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感冒藥的廣告說:“中藥好,西藥快,中西醫結合療效好”--放屁!僅僅就感冒來說,應該是:中藥好,中藥快,中西醫結合沒必要。
中醫藥是祖國醫學的瑰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中藥湯劑是從古至今沿用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劑型,正確使用中藥是發揮中藥療效的關鍵。為了使中藥的應用能夠更合理,療效更可靠,在選用中藥治病時一定要細心,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藥物劑量藥物劑量是藥物取得療效的關鍵。許多人認為中藥藥性緩慢,加大劑量就能見效快。其實,藥物隨著劑量的不同,作用也隨之改變。例如,紅花少用則養血,劑量過大則變為破血;又如厚樸三物湯和小承氣湯,二方的藥物組成相同,只是每味藥物的劑量不同,它們的功效和主治證則大不相同;再如人參有保健作用,有些人便經常嚼食或用來燉肉、煲湯,殊不知,人參吃多了可以產生頭痛、失眠、心悸、煩躁、口干舌燥、便秘、血壓升高等毒性反應。
腳注中醫處方常在藥名旁邊注有“先煎”、“后下”、“搗碎”、“另煎”、“烊化”、“沖服”、“包煎”等字樣,稱之為“腳注”。一些常服中藥的患者,由于不重視處方上的“腳注”,既影響了療效,也浪費了藥物。因此,中醫強調應遵照醫囑正確煎服中藥。
因為,西醫對絕大部分感冒(病毒感冒)根本不會治,我跟你結合什么?與西醫的化驗結合?也沒必要,中醫治感冒根本不需要知道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只需辨證論治即可。感冒絕大部分是病毒感染,西醫根本無能為力。
西醫治感冒的藥分為四種:
1)感冒藥,即解熱鎮痛抗炎藥,象阿司匹林、好娃娃之類,其作用是通過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以減少感冒癥狀,象發燒、頭痛等,它本身并沒有殺菌或殺病毒的作用;
2)抗生素,即老百姓常說的所謂“消炎藥”,只對細菌感染的感冒有效,但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感冒是病毒感染,此時濫用抗生素只有副作用,沒有絲毫的治療作用;
3)激素,象地塞米松等。激素能消幾乎所有的炎癥,能“治”幾乎所有的病,因為它通過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導致癥狀減輕(無異于飲鳩止渴),但所有的病激素都治不好,而副作用卻很大;
4)病毒挫:病毒的種類有成千上萬種,并且還不斷變異,病毒挫只對個別病毒有效,所以它想挫病毒也挫不著,用它不過是心里安慰罷了。
看了上文,有的人更迷惑了:
1)我或我的孩子感冒不都是打針打好的嗎?答:感冒是一個自愈性疾病,打針也好不打針也好,到時候就好(雞叫天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打針只會減輕癥狀(以降低免疫力為代價),不會減少病程;
2)怎么別的大夫、專家都說要打針?跟你說得不一樣呢?答:我說的不是我的創造,大學內科教材里就是這么寫的,老師也是這么教的,考試也是這么考的。那么為何實際生活中不這樣做呢?問題的關鍵在于現在的醫療體制,看病不掙錢,只能靠賣藥掙錢,逼得大夫成了商人。(本文后附一篇文章--德國看醫生,痛并快樂著,看后也許對你理解這個問題有幫助)。
去年冬天的一天,一個媽媽帶一個男孩來看病。孩子發燒2天,并且平時身體不好,腹中鳴,一天大便幾次,不成形。我給開了兩付藥,藥后感冒發燒好了,又給他開了6付藥治肚子不好。兩天后,媽媽就打來電話說:吃完第一付藥,當天孩子沒有大便,第二天就大便下來了成形的黃軟便。后來我才知道,這孩子可不簡單:他爸爸是某大西醫院留學回來的大夫,他奶奶是另一家大西醫院的主任大夫,他爺爺是西醫學院的教授。原先這孩子容易感冒,一感冒就輸水,哪一次也要一周左右才能好,這次沒想到好得這么快。你看,治感冒到底中醫快還是西醫快?(參見:“我孩子得了什么???”--一副中藥治愈高燒所帶來的疑惑)中藥不僅治感冒快,治別的病同樣也快。
06年11月25日,一個地方上有名的女主播聽人介紹來找我看病。她兩年前因在露天主持節目受涼而導致雙下頜關節疼痛,一說話就疼,兩年來再也不能主持現場節目了,為此多方求醫,毫無效果,萬分憂慮(飯碗堪憂,換了誰也愁?。?。我看過病后,她問我:能不能治好?我說:能。她再問:需要多長時間?答:一個月左右。她馬上說:別說一個月,一年內給我治好就行(可見中藥慢的思想根深蒂固)。結果呢?我兩星期就給她治好了。一年后,她帶別的病人找我看病,告訴我她的病一直沒再犯。類似的例子多不勝數,
雙小腿奇癢十年一周治愈(含治法)、額上色素斑兩周治愈、3劑中藥治愈“神經衰弱”(、月子病要月子治嗎?--不用,吃中藥就行、左腿軟癱半年,兩劑藥就明顯見輕、復杯而愈--記一例美尼爾氏病的治療趣聞......又有人問:為何有的中醫、甚至一些老中醫、一些中醫專家教授也說中藥慢呢?那是他們治不好病找的借口,否則老治不好病怎么給病人解釋啊?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病都治得很快,治不快有三種情況:
1)一些病就是治得慢,中醫治得慢,西醫治得更慢,比如:免疫類病,象腎炎、類風濕、紅斑狼瘡等,慢性胃炎、小兒心肌炎、癌癥.....
.2)致病因素不能解除的疾?。喝缒撤N環境導致某種過敏病,環境不改變病就難治;
3)醫生的治法不對:每個中醫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有進取心的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多查查書或向同行請教或多想想自己辯證或用藥有沒有疏漏,總之會想盡辦法給病人治好病,同時自己的醫術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而有的中醫就會推卸責任,說中藥慢等等,這樣的中醫一天一天瞎混,混到老也不會看病,只會敗壞中醫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