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部分作品因來自互聯網,無法標明作者和出處,真實性未經核實,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涉及侵權或敏感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

齊國人 心眼多 不可靠齊國的范圍,大概是今天的山東中北部和河北東北部。齊國在春秋初年實力很強,工商業也很發達,相當于現在的一線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在春秋時代,商人的形象一般不怎么好,人們老覺得商人說話靠不住。齊國商人多,所以大家都認為齊國人心眼多。到了漢代的時候,劉邦還曾罵道:“齊人多詐無情實。”齊國女性因為家里有錢,常常不愿出嫁,怕豐厚的嫁妝白白便宜了男方,而寧可招贅一個老公。魯國在今天山東的西南部。當年國君伯禽一上臺,就狠抓精神文明,天天講八榮八恥,一講講了三年,把魯國變成了將周禮進行到底的國家。魯國是當時惟一能用天子的禮樂來祭祀祖先和天地的諸侯國,所以《詩經》在周頌之外,還有魯頌。別國使臣來魯國,翻翻檔案館的圖書,就會贊嘆一句,周禮盡在魯矣。精神文明倒是抓到位了,但是魯國的老百姓很不滿意。誰沒個想罵句臟話想看個黃片的時候啊,老這么端著過日子,誰受得了。于是,魯國人都很羨慕其他國家的自由開放,領導們也常常去其他國家考察。連周公聽到伯禽的工作報告之后都嘆息,說制定這么多規矩,讓老百姓過日子不方便,國家能搞得好嗎?春秋的時候,大家一起講笑話,里面的主人公多半是宋國人。聽說過守株待兔吧,那個農夫就是宋國人。聽說過揠苗助長吧,那個農夫也是宋國人。此外,爾虞我詐、朝三暮四、智子疑鄰,都不是什么好詞,這些故事的主角,全是宋國人。為什么大家喜歡把這些故事都安在宋國人頭上,這和宋國的地位有關。宋國是公爵國,在周初是等級最高的,周公的魯國不過是個侯爵國。宋國爵位高,但國力很弱,所以老吃敗仗,其他國家對宋又嫉楚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湖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差別很大。首先是語言跟中原大不相同,楚國國君姓羋,念mǐ,是羊叫的聲音,中原人也覺得他們說話像羊叫。在周朝分封的時候,楚國算是邊疆的不毛之地,發展落后,被稱為“荊蠻”,所以自然是被黑的對象。什么刻舟求劍、晏子使楚、葉公好龍、畫蛇添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都是用來黑楚國人的。不過,楚國人也很硬氣,答復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承認自己是蠻夷,決定不和中原各國的名稱謚號一樣,也就是不依附周王室,自己發展,后來楚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衛國一直以生活作風大膽著稱,衛靈公的寵妃南子,有著“美而淫”的名號。孔子來到衛國,南子特想見他,最后兩人隔著簾子見了一面。出來后,孔子的學生子路很不高興,逼得老師指天發誓:“你不要懷疑我啊!我假如做了對不起人的事,給天雷打死!給天雷打死!”最后,孔子離開了衛國,留下一句感慨:“我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衛國還有一個特點,是出產政治家,吳起和商鞅都是衛國人,但他們都沒在衛國做官,都去國外打工。所以衛國有點兒像MBA培訓學校,學生們畢業了,就四處去做官。鄭國人很會做生意。可那時候,其他國家都瞧不起生意人,所以不太鳥鄭國人,給他們編派了好多笑話,比如鄭人買履和買櫝還珠。鄭國人有錢,女人也懂得打扮,所以鄭國女子是引領春秋時尚的風向標。鄭國經濟發展了,第三產業也隨之而來,流行音樂非常發達,在春秋各國里排第一。不過,他們的流行歌曲,更接近今天的鳳凰傳奇,真正熱愛高雅藝術的人瞧不上,會鄙夷地說那是“鄭衛之音”,也就是靡靡之音的意思。有人考證,為啥大家說鄭國的流行歌曲最不好,因為衛國好歹是唱男孩子追女孩子,而鄭國唱的是女孩子追男孩子。晉國境內,戎狄橫行,長期以來,晉人既和他們作戰,又和他們聯姻,風俗上不免受他們影響,弄得本身被視為半開化國家,所謂“不與諸姬等齒”,其他國家都不愿意跟他們打交道,連他們的笑話都懶得編。如果說晉是戎狄化的國家,秦幾乎就是戎狄。秦的奴隸制最發達,殉葬之風也盛于其他國家,《詩經.黃鳥》就是哀嘆賢能陪葬的事。秦宣太后一度權傾朝野,統治秦國30多年。她的私生活很放蕩,簡直到了人盡可夫的地步。她的丈夫秦惠文王死后,她身為太后,寡婦之身,卻和義渠戎王偷情淫亂,產下二子。《戰國策》記載,宣太后包養了一個情夫叫魏丑夫,每天上朝的時候把他帶在身邊,還大言不慚地向大臣們宣布:“我死了,一定要讓魏丑夫給我陪葬。” 宣太后以一國太后之尊,公然宣稱要以情夫陪葬,這在史書記載中僅此一例。在秦國,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不是出于淫亂,而是民風彪悍,貞潔觀念淡薄。所以有人認為,秦最終對東方列國的勝利,是一次典型的野蠻對文明的勝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