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朱仙鎮木版年畫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文天下》春節特別節目。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逢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將各式各樣、五顏六色、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貼于門上,以迎接新的一年。年畫作為中國春節一個特有的文化符號,可謂是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就為您講講中國年畫的故事。
解說:“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這是一首在中國流傳久遠的民謠,民謠中提到的“門神”就是年畫。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時張貼,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帖”,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后,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年畫由此定名。年畫的內容有花鳥、胖孩、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土氣息。中國四川的綿竹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楊家埠年畫,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年畫的制作手段很多,木版刷印是其中的一種。提到木版年畫,就不得不提中國河南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古老的民族風格,是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支奇葩。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朱仙鎮木版年畫,“河南朱仙鎮年畫,刻線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無媚態,很有鄉土味,具有北方年畫的特色”。 因為歷史悠久,朱仙鎮木版年畫被譽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
主持人:朱仙鎮木版年畫題材中最多的就是門神,門神中以秦瓊、尉遲敬德兩位武將為主。大大小小的門神畫中,秦瓊、尉遲敬德兩位武將或衣著不同,或形態各異。人們將其貼在門上,寓意保平安,降吉祥,那么,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什么多以這兩位武將為題材呢?這還得從一個關于這兩位武將的傳說說起。
解說:據《山海經》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后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以秦瓊、尉遲敬德為題材的門神畫也成為朱仙鎮木刻門神的精品。
除了秦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之外,在朱仙鎮木版年畫中,還有各種文武門神。文門神有五子、九蓮燈、福祿壽等;武門神常是戲曲中的忠臣義士和各類英雄好漢。不同人的房門常貼不同內容的門神,已婚子女房門貼天仙送子、連生貴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門貼加官進祿、步步蓮生;老年人房門貼松鶴延年和壽星之類;少年兒童房門則貼五子奪魁、劉海戲金蟾等。
主持人:朱仙鎮木版年畫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藝術結晶,刻制木版年畫的手藝也是祖輩相傳,代代沿襲,然而因為歷史的久遠,很多手藝逐漸瀕臨失傳。今天,能夠全面掌握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印刷、調色的老藝人已經寥寥無幾,尹國全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說:在朱仙鎮,我們見到了68歲的尹國全老人。他是朱仙鎮老字號年畫作坊《天成老店》的第五代傳承人,也是目前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命名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唯一的傳承人。
同期: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傳人 尹國全
現在我家是十口人, 十口人就有一個小孫女不會,剩下九口人都會,都是印年畫的。
解說:據史料記載,朱仙鎮木版年畫尹氏《天成老店》傳承譜系明末清初(公元1628一1668)尹清元(尹國全曾太祖父)曾對兒子(長子尹德順、次子尹德成)說:朱仙鎮木版年畫是咱家祖出創辦,以前的家譜毀于水患,你們一定要好好繼承,代代相傳。
于是,尹國全曾太祖父帶領兒子在商賈云集的朱仙鎮古衣街中段開創了《天成老店》,從事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印刷、調色、套版、套色技藝,生意興隆,發展十分迅速,清乾隆年間尹國全的曾祖父經手把《天成老店》遷往開封市,在花井街和北書店街設了兩處作坊。
尹國全老先生告訴我們,自己6歲就開始上作臺隨父尹福祥學習木版年畫的印刷、雕版、套版、套色、調色技藝。他的作品紋絡清晰,圖案形象生動,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群眾喜愛。
同期:中國朱仙鎮木版年傳人 尹國全
朱仙鎮的門神在過去有300多種,從改革開放經我手以來,挖掘出來有百余種,還差200多種,現在就是這個情況。
解說:尹氏年畫的雕刻、套印技藝和植物顏料調配炮制絕技,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生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尹氏刻板不僅選材精良,而且每個刻板均由兩塊以上木版組合而成,因此,尹氏的刻板無論年代多久從不變形、走樣。尹氏木版年畫十分講究用色,以礦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顏料,磨出的顏料色彩十分純凈,用這些顏料印制的年畫明快鮮艷,久不褪色。這些年畫非常注意中華民族的欣賞習慣,多用青、黃、紅三原色,用色總數可達9至10種。民間常說:“黃見紫,難看死。”而朱仙鎮年畫黃紫兩色的搭配,顏色厚重,對比強烈,不僅沒有難看之嫌,反而色彩鮮艷,與民間過年的歡樂氣氛協調一致。
從早前的以門神為主,到隨著歷史發展出現的神話故事、戲曲以及佛教、道教、儒教等題材品種,朱仙鎮木版年畫代代相傳,并得到了國家的重視。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持人: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命名到老字號的任命,傳承人的任命,再到年畫博物館的開建,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今天的藝人們,還在制作著各種傳統文武門神,而新的充滿時代氣息的精品也不斷問世,朱仙鎮木版年畫顯示出生命的活力。感謝收看本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