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807年前的赤壁之戰,各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一舉確立了三國分立的形勢,統一的步伐到此停止。交戰的雙方分別是當時占據北方關東地區、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和占據長江以南的孫權以及荊州部分地區的劉備聯軍。那么,在此次戰役中雙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歷史上有不少的爭論,本文根據歷史的記載和一些分析、推論,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其實,對于孫劉聯軍的兵力,歷史上沒有什么爭論。主要的爭論是曹操的軍隊到底有多少參加了本次戰役?



一. 戰前雙方態勢


曹操方面:北方的袁氏集團已經全部覆滅,東北親袁氏的烏桓少數民族集團也在遠征中遭到毀滅性打擊,在北方唯一的危險僅剩下了關中地區的馬騰、韓遂集團。在南方則有東南的孫權、南面的劉表對曹操構成威脅。西南的劉璋以及漢中的張魯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不構成對曹操的直接威脅。其中馬騰集團在當時表面上仍是歸順的,對曹操威脅最大的是荊州的劉表集團。由于得到了劉備的支持,其勢力正逐步增強:在曹操進行官渡戰役前,劉表消滅了歸順曹操的長沙太守張羨(領長沙、零陵、桂陽郡),占領了三郡;203年又派劉備向北進攻,擊敗過夏侯惇軍。因此曹操的當務之急就是消滅劉表集團。自200年官渡戰役勝利后,曹操又經過7年的征戰,才依次消滅了袁譚、袁尚、袁熙和高干的殘余部隊,自己的實力也得到了較大的增強。


劉表方面:沒有明確的戰略思想,先是拒絕了袁紹南北夾擊曹操的聯盟要求,在官渡大戰中保持中立,又先后派兵攻打和偷襲曹軍,結果是兩頭不落好??偟膩砜矗瑒⒈頋M足于保住荊州的地盤,做一個地方割據軍閥。



孫權方面:經過多年的經營,兼并了東南地區的各個小割據勢力,已經穩固地占有了江東的大部地盤。199年又擊敗了劉表的大將黃祖,勢力延伸到了長江的中游地區,最遠已經占領了巴丘(湖南岳陽,由周瑜駐守)。200年孫策去世,孫權以20歲的年紀接過了整個孫氏集團的領導權,經過數年的整頓,在208年再次擊敗了黃祖,重新占領了長江中游的南岸地區。


根據軍事歷史地理學的分析,荊州地處長江中游,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它西通益州,東連揚州,北進可直達中原地區,是整個長江下游地區的屏障。自下游進攻荊州很困難,而自荊州順流而下進攻下游地區則比較有利。因此荊州成為幾大軍事集團所必爭的戰略要點。


二. 戰前雙方兵力部署


劉表、劉備軍:根據史書記載:比較明確:劉琮投降曹操的軍隊為7萬人,劉琦在夏口的軍隊有1萬人,劉備的部隊有1萬多人,合計9萬多人。


由于劉表集團處于長江、漢水一帶,其水軍是主力,但水軍在其總兵力中占多大比重,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說明(估計50%左右)。另外,劉備向夏口撤退時在當陽被曹軍擊潰,估計損失了數千人,因此在戰役開始時,劉氏軍隊有1.5萬人左右(位于夏口至樊口一線)。


孫權軍:歷史記載也比較明確:孫權派給周瑜的部隊為3萬人用于同曹軍直接作戰。當時孫權的總兵力估計為7~8萬,但由于部隊均分散在各地駐守,一時很難抽調,加上防御曹軍在東線進行的三路牽制性進攻,也需要1萬多部隊。估計孫權自己還帶領著1萬多人的戰略預備隊,位于周瑜的后方。


曹操軍:歷史上對曹軍兵力的說法最為混亂:


1. 根據曹操給孫權的勸降書,說是大軍80萬,由此衍生出了曹軍83萬的說法。但是此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第一,它是曹操嚇唬孫權的書面文章,希望孫權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當時占據的北方總共才有300萬的人口,減去50%的婦女,再減去50%的老幼病殘,實際能夠當兵打仗的人大約只有70多萬,還有各州郡縣的官吏,發展生產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萬軍隊就是極限了。


2.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周瑜向孫權匯報的曹軍實力為:曹操的中原部隊15~16萬人,新收降的劉表軍7萬,全部軍隊合計22~23萬多人。我認為此數字是比較準確的:第一,這是孫權內部兩位最高軍事領導人在討論局勢,應當是站在最客觀的立場進行的;第二,當時孫權并不想投降,周瑜沒有必要縮小曹軍實力欺騙孫權;第三,以周瑜一貫對孫權的忠心,應相信其是將真實情況向孫權交底;第四,與當時的各集團實力對比相符合。即使曹軍只有16萬也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軍事集團。



我們還可以根據曹軍這一時期兵力的演變進行推斷:


公元200年官渡戰役時,曹軍總兵力為6.5萬人左右。


此戰之后,曹軍的總兵力是多少呢?估計7.5萬人左右。戰前為6.5萬,戰役中投降過來1.2萬,戰役本身損失數千。注意:后來俘虜的7萬人根據歷史記載被曹操全部坑殺了。不能計算在內。


在以后滅袁的其它各次戰役中,還有一些袁軍將領率部隊投降過來:


203年4月,袁譚部將呂曠、呂詳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7月,袁尚部將馬延、張凱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9月,攻占鄴城,東門校尉審榮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獲一些;


206年1月,袁熙部將焦觸、張南率部以幽州歸降,兵力2.5萬人。


還有黑山10萬部眾的投降,估計也能精選出1萬以上的人馬。


這樣在打平北方四州后,曹軍已經肯定有12萬人左右了。加上曹軍本身的補充、發展,估計在北方平定后的總兵力為15~16萬人(其中親信率領的精銳7~8萬),但不會更多了。


曹操歷來認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統兵將領的運用。這也就是為什么曹操的部隊一直并不是很多的緣故。另外,曹操曾經3次吃過部隊人雖多但不精銳的虧:一次在討伐董卓時,與徐榮軍的交戰使曹軍潰散,自己也差一點犧牲(幸被曹洪所救);一次在與呂布交戰時,3萬青州兵被呂布的1萬騎兵一沖即潰,自己也負傷險些光榮;第三次在討伐張繡時,青州兵又被張繡的偷襲打得潰不成軍,不僅自己的兩個孩子和猛將典韋戰死,自己又差一點完蛋。


此后,曹操就一直堅持使用數量少但非常精銳的部隊。即使遇到象主將陣亡的情況,部隊也不會潰散(比如在漢中定軍山的夏侯淵軍)。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戰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荊州水軍,這主要是因為:第一,曹操自己沒有水軍,不得不用。第二,曹操為了盡快消滅劉備,來不及整編和訓練這支水軍。第三,曹操是準備用這支水軍去攻打劉備的,而劉備的水軍比較弱小。曹操也知道這支水軍不是周瑜水軍的對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軍,曹操就避而不戰。但是,曹操還是最后一次吃了兵不精銳的大虧。就是這支水軍導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敗。


三. 整個赤壁之戰過程和參戰兵力分析


整個戰役應稱為荊州戰役比較合適。因為赤壁(烏林)之戰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戰斗。荊州戰役自208年7月開始,到209年11月結束,共歷時1年零4個月。其中的赤壁(烏林)之戰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進行了2個月不到的時間。


戰役進程簡介:


第一階段:前哨戰。208年7月,曹軍集結開始向荊州進發。9月,曹軍到新野。劉表的繼承人劉琮率7萬軍隊投降,曹軍繼續推進。駐守樊城的劉備率陸軍開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關羽率水軍數百艘船由漢水撤退;曹軍進至襄陽,發現劉備已撤走,曹操即親率5千精銳騎兵晝夜兼程三百里,在當陽長坂坡追上了劉備。劉備軍在慌亂中被擊潰,劉備拋棄家小僅率諸葛亮、張飛和趙云等幾十名騎兵逃走。損失兵力數千人(注:劉備共有1萬軍隊,估計水軍占了50%。劉備不會把部隊全交給關羽用船運走,應是水軍由關羽帶走,陸軍由劉備帶領沿陸路撤退。長坂坡一戰劉備的陸軍基本損失完了)。劉備放棄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劉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軍占領整個荊州。


第二階段:孫劉聯合。


曹操由于占領荊州太過順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樣方法嚇倒孫權,兵不血刃地使孫權臣服。他向孫權發去了勸降書。經過諸葛亮、魯肅、周瑜等人的努力,挫敗了投降派,終于促成了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聯盟。孫權任命周瑜為都督領兵3萬 摯 曹軍的進攻。曹操的謀士勸其不應匆忙進攻孫權,應先將荊州穩定,再加強水軍,到那時江東可不戰而曲。曹操未采納。


第三階段:交戰。


曹操的計劃是:兵分兩路進攻劉備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帶),先消滅劉備,再視情況進攻孫權。為防止孫權支援劉備,另派三路人馬在東線進行牽制性的進攻。


孫權的計劃是:以周瑜、程普為正、副都督,領兵逆江而上,越過劉備軍,迎戰曹軍。另安排三路部隊分別抵住曹軍的東線佯攻部隊。自己在集結一些部隊作為周瑜的支援。估計孫劉聯軍還有一個聯合作戰計劃:是周瑜軍沿長江而上攻擊曹操親自帶領的西路軍,而關羽、劉琦的部隊部署與江夏郡防御曹軍北路軍自漢水而來的進攻。


曹軍西路自江陵順長江東進(沿長江兩岸,水軍居中),北路自襄陽順漢水南下,兩路會攻江夏的劉備軍。208年10月,周瑜率軍逆江而上迎擊曹軍。10月10日兩軍先頭部隊在赤壁遭遇,發生小規模交戰。曹軍被擊敗,撤退到江北。周瑜軍在江南與曹軍形成對峙。曹軍發生瘟疫,許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戰斗力大減。于是曹操在北岸的烏林一帶扎下大營,準備休整部隊,開春再戰。周瑜軍數次渡江挑戰,曹軍均不應戰。周瑜根據曹軍戰船均連接在一起的情況,制訂了火攻的計劃。


208年11月13日,周瑜軍利用計偷襲成功,燒毀了曹軍許多戰船。同時連帶燒


著了曹軍的陸上大營。周瑜軍趁曹軍混亂,立即登陸向曹軍猛攻。曹操看到局勢無法挽回,便下令燒毀剩余戰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濘,曹軍丟棄了所有輜重才通過了華容。這時,張遼、許褚帶領騎兵趕來接應,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樂進防守襄陽,自己率領其他將領撤回了北方。周瑜軍擊敗烏林的曹軍后繼續逆江西進,在巴丘一帶,又發現并攻擊了曹軍西路兵團的運輸船隊,曹軍將領燒毀船隊后逃走。瑜軍到達江陵南岸,與曹軍隔江對峙。同時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劉備軍在江夏一帶,看到周瑜擊敗了曹軍,也趁勢對曹軍進行追擊,俘獲了許多的士兵和物資。后又趁周瑜在江陵與曹軍對抗的時候,南下占領了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郡。一年后,曹仁防守江陵已經非常困難了,經曹操同意放棄江陵北撤襄陽。整個戰役到此才全部結束。


四. 赤壁(烏林)之戰的實際交戰兵力分析


赤壁之戰真正的作戰地點為長江北岸的烏林,南岸的赤壁只是一開始遭遇戰的地點。因此稱烏林之戰更確切。但為與通常的說法一致,本文仍采用赤壁之戰。在本次戰役里最關鍵的赤壁之戰中,雙方的實際交戰兵力是多少呢?請看以下分析:


周瑜軍:3萬,估計其中精銳水軍占50%左右。劉備軍主力在漢水以東沒有參戰(只有劉備跟隨在周瑜軍中)。證明為:第一,赤壁之戰后周瑜軍到江陵,周瑜派甘寧與劉備率兵2千攻打西面的夷陵。如果劉備自己有兵,怎能跟著甘寧帶如此少的兵去作戰?第二,所有有關關羽、張飛和趙云的正史均未記載他們參加赤壁之戰。第三,如果劉備的1.5萬人(號稱2萬)參加了作戰應當起很大的作用,而劉備就不會在后來低聲下氣的親自跑去求孫權多給一些地盤了。第四,根據后面的分析,赤壁曹軍僅為4萬人,如果劉備軍主力參戰,雙方兵力就相當了。而根據史料記載周瑜軍是少于曹軍的。第五,根據史料周瑜軍到達樊口劉備駐地時,劉備問周瑜帶來多少兵,周瑜說有3萬,劉備感到有些少。而周瑜對劉備說:放心,請看我如何破敵吧。而不是說咱們共同破敵吧。第六,關羽的水軍一直駐守在漢水附近的漢津,曹操準備派徐晃和滿寵前去攻打,直到曹軍撤退,劉備才命令其沿長江南下。第七,劉備軍主力駐守夏口一帶主要是準備防止曹軍北路兵團自漢水向南的進攻。


曹操軍:4萬左右,其中新收降的荊州水軍占50%左右。原因是:參加赤壁之戰的只有曹操的西路兵團,其他部隊根本不在此地,沒有參戰。因為根據史料記載只有曹操親自率領的一支部隊參加了赤壁之戰。


首先我們分析當時曹軍的部署情況如下:


西路:統帥曹操,謀士:荀攸、賈詡、陳矯、董昭、陳群等,

虎騎、龍騎、豹騎宿衛軍將領:許褚、曹真、曹休,

奮威將軍滿寵,橫野將軍徐晃,水軍都督蔡瑁,水軍副都督張允,

北路:護七軍都督趙儼,奮威將軍程昱,丞相軍祭酒杜襲、袁漁,

虎威將軍于禁,蕩寇將軍張遼,平狄將軍張郃,

平虜將軍朱靈,折沖將軍樂進,揚武將軍路招,

奮威將軍馮楷,水軍先鋒討逆將軍、江夏太守文聘,

東路牽制性進攻部隊:破虜將軍李典自合肥進攻廬江郡,

平東將軍陳登進攻丹陽郡,

威虜將軍臧霸進攻吳郡,


荊州留守及運輸部隊:征南將軍曹仁,厲鋒將軍曹洪,軍糧督運使夏侯淵以及李通等。


曹軍的北方精銳部隊均由曹操的親族將領和其他著名將領直接統帥,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遼、張郃、滿寵、于禁、樂進、李通等均每人親率5千人左右的精兵。這就相當于現代,曹操是總司令,各位將軍是直接帶兵的軍長、師長。我們只要看看各位師長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知道其部隊所在的位置了。曹操決不會將軍長、師長留在某地,而將他們所帶的部隊全由自己親自帶領。因此分析曹軍兵力部署的最好辦法就是看其主要將領在哪里。


曹操的軍隊是按以上所述進行部署的嗎?分析如下:


曹軍的北路兵團:部署位置史料沒有準確的記載,但必定是在距離曹操較遠的地方。因為根據《三國志趙儼傳》的記載,為了統一協調、指揮此路7位重要的將軍,每位將軍每人帶領5千北方陸軍,加上文聘的1萬水軍,共計4.5萬人。估計他們正準備自襄陽沿漢水南下,但是距離赤壁還很遠,而且中間也沒有道路,故沒能參加此次作戰。


曹操在西路的重要將領僅有徐晃和滿寵,其余的重要將領均不在曹操身邊。另外就是宿衛軍了。宿衛軍不會超過1萬人(由曹真、曹休帶領,許褚當時不知為何不在軍中),加上徐晃、滿寵的各5千人,因此西路的北方陸軍僅有2萬人。曹操的西路還有兩位將領:荊州水軍的蔡瑁和張允。此二人帶領的都是水軍,不會是曹操從北方帶來的精兵。我萬軍隊中有一半的水軍,則投降的水軍共有3.5萬人。荊州水軍的三員大將是蔡瑁、張允和文聘,因此他們每人帶領1萬多水軍是比較合理的。另有數千水軍負責水路運輸的保護(當時不在赤壁,后來才被周瑜軍擊?。?。另外荊州水軍三分之一在漢水,三分之二在長江也比較合理。所以曹操西路兵團的水軍大約有2.5萬人。故曹操的西路兵團構成為:2萬北方陸軍加2.5萬新投降的水軍,共4.5萬人(與北路差不多)。


曹軍在江陵、襄陽、樊城、當陽一線的守備軍及運輸部隊:曹仁、曹洪、李通3位重要將領各5千兵,加上糧草使夏侯淵的5千人(見《三國志曹仁傳》),合計2萬人。


東線牽制性進攻部隊:3員將領分三路各5千人,合計1.5萬人。


曹軍的北方留守部隊:中原許昌留守荀彧:5千人,防備關中的夏侯惇軍5千人,合計1萬人。兗州和徐州地區留守:5千到1萬人新收復的北方四州留守部隊(估計):并州刺史梁習5千人,幽州焦觸、張南1.5~2萬人,冀州高覽、賈信等1萬人和青州5千人,合計3.5~4萬人。另外,估計荊州新投降的陸軍3.5萬人,因戰斗力差正在進行整編訓練,沒有參加作戰。


以上部隊共計為21~22萬。因為前面分析過,曹軍北方部隊的兵力是在15~16萬,加上荊州的降軍,總兵力為22~23萬,是非常吻合的。以上基本包括了當時曹操手下的所有統兵大將。


五. 新的觀點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就局部的赤壁之戰而言,雙方的實際兵力對比為4萬比3萬,曹軍占優(如果劉備軍參戰,就不是曹軍兵力占優了)。但曹軍的2萬水軍是新投降的,軍心不穩、士氣和戰斗力都不高,而戰斗力強的2萬陸軍又不善水戰還得了瘟疫。


為什么以善于用兵著稱的曹操會只帶很少的部隊去進攻呢?分析原因是:


第一, 曹操根本不是想與孫權軍作戰。曹操歷來的戰法是先挑弱的打。曹操很明白,在當時根本沒有戰勝孫權軍的把握:其自己訓練的水軍還沒有達到實戰的水平,僅僅依靠新投降的荊州水軍是打不過孫權的(年初,孫權剛剛擊敗了劉表大將黃祖的水軍)。


第二, 曹操知道,如果不能在劉備弱小的時候將其消滅,必成心腹大患。因此,曹操此次作戰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兩路夾擊江夏的劉備。由于劉備僅有1.5萬人,加上剛剛在當陽遭到慘敗,曹軍的兩路大軍9萬人是完全可以將其消滅的。


第三, 曹操所犯的錯誤是:沒有想到孫權會幫助劉備出頭,來迎擊曹軍的進。


劉備的防地在孫權的西面,曹軍本應先遭遇劉備軍,而后才能與孫權部隊相遇。根據當時的實力分析以及以后的歷史發展,都證明:沒有劉備的幫助,孫權憑自己的實力一樣能夠守住江東的地盤;而劉備如果沒有孫權上前擋住曹軍,他必然是被消滅或流亡到交州之類的偏僻地區,再想東山再起就基本不可能了。這也就是劉備為什么天天派人站在樊口(當時劉備的駐地)的長江邊上,盼望著周瑜軍早日到來。因為如果是曹軍先來,劉備就只能自己與曹軍作戰,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 曹操為防止孫權可能幫助劉備,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給孫權寫勸降書,夸大自己的兵力,企圖嚇住孫權,使其至少暫時不敢幫助劉備來迎戰;其次又在東線派出三路部隊作出攻打孫權后方根據地的樣子,希望孫權收縮兵力自保;另外曹操在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匆忙開始進攻,也是為了趕在孫權幫助劉備之前就將其消滅掉。


曹軍在此次作戰中損失如何呢?分析認為:


第一, 曹操的西路有4萬人參戰。此戰中,水軍2萬全軍覆沒是沒有問題的:戰船全部燒光(周瑜燒的加上自己燒的),水軍又是新投降的,估計除了被燒、殺死和俘虜的以外,其余的都四散逃命了;2萬陸軍是曹操的精銳,不會潰散,估計被燒、殺、病死、被俘以及逃跑途中踐踏而死的有6~7千人,總計2.7萬人。


第二,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是曹軍損失大半即三分之二左右。這與上面的分析很吻合——4萬的三分之二大約為2.7萬。


第三, 如果這個“大半”是指曹操全軍,那就太不可思議了:首先荊州和北方的防御部隊根本就不在作戰地域,也就不會有損失;其次,曹操的北路軍還沒有與孫劉聯軍交戰也不應有什么損失。


第四, 而如果是曹操全軍22萬人損失太半,將只剩下7萬多人,估計曹操就該得到與前秦符堅一樣的下場了。之所以曹軍很快又恢復了元氣,并在2年后就西進關中消滅了馬超、韓遂集團,就是因為赤壁之戰并沒有對曹操的陸軍造成重大的損失。


第五, 整個荊州戰役的損失還包括:水軍的運輸保護部隊數千人,以及后來江陵攻防戰的損失數千人。


所以說,曹軍在赤壁之戰中的實際損失為2.7萬人,整個荊州戰役的損失為3.5萬人。即使這樣,這也是曹操一生中損失最大,失敗最慘的一次戰役了。


為何曹操在損失了3萬多人后就放棄了南進的想法回北方了呢?分析認為:


第一, 曹操到江陵后,統計損失發現:進攻江東必須的水軍損失了2.5萬人,僅剩下1萬新投降的水軍是無法再向江東進兵了。這是停止進攻的最關鍵原因。


第二, 精銳的陸軍雖然損失不大,但經過此戰發現他們不適合南方的氣候和地形。


第三, 曹操在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候遭此大敗,有些心灰意冷。


從曹操后來的部署來看,他還是準備積蓄力量后再發動進攻的。根據軍事地理學的理論,如果要進攻江東(即長江下游地區),則必須占據荊州的江陵。因為占據江陵,長江天險就不再是下游獨有的,而是共有的。而且自江陵順流而下對下游地區占據地利的優勢,這是下游地區所不能容忍的。


這就是為什么當曹仁堅守江陵一年多,而周瑜則一直不停地進攻之原因。


其實,這也是后來孫權偷襲關羽的最根本原因:當劉備很弱小時,關羽占據江陵不構成對江東孫權集團的威脅;當劉備占領了四川,具有了與孫權相當的實力時,這種威脅就顯現出來了。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有的學者不理解孫權為什么要無緣無故地偷襲關羽,主要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軍事地理學。決不是因為不娶女兒、搶了一些糧食這等小事,以孫權的胸懷是不會因這些小事與劉備翻臉的。


在曹操決定放棄江陵北撤后,就等于暫時放棄了繼續進攻江東的想法。因為襄陽是保衛中原的第一道防線,但不是進攻長江以南地區的理想基地。周瑜在奪取江陵后也不再繼續進攻——因為對江東的威脅解除了。


唯一的疑問:曹操的北路軍當時干什么去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曹操的北路軍是與西路軍安排好的,準備同時到達江夏。由于周瑜軍是迎上前來,結果西路軍先開始了作戰,而北路軍還在漢水一帶向南開進途中。


不過,即使北路軍在赤壁,曹軍也無法贏得勝利,只能是增加部隊的損失,因為北路軍的水軍更弱。而在長江沿岸地區作戰,水軍不行,就等于失去了作戰的主動權,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


最后的總結是:


整個荊州戰役曹軍動用了12.5萬人的兵力,即:西路進攻兵團:4.5萬人,其中水軍2.5萬(新降軍,其中數千人在運輸船隊未到赤壁);


北路進攻兵團:4.5萬人,其中水軍1萬(新降軍);


荊州防御及后勤部隊:2萬人;


東線牽制性進攻部隊:3個方向,1.5萬人;


(荊州新投降陸軍:3.5萬,在進行整編中,沒有參加作戰的跡象,其陸軍大將蒯越也不在任何一支部隊中,而是被曹操升官調到朝中去了。)


整個荊州戰役孫劉聯軍動用了近7萬人的兵力,即:周瑜軍團;3萬人,其中精銳水軍1.5萬人以上;


劉氏兵團1.5萬人,其中水軍近1萬人;


孫權的支援部隊1萬多人;


東線防御部隊1萬多人(分別抵御曹軍的三路牽制性進攻部隊)。


在赤壁之戰中,曹軍的參戰兵力是西路進攻兵團4萬人,其中新投降的荊州水軍2萬人。孫劉聯軍為周瑜軍3萬人,劉備軍沒有參戰(僅在曹軍撤退時才投入追擊)。


赤壁之戰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但僅從純軍事角度來看,并不是一次非常經典的戰役。它只是在一場實力基本相當的戰斗中,狀態更好的一方擊敗了另一方而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上下五千年]周瑜火攻赤壁
中華文化—謀略篇 . 孫子兵法之十二《火攻篇》
華夏戰史系列(八)鼎定三國——赤壁之戰(下)
赤壁之戰簡介,赤壁之戰以少勝多
草船借箭原是孫權誘騙曹操所為
智謀通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塘沽区| 团风县| 云林县| 阿城市| 宜丰县| 广水市| 德惠市| 浦城县| 聂荣县| 古交市| 那坡县| 嘉善县| 澜沧| 噶尔县| 隆昌县| 高碑店市| 文水县| 青铜峡市| 海盐县| 深州市| 兴山县| 兴安盟| 彭水| 夏津县| 洮南市| 文登市| 怀宁县| 清水河县| 濮阳市| 勐海县| 故城县| 红桥区| 东阳市| 肥乡县| 嘉定区| 鹤壁市| 宿州市| 定日县| 静宁县| 托克托县|