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之樂,往往并不只在于食物本身,就餐的環境與位置,能成為有效的一道調味劑。 不知從哪一天起, 今天再說到吃飯,很多時候,實際上早已跳出了滿足溫飽的基本需求,有時,它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而成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手段;而即使是回歸到家庭生活中,它也早已被添加了諸如成就一段生活享受,打造一種生活品質,培養一些生活情趣等新的功能需求。 而這些附加功能的實現,當然不是無事生非,它代表著我們對生活的新的理解,而它的實現,則更不是難事。 比如就餐,你完全可以不再循規蹈矩地去選擇你的就餐位置,隨性地去打造這一位置,然后你從就餐中所獲得的,就絕非只是口舌之快了。 講究地吃—吃在餐廳 ![]() 獨立,在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沒有約束,隨時可以變化。來了很多朋友,就這么一拉一轉,小方桌變成了大長桌,再多的人也不會怕了。 選擇獨立式餐廳設計的主人的潛意識當中,通常是很講究規矩和形式的,他會很在意保持家居中每一個功能區域的獨立性與風格化,生活得井然有序。 而獨立式餐廳的好處也就在于,可以充分體現主人對用餐環境與飲食氛圍的營造。餐廳的功能相對單一,為實現餐廳的完整風格提供了可能,因此從材質到造型的選擇與搭配上都應更為講究,以注重視覺的完整性與功能的完善性。 地面 獨立性餐廳的地面并無特殊要求,依照主人的喜好,木地板、地磚均可,出于飲食衛生的考慮,建議不要大面積使用地毯,地毯沾上食品的污跡,清除時會有一定的麻煩。但這并不妨礙在局部使用地毯,比如餐桌的下方,起到地面設計的點睛作用。 照明 由于獨立式餐廳的格局模式相對固定,因此,照明也多以餐桌為焦點采用集中式照明。很多人喜歡采用在餐桌上方吊燈的形式,光線呈輻射狀將整個餐桌籠罩,以使溫馨的氛圍油然而生。 餐桌 獨立式餐廳的餐桌一定要大方,給人以殷實感。而餐桌的形狀和大小則無一定之規,最好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備意外之需。比如,采用抽拉式桌面設計,或是折邊式設計,桌面的大小可以根據就餐的人數相應調整。 餐椅 這里的餐椅也相對比較講究,因為它一旦固定,便基本不會被挪為他用,因此不用考慮其它功能因素,舒適大方是首要的,其次就是造型與餐桌及其它餐廳組件之間的協調一致。 選擇幾把漂亮的專用餐椅,會讓就餐更加成為一種固定的享受。 |
溫馨地吃—吃在客廳
很多人喜歡將餐廳與客廳設在同一個區域里,
如此選擇的人,往往更看重生活的意味和情趣,以及存在于生活空間里的相融相協的感受,而一些規范化、模式化的東西,就相應地被模糊了,因此,就餐區與休閑會客區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往往只是通過餐桌等家具的位置來確定功能區域的劃分。
人員與功能的不確定性,使得就餐區不宜采用局部照明,而應在房間頂部安裝分散的小射燈。
空間規劃
將餐廳設在客廳里時,往往對于就餐區不會做過多特別的設計,它的設計風格往往是客廳風格的延續,墻面和地面基本保持一體。但完全忽略就餐的特殊性也容易打亂生活的正常秩序,因此,盡管共處一室,多數人還是通過某種方式來將這兩個區域稍做區分,比如地面高低的變化,及低矮屏風或隔斷的使用。
照明
這樣的就餐區,再使用餐桌的吊燈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容易分散整個空間區域的視覺焦點,讓就餐區有喧賓奪主之嫌。借著客廳里本來的主體照明,就餐區的照明則應采取分散式,映襯式照明,一排射燈會成為較理想的選擇,這樣便不會與整個空間區域的照明主體設計沖突,同時,也具備了功能延伸與變化的可能性。
家具
與客廳的共處,也意味著餐廳隨時都要準備著成為客廳的延續。所以,餐桌與餐椅的選擇就需要考慮一定的靈活性。最好使用折疊式,在需要時可以收放自如。
隨心地吃—吃在廚房
也有人選擇把餐廳安置在廚房里。這樣的人。大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講究生活的小情小調,
城市人的早餐,常常在匆忙中進行,設置這樣一個簡單的早餐臺,是再恰當不過了。
地面
廚房的地面,從方便清潔的角度出發,通常都是選用地磚,只是,為了防滑,可在某些必要區域鋪設防滑墊。
照明
而照明方面,則需要突出其局部性,因為發生在這里的每一項動作都會在某一個相對局限的范圍內,而各動作所需要的照明方式與程度又都不盡相同,所以要根據每一個區域功能定位的不同來設計不同的照明方式。
餐桌
方便是第一要考慮的因素,一張小方桌,甚至是在操作臺上搭起一個小小的臺面就已足夠。有的甚至是直接將操作臺一物兩用,比如將島形操作臺略做收拾,就變成了一個大方的餐桌。
餐椅
在廚房里就餐,總會和在酒吧里喝酒有某種相似的感覺,所以常會選擇吧椅來做餐椅,固然是出于隨意性的考慮,同時,也因為餐桌多是操作臺的延伸,這種高腳凳就顯出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