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袁炳勝
觀點:辨證論治是針灸臨床的基石
1,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的方法學體系
中醫臨床的方法學,實際上也經歷了對癥治療、對病治療和辨證論治三個發展階段。但是每個新的階段,是在以前基礎上的創造和發展,但不是否定。對癥治療是最原始的基于緩減可感知的痛苦的需要,但是慢慢發現對癥治療的局限性,和一些規律性癥狀的存在而在癥狀基礎上發現了病,從而發展出對病的治療。對病治療是醫學史上的巨大進步。
但是隨著實踐的進一步深入,發現同一疾病,不同的人或者在一個疾病的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對病治療,也有療效不足和缺陷。因此,在中醫四診方法的幫助下和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形成了辨別不同體質或者不同疾病階段證候病機的臨床方法。
辨證論治的概念雖然是1950年代才提出來。但是虛實寒熱陰陽辨證及經絡辨證、臟腑辨證等辨證論治體系的內容和方法,實際上自《黃帝內經》就開始形成,并且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熟地應用于指導針灸學臨床,經過兩千多年的臨床實踐驗證,為歷代中醫針灸師高度認可。
2、辨結構等是針灸辨病和取穴定位的技術層面的內容,不可替代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和鑒別診斷,都是“辨病”。西醫沒有“辨證”。所以西醫臨床治療,辨病診斷明確,專病專藥;自始至終,一個藥到底;只要是同一診斷的病,萬人一藥。中醫臨床則是辨病治療與辨證治療、對癥治療同時存在,但是辨病和對癥治療常常結合辨證論治選方施治,臨床常常病、證同辨,辨證治療是中醫最主要的特色和一個中醫師臨床的基本功。而具體治療時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有所偏重,但是不是不辨。
當然,“激痛點針灸”、“結構針灸學”和“浮針”等等聲稱只是辨結構并不“辨證論治”,同樣能夠在臨床取得很好的療效。但是應該承認:首先,這些療法都屬于針灸的范疇,都是應用針刺治病的技術層面的內容。其次,“辨結構”,找“激痛點”實際上就是中醫辨病與針灸治療臨床選穴定位的技術層面的內容,雖然對于疼痛疾病的診治比較重要,但是,這些方法技術,只是相當于臨床的戰術性的地位,而辨證論治,在臨床則處于戰略性的地位。辨結構也好,找痛點也好,都不能代替辨證論治的地位。
針灸師可以針刺阿是穴/使用干針;但是使用針灸/干針治病,未必就是合格的針灸師。這就是為什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中醫針灸理論和臨床培訓取得專業針灸師資質的非針灸師為什么不應該跨行業做針灸的道理。就如同我們可能知道哪些情況下哪些西藥可以使用于哪些臨床情況而且也有效,甚至也不會出問題,但是我們沒有接受過足夠的專業西醫藥訓練取得相關資質,就不能開西藥,是一樣的道理。
3、辨證論治的本質和不可替代性
“辨證”論治,證的背后是病機;有什么樣的病機,才會出現什么樣的證候;辨的背后,是證候的臨床表現,包括患者自覺癥狀、可見的形、色、態、聲息,舌脈觸診所得臨床證據。沒有臨床證據的支持、辨證論治就落不到實處。落不到實處的辨證是空洞虛假的“偽證候”,就難以指導臨床治療的實施而取得可靠的療效。
臨床治法原則,則是根據辨證所得的證候病機,來確立治療原則;我們讀中醫醫案,辨證論治是否落到實處,是可以按這樣的層次反推驗證的。
我們讀中醫醫案,辨證論治是否落到實處,是可以反推驗證的”,是要把他辨證的結論,與臨床舌、脈、癥狀等臨床表現結合起來看,看他辨出的證,是否有臨床表現證據的支持。
辨證準確、不落虛空,然后就是根據“辨證”來“論治”的問題,以決定治療的原則;應該根據辨證的結論,根據病機證候來確立具體的與證候病機對應的合符治則的針對性的治療原則。根據治療原則,來選用(針對或臟或腑,或經絡或氣血或陰陽或風寒暑是燥火或痰濕水飲或瘀滯等)治療方法。比如針刺還是艾灸,毫針還是刺血,還是火針?是取哪個經脈哪些經脈?還是刺絡、取經筋痛點“以痛為腧”燔針劫刺”或挑刺、或刺血拔罐或毫針補瀉或分肉刺齊刺揚刺……或者局部針刺與循經遠道刺、巨刺繆刺上病下取座病右治等等,或根據病位或根據病性或根據病因,都是要嚴格根據辨證來決定。臨床理法方治,要一以貫之,有理、有據、有方、有治,才是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保障;所以中醫臨床,是非常嚴謹的。
這就使得中醫臨床理法方藥高度一致,而不是僅憑感覺或者經驗;或者臨時的某一個局部的、單一的因素而貿然施治。實際上,中醫的治療,無論腧穴還是經絡,以及各種針刺方法,包括中藥,都是受中醫理論指導而具有一定的功效作用性能的歸納的。比如手法以按為主為補,以提為主為瀉;循經方向而刺為補,逆經方向為瀉……這使得辨證論治下的各種針灸治法,都能夠與臨床緊密結合起來(如同中醫藥藥物的四氣五味性能功效),成為一個圓融的體系。而“現代針刺”拋棄了艾灸、火針、溫針、以及補瀉,把針刺治療的原理和目的理解為“刺激”神經或者肌肉筋膜組織,那么這種理念下的針刺,是不是“刺激“”了就萬事大吉、就有益而無害呢?
基于臨床真實實踐體驗,我不贊同把針灸當作手術做。我希望我們每一個拿針灸針的人都能夠成為真正合格的中醫針灸師,能夠給患者提供中醫水平的建立在生命層面的、辨證論治的、動態的、立體的診斷水平上的高質量的針灸治療;而不是建立在靜止的基于尸體解剖層面上的局部認識層面上的刺激性治療。是的,中醫的辨證論治,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診斷;因為生命的連續性和動態變化,中醫針灸的臨床治療,也不應該靜態的而應該是動態的。
也由于接受治療的個體的獨特性,所以臨床也應該是更加個體化的治療。辨證論治,就是保證針灸臨床動態治療和個性化治療的方法學基礎。
4、辨證論治是針灸學術與臨床傳承核心,是針灸臨床的基石
近年來,有些學者,提出辨證論治只是中醫藥臨床所特有的方法,不是也不適合針灸臨床。實際上,這也是基于現代部分針灸師臨床只知道“局部針刺”、在臨床上只是治療一些筋骨軟組織損傷疼痛及部分神經損傷類疾病,沒能深入了解針灸學術及針灸學術史所導致的狹隘認識所致。
從治療方法而論,《內經》是針灸的專書,早有取痛點針刺治療經筋病(相當于肌肉軟組織等相關結構)的方法,但是并不局限于毫針針刺。辨證屬于急性損傷,以及慢性損傷經絡血瘀氣滯,兼夾寒濕、濕熱,可以根據疼痛部位及范圍,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用刺血或者刺絡放血,或者毫針速刺后加拔罐。對于氣滯血瘀嚴重者尤宜。瘀腫嚴重和損傷范圍大者,也可以在選取相鄰經穴針刺,或在其左右上下進針,針后加罐。真正學好內經“針法”(內經針法是理法交融的針法),“雖不能盡愈諸病”,“思過半矣”。
從古至今,針灸臨床有著廣泛的適應病癥,面對復雜的臨床問題,辨證論治,是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方法學保障。辨病論治和對癥治療,是中醫臨床中經驗醫學部分的成就,無疑是中醫學臨床的重要內容和寶貴財富;而辨證論治,則是中醫理論在臨床實踐應用的方法學,中醫辨病治療和對癥治療,與辨證論治結合,是中醫學臨床治療復雜、疑難、危重疾病的重要方法。中醫針灸作為一門臨床醫學,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技術。中醫針灸是一個學術理論和臨床技術兼備而豐富的學科,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在臨床實踐應用的具體的方法學指導。
現代針灸界過于強調針灸臨床的“技術性”,而忽視針灸師最基本的中醫理論修養和臨床應用中醫理論于真實的臨床實踐的能力,導致了現代針灸師臨床診治范圍的大幅縮小,和在大部分疾病臨床療效的顯著降低。中醫理論在臨床實踐的價值體現,就是臨床實踐中的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應該是一個針灸醫師的基本的中醫素養。
我們必須明確:一個針灸醫師,不應該僅僅被視為針灸技術操作師或者作為針灸技術操作師來要求。因為針灸是臨床治療疾病的醫學,應該具有基本的關于疾病的生理病機、臨床診斷疾病和根據臨床診斷合理應用針灸方法技術治療疾病的能力--這個能力,對于針灸師來說,就是中醫理論、中醫四診方法及基于中醫理論和臨床四診方法指導下的辨證論治能力。
不懂得基本的生理病因病機的理論,不懂得辨證論治的臨床應用,沒有一套診斷認識疾病的方法、對疾病的認識不清,診斷不明,那么再高明的技術,恐怕不一定總能保證療效治好疾病,而且可能還會增加針灸臨床的風險,給現代針灸的發展與生存帶來巨大的危機。
辨證論治,立足臨床表現,參合舌脈,從寒熱虛實的大處著眼,選擇對病對癥治療同時能夠針對證候病機的最佳方法。所以辨證論治與專病專方專藥的辨病治療、針對最突出癥狀的對癥治療,常常結合起來使用,這是中醫臨床保證療效和安全性的關鍵,是中醫針灸和中醫藥臨床實踐應用了幾千年的中醫臨床大法,只是在古代,不明確地稱為現在這個名字而已。近現代學者提出現代辨證論治的名字,是準確的。幾千年來的中醫,一直是治病、治大病、治重癥的醫學。現代針灸界臨床范圍的縮窄、臨床療效的危機,實際上就是很多針灸醫師沒有能夠熟練應用辨證論治導致的。中醫的生命在于臨床。要復興中醫,復興針灸于臨床,就要提高臨床療效,恢復針灸治療的范圍,跳出針灸臨床僅僅局限于治療疼痛疾病的怪圈,針灸師懂得辨證論治這一中醫基礎臨床能力,非常重要。所以說,辨證論治但是針灸臨床的基石。
反方:宋淳
“辨證論治是不是針灸的基石”話題100字觀點匯總
朱斌:
本群話題為“辯證論治是不是針灸的基石”,我覺得應該先從“辨證”涵蓋的范圍說起。如果“辨證”包括所有的診斷方法,“辨證論治”當然是針灸的基石。如果“辨證”的范圍比較窄,比如一定要辨出某證,那么就不能說是針灸的基石了,因為臨床中,針灸的取穴思路有很多,不一定需要“精細化辨證”。
金肖青浙江:
辨證施治好比是改善大環境,辨病治療是局部問題局部解決,或逐個解決某一系統問題。要吸收各種知識和技能,然后辨證施治,長治久安。這是我的臨床體會,畢竟大多數病癥不是突然發生的,是身體的大環境不能提供良好支持造成的。金肖青針灸
龍云:
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現試從方法論及其生命科學觀來認識說明。人體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功能是這對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她主要的決定著生命的本質,并且功能才是人體趨利避害、健康促進、康復訓練和運動表現的基本方向與根本目標,而辨證論治從本質上講是基于功能并不是基于結構,結構是基礎、物質與起始。針灸應用結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如果針灸停留在借助結構那就局限了,還是悲哀。因為這既反應不了人體生理活動,更反應不了病理變化。因此,辨治論治是針灸的必然遵循。
冷三華:
辯證論治實際上就是診斷與鑒別診斷,沒有診斷的治療是瞎朦。因此,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
張建林甘肅:
針灸最初的基石是'以痛為腧,明代《針灸大成》把這一特點概括為“看部取穴”針灸治病,凡在特定穴所作用的特定部位內,無論什么病,什么癥狀,還有什么證型,皆取該穴而治之。這在《甲乙經》里特有說明。而辯證論治之說,是方劑學產物,應確說是現代方劑學產物,《傷寒論》用方是主之,宜之,辯證論治是無方可用的基礎上,觀其脈證,隨證治之,的產物,針灸與方劑是兩個產物。
俞紅五:
辨證論治是在八綱指導下的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經絡辨證等。針灸治病,大約不外辨證,對癥和對病。三者應該統一起來優勢最大,當然去掉哪一個都行。把現代發展出來的一些體系,說成辨證也未嘗不可,比如關主任的結構針灸,能不能說成結構辨證呢?
張吉岐:
一個針灸穴位和一味中藥一樣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同樣一種疾病有多個穴位可以治療。但是疾病的產生原因有多種的。只有對應病因了效果才能取得,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辯證論治,何為辯證論治?辯論治就是找到問題的根原進行真對治療。就如同有炎癥就打抗生素一樣,你需要去檢驗何種病毒或者真菌感染才可以下藥。如果不辨證全面覆蓋有效果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所以針灸也是需要辯證論治的。
諶春亮: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社會生活的矛盾激化是疾病外因,整體與局部的失和導致整體管理失控是疾病內因,中醫本質上是一門恢復整體管理的學問。
中醫的辨證施(論)治,正是從整體管理出發,自然包含了局部因素,中醫與西醫如同總經理與部門經理的關系,針灸是中醫治法之一,辨證論治是中醫從表象到病因病機到治則治方的整體深入剖析,是中醫的基石,所以辨證論治也是針灸的基石。單純的物理機械損傷可以僅從結構的角度剖析能收效,假如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僅從結構這一種關系去分析,就因局限而捉襟見肘了。人體只有一個,關于人體的科學只有一個,醫學要進步,需要有高度的正確的方法論,中醫將吸收包容西醫的微觀特性,成為醫學的主導。
樊小農天津:
我理解的辨證施治是如何正確判斷“身體問題”的一種原則(我這里也不說證、癥、病了,哈哈),出發點與西醫的診斷鑒別診斷并無二致。因為是原則,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有了任何的切入點,比如六經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等。針、灸是治療手段,雖然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但不變的,同樣是為了更好地解決“身體問題”。所以不但辨證論治,而且西醫的診斷鑒別診斷、一切能夠幫助更清楚地認識“身體問題”的、幫助更好地解決身體問題的,都應該兼收并蓄。難的是,人的精力有限,看不全學不完,難以真正兼收并蓄。羅繼文新疆:
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臨床通過臟腑經絡診察辨識經絡有無異常,結合患者的癥候表現,綜合判斷疾病位于臟腑經絡的具體部位,進而確定病經,再根據經絡理論選定治療的穴位,內容包括臟腑經絡理論、腧穴結構、癥候結構、經絡診查、辯經、選經、配穴應用、操作手法等,針灸、推拿臨床實踐在這些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指導下,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朱建偉江蘇:
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古中醫有自己認識疾病的理論和方法,證是對疾病某個階段的病理生理狀態的概括,疾病從發病開始有自己的演變規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癥,所以疾病的整個階段不是能用一種方法統治的,不同系統的疾病有不同的辨證方法,如臟腑辨證,氣血辨證,經絡辨證,現代針炙發展起來的辨肌論治,辨構論治,辨神經論治,這都是辨證論治的新發展!辨證論治實質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后臨機治療!
祁兆赟甘肅:
針灸也是離不開辯證的,臨床如不辯證,則不明病位,就難以選經取穴,更難明補瀉,全然盲目而為,這樣怕難以取效,那也就不是中醫了。
武士法 安徽:
人體是針灸的對象,人體是有時間和空間的,從空間上講,解剖是針灸的基石。從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上講,作為治療手段的針灸既要辨病,也要辨證,關鍵是辨病機,辨證也是辨機,辨證就是針灸的基石。
宋淳:
答辨證論治是否針灸治療的基石之辯論
辨證論治有傳統的廣義即搜集臨床資料然后尋找治療辦法和現代的狹義即辨別證候/型然后對證施治。前者是任何治療都必須的步驟,其實涵蓋了對癥對病等不同的治療。后者是今人對中醫治病方式的總結但不全面,至少忽視了針對癥狀和病種的治療。
再看針灸人常談的經絡辨證,屬辨證論治(包括廣義、狹義)的方法之一。但臨床針灸也不是人人次次都辨經絡。所以說辨證論治是必需的不對,說完全不需要也不對。
我以為辨證論治就是臨床醫生的一類工具但不是唯一一類,治病時什么工具稱手用什么。當然就某一個工具而言,不同的人用的水平會不同,與其比較工具間的好壞,不如搞清每種工具的使用條件與對象。
付戈加拿大:
主要針灸治療內科雜病,沒有辯癥為基礎,就是盲人摸象。當然治療痛癥等等,辯的方式不一樣。還是要清楚治療時的范圍和對象,有針對性的用就可以吧。
翟海健:
辯證施治是不是針灸基石?
答:不是
臨床上沒辯證,瞎扎也有效,例子多如牛毛。當然先不說中國針灸的孫子干針等。如果用肌肉解剖功能來解決疼痛根本不是老祖宗的《辯證施治》,如用用筋膜針法淺刺也可以不辯證施治。當然我一個西學中者肯定選擇“非”。如果是中醫人必選“是”。個人建議可以重寫針灸學。
呂恒:
發表一個自身的見解,文字獄一基石,基,現文字為基礎,跟父母效仿。石,磊基而成,專注與一點而不倒,如同地震儀,至今而無解。但是給了人類的方向,狹意與廣意都離不開總綱,初學者與研究者不同,臨床與講學不同,不在一個層次中討論永遠不會有共鳴,老師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就不一樣,翟刀針解決的是癥,針灸在中藥之前解決的是病,病多了有位學者記錄為證,所以認可關老師發的李教授的腰疼辨證。個人觀點,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基石。
張夢雪:
辨證論治是后世提出的中醫方藥領域里的概念,其目的在于明確診斷、指導治療。即便在方藥領域里,辯證論治也不是唯一,主病主方、方癥對應的理念同樣可以指導治療。更何況,在辯證論治產生以前,針灸已經有很好的臨床效果,說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有用方藥領域的概念過度解讀針灸的嫌疑。
針灸是治療疾病的工具和方法,對人體和疾病解讀得越透徹、充分,治療效果便越好。現代評估、查體等方法的目的也在于明確診斷,看透疾病的本質。中西醫以不同的視角審視疾病,只要能明確診斷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并不局限于辨證論治。
王健沈陽:
辯證是在望聞問切所得的基礎上進行診斷的辯證思維,在辯證的思維下,辯證方法卻有很多。“以痛為腧”等方法好比是傻瓜相機,遠遠滿足不了臨床需求。傳統針灸通過經絡穴位,現代針灸通過體格檢查、體態評估、觸診等手段找出責任病灶,也是在進行辯證思維下的診斷,所以說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
王迎英國:
辯證論治是否是針灸的基石?
辯證論治,在這里我們要分清楚這個證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內科里講的證,那么針灸可以不需要它指導也能治好病。如果辯證論治是講我們搜集癥狀體征,進行思辨,指導我們治療那則是肯定的,因為不管是辨癥狀,辨經絡,辨臟腑,還是辨病,辨體征,辨結構…都能夠很有效的指導我們針灸治療。
王來友廣州:
針灸是以腧穴為作用載體的,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它是醫家看不見但卻可以根據妙至毫巔的表象揣摩而意會的映射,默然有得,示之以道;辯證論治是方法論,是醫家的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嗎?我個人認為,不一定。也就是說沒有辯證論治,針灸依然可以實踐,它只是給予患者的一種措施而已,這種措施背后產生效應的原理,可能具普適而絕對生理性,比如凡是人都有神經系統(與針相關);凡是人都會有體溫(與灸有聯),故愚以為辯證論治不一定是針灸的基石。
張紅薇紐約:
辨證論治是不是針灸的基石:我認為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首先要考慮“證”包括什么。美國中醫,西醫的SOAP note,Subject是病人的主訴,object是醫生對病人的查體。這個查體也包括解剖肌肉骨骼的檢查。subject 和object加在一起進行辯證才能作出診斷。這個診斷可能是中醫的診斷也可能是中西結合的診斷。有了診斷才能進行治療,這個治療可能是臟腑經絡的治療,也可能是局部解剖肌肉的治療,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治療方法是什么,都要都要先對疾病作出診斷也就是辯證,然后才能治療。所以講辨證論治無論對西醫,還是對中醫都是必要的。
姬長鎖:
針對性是解決一切具體問題的通則。只不過不同的人針對具體問題時,因為習慣和學養不同,在方法選擇上有不同的角度與尺度而已!不過與用藥相比,目前針法辨證的流派性比用藥多,而辨證的精細性比用藥差!
肖國清:
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
“辯”,審辯,辨別。“證”憑證,證據。
要有精確的診斷,才能精準的治療。針灸也一樣。
趙燕平 廣州:
在傳統中醫理論體系里,經絡是溝通人內在臟腑與天地的信息通道,作為中醫的語言體系中重要的要素,經絡辨證是可以用來在臨床了解病位的基礎,病在經脈,針灸可用,病在臟腑,藥可施治療。引經中藥的使用可以更好配合臨床臟腑辨證。
葉明柱:
指導針灸臨床的是經絡學說。經絡內連五臟六臟,外絡四肢百骸。作為經絡系統,除了十二正經外,還有奇經八脈,還有經別、絡脈、經筋和皮部,似不能認為只有“十四經”。
十二經脈有陰陽表里之分,有屬絡臟腑之別,有“是動”、“所生”,有虛實,有循行路線,似不可棄而不言。 到目前為止,各種學說多如過江之鯽,雖然均言可以替代經絡辨證,平心而論到目前為止都不能替代經絡辨證對針灸臨床的指導作用。昔承淡安先生曾提倡科學,主張神經學說,至晚年則回歸經絡學說。
針灸臨床是使用針具或灸具刺激腧穴,通過經絡系統而達到治療目的,而大小方脈則藥物經由胃腸,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故大小方脈之辨證不適于針灸療法。現在有人提倡穴性,將腧穴說成中藥,將大小方脈的辨證方法搬到針灸療法中是不符合臨床,是錯誤的。
針灸臨床主要是對癥治療,如頭痛,則根據經脈之循行,分為陽明、少陽、太陽、厥陰;肩痛也分太陰、陽明、少陽、太陽。這些是初學者及只會“阿是穴”,只會局部取穴者所不能體會的,所以他們錯誤地認為針灸不需辨證。
畢禮明:
從針灸的起源來看,人類早期可能是發現了所謂的阿是穴緩解痛苦,或者局部熱敷能緩解癥狀。后來發現取了遠處的部位也能有效,而人類醫療活動的早期并沒有發現經絡及相互關系,但是隨著經驗積累的增多,其內部規律性逐漸被發現,形成相關理論,隨后進一步推廣。對于臨床來說,針灸應該是辨證與辨病的統一。如果一定說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礎,那也可以說辨病論治是針灸的進階或者尖端,因為臨床上最終都是要落實到把疾病看好。-
鐵成:
我個人感覺不論辨證論治,辯病論治,辯構論治是相互結合的,沒有必要發那么細,治好病是關鍵。
周秀華:
我見有一種傻瓜針法從不辨證的,用的是撒網針法,用針很多,療效也似還不錯,不知可否作為針灸可以不辨證的佐證。
胡祥明孝感:
針灸是要辯證的,‘’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一個體質強壯之人和一個體質虛弱之人用針是不一樣的,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所以針灸是需要辯證的。
范裴斐洛杉磯:
辨證論治,即辨証施治,經過這幾個月,從關玲老師結構針灸的啟發,跟學董福慧老師的觸診鈹針、Andy老師及苗振老師神經系統及運輸系統的評估,更肯定辨証論治的實踐重要,下手更明白五體,六經、經絡的施治方向,確實是針灸施治的基礎。
Craig Venter: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通過四診把收集的病人資料分析而獲得某種證從而進行施治。針灸當需如此,不可脫離此原則。
門愛德:
辨,動詞
證,動詞,名詞
論,動詞,名詞
治,動詞,名詞
我們也說:理法方藥。意思一樣。
我個人理解:中醫的理論是祖宗傳下來的真理,相當于數學物理化學里的定義定理公式,我們這些醫生們,就只在這中醫理論的指導下,作題目就好了。哪位題目作錯了,也不能怪定義定理公式錯了,更不能否定數學物理化學,就是不能懷疑祖宗傳下來的理論的真理性!
王東明遼寧葫蘆島:
辯證就是辨別疾病的本質,總綱是陰陽,中醫學辯證思維的特點,凡疾病者,陰陽失調也。針灸也必須辯證,以便合理腧穴處方、確定補瀉手法。(王東明)
張曉君:
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對!大學時,中醫基礎理論開篇就講:中醫兩大特色---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雖然這兩條未必照抄于古籍中,但是,確實很好地歸納總結了中醫學(包括針灸)的特色。基于針灸的特點,辨證論治更多體現在經絡辯證,或者如當今之結構辯證,不管怎樣,是一定要落實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照抄照搬治療方案。單就治療考慮不同人體質不同來看,針灸也是要辯證論治的。例如中風的閉證和脫證,治療就不會完全相同,盡管可能都是腦血栓形成。
高搏:
針灸之學,理承《內》《難》,辨證論治,法出《傷寒》。而歷代大醫,無不深通經絡之學,熟諳針灸之治,故有“業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之說。由知針灸絕非經絡病證所獨用。然知論及臟象學說、臟腑辨證,但未能真正指導針灸臨床實踐,特別是內科雜病多是對癥治療,即使辨證取穴,亦多是對腧穴功能狹義的認識和應用。
辨證論治只是針灸治病的一種方式之一。
崔秀芳北京崔秀芳中醫藥研究院:
辯證是認識事物本質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是中醫診斷的基礎,針灸是有效的方法,描述有效時常常駐足在“辯證論治”上,所以有了“基石”的說法。但是,針灸的取穴方法很多,且都有效,譬如全息針刺(針刀)是我在臨床運用的最“得心應手”的取穴方法之一(當然針刀更多的是依據解剖結構),在這個層面上看,說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有失偏頗。
李晨東:
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
“辨”要進行辨識,辨別,辨析三部分,“證”要尋找事件發生所有有關證據,求得診斷實證。
欲治療,必先認識疾病,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明確診斷,針灸不能脫離醫學客觀規律。袁炳勝 英國:
1、說明一下:中醫概念應該是是“辨證論治”,而不是“辯證”論治。辨證,是分辨證候病機,在辨別病機證候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臨床治療。而“辯證”則是哲學概念上的范疇,是基于理性和邏輯進行推理和辯論的哲學方法;
2、辨證論治,是基于中醫四診方法所得臨床資料,應用中醫學藏象、經絡、病因病機及其相關性理論,進行臨床病機及證候性質特點進行辨別的中醫臨床方法學體系,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否定辨證論治,實際上是否定中醫理論在中醫臨床上的應用。
佟立群英國:
我想提出這觀點是針對海外流行干針,鈹針,浮針等,可以不用中醫辯證思維,而進行針刺操作,手法理念不同,但止痛效果明顯。我臨床觀察,仍循經取穴,辨虛實寒熱,毫針加灸加電,給予不同治療,長期效果明顯。我支持正方論點。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
趙偉然浙江:
辯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理論和實踐的具體體現,也稱為辯證施治。正所謂方從法出,法隨證立。遣方用藥有君臣佐使之妙,針灸亦有主次配穴之功。我支持正方觀點,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
何誼四川:
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礎,以往一般認為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所以辯經論治是基礎, 但往往會影響針灸的療效。簡單用腰痛舉例:膀胱經病變的腰痛,僅僅取膀胱經的穴位,效果差強人意,如果再考慮,少陽,陽明,或進一步考慮患者的體質,也就是三陰經,結合相關穴位,療效就會提高,臨床也就會左右逢源。所以我認為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礎。?
涂履超:
我個人觀點,辨證論治不是針灸的基石。辨證論治是針灸過去式,當下的針灸進入現代式。當代的針灸在原有基礎上,融入了肌肉結構力學筋膜微創胚胎神經心理心靈分子生物學。我曾經在針灸理療科有過二年工作經歷,按照中醫針灸科專業老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需要1~3月,20~60次,按照我的針灸為主,綜合治療一般15~30天,治療5~10次。所以我認為,當下辨證論治不是針灸的基石了。時代在變遷,大道至簡。
鄭永興:
每天的診療中,頸肩腰腿痛這一類的疼痛病,更多用的是解剖的知識,辨別神經的定位,主要的疾病肌肉,判斷骨錯縫、筋出槽的位置,再去整復脊椎、四肢的關節。這些診斷準確,往往效果很立竿見影。也比辨經絡遠端取穴,療效會更穩定。但是內科慢性疾病的治療,就要在這個治療基礎上,更深入去辨證內臟、經絡的陰陽五行平衡,才能療效更好。我自己的體會,支持辨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但是這個基石我是在中西醫結合起來用。
李瑩遼寧沈陽:
我覺得辯證論治是針灸的基石,尤其是內科婦科等病癥,只要辯證準確,施治方法正確,往往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曾經有個患者,因為著急上火,一時間失聲,中醫辯證屬于金實不鳴,我選擇肺腧針灸瀉法和放血,治療3次就恢復正常。頸肩腰腿痛的話,也可以根據肌肉起止點,肌筋膜等選擇針刺位置。
劉玉林:
個人覺得辯證論治是針灸基石,在頸肩腰腿痛病人的治療中,采用準確的辨證與循經取穴能起到很好臨床效果,我在臨床上對頸肩腰腿痛病人因受風寒加重的,除了針之外,配會灸祛寒邪效果往往比單獨針的效果更好,所以說辨證施治是針灸的基石。個人愚見。
楊海波:
個人覺得辯證論治是針灸基石,辯證是治療的先覺條件,治療不能沒有理論依據,采用準確的辨證與循經取穴能起到很好臨床效果,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我在臨床治療時治療主癥的同時輔助以鑒證的治療,體現中醫的互生互長作用,針灸離不開辯證,所以說辨證施治是針灸的基石。
田彤熙:
對于一些腰腿痛的針灸治療,不需要很認真地辨證,所以說是基石,有點過了。
王寧:
關于"辨證論治是不是針灸治療的基石",也要辨證地看。病的不同,認識疾病的角度不同,釆用的治療方法不同,決定了要不要辨證。比如說腹痛,就應該辨證。網球肘只要辯病就可以了。
王小民天津:
我的觀點,就是,因人因病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中醫的角度,一定是辯證論治,西醫的角度辯病而治,目的都一樣,為了治好病,但主題是針灸,針灸是什么,是中國的,不要用西醫的理論去摳中醫的內容,再大的餅大不過鍋,兩者沒法相提并論,被西醫根植于心的人就不要再漿糊這個問題了,沒有是不是根基,真正的高手一定是辯證論治,一般的醫生也就辯病而治,不到那個高度,說什么,都沒用,尿不到一個壺,說多了都是眼淚和呲牙咧嘴的彼此嘲笑,默默的一句sb,內心都是自己想的對,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過去自己以為的真是你以為的嗎,未來的時間看今天,未必正確啊,還是那句話,我認為針灸的治療一定是辯的,否則傻瓜式扎法,二愣子也能當醫生,我們豈不是傻瓜醫生了嗎,但我還是低層次的醫生,沒有那么多高深理論說的天花亂墜,也不能讓所有的人信服,所以說的話少,見諒。
佟立群:
關于"辨證論治是不是針灸治療的基石",我同意也要辨證地看。比如腰疼,分虛實寒熱屬性很重要,治療不同,預后也不同。有些診斷清楚,療效確切的病,辨病就可以了。浮針,鈹針治療效果都很好。不需要循經取穴方法及問及寒熱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