十分重要。在家里可用老雞半只、龍骨1.5斤、水5斤,烹成約2斤的湯底,在湯底的基礎上加生抽2支、老抽1/5支、桂皮30錢、甘草25錢、羅漢果半只、冰糖2.5兩、鹽2.5兩、蠔油2湯勺、玫瑰露酒2.5兩、美極少量慢火煲開,最后下姜、蔥各1兩略煲即可。
材料:光雞、豉油汁、玫瑰露酒、麥芽糖。
做法:將雞宰好洗凈備用。開鍋滾開豉油汁,下少許玫瑰露,把雞放入,一邊煮一邊將豉油汁淋在雞身上,煮約十五分鐘至雞熟,取出,瀝干豉油汁,雞皮掃上麥芽糖,斬件裝碟便可。
陳皮水鴨
冬季實為進補的大好時節。可選用一些像羊肉、鹿肉等溫性的食物烹菜燉湯,各式其式,悉聽尊便。但今年入冬后,氣溫還是忽冷忽熱,此時可選擇一些具有滋肝養氣、補而不燥等功效的食物進補。其中水鴨是一種不錯的食材,以其弄出的食療藥膳滋補美味,拿陳皮烹燉為其中傳統的吃法。陳皮性溫味辛,有化痰、理氣、舒肝、健胃等多種益處。
材料:陳皮、水鴨、礦泉水、鹽、胡椒粉、瘦肉。
做法:將水鴨宰好,陳皮用水浸透后切絲,瘦肉切粒飛水備用,下適量礦泉水落湯鍋,放入水鴨、瘦肉粒,入蒸籠燉2小時,取出下陳皮絲,燉20分鐘,用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米湯魚頭浸黑木耳
黑木耳為山珍之一。按營養專家分析,長期適量食用黑木耳對心腦血管有極好的保健效果。我國在不同地方都出產黑木耳,而云南出產的最為馳名。
東北所產的黑木耳,那亦是一個不錯的品種,其特點在于木耳的香度乃至口感,均有別于其他產地所產的。木耳的制法多見于涼拌、清炒、湯羹等。
材料:黑木耳、大魚頭或鯇魚頭、大米、紅棗、鹽、花生油。
做法:黑木耳浸泡開,洗凈切絲備用。魚頭洗凈,瀝干水分,下適量鹽稍作腌制后,開鍋下油將其煎香備用。下清水滾開,加入大米和少許花生油煮開。取出米水,煮開,下魚頭、黑木耳和紅棗,調味,用中火煮至魚頭熟透便可。
花雕蒸蟹
花雕實為黃酒的一種,因其酒壇刻有花紋,故而得名。黃酒的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年代,所以又稱之為古酒。黃酒的口味一般分為干、半干、甜、半甜和濃甜等種類。以黃酒烹食的菜肴多不勝數。而“花雕蒸蟹”則為一道口感平衡、鮮美可口的蟹肴,筆者頗愛吃此款美味。而它其中一種做法是將花雕與蟹蒸熟,再鋪在蒸雞蛋清上,其賣相不俗。
而另外一種做法是將蒸蟹時流出的蟹水,與蛋清煮成汁醬,再淋回蟹上,不過賣相就比前者遜色,但味道卻較前者甘鮮,且酒味也更為香濃。
材料:紅蟹或花蟹、花雕(半甜)、雞蛋清、姜、鹽、花生油。
做法:蟹宰好,洗凈,一開四備用。姜拍碎,蔥切段,與蟹上碟,下適量花雕、花生油和鹽,入蒸鍋烹熟,取出蟹汁,下鍋與適量雞蛋清煮成汁醬,調味,收火,下溫熱的花雕,淋在蟹上便可。
椰汁燴雞
椰汁燴雞,是以帶有“奶質”的汁醬所烹制而成的菜肴。椰汁,口感甘滑,老外稱之為creamy(忌廉型),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及鈣、鐵、鉀等礦物質,具有生津止渴、潤顏等功效。而以椰汁烹食也是一種傳統的食味,不妨試之。
材料:光雞、蒜頭、洋蔥、白菌、雞湯、椰奶、椰絲、鹽、糖、花生油。
做法:光雞宰好,洗凈斬大件備用。白菌洗凈備用。洋蔥去皮洗凈,切大片備用。開鍋下油,蒜頭爆香后撈起,下雞塊煎香至雞肉呈金黃色,放入洋蔥片和白菌粒炒香,倒入適量雞湯和椰奶煮開,燜至雞塊全熟,調味,上碟時撒上烘香的椰絲便可。
肉醬紅燜茄子
茄子原產于東南亞,是一種食味百變的菜蔬。其可配葷也可配素,葷者以在《紅樓夢》一書中所提及的“茄鱉”為佼佼者。而配素則以意大利西餐中的“垃圾堆”(茄子燜雜菜)最有名堂。茄子的形狀大致可分為三種,圓茄、長茄和矮茄。而廣東所產的茄子多為長茄,但也有卵圓形和圓形等,外皮顏色以紫紅色為主,也有白色、青色和紫黑色等品種。取肉醬烹之,其做法是在紅燒肉醬的基礎上,加入茄子“索味”,是一道食味馥郁,口感均衡的家常美味。
材料:茄子、牛肉(剁碎)、蒜頭(拍碎)、番茄醬、豉油、蠔油、清水或二湯、紫蘇、豬油渣、花生油。
做法:茄子洗凈切段,用油煎至金黃色撈起,瀝干油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蒜,放入牛肉碎炒至干身,下豬油渣,加適量的清水或二湯和番茄醬、紫蘇、豉油、蠔油滾開,放入茄子燜至入味,最后調味即可上碟。
葡汁焗四蔬
每逢過節,眾人會多吃一些肥膩的食物,若是感覺胃腸有點吃不消的話,也可選擇一些蔬菜肴。“葡汁焗四蔬”便是一種食味香濃的菜式。此菜看上去像是西餐,但卻源于中餐。“四蔬”為四種不同的蔬菜,而葡汁則為一種應用較廣的西式汁醬。其制作并不算復雜,可在家自烹,首先用菜油把姜米、蒜蓉爆香,下牛油15克、黃姜粉20克和咖喱粉少許繼續炒至香,加適量雞湯或水煮15分鐘,然后加椰汁100克、淡奶50毫升、5克鹽、少許糖調味,最后勾芡便可。
材料:西蘭花、白蘿卜、紅蘿卜、草菇、椰絲、葡汁、花生油。
做法:西蘭花洗凈切段備用。草菇洗凈,劃十字刀備用。白蘿卜、紅蘿卜去皮洗凈,切段備用。開鍋滾開水,放入四蔬飛水,瀝干水分。開鍋下油,放入四蔬炒香,上碟,鋪上葡汁并加少許椰絲焗香即可。
花生蝦米醬煮牛肉
“花生蝦米醬”是一款可口和味的汁醬。筆者曾在一間海邊小店吃過一款以蝦米炮制的牛肉,是那里的招牌菜肴。今日的花生蝦米醬煮牛肉,便是借鑒此店的做法,以海陸食材交相輝映,佳肴的滋味截然不同,頗有特色。
材料:蝦米、花生、蒜頭、辣椒、紫蘇、薄荷葉、牛肉、豆腐、雞湯或水、生抽、鹽、糖、花生油。
做法:蝦米烘香,花生去皮烘香,磨碎,按二比一的比例用花生油浸泡備用。辣椒吊干,去核切粒備用。紫蘇、薄荷葉洗凈切絲備用。牛肉洗凈切片,下生抽、鹽、糖拌勻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蒜頭、辣椒,放入牛肉翻炒,下適量的花生蝦米醬、紫蘇、薄荷和雞湯或水,煮開,調味,勾薄芡,放置蒸熱的豆腐上即可。
泥鰍燜老鴨
民間有著這樣的說法:“嫩鴨濕毒,老鴨滋陰”。以老鴨作為食療食材是取其濕性較弱,能益增滋補。而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除濕、壯陽之效。今天食單以泥鰍燜老鴨,再配以沙參、玉竹等常見藥材,不但增強了此道菜式益胃生津、清熱等食療功效,而且使菜式的口感和食味更加濃郁滋味。
材料:泥鰍、老光鴨、沙參、玉竹、火腿、蒜頭(拍碎)、蔥段、鹽、花生油。
做法:以淡鹽水養洗泥鰍,使其吐出臟物,宰好洗凈,斬塊備用。老光鴨宰好,切去鴨腳、鴨尾,洗凈,放入滾水中“飛水”,取起斬塊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蒜頭、蔥段,加入鴨件翻炒至金黃色。燒熱砂鍋,加適量的水燒開,放入鴨塊、火腿、沙參、玉竹滾開,再用中火燜1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黑椒魚扒
近年,在許多餐廳的菜譜里常能見到黑椒汁的出現,一如黑椒牛仔骨、黑椒蝴蝶骨、黑椒牛扒等等。常以黑椒調味的菜式眾多,中國八大菜系里亦常見不少。其實,黑椒汁的制法中西各異,它的由來也不一定是從西餐而起。其中一種做法是以菜油爆香50克的蒜茸和干蔥,再加12克黑椒碎翻炒至香,下OK汁、茄汁各10毫升,二湯或水150毫升,及少許濃縮牛肉汁和美極醬油慢火滾約20分鐘,然后下10毫升花奶、2克糖、5克鹽調味,最后下10克牛油滾開而成。
材料:石斑或紅魚柳、黑椒汁、胡椒粉、喼汁、檸檬汁、生粉、鹽、菜油。
做法:石斑或紅魚柳洗凈切大塊成“扒狀”,以胡椒粉、鹽、喼汁、檸檬汁調味,蘸上生粉備用。開平底鍋下油,放入魚扒兩邊煎成金黃色至熟,上碟。黑椒汁下鍋煮開,淋在魚扒上,裝碟便可。
青檸蒸牛蛙
牛蛙是一種大型的食用蛙。它與田雞雖同屬蛙科,但不屬于禁食的蛙類。牛蛙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故近年牛蛙是常見的食材。牛蛙在四川菜中運用甚廣,可用麻辣食味烹制出不同的菜肴,如以水煮魚之法弄出的水煮牛蛙等,風味獨特。而以前廣東人則喜歡以荷葉蒸田雞。以青檸汁蒸之,其清爽味和。
材料:牛蛙、蔥花、青檸、姜絲、料酒、鹽、雞粉、胡椒粉、生粉、花生油。
做法:青檸榨汁,將青檸皮的青色部分切碎備用。牛蛙去皮及去除內臟,牛蛙腿切開,身部切件洗凈,瀝干水分,用適量的青檸汁、姜絲、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料酒、花生油拌勻。開蒸鍋,待水滾開后放入牛蛙蒸至熟,最后撒上蔥花、青檸皮即可。
紫蘇田螺蒸魚頭
以魚頭烹制出的菜肴比比皆是。魚頭的特點體現在“軟滑”二字。魚頭含豐富的膠質、骨質,還因帶有一定的魚嫩肉和軟骨,突出了魚頭之“軟”處。魚頭如以姜蔥蒸之則為一味較清淡的菜肴,若如今日食單介紹,配以紫蘇田螺蒸之,則有意想不到的風味,能成為喜愛紫蘇田螺者情有獨鐘的魚頭菜式。
材料:田螺、紫蘇葉、蒜蓉(拍碎)、米酒、蠔油、豆豉、桂林辣椒醬、醬油、鹽、花生油。
做法:田螺放入清水中令其吐出臟物,洗凈斬尾,飛水備用。紫蘇葉切粗絲備用。魚頭洗凈瀝干水分,以適量醬油、鹽、花生油拌勻,置于碟上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蒜蓉、紫蘇葉、豆豉,放入田螺翻炒,下桂林辣椒醬、蠔油、醬油、米酒和適量水翻炒,收汁,置于碟上,晾凍后鋪在魚頭上。開鍋蒸熟即可。
生燜烏鬃鵝
烏鬃鵝,也叫黑鬃鵝,以它頸背部有一條黑色的鬃毛而得名,是清遠的特產,當地人叫它為“火鵝仔”,在1977年后被定名為“清遠烏鬃鵝”。純種的烏鬃鵝難得,其特征為體質結實,鵝毛貼身,體軀寬廣且背平。母鵝要比公鵝好吃,一般在3公斤左右,其皮下脂肪少,鵝肉鮮嫩且具較佳的纖維質。據說,烏鬃鵝是瀕臨絕種的鵝種,在2000年時只剩下不到180只。現在有口福,在市場上時有碰到此品種。冬季是吃鵝的好時節。
材料:光鵝、大蒜、姜、蒜頭、花生油、柱侯醬、醬油、蠔油、米酒、水、片糖、胡椒粉、鹽。
做法:將鵝斬件備用。姜、蒜頭洗凈拍碎備用。燒鑊下油,爆香姜和蒜頭,下鵝件爆炒至見油,加入適量的柱侯醬、醬油、蠔油、米酒、水、片糖、鹽,慢火燜熟,加大蒜煮開便成。 |
小蝦雞子蒸水蛋
小魚小蝦是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它既可作餐前小吃亦可作下酒之物。而雞子同樣含有豐富的脂肪性物質及碳水化合物、鈣、磷等,有滋陰潤燥的功效。雞子最好選用本地的,雖其個子較小,但多為鮮貨而且食味較佳。由于受冬天氣溫的影響,人的機體生理功能和飲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時需要更多地補充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小蝦、雞子可謂滋補之材,以蒸水蛋的家常做法烹制,口感鮮嫩且制作簡易,是一種冬季的適時小菜。
材料:小蝦、雞子、雞蛋、礦泉水、蔥花、醬油、鹽、雞粉、花生油。
做法:雞蛋打開,倒出蛋液置于碟上,加礦泉水、鹽、雞粉打勻備用。小蝦、雞子洗凈瀝干水分,放入蛋液中。開蒸鍋,待水滾開后放入蛋液蒸8分鐘左右至熟,加上醬油,淋上熟花生油即可。
沙茶醬炒牛仔肉
牛仔肉,即為牛犢之肉,其肉質幼嫩,味鮮且不肥膩。因屬“白肉”,要比“紅肉”吃得健康,通常被列入健康食譜里,廣受大眾青睞。市面并不難找到這種食材。而在酒樓也常會吃到像“姜蔥炒牛仔肉”或“紅燜牛仔肉”等菜式。烹制牛仔肉不太費勁,現在的酒樓烹制此菜十分聰明,大多以原汁原味的手法來演繹。對其鮮嫩的肉質不施任何“殘忍”的手法來腌制,只作簡單的調味,多以炒、醬爆或紅燜的烹法,而佐以沙茶醬為其中一種可口的食法。
材料:牛仔肉、檸檬汁、沙茶醬、姜片、蔥段、鹽、糖、生抽、生粉、花生油。
做法:牛仔肉洗凈切片,以適量的檸檬汁、鹽、糖、生抽、生粉和花生油拌勻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片和蔥段,下沙茶醬炒香,放入牛仔肉翻炒至熟,調味即可上碟。
清炒高腳菜心 時下是吃“高腳菜心”的時節,有些酒樓正在熱賣這品種。高腳菜心以其菜味香濃,口感腍甜被大眾所追捧,是冬季食用最佳的蔬菜之一。這種菜心每年立冬前才種植,在冬至前后上市。由于冬至是歲晚,高腳菜心自然就比其他菜心遲出產,故又名“遲菜心”。高腳菜心“起率”不高,可謂“天一半地一半”,所以價格比一般的菜心要貴。高腳菜心以豬油渣烹炒會有俗氣,影響其清純之本。其實,時下的豬油渣生炒菜心也未嘗見得好吃,只是“浮”香而已。高腳菜心用湯煮或白焯才可最大化地品嘗到它的本味和本質。而用拍蒜清炒亦無妨。
材料:高腳菜心、蒜頭(拍碎)、二湯、鹽、糖、花生油。
做法:高腳菜心洗凈,摘出菜遠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蒜,放入菜遠翻炒,加少許二湯,炒至熟,調味即可。 |
紅腰豆煮鮮鮑 豆類的品種多樣而且富含蛋白質、賴氨酸和生物類黃酮等營養。紅腰豆是豆類中營養較為豐富的一種。其原產于南美洲,是一種西式的食材,市場上以罐頭為多。紅腰豆的應用廣泛,可做沙律、雜菜,也可用于烹煮粗糧飯、咖喱配菜或湯品等。近來,筆者在一間著名的粵菜餐廳里吃過一款紅腰豆煮鮑魚的菜式。其食味獨特,配搭新穎,營養均衡,回味無窮。如果不選用鮑魚烹煮的話,也可采用其他魚類或貝殼類,同樣味甘鮮甜。
材料:紅腰豆(罐頭)、鮮鮑魚、二湯、姜汁酒、鹽、米水、橄欖油或菜油。
做法:鮮鮑魚起肉洗凈,以姜汁酒飛水備用,紅腰豆洗 |
蝦子豬腩燜筍干
筍干、柚子皮、支竹等均屬食材中的“瘦物”,多與脂肪豐富的肉類共烹。“瘦物”能起到吸收油分的作用,也可以吸收醬汁的味道,使菜肴的食味具有層次感,而更加滋味。筍干美味可口,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在冬季,以濃味的汁醬烹煮,既惹味又適口。
材料:豬腩肉、筍干、蝦子、姜片、蒜頭、蔥段、二湯、醬油、蠔油、鹽、糖、花生油。
做法:筍干用水泡軟,開鍋煮5分鐘左右,撈起,瀝干水分后切塊備用。豬腩肉洗凈,一部分切片,用鹽調味,其余切塊,用鹽、糖、醬油調味備用。開鍋放入豬腩肉片,逼出豬油,保留油渣備用。爆香姜片、蒜頭,放入豬腩肉翻炒,加入筍干,下適量的二湯、醬油和蠔油,以鹽、糖調味,煮至入味,最后加入蝦子、油渣和蔥段翻煮片刻即可上碟。
鍋燒羊肉
鍋燒,為冬季較常見的烹法,因其可保存食物的溫度,而且鍋燒的汁醬多為濃香,吃時香噴噴,既御寒又可增加食欲,所以頗受歡迎。像“鍋燒海參”、“鍋燒斑頭腩”便屬此等美味。今天推薦一道“鍋燒羊肉”的時令菜,所配的醬料不但馥郁甘濃,而且可去除羊肉的膻味,閑時也不妨一試。
材料:羊肉或羊腩、白芝麻、蒜頭(拍碎)、姜片、京蔥白、腐乳、南乳、柱侯醬、醬油、料酒、二湯、胡椒粉、鹽、糖、花生油。
做法:羊肉洗凈,開鍋燒開水,放入羊肉“飛水”,撈起后切塊備用。白芝麻烘香,磨成粉,以花生油攪拌成醬狀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片、拍蒜、京蔥白,下羊肉煸炒,加腐乳、南乳、柱侯醬繼續翻炒,下適量的醬油、料酒、白芝麻醬和二湯,加鹽、糖、胡椒粉調味,慢火燜至羊肉軟腍,收汁,上熱鍋,吃時以適溫加熱便可
蝦油肉柳煮蘑菇
蝦油是天津塘沽出產的海產調味料,其中以白毛蝦制作的為上品。蝦油是以曬蝦醬所留下的汁液,再經過多種步驟處理后而呈紅褐色透明狀的調味醬汁,其口感清香咸鮮,帶有獨特的濃郁氣味。它與魚露均是采用海洋新鮮魚蝦之汁精制,烹調法與醬油相似,能起到提鮮、調味的作用。以蝦油烹煮蘑菇、肉柳,蘑菇的鮮味再加上蝦油的咸香,和口醒胃,菜肴濃而不膩,可謂家常佳肴。
材料:蘑菇、蝦油或魚露、醬油、豬肉、姜、檸檬汁、醬油、生粉、鹽、糖、花生油。
做法:蘑菇洗凈,切角備用。姜去皮拍碎備用,切勿泡水。豬肉洗凈切柳狀,以醬油、鹽、糖拌勻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放入肉柳爆炒片刻,加入蘑菇翻炒,下適量的蝦油、醬油、糖和少許檸檬汁翻炒至熟,收汁,勾芡便可。
毛蟹煮白飯魚
毛蟹為河蟹,雖然體形不大,但肉質結實柔嫩。尤其當天氣轉冷,蟹膏量多而香膩,打開蟹蓋后的蟹膏賣相亦相當誘人。白飯魚則為文昌魚,平均體長在5厘米左右,生長于各大海域里。它也是生物進化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海洋生物,其揭示了現存脊椎動物的起源。毛蟹與白飯魚均為海產,它們富含蛋白質,且具海鮮的鮮甜食味。在烹制后,菜肴上布滿了一層橙黃蟹油,既暖胃又御寒,其色相更誘人胃口。
材料:毛蟹、白飯魚、豬里脊、姜片、雞湯、料酒、鹽、糖、醬油、白胡椒粒、花生油。
做法:毛蟹起蓋去鰓洗凈,一開四備用。白飯魚洗凈備用。豬里脊切絲,拌鹽、糖、醬油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片,下雞湯、白胡椒粒滾開,加入蟹、白飯魚、豬肉絲和少許料酒煮至熟,最后調味即可。
麻辣汁煮海參
海參,以其入菜由來已久。在眾多的高檔筵席里,它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海味菜饌。海參的吃法多式多樣,常見的如奶湯海參、家常海參、紅燒海參等等。筆者認為海參的烹法以魯菜的見佳,曾在北京“豐澤園”品嘗過“蔥燒海參”,其味不俗,口感平衡,至今回味。以川味的麻辣汁醬烹調,亦屬一道適時美味。
材料:海參(即食)、洋蔥、鮮花椒、青椒、紅椒、蔥花、雞湯、豆瓣醬、醬油、料酒、胡椒粉、生粉、鹽、糖、辣椒油、麻油、花生油。
做法:洋蔥、青紅椒洗凈切大塊備用。海參切條,開鍋滾開雞湯,放入煨至入味備用。炒香洋蔥、青紅椒、鮮花椒,下海參及適量雞湯、豆瓣醬、醬油、料酒、胡椒粉和辣椒油、麻油燜煮至透,勾薄芡,最后調味,撒上蔥花即可。
法式鵝肝炒牛柳
鵝肝,以法國西南部所產的尤佳。在西餐中,鵝肝、黑菌及魚子醬為餐桌上的“皇帝”。世人也美其名曰:“法國三寶”。
鵝肝的吃法以香煎和弄醬的居多,通常佐以波特酒或葡萄酒。隨著烹飪潮流的不斷變化,中餐館里也常可吃到這種美味。其實,市場上不難買到法式鵝肝,諸君若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嘗試一下今天推薦的做法。
材料:鵝肝、牛柳、洋蔥絲、姜片、蒜茸、蒜頭、蔥段、黑椒碎、唐芹、紅酒、生抽、鹽、生粉、菜油。
做法:牛柳洗凈切片,加鹽、生抽、蒜茸、黑椒碎、生粉拌勻備用。鵝肝切成塊蘸生粉備用。開鍋下菜油,放入鵝肝煎至呈金黃色,下適量鹽,撈起。爆香洋蔥絲、蔥段、蒜頭,放入牛柳炒至八成熟,放回鵝肝,下唐芹翻炒,最后調味便可。
燒汁煮鯇魚腩
燒汁,源于西餐的汁醬。在中餐的部分菜肴里也被借鑒作烹調,像粵菜里的“西汁”,北方菜“扒牛肉條”的汁醬等等。其實,西餐的燒汁是以牛骨燒烤干香后,加入洋蔥、紅蘿卜等雜菜和番茄膏、香草一起烹煮的湯汁,其用途極其廣泛。而在日式的烹調里,燒汁又在西餐燒汁的基礎上再加上醬油、味淋等材料共制而成,其味更易受到亞洲人的接受和采用。燒汁的食味濃郁,且可烹魚、肉、菌菇類等食物,今天選用鯇魚腩制作,其食味的特點為香、鮮、濃。
材料:鯇魚腩、姜片、蔥段、日式燒汁、味淋、二湯、鹽、糖、牛油、菜油。
做法:鯇魚腩切塊,用適量鹽、糖和日式燒汁拌勻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片、蔥段,放入鯇魚腩翻炒,下日式燒汁、味淋和少許二湯,調味后煮至熟透入味,收汁,最后加少許牛油翻炒便可上碟。
鹽焗多寶魚
養生滋味 以“鹽焗”來炮制的菜式,具有惹味咸鮮的特點,而且適合在夏季進食。由于這個季節出汗較多,適當補充鹽分有益人體新陳代謝。筆者近日在番禺一酒樓吃過一道“鹽焗多寶魚”,其食味咸中帶鮮,在凸顯鹽焗風味的同時不失食材本身的食味特點,故記下其做法,與諸君一聊。
材料:多寶魚1條、咸豬腩片50克、蒜頭(去衣拍碎)15克、姜片20克、蔥段20克,鹽、花椒粉、胡椒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多寶魚宰好洗凈斬件,以適量鹽、花椒粉和胡椒粉涂勻魚身,腌制片刻備用;燒熱砂煲,下少許花生油,放入咸豬腩片爆香至出油,然后放入姜片、蔥段和拍蒜大火翻炒2分鐘,再放入多寶魚翻炒,然后加蓋焗制5分鐘至熟便可。 |
蟹黃韭菜豆腐
養生滋味
被人們美譽為“起陽草”的韭菜與質感軟滑、帶豆香味的豆腐,兩者的口感相宜、營養協調,故在很多菜式里都會同時出現,像筆者介紹過的大馬站豆腐煲和潮州傳統家常菜里的韭菜豆腐。這次取蟹黃搭配,以達到甘鮮的食效為目的。而在炎熱的夏季,這款菜式又可刺激味蕾、增進食欲,從食療的角度而言,又有溫中開胃、補腎助陽、養血活血的效用。
材料:蟹黃(蟹膏)50克、豆腐2塊、韭菜150克、蒜頭(去衣拍碎)20克,姜汁、喼汁各少許,鹽、胡椒粉、米酒、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豆腐切塊,以平底鍋煎至上色,備用;韭菜洗凈切段備用;爆香蒜頭,下韭菜翻炒片刻,加入豆腐和蟹黃小心翻炒,攢少許米酒,下少許水和姜汁、喼汁,以鹽、胡椒粉調味,收汁便成。
絲瓜蒸豬肚
絲瓜有天羅、天絡瓜等叫法,廣東人常稱它為勝瓜,主要是取其意頭。勝瓜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均有種植,廣東的杜阮所產的涼瓜名氣較大,而杜阮的勝瓜也不俗,其特點鮮嫩有瓜味,而且有稔甜的口感。這種絲瓜配以味道較濃郁的佐料清蒸,是一種較能體現其特點的吃法。勝瓜含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與含有蛋白質及鈣、磷等養分的豬肚結合,營養均衡且富含風味。
材料:絲瓜300克、豬肚200克、花甲干(水發后)50克、姜絲10克、蒜頭(去衣拍碎)15克,鹽、糖、頭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絲瓜洗凈去絡,切成長條形備用;豬肚以鹽搓洗,用開水飛水后再沖洗,切片備用;絲瓜上碟,放上少許姜絲、蒜頭和適量鹽、糖,再放上豬肚和花甲干,入蒸爐大火蒸熟,最后淋上熟花生油和頭抽便可。 |
西汁蘭豆炒軟骨
西汁是由茄汁或番茄與雜菜、醬、洋蔥、西芹和紅蘿卜烹煮而成的湯汁,有增進食欲的效果,是一種適宜在夏天烹菜時用的汁醬。而這里所說的軟骨,在家禽和豬、羊的身上都有,其中雞軟骨被廣泛應用,而且價錢適宜。這種被美名為“雞中寶”的雞軟骨與西汁共烹,可謂惹人垂涎且富含風味。
材料:雞中寶300克、蘭豆150克、西芹段50克、紅蘿卜片50克、洋蔥片80克、茄汁30毫升、蒜頭(去衣拍碎)10克,白芝麻、檸檬汁各少許,鹽、糖、雞湯、生抽、菜油各適量。
做法:雞中寶洗凈瀝干水分備用;將洋蔥、西芹、紅蘿卜炒香,加入適量雞湯慢火煮半小時,過濾備用;開平底鍋下油,放入雞中寶煎至上色,然后加入少許生抽,翻炒片刻備用;爆香蒜頭和蘭豆,放回雞中寶大火翻炒,加入西汁、茄汁和檸檬汁,以鹽、糖調味,收汁便成。
魚茸燜齋
齋菜在夏季是極受歡迎的菜式,燜齋的手法多樣,故風味各異。取陳皮與魚茸搭配是一種漁家的手法,魚茸是將鮮魚肉煎香,然后磨成茸狀,再以料頭像姜粒、蒜頭等和豬油搭配與齋菜燜煮。這種帶有葷味的齋菜,可豐富菜肴的味道。取菜油代替豬油,令其搭配更為健康。
材料:鮮魚肉200克、陳皮10克、冬菇(水發后)50克、豆卜50克、蘭豆50克、木耳(水發后)50克、粉絲(水發后)80克、娃娃菜100克、姜粒(米狀)15克、拍蒜15克,鹽、糖、蠔油、老抽、紹酒、雞湯、菜油各適量。
做法:魚肉煎香后磨成茸狀備用;蘭豆出水備用;開鍋下油,爆香姜粒和拍蒜,下魚茸翻炒,攢少許紹酒,加入除蘭豆之外的其他材料翻炒,然后下雞湯和蠔油,慢火燜15分鐘,最后加入蘭豆,下鹽、糖和少許老抽收汁便成。
節梨醬芒果燜雞
夏季的食譜里,不乏以水果入菜。水果的果香和果酸,增加菜肴的風味,是清而不淡的一種烹煮手法。在東南亞菜譜里,這種食譜更為普遍。今天所聊到的芒果燜雞是其中一款醒胃的夏日菜饌,當中還加入了一種名叫芒果節梨醬(chutney)的佐料,是一種印度風味的調味醬,由芒果、葡萄干、糖、檸檬汁等材料制作而成。節梨醬的應用極廣,它也是咖喱的佐料。以其燜菜,味道豐富而且口感平衡。
材料:雞半只、芒果1個約150克、節梨醬(瓶裝)150克、姜片20克,鹽、生抽、生粉、米酒、菜油各適量。
做法:雞洗凈斬件,以鹽、生抽、米酒、生粉拌勻備用;芒果去皮起肉切片備用;爆香姜片,下雞件翻炒,加入芒果和節梨醬,下適量水慢火燜煮20分鐘至雞全熟,最后調味收汁便成。
蜆芥雜菇燜豆腐
養生滋味
蜆芥跟榴蓮、奶酪、檳榔等均為個性極強的食物,喜歡跟不喜歡的都是因為它的味道。蜆芥是鮮腥食物中的佼佼者,以淡口(咸度低)的為佳,過咸的蜆芥吃上去則有種苦澀味。筆者在一順德菜館里吃過當地產的蜆芥,其咸鮮度恰到好處,以其作為蘸醬或配料,均令菜肴惹味誘人。與蜆芥相襯的是姜和陳皮,它在菜肴里除了起到增鮮去腥的作用之外,亦可中和菇菌本身帶有的寒涼屬性。
材料:蜆芥15克、冬菇(水發后)50克、茶樹菇50克、金針菇50克、陳皮10克、姜片15克、蒜頭(去衣拍碎)15克、豆腐2磚,鹽、糖、生抽、蠔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雜菇洗凈飛水備用;豆腐切小塊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蒜和姜片,放入雜菇翻炒片刻,下適量水和豆腐、蠔油、蜆芥,慢火燜10分鐘,最后調味即成。
唐芹豆醬煮黃花魚
黃花魚為洄游魚,這種類型的水產離水后較難存活,故以冰鮮為多。它的做法以煎封較受歡迎,以唐芹、豆醬燜煮亦為一種特色吃法,此法多見于潮州菜,它的特點是鮮美,達到這種效果是豆醬和唐芹兩者交融所致。黃花魚又被命名為石首魚,是因它的頭部長有奶白色的石狀頭骨。它含有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與雞湯、豆醬配合,合成一款和味且營養均衡的適時美味。
材料:黃花魚1條約8兩、唐芹100克、普寧豆醬20克、芫荽梗15克、蒜頭(去衣拍碎)15克、紅椒絲15克,老抽少許,鹽、胡椒粉、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黃花魚宰好洗凈,以鹽涂勻魚身,腌制10分鐘;用平底鍋煎至上色,備用;爆香拍蒜,下唐芹和紅椒絲翻炒片刻,放回黃花魚,下適量雞湯、少許老抽和豆醬、芫荽梗,以鹽、胡椒粉調味,中火煮4分鐘至魚熟,收汁便成。 |
蒜頭焗蟹
蒜頭的味道獨特,為魚、肉豐富食味,它含有的蒜素有殺菌功效,所以生腌的食物大多采用蒜頭。蒜頭是一種無國界的食材,所以它的產地亦遍布全球。蒜頭有極好的除腥效果,但不會喧賓奪主,取之焗蟹,能把佐料的味道引入蟹肉之內,令菜肴清爽甘醇。
材料:螃蟹500克、蒜頭(去衣)200克,魚露、辣椒汁各少許,鹽、胡椒粉、紹酒、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螃蟹宰好洗凈斬件,以適量鹽拌勻,用大火爆炒1分鐘左右,取出,放入蒜頭爆香至上色,放入螃蟹翻炒片刻,加入炒螃蟹時溢出的蟹汁和魚露、辣椒汁繼續翻炒,攢入少許紹酒,加蓋焗片刻,然后收汁至干身,最后以鹽、胡椒粉調味即成。
辣椒芝麻醬炒黃牛肉
牛的品種大致分為水牛、黃牛和牦牛。黃牛香辛素的肉味較濃,而且肉質細嫩,西餐的牛扒大多采自黃牛,傳統的牛扒不作任何腌制,所以它的維生素、蛋白質和鈣、鎂等營養,不因加入像食粉(小蘇打)等材料而受到影響。黃牛切片后與富含香辛素的辣椒、蒜頭、芝麻醬共烹,風味凸顯,營養均衡。
材料:黃牛肉300克、青辣椒100克、辣椒干(切碎)5克、芝麻醬20克、蒜蓉15克,生抽、麻油各少許,鹽、生粉、胡椒粉、米酒、菜油各適量。
做法:黃牛肉洗凈切薄片,以鹽、生抽、菜油、生粉、米酒拌勻備用;辣椒去籽切條狀備用;爆香蒜蓉、辣椒和辣椒干,下黃牛肉猛火翻炒片刻,加入麻油、生抽和芝麻醬,迅速翻炒,以鹽和胡椒粉調味即成。
蔥燒汁海鮮釀冬瓜
冬瓜屬性寒涼,在食療里有清熱生津解暑的效果,是大暑前后的適時食材。以冬瓜環的形式與海鮮配搭,以蔥燒汁佐之,是一種惹味醒胃的吃法。
材料:冬瓜500克、鮮蝦200克、魷魚100克、日式蟹柳50克、冬菇(水發后)50克、紅蘿卜片20克、大蔥100克,豬油少許,鹽、糖、蠔油、醬油、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去瓤,切成環狀,與雞湯放進蒸爐蒸熟備用;魷魚劃交叉斜紋備用;大蔥取蔥白拍碎,用花生油和豬油爆至焦香,放入鮮蝦、魷魚、蟹柳、冬菇和紅蘿卜大火翻炒片刻后,轉中火,然后加入蠔油、醬油,以鹽、糖調味,慢火收汁,最后將海鮮放進冬瓜環內便成。
鬼馬蒸水蛋
夏天吃東西避忌肥膩,偏向清爽。爽口的食材多樣,馬蹄便為其中一例。馬蹄富含淀粉和維生素,有清熱生津的食效。鬼馬者,除馬蹄外,還有油炸鬼。但油炸鬼畢竟是油炸之物,不利健康,要選擇上乘的就講究烹制的油質。蒸水蛋是下飯的好菜,加上肉松、蠔豉和豬油渣的相佐,組成一款口感豐富的小菜。
材料:馬蹄30克、油炸鬼30克、蠔豉(水發后)30克、肉碎50克、雞蛋3只,豬油渣少許,鹽、生抽、熟花生油、蔥花、芫荽、礦泉水各適量。
做法:馬蹄去皮切粒備用;油炸鬼切片備用;蠔豉切粒備用;雞蛋打開,倒出蛋液置于碟上,加入礦泉水、鹽打勻,再放入馬蹄、油炸鬼、蠔豉和肉碎拌勻,入蒸爐蒸4分鐘左右至熟,加上生抽,淋上熟花生油,最后撒上蔥花和芫荽即可。
椰汁涼瓜青浸花甲干
椰汁有滋潤皮膚的效用,所以在很多美容的食療中常會應用到它。從營養角度而言,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及鈣、磷、鐵、鈉等礦物質。以椰汁入饌屢見不鮮,尤其是在東南亞的菜譜里,無論清淡還是濃郁,都被廣泛應用。而今天所聊到的椰汁涼瓜青浸煮花甲干,為一款適時的夏日家庭小菜,它融合了海味的甘香、涼瓜的甘苦和椰汁的清甜等食味特點。
材料:涼瓜300克、椰子1只、花甲干(水發后)100克、唐芹50克、花菇(水發后)50克、姜片20克,鹽、糖、雞湯、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涼瓜去籽洗凈,切成薄片,放入少許鹽拌勻,飛水備用;椰子取汁,將肉切成薄片,與適量雞湯和花甲干、鹽、胡椒粉、姜片慢火煮30分鐘,然后加入唐芹、花菇和涼瓜青,繼續煮5分鐘,最后調味即成。
野生菌炒鵝片
時值悶熱的夏日,今天聊一下鵝的其中一種吃法——算得上是醒胃的炒鵝片。以野生菌和鵝片配合,菌的香氣能提升鵝片的食味。當中需要到汁醬的協助,這里可以選用日本燒汁,它濃香甘醇,能提升食欲。
材料:野生茶樹菇和野生冬菇(水發后)各150克、鵝片(半厘米厚)200克、日本燒汁20毫升,黑椒碎、麻油各少許,鹽、糖、豉油、米酒、蒜汁、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以鹽、豉油、蒜汁和米酒將鵝片腌制半小時,開平底鍋,猛火將鵝片煎至上色,取出后放入茶樹菇和冬菇翻炒,再放回鵝片,加入日本燒汁和黑椒碎繼續翻炒片刻,以鹽、糖調味,淋上麻油即成。 |
海帶蒸魚頭
在夏天適量進食性寒、清涼的海帶,有亮發、降血脂的食效。海帶常見于涼拌或煮湯或綠豆糖水之中,以清蒸的烹法就較為少見。取之與魚頭共烹是一種特色吃法,其中姜、胡椒粉和米酒起到去腥增香的功效,本身帶有軟滑口感的海帶,與魚頭的口感和合。值得注意的是,有水質污染的地方,海帶會含有砷等有毒物質,在烹食前需用清水浸泡以去除雜質,然后再取之烹食為佳。
材料:海帶(水發后)150克,大魚頭1個,姜絲20克,蔥絲15克,蠔油少許,鹽、糖、蒸魚豉油、胡椒粉、生粉、米酒、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魚頭洗凈斬件,以鹽、胡椒粉、蠔油、花生油和生粉拌勻備用;海帶切條放在碟上,然后放上魚頭,下姜絲,灑入少許米酒,入蒸爐蒸8至10分鐘,取出放上蔥絲,淋上熱的花生油和蒸魚豉油即成。 |
椒蔥炒鹵大腸
辣椒夏季開胃,冬季驅寒,可謂一種四時適用的食材,它能令食物增添風味,像它與大腸配合,便為一例。當然大腸經過鹵水汁的炮制后,達到肥而不膩的效果。從食療的角度而言,大腸有潤燥補虛的食效,但由于它的脂肪含量較高,所以在炮制上就要有所講究。
材料:鹵大腸300克、青紅椒各30克、京蔥50克、蔥20克、姜片20克,鹽、糖、米酒、花椒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鹵大腸切段備用;青紅椒去籽洗凈切件備用;京蔥洗凈切段備用;蔥洗凈取蔥白切段備用;爆香辣椒、京蔥、姜片和蔥白,下鹵大腸大火翻炒,攢少許米酒和花椒油,以鹽、糖調味即成。
清炒蓮藕
蓮藕含有多種養分,如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它有健脾胃、滋陰補血的食用功效。蓮藕可以通過工業手法變成藕粉,是較為普遍的一種健身補品。選購新鮮蓮藕時,以藕節短、藕身粗、帶有清香的為佳。蓮藕的烹法多樣,取蓮藕作為小炒,是一種較為家常的做。
材料:蓮藕500克、唐芹100克、蒜茸30克、姜茸20克,南乳、蠔油各少許,鹽、糖、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蓮藕去皮洗凈,切片,稍作出水備用;芹菜洗凈切段備用;開鍋下油,爆香蒜茸和姜茸,下藕片和芹菜翻炒片刻,加入少許南乳、蠔油繼續翻炒,以鹽、糖調味,上碟便成。
木瓜云耳煮浮皮
養生滋味
木瓜入饌并不鮮見,它清醇的香氣和獨特的口感,無論甜品還是菜肴都為人所愛。其清潤的食效是因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木瓜蛋白酶等物質。浮皮即為豬皮,豬皮有美容的效果是廣為人知的,取上乘的浮皮與木瓜共烹,就成為這一道炎夏的適時菜肴。而當中的黑木耳除了表面上起到顏色的配搭之外,它的養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材料:木瓜300克、云耳(水發后)50克、唐芹30克、浮皮(水發后)150克、姜片20克、蝦米20克,鹽、糖、濃縮雞湯各適量。
做法:木瓜去皮去瓤,洗凈切塊備用;開鍋下400毫升水,加入濃縮雞湯、蝦米、木瓜和姜片滾10分鐘,然后放入云耳、浮皮、和唐芹,以鹽、糖調味,滾開后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