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總249】閑聊《水滸》:都淪喪了,還能有救?

 

在《水滸傳》的世界,皇帝無能,官府昏庸,社會腐敗,法律對社會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而道德對人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虛。盡管宋江一再稱頌徽宗皇帝“至圣至明”,但實際上就像畫餅充饑,這“至圣至明”的天子卻始終不分忠佞,姑息養奸。高俅、蔡京、童貫之流狼狽為奸,陷害忠良,排除異己,任人唯親。大名府的梁中書是蔡京的女婿,青州府知府慕容彥達是徽宗貴妃的兄弟,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第九個兒子,高唐知府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華州城賀太守是蔡京的門人,殷天錫是高廉的妻舅,高衙內是高俅的干兒子。這些人仗勢欺人,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整個社會貪污盛行,腐敗墮落,斯文掃地。

 

首先便是法律的失控

相對于官府,水泊梁山首先就是一個非法的存在。林沖、宋江、武松、戴宗、盧俊義、柴進等人,都曾經是階下囚。他們或被刺配,或被杖刑,或遭長途押解,甚至還有從刑場上死里逃生的。像揭陽嶺山的李俊、李立,揭陽鎮上的穆春、穆弘、潯陽江上的張順、張橫,都是當地欺行霸市、殺人越貨的惡霸。魯達拳打鎮關西、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七星智取生辰綱、武松醉打蔣門神、張都監血濺鸞鴦樓、石秀大鬧翠屏山、眾好漢江州劫法場、浪里白條張順殺李巧奴,等等,都是以武犯禁,以身犯法。但他們不僅成功地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還因此而聲名鵲起,贏得了社會的陣陣喝彩。從某種程度看,殺人越貨成了義舉,臉上的金印倒成了榮耀的旗幟。這已經說明,法律本身已經失去了合法性與合理性,喪失了基本的公道與正義色彩,也失去了對社會最基本的影響力與控制力。

官位就是法律,嘴巴就是條文,法律成了權力的奴婢和工具,這在《水滸傳》的世界里,是個通行的法則。高俅一上任,就要求“所有一應合屬公吏、衙將、都軍、臨軍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因病未能參拜,高俅就認定他“抗拒官府”,隨便定下罪名,下令抓來治罪。其實他是公報私仇,以發泄被王進父親毆打之仇。高俅迫害林沖,從頭至尾,都假借法律的名義,在法律的幌子下公然作惡。案子到了開封府,有這樣一段情節:

府尹道:“他做下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問他手執利刃,故入節堂,殺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孫定道:“這南衙開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說!”孫定道:“誰不知高太尉當權,倚勢豪強,更兼他府里,無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觸犯,便發來開封府要殺便剮,卻不是他家官府?” 

府尹與孫孔目的這番對話,暴露了官場上公開的秘密。開封府就是高太尉家的,是非曲直還不是高俅說了算?林沖畢竟幸運,正巧遇到了為人耿直的孫孔目,否則當時就會斃命公堂。可是,絕大多數執法者都是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之徒,一個孫孔目,又怎能左右這個社會的風氣?

不僅權力左右著法律,金錢也買賣著法律。小說中,“通關節”“打點”“作活”文案,這樣的詞語頻率出現。監獄里的管營、節級與差撥,是司法體制的“神經末梢”。這些人看起來人微言輕,微不足道,但決不可小覷,所謂“縣官不如現管”,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英雄豪杰,一旦落到他們手里,不死也要脫層皮。宋太祖武德皇帝立下一條規矩,凡是新發配到牢城營的囚犯,都必須打一百“殺威棒”。這個規定不僅賦予了管營、差撥合法的加害權,也為其榨取錢財留下了進退自如的操作空間。打與不打,打輕打重,甚至打死打活,只看你孝敬的銀子是否到位。結果,這非法的賄賂倒成了“常例錢”。宋江被押解到江州,只因宋江沒有及時送上“常例錢”,就有了如下對話

宋江說道:“節級你要打我,我得何罪?”戴宗喝道:“你這賊配軍,是我手里行貨!輕咳嗽便是罪過!”宋江道:“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戴宗怒道:“你說不該死?我要結果你也不難,只似打殺一個蒼蠅!”

打死一個罪犯,如同碾死一只蒼蠅,想必戴宗這話并非恐嚇之語,在他和李逵手里,不知有多少無辜的冤魂!讀者往往只看到了戴宗作為梁山好漢的英雄壯舉,卻看不到他濫施刑罰、勒索錢財的丑惡行徑,這種選擇性的評價顯然是偏頗的。

 


不僅金錢與權力公然踐踏著法律,人情好惡也以溫情脈脈的方式左右著法律的公正。武松誅殺了西門慶與潘金蓮,押著王婆到陽谷縣衙門自首。那個曾經受過西門慶賄賂的縣令或許良心發現,“念武松是個義氣烈漢”,有意搭救他,便與手下吏員商議:

“念武松那廝是個有義的漢子,把人們招狀,從新做過,改作:武松因祭獻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床推倒,救護亡兄神主,與嫂斗毆,一時殺死。次后西門慶因與本婦通奸,前來強護,因而斗毆,互相不伏,扭打至獅子橋邊,以至斗殺身死。”

一樁顯而易見的私自復仇的故意殺人案,卻被他們改成了因互毆致死人命的激情殺人案。這就是“作活”文案。對此,其上司東平府尹陳文昭心知肚明,但陳“是個聰察的官”,有正義感,講義氣,他不僅不去揭穿和追究下屬的責任,反而主動為武松找關系,通關節,終于免了武松死罪。陳文昭如此袒護武松,并非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顯派權力的威風,只是哀憐他為兄報仇,“是個仗義的烈漢”。讀到這里,我們都會因為對武松的同情而理解了這些“好心”官員的做法,甚至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其實,從法律角度說,這不還是知法犯法、以情害法嗎?傳統社會是個講究人情世故的社會,人情對法律的傷害,有時候并不亞于權力對法律的滲透。對后者,人們深惡痛絕;對前者,人們卻是褒貶不一。

在權力與金錢的作用下,賄賂公行,枉法濫法,司法一片黑暗。身為公差,宋江為晁蓋通風報信,朱仝、雷橫以執法為名,假公濟私,放走晃蓋。宋江殺死了閻婆惜,負案逃匿,知縣派公人到宋家莊捉人。宋太公卻拿出一張與宋江斷絕父子關系的文帖,此案便以懸賞通緝了事。宋江向以“孝義黑三郎”而聞名,對父親是百依百順,卻被其父親告了忤逆,開除了戶籍,斷絕了父子關系,個中情由,眾位公人自然個個明白。執法者因為懂法,“吏道純熟”,反而更容易鉆法律的空子。

武松孟州入監,施恩為之上下打點;宋江鄆城殺人,朱仝為之上下打點;宋江充軍江州,吳用為之上下打點;盧俊義北京蒙難,柴進、李固都去打點,不過,一個是要他活,一個是要他死。只要有案子,就會有打點;只要有打點,就會有枉法。在《水滸傳》里,這已經是司法界流行的潛規則,人人遵守,人人奉行,沒有人覺得有什么不對,小說作者在敘述這些事的時候,口吻也是平淡無奇,像吃飯穿衣一樣再正常不過。

法律一旦成了玩物,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體制內的走狗也難以幸免。濟州府為了抓楊志,逼迫緝捕使臣何濤,限他十日之內捉到案犯,不然,“先把你這廝迭配遠惡軍州,雁飛不到去處! ”并且在何濤臉上刺下“刺配……州”的字樣,中間兩個字空著,根據何濤的追捕情況,再填上相應的州縣名。這是何其荒唐!而窮兇極惡的何濤,此刻又是多么可憐!

    法律是一個社會底線的規范。一旦法律的防線突破了,社會一定會陷入失控的狀態。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個禮法并重的社會。在觀念上,對道德與禮教的重視甚至超過了法律。《水滸傳》通過江湖與朝廷之間的對立與互動,表達了對“忠”與“義”的張揚。“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寓意正在于此。所謂“忠”,就是忠君之心;所謂“義”,便是兄弟之情。

一百零八個好漢聚義梁山泊,靠的不是對皇帝和朝廷的“忠”。相反,多數人對朝廷充滿了怨恨和忌憚,像魯智深、武松、林沖、李逵、燕青一干人,對朝廷始終懷有深深的戒備,對皇帝也大為不敬。他們凝聚在一起,靠的是兄弟間的“義”。通過“結義”,這些異姓人、陌路人成了兄弟,其情義甚至超過了同胞骨肉。所謂“各無異心,死生相托,患難相扶,一同保國安民”,“保國安民”姑且不論,“死生相托,患難與共”顯然是結義的直接動因。

小說中結義的儀式隨處可見。好漢們三兩杯酒下肚,彼此投緣,相見恨晚,便對天發誓,歃血為盟。在第71回排座次之前,好漢們分散在各地,三三兩兩各自結義,如魯智深與史進結義,魯智深又與林沖結義;武松與張青夫婦結義,又與施恩結義,然后四人共同結義。這樣你來我往,縱橫交錯,到第71回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網絡,每個人都被“網”到了網絡之中。于是,條件已然成熟,眾好漢在“忠義堂”“一齊跪在堂上”對天盟誓,這就是總結義,大結義。一個“義”字,將一百零八個好漢聯為了一體,成為一個獨立于社會的團體。

《水滸傳》中最能體現這個“義”字的,莫過于宋江。作為一個領袖,宋江武藝平平,遠不及他的兄弟們,如同唐僧的武藝趕不上他的徒弟們一樣。而且宋江還其貌不揚,既黑又矮,地位卑微,不過一個小吏。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名聞遐邇,聲震江湖,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宋江結交了那么多好漢,從武松到李俊,從王英到戴宗,從張順到李逵,結交的路數卻是大同小異。所謂不打不相識,多以誤會、沖突甚或爭斗開始,以“納頭便拜”結束。好漢們在一句“莫不是山東及時雨宋公明”的質疑之后,都久旱逢甘霖一樣,跪拜在宋大哥面前。這個場景反復出現,無非是為宋江登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作好鋪墊。眾英雄何以心甘情愿拜倒在宋江名下?說到底,只為一個“義”字。

宋江極重義氣,為兄弟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確實做到了生死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晁蓋劫奪了生辰綱,朝野震驚,濟州府布下天羅地網,晁蓋已成甕中之鱉。在這九死一生的危急關頭,宋江卻在何濤的眼皮底下,冒死出城,通風報信。沒有江湖義氣,斷難做出如此舉動。

宋江仗義疏財,為人慷慨,出手闊綽,“濟人貧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贏得了“及時雨”的美譽。讀《水滸傳》,讀者大都驚訝,宋江的錢財可真多啊!第22 回,逃難的宋江邂逅了躲難的武松,“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臨別又送武松一錠十兩銀子;第37 回,發配的宋江與江州牢子李逵初識,“便去身邊取出一個十兩銀子”交給李逵。李逵很感動:“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在宋江眼里,錢財乃身外之物,名聲才是立身的資本,對金錢他毫不吝嗇。只是這些銀子,究竟從何而來?小說倒不做明白的交待。

宋江的仗義為他贏得了巨大的江湖名聲,實際上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怒殺閻婆惜,若非雷橫、朱仝放水,宋江怎能逃離鄆城縣?從清風寨到揭陽嶺,從鄆城到江州,宋江一路逃亡,一路流放,從來沒有脫離過兄弟們的保護。最后,登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也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這是對宋江仗義的最豐厚的回報。

“義”是梁山英雄們遵從的最高美德,也是當時社會奉行的一個道德觀念。武松、宋江在犯下人命官司之后,不僅得到了民間的同情,而且也得到了官府的袒護。他們這樣做,并不是貪圖錢財,而是出于對武松與宋江的敬重。這說明,“義”在民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文化根基,對“義”的信奉,已經超過了對法律的信仰,為了義氣,他們敢去踐踏國家法律。

由此也可見出,作為道德品質,“義”有其顯而易見的局限性。“兄弟之義” 不僅與“國家之法”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與社會大眾也存在著尖銳的沖突。所謂的患難與共,仗義疏財,所謂的同富同貴,同生同死,都是有特定對象的,那就是兄弟之間,局限在“圈子”之內,一旦超出了這個”圈子“,那就是殺戮和冷血,那就是敲詐和欺騙。宋江廣散金銀,他一個刀筆小吏,錢財從何而來?必然有不法勾當,必然來路不正;晁蓋智取生辰綱,生辰綱固然是不義之財,但他們“殺富”卻并不是為了“濟貧”,一旦劫掠在手,還不是被他們自己給分贓揮霍了?打漁為生的阮氏兄弟,是因為羨慕“論秤分金銀,一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才欣然跟隨吳用去打劫;潯陽江邊的張橫,“來也不認得爺,去也不認得娘”,“不愛交游只愛錢”;時遷為了攫取錢財而盜人墳墓;孫二娘開黑店,殺人劫財,還賣人肉饅頭……為了個人的享樂,為了小團體的情義與利益,竟然可以踐踏國家的法律,無視他人的性命,劫掠他人的錢財,這樣的“義”豈不是很丑陋?血濺鴛鴦樓那一幕,武松見人就殺,丫頭、馬夫全部殺光,刀都殺得卷了口;宋江殺黃文炳,居然將黃文炳“一門內外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這樣濫殺無辜的“義”,豈不是很殘暴?

即使在兄弟內部,“義”的正面價值也是有限的。小說中,確實看不到好漢們為了金銀財寶起內訌,為了座次而吵嚷,也不見為了女人而爭風吃醋,“兄弟”的情義確實發揮了其正面的扭結作用。但既然是一個軍事組織與政治組織,維系這個組織的,就不可能全是一個“義”字。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梁山的所謂“忠義”,早就取代了兄弟間的情義;而兄弟間的情義,又無情地取代了每個人的獨立意志。說到底,兄弟間的“義”,還是無法解決每個人的人生出路與生命價值問題。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對高俅恨之入骨,恨不食肉寢皮,殺高球已經成了林沖的心病,也成了衡量其人生價值的重要砝碼。但兄弟們并沒因此而成全他的愿望,他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的仇人從他眼前大搖大擺地離開。此時此刻,兄弟之情又在哪里?仗義的宋大哥又在干什么?

    在宋江眼中,兄弟間再大的“義”,也趕不上對朝廷的“忠”。問題是,落草為寇,殺人越貨,如何才算得了“忠”?在發配江州途中,宋江途徑梁山泊,堅決不讓花榮為他開枷。他說:“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 ”堅決拒絕落草,認為那是“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仔細分析這些話,處處都透出了虛偽與狡詐。既然遵守“國家法度”,為什么為晁蓋通風報信?為什么殺死了閻婆惜卻不敢去接受法律的制裁?既然認為落草就是不忠不孝,為什么又要與這些“不忠不孝”的匪徒們稱兄道弟?不知他在痛斥落草乃“不忠不孝”之行徑時,他的兄弟們的臉面掛在何處?

在《水滸傳》中,“忠”與“義”的矛盾十分尖銳。講義氣,就要維護兄弟間的情義,就要反抗官府,就要和朝廷對著干,就要維護和鞏固梁山的利益,也就理所當然地要強化自我的生命意志,這就必然走向了不服從,走向了叛逆與反抗。講忠心,就要犧牲生命的自我意志,絕對服從,忠于朝廷,效忠皇帝,不論朝廷有多么腐敗,皇上有多么昏聵,都得維護趙家的江山社稷。一個朝廷,一個江湖,兩者是根本對立的,你卻硬要調合起來,結局必然是個悲劇,是個鬧劇。

或許宋江是真誠的,他要為兄弟們尋找出路,通過招安來報效朝廷,報效國家,得個封妻蔭子、光宗耀祖、名垂千秋的結果。但結果,奸臣們弄權,兄弟們離散,樹倒猢猻散,這說明宋江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最后,燕青隱逸江湖,魯智深、武松遁跡禪宇,以對紅塵的徹底放棄來獲取生命的自由;而宋江、吳用等人,只能以生命的代價來消解忠與義的矛盾,換取一個”忠”的謚號。最悲哀的是李逵。他最終死在宋江手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全他以及梁山好漢們的忠義美名。可是,代價卻是生命的被迫消亡。

道德的價值在于其規范人心的力量。一旦與生命發生了尖銳的沖突,道德也就陷入了失靈與失范的尷尬。

 


除了法律與道德,一個時代的文化觀念,也深刻地影響著這個時代的人們。《水滸傳》的時代,不僅法律失控了,道德失范了,淪喪了,而且整個社會的文化觀念也極其鄙俗,物欲至上,享樂成風,頹廢,萎靡,缺乏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和生命價值。

梁山好漢們的人生夢想,大都停留在動物般的本能滿足層面。

梁山好漢們有著強烈的享樂欲望,尤其是物質財富的占有欲望。晃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完全是出于對“此一套富貴”的占有欲,用小說中的話說,即“做個下半世的快活”。晃蓋本是富戶,其他幾個人的生活也不成問題,即如阮家兄弟這樣的無產漁民,整天喝酒賭錢,也用不著為生計而鋌而走險。他們冒死打劫當朝太師的巨額壽金,就是為了過上大富大貴的日子。

《水滸傳》對“吃”特別感興趣。小說中有各式各樣的茶房酒肆,好漢們常常出入其間。酒肉菜肴的鋪陳,英雄好漢的酒興食性,吃法吃相,是宴飲還是小酌,小說總是不厭其煩大加鋪陳。吃吃喝喝的場面或細節,例如“安排了酒飯”“取十瓶酒,一口豬,賞了眾人”“一只熟雞”“一盤肥鵝”,諸如此類,真是不厭其煩,羅里啰嗦。口腹之欲,這也是梁山好漢們的追求。

發達與快活是他們的人生理想。拉攏人入伙,常以物質為誘餌。戴宗路遇落魄的石秀,感慨道:“如此豪杰,流落在此賣柴,怎能夠發跡? 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個下半世快樂也好。”慫恿石秀去梁山泊,“如今論秤分金銀,換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說到底,他們的人生理想,不就是俗不可耐的升官與發財?

如果說一般將領追求吃肉喝酒等低層次的物質享受,那么,宋江、盧俊義等領袖則更看重手握權柄和光宗耀祖的榮耀。他們常常提及的終極追求與美好圖景,便是“封妻蔭子”“衣錦還鄉”。宋江勸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盧俊義勸說燕青:“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以來,北破遼兵,南征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損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

鄙俗的社會文化,正顯示了人心的墮落,人性的淪喪。這樣的環境,不僅不能對人性給予積極的引導,有效的規馴,反而會刺激邪惡的欲望,讓人墮入罪惡的深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武松聽到宋江去世的消息后并不吃驚,只是冷冷的說了四個字!
宋江中毒身亡,武松只說了6個字,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宋江的憎恨!
梁山好漢是如何結拜的?
盤點《水滸傳》梁山一百零八好漢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漲知識了
宋江對武松不惜血本,為何卻無法收服?低估了潘金蓮對武松的影響
《水滸傳》中,他成功打入梁山當臥底,殺了5位好漢后被武松打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湖州市| 黄龙县| 凤山县| 甘泉县| 云林县| 称多县| 育儿| 辽宁省| 分宜县| 东阿县| 荆门市| 徐闻县| 文昌市| 汨罗市| 电白县| 峡江县| 营口市| 忻州市| 西乌| 澄城县| 石泉县| 盐津县| 成都市| 无棣县| 古交市| 福鼎市| 绥芬河市| 秦皇岛市| 永年县| 工布江达县| 邯郸市| 赤水市| 沾化县| 广河县| 郁南县| 卓资县| 新龙县| 吴桥县| 赤水市|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