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是大家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占全國總人數的15.2%。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已經僅次于感冒,成為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在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已經逐步發展成為青壯年的常見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只要我們注重預防保健工作,腰椎間盤突出癥就會遠離你。
為什么會出現腰椎間盤突出呢?
當人們長時間的彎腰工作、干家務幾十年后,則會導致腰椎間盤退變。這是人類身體進化未完全適應人類工作、生活方式的后果。因為四足動物腰椎平行于地面,不需要承受彎腰時上半身的前傾力矩;而人類需要長期彎腰干活,腰椎間盤、關節突關節、韌帶、肌肉要承受很大的前傾力矩,所以很容易就發生腰椎間盤退變。
腰部活動時的錯誤姿勢,會導致腰椎間盤退變
腰椎間盤外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導致腰臀部疼牽涉痛和腿部疼放射痛。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神經壓迫機理
據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康復理療科專家介紹,患者腰臀部的牽涉痛是由于分布于纖維環、硬膜、關節突關節、椎旁肌的痛覺神經纖維受刺激所致;表現為腰部困痛或銳痛;可通過按摩、貼膏藥及超短波、藥物滲透療法等理療方式快速緩解;但單純的椎間盤切除手術早期并不能明顯緩解腰部和臀部疼痛,除非同時做椎體間融合手術。
而患者大腿、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狀疼痛是由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所致。輕度的椎間盤突出稱之為“膨出”,表現為原來呈腎臟形狀的椎間盤在腎門凹陷處隆起,可以理解成象棋子的鼓肚子樣形狀。而局部突兀、不圓滑的椎間盤隆起則稱之為“突出”。一般情況下,“膨出”是椎間盤突出的早期階段,一般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得到緩解;而“突出”在非手術治療3-6月后不能緩解時常需手術摘除突出且產生壓迫的椎間盤。
如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國際醫療部康復理療科專家有妙招
1.首先要避免長期不間斷的腰椎間應力活動,如長時間打麻將,上網,看電視,久坐,勞動等。每1小時要起身活動一次,如廣播體操,太極拳等,或只是給自己5分鐘踢踢腿,活動活動腰。
2.其次要采取正確的坐、立、干活姿勢(讓重物盡量貼近人體的重心線),減輕腰椎間的應力。
腰部活動的正確姿勢
3.加強腰背肌鍛煉。可以在俯臥在床上做“燕子飛”(角弓反張)動作,或挺腹動作。
腰背肌鍛煉的正確姿勢
為什么要做這些動作?
人體腰椎間盤在30歲后開始退變、脫水,相應的其周圍的纖維環、后方的關節突關節所受應力增加,也發生退變。只有鍛煉出強壯的腰部肌肉,才能穩定住已經退變的腰椎結構,避免進一步的腰椎不穩,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
若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如何治療?
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康復理療科專家張林強調,非手術治療的目的在于:消除神經根水腫,減輕局部的炎癥; 松弛腰段肌肉,減輕椎間盤內的壓力;消除腰段肌肉內的炎癥反應,打破惡性循環。對于“僅有腰痛癥狀,沒有或有輕度腿麻癥狀”的患者,建議行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
1.休息,但并非絕對臥床。急性發作時可考慮臥床,目的是放松痙攣的腰部肌肉,減輕椎間盤所受的應力。但長期臥床(2周以上)會導致腰部肌肉松弛,一旦起床難以發揮穩定腰椎的作用,進一步加重癥狀。國際上最新的觀點是“動靜結合”。即疼痛急性期休息制動,疼痛緩解后戴支具下床適當活動,以起到緩解腰部肌肉痙攣,重建人體腰部肌肉動態平衡的目的。
2.保護性腰圍應用。硬質腰圍可以起到“體外韌帶”的作用,協助穩定腰段脊柱。
3.選擇理療方式,如推拿,按摩,熱敷,藥物滲透療法,超短波等均可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目的。藥物滲透療法是國際醫療部康復理療科引進的最新國家專利技術,通過超導靶向給藥治療技術,使藥物透過皮膚,定時、定向、定速、定位的進入病變組織。透藥速度快,藥物利用度高,減少用藥量,避免了毒副作用,無血藥濃度峰谷現象,最大優點就是無痛、無創、簡捷、方便。
4.牽引,對緩解腰部肌肉痙攣有效,是一種被動的緩解神經根壓迫的措施,暫時有效。
5.可以輔助以藥物治療,包括抗炎止痛類口服藥或消腫類藥物。
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康復理療科專家張林提醒大家,對于保守治療3-6月無效;疼痛和神經根受損癥狀的進行性加重,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患者,最好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的治療,并可根據醫生的建議采用手術方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編輯:余嫣
長按指紋
來源: 丹東市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